本书为国际语境中关于中国造园艺术与山水画艺术的跨学科文集,汇集了数位当代国际一流相关学者在该领域的出色成果,在思想、文化、设计各个维度,以及表达、观赏与体验方式等方面,从历史考证、案例分析以及当代创作等多个视角,对中国园林和山水画的深层关联进行了细致的剖析论述。本书作为中国造园艺术与山水画艺术的跨学科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阅读、收藏价值,可供建筑学、风景园林、艺术史专业的研究者和学生、相关文化爱好者阅读参考。
主要介绍江苏传统园林的人文地理背景、历史沿革、当前遗存概况、主要类型,以及其造园思想、造园要素、理法与美学意境。根据各地现存传统园林的实际状况,选出约56处历史价值高、当前遗存状况好、图文资料精美的经典园林重点介绍,每处园林约3-5页;另精选未列入经典园林的100处以 江苏现存传统园林名录 形式附后。为保护和发扬地域珍贵建筑文化遗产,抢救性记录江苏古建园林传统营造技艺,推动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承和活化利用,增强江苏优秀传统营造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推动建筑业转型发展和新时期工匠精神培育,提升社会大众对传统营造技艺的认知和审美情趣,根据江苏省传统营造技艺活化传承系列工作部署,由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江苏省传统建筑研究中心、江苏省城乡发展研究中心组织搭建。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等的战略部署要求,顺利实施《国家 十三五 时期城镇园林绿化发展规划》,我部组织一批长期从事园林绿化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指引,编撰了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总结成功经验,分析存在问题,探索指引正确的发展方向,积极回应新常态下园林绿化行业发展的迫切要求。
本书先是对叶家花园进行总体概览,然后对历史建筑、亭台廊架,假山水景、园林绿化、铺装等园林艺术等进行详细品读。最后重点介绍对叶家花园的保护修缮工程,其中包括五座桥梁和六个凉亭、廊架、门楼、瞭望台和9号楼等。通过匠心独具的修缮,提高了建(构)筑物的安全性能,恢复了园林的历史风貌,更提升了医院的整体环境,为医疗卫生建筑与历史文化遗产、海派园林的有机融合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为中国而设计”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暨论坛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为全国环境艺术设计领域设置的具有权威性何学术水准的专业平台,凝聚了广大设计师的专业智慧。创办以来得到了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工作者和在校师生的大力支持。”为中国而设计,及符合中国国情,又具有中华文化内涵,既体现现代科技成就又能表达我国各民族人居环境观念的当代环境设计作品,把人们对于和谐、宜居、绿色的美好理想体现在设计中。该展览的组委会阵容强大,由全国十大美院和该专业领域优秀院校组成,并得到了较多设计公司和媒体、网络支持。 《为中国而设计(2014第六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获奖作品集)》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设计艺术委员会、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编著,供读者阅读学习。
李建伟编著的《景观创作(草图与构思)(精)》收录作者在国内外的数十个项目的构思图、设计图、实景照片等,强调了在设计中出现的手绘图应该为作者思想的表达,而不是表现技法的手绘作品。这一理念对新入门的设计师有着重要的引导意义。另外,作者站在全球和历史的高度,对于当前不环保节能、不顾生态环境的发展方式提出质疑与批判,也是书中的一大亮点。
本书是2005年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交流会上的主要参展项目。分为风景名胜、绿地系统、公园花园和景观环境、高校校园、园林工程、名家名师哲匠七大部分。全面介绍了我国近几年来风景园林方面*的优秀规划设计成果。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中国风景园林学科在宏观的大地景观、中观的园林城市、微观的单项园林等三个层次中的发展结果。本书可供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人员使用,也可供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环境设计、旅游部门的有关人员参考。
Edited by: John Morris Dixon, FAIA It is a paradox that as electronic devices bring more information and entertainment into the privacy of our homes, we are creating more and better public spaces. All over the world, people dependant on TV and computer screens seem to crave public spaces more than ever. Meanwhile, community governments and private developers are increasingly committed to building meaningful public spaces as requisites for municipal and commercial prosperity. This universal appeal of spaces where people can gather continues to inspire new parks, plazas, atriums, and mixed-use complexes, as well as whole new people- oriented neighborhoods and communities. The shaping and reshaping of public spaces, dramatically illustrated in the first three Urban Spaces volumes, is explored further in Urban Spaces No. 4. The Urban Land Institute has again cooperated with Visual Reference Publications to co-sponsor this fourth showcase of urban spaces designed by leading architects, landscape architects,
