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基于止园图册的研究专著,介绍了止园图册的发现过程(涉及著名学者高居翰和国内园林研究专家陈从周、曹汛),园主在其中的日常以及园主寄托于园林的各种心意(孝养、避世、寄情思),造园家的意匠,画家所描绘的止园以及园林绘画之变。从止园及止园图所涉及的重要人物的各种视角来探究这一曾经真实存在过,而目前存在于绘画中的园林。关于园林研究的视角,展现了从古画中还原再现历史场景的微观史学研究方法,对于建筑学专业从业者以及人文学科均具有重要的启发性。
《乌有园》是由金秋野、王欣二人合编且轮流担任学术主持的系列出版物,关注有关 中国传统设计语言现代转化 方面的积极探索,涵盖理论与实践(包括实验性作品)两个方面,内容以建筑为主,也关注造型艺术、绘画、文学等相关领域的*进展。此系列第二辑 幻梦与真实 由著名艺术家、造园家叶放作序,邀请董豫赣、李兴钢、鲁安东、宋曙华、覃池泉、童明、吴宏德、周公钊、颛孙恩扬等作者,继续探讨传统绘画、园林与当代建筑设计语言的转化关系。
作者长期着迷于研究中国园林、山水画及其与建筑的关系,并用绘画的方式研究建筑,近两年来画了大量独特精美的 建筑山水画 ,在豆瓣等网络平台具有颇高人气。本书是作者次正式集结出版的画作《幻园》的第二版,《幻园》版销售状况良好,取得了较好的效益。本次第二版在版的基础上改进装帧方式,预期也可获得良好的市场效益。
西方现代景观的产生和发展,有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涉及绘画、雕塑、建筑等其他艺术领域,范围也相当广泛。本书涉及的内容,从地域上看,包括欧洲和美洲两个大陆;从时间上看,跨越19、20世纪,直到21世纪初。本书用22万文字、约600幅珍贵的图片,首先简述了西方园林发展的历史和西方现代景观探索的过程,然后按地区和时间的先后介绍西方现代景观的产生和发展、以及西方现代景观的主要流派,*后介绍西方景观设计某些方面的新发展。全书将各个单一现象联系在一起,把不同国家众多的设计思想、设计流派和设计师联系起来,构成西方现代景观设计产生和发展的脉络,成为读者了解西方现代景观的重要文献。
本书是 月饼宝盒系列图解系列丛书 的第二本(*本是《图解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原理》,2017年10月在我社出版)。本书是以《图解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原理》为基础,旨在解决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落地性,是将原理与真实的案例进一步加工而成的 生态设计手法菜单 和 生态设计成语词典 。秉承面向 90后、零基础用户体验 的写作宗旨。
目录框架,10个重点项目(从静谧到欢悦顺序)及10个附属项目概况内容:设计理念/基于场地的设计,寻求独特的场所精神/源于自然的设计,遵循了自然的原始生态原则/对自然元素的提炼、抽象和重组,创造人与自然的再联系 读者对象:景观设计行业人员及大学高校景观类专业设计学生
本书在系统地介绍了观赏竹类植物的生物学、生态学特征和中国竹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实例图片详细介绍了观赏竹类植物的园林美学特征、观赏特性、类型及评价,主要观赏竹类植物的种类及其适应地区、形态特征、识别要点、生物特性、繁殖要点、栽培养护、景观特征、园林应用,观赏竹类植物的古今园林景观应用情况及应用类型和配置手法。本书是作者理论研究和实践的结果,内容全面丰富,图片资料翔实,重点突出,知识性、观赏性和实用性强,可为观赏竹类植物园林景观应用理论和实践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适宜于广大观赏竹类植物爱好者,观赏园艺、园林、建筑、农业、景观设计等有关院校师生参考使用。
主要介绍江苏传统园林的人文地理背景、历史沿革、当前遗存概况、主要类型,以及其造园思想、造园要素、理法与美学意境。根据各地现存传统园林的实际状况,选出约56处历史价值高、当前遗存状况好、图文资料精美的经典园林重点介绍,每处园林约3-5页;另精选未列入经典园林的100处以 江苏现存传统园林名录 形式附后。为保护和发扬地域珍贵建筑文化遗产,抢救性记录江苏古建园林传统营造技艺,推动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承和活化利用,增强江苏优秀传统营造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推动建筑业转型发展和新时期工匠精神培育,提升社会大众对传统营造技艺的认知和审美情趣,根据江苏省传统营造技艺活化传承系列工作部署,由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江苏省传统建筑研究中心、江苏省城乡发展研究中心组织搭建。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
在2014年12月出版《乌有园第一辑:绘画与园林》之后,两位编者王欣和金秋野继续借助“乌有园”系列,总结并呈现近年国内学者和建筑师对中国传统园林文化及其当代传承的探讨成果。除了两位编者的理论文章、实践作品之外,王欣、金秋野编的《乌有园第二辑:幻梦与真实》更邀请了董豫赣、李兴钢、鲁安东、宋曙华等其他诸位作者,从“作品”“研究”“视野”等不同角度,探讨传统绘画、园林与当代建筑设计语言的转化关系。《乌有园(第2辑幻梦与真实)》秉承了第一辑的学术严谨风格,在内容上亦涵盖了传统文化、园林、艺术、历史、建筑等范围,因此无论是建筑学专