成玉宁编的《场所景观(成玉宁景园作品选)( 精)》包括风景环境、城市公园、滨水景观、公共景 观、住区景观、景观建筑六大部分共24个案例的介绍 。主要论述了作者对于场所景观的理解,“走向场所 景观”既是历练也是策略。景园设计与场所之间存在 耦合关联,设计应从环境中生发而来。对景园环境既 有秩序的研究不仅是对场所精神的响应,还是景园特 色生成的源泉,*是场所本身之于景同设计的意义所 在。基于耦合的景园设计方法不仅有助于寻求景观特 征的生成逻辑,还是,一种认知环境与设计景园的途 径。
闽南传统园林营造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绵延不断。只是到了近代,由于战争及社会动乱等因素而渐趋没落,园林作品实物已遗存不多,令人叹息。长期以来,国内学术界对闽南园林营造史较少关注和系统研究,以致其历史和艺术价值鲜为人知,亟需加以发掘整理,使之还原为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宝库中的特色一脉。《闽南传统园林营造史研究》内容是近25年来作者对闽南传统园林调查学习和理论研究的一个总结,力求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收集与园林遗存的实地考察,阐述闽南传统园林的发展背景与脉络,总结有关的营造经验和艺术特色,填补国内有关闽南传统园林营造史的学术研究空白,为探索闽南传统园林的傅承与创新之路提供史实依据与理论支撑。
伍建榕、杜宇、陈秀虹编著的《园林植物病害诊 断与养护(上下)(精)》从病原鉴定着手,结合其病症 和病状特征,对云南省196个属园林植物的968种病害 (其中真菌性病害占91%左右)及 检疫篇中30个线虫等,进行了诊断和分析。为满足不 同区域园林建设需要,对同一种寄主的同一病害提出 了多种防治措施。全 书采用显微形态绘图、病症和病状照片、生境照片、 识别特征和防治方法文字叙述的方式,深入浅出地介 绍每个病害的识别特 征、预防和养护方法。该书可供各地植物园、园林园 艺、森林病害经济林、经济作物病害防治的人员,以 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 师生作为实用工具书使用。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深刻地表明这个时代觉悟的高度,也为人们重新认知这个行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并不是任何入都能够驾驭和统筹它们。*秀的景观园林设计师需要融通百家之后的固执己见,厚积薄发基础上的信手拈来,然而,比之更加重要的是正确的思想觉悟和勇敢的社会担当。无疑,檀馨是当今时代具备这种素质为数不多的人之一。 创新公司20年来产生了相当数量、持久隽永有社会影响力的作品,同时也为社会培养一了一批又一批有能力和有担当的优秀设计人才。他们是“梦笔的传人”。在他们的笔下.笔笔生花,把祖国大地装扮成了绚丽多彩的百花园,本作品集仅是从中采撷的几朵小花。 创新20年。是坚持方向、与时俱进的20年; 创新20年,是探索创新、成果丰硕的20年。
本书是 月饼宝盒系列图解系列丛书 的第二本(*本是《图解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原理》,2017年10月在我社出版)。本书是以《图解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原理》为基础,旨在解决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落地性,是将原理与真实的案例进一步加工而成的 生态设计手法菜单 和 生态设计成语词典 。秉承面向 90后、零基础用户体验 的写作宗旨。
计成的《园冶》是我国早关于园林营造的专著,它系统地记录和总结了我国古代园林的主流——江南文人园的造园经验和理论。它完整地阐述了崇尚“天人合一”的中国古人从思维方式,策划方针,规划原理,设计路线,建筑分类与结构,装修图案与技艺,建筑材料与施工技术,植物的使用与意境的塑造等一整套营造室外人居环境的实践和学问,随着世界对人与自然关系关注度的日益增强,《园冶》在人类历史上的价值必将日益受到全人类曰隆的推崇。吴肇钊先生具有多年园林营造的实践,以及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执着热爱和相当造诣,他经过20多年的积累和数年的专心著述,终于在《园冶》完稿380周年时完成了巨著《园冶图释》。吴肇钊、陈艳、吴迪通过图释,让《园冶》从很难读懂变成几乎中学以上都可以看懂,将对中国古代园林思想艺术的继承发扬产生非常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主编的这本《融通合治(清华大学风景园林学术成果集)》正文分6章,内容包括: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园林与景观设计;地景规划与生态修复;风景园林遗产保护;风景园林檀物应用;风景园林技术科学。后附录清华大学风景园林学科已发表论文清单和清华大学风景园林学科其他重要实践项目名录。
《中国园林立志·创作·表现》这部园林专著,是吴肇钊先生多年实践的总结。肇钊先生的业绩是从扬州开始和发展的。扬州园林早在隋唐就盛名天下,有“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之誉。历经沧桑,扬州园林多遭破坏。自十年动乱向,扬州园林迎来发展的大好机遇,在市委、市政府关心和重视下,吴肇钊先生先后主持修复了白塔晴云、片石山房、卷石洞天、二十四桥等处景区景点,荣获过国际金奖等多项奖励。吴肇钊先生尊重历史,继承传统,面向未来,勇于创新,不但再现了扬州园林昔日的辉煌,又赋予它新的生命,在《中国园林立意·创作·表现》新著中,其不少篇章可为佐证,并将成为修复中国传统园林的经典之作。更令人赞赏的是新著中一幅幅精美的绘图仿佛出自书画名家之手,他刚来扬州时,别人忙于“斗私批修”,他却潜心于美术创作。他所绘制的
本书是中国与挪威的合作项目“拉萨历史城市地图集(LHCA)”的成果结晶。作者克纳德·拉森以及阿穆德-希丁·拉森作为北欧知名的建筑学家,对于西藏的传统建筑保护有着深厚的感情。作为很早就关注拉萨传统建筑与城市景观的学者,作为“拉萨历史城市地图集(LHCA)”项目的主要参与者,他们通过对拉萨市的建筑、景观的勘测和研究,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资料。本书主要讲述了古老拉萨的地形、自然环境、历史发展、建筑物和城市景观。它也引发出关于拉萨的未来规划问题以及面对城市发展如何保护拉萨历史城市景观的争议。本书中的插图涉及范围很广,其中有25幅以前从未出版过的古老地图,有卫星照片、历史地图、历史照片、水彩画、建筑信息表和大量*的彩色图片。本书英文版已在英国出版,深受读者欢迎。
本书是风景园林设计资料集》的风景规划卷,分上下篇两大部分,上篇包括大量风景规划的基础知识,下篇精选了33个风景区的典型规划实例,书后还附了许多图表。本书收集数年来风景园林设计行业的优秀成果,资料翔实,图文并茂,是风景园林、城市规划、环境设计等从业人员的理想的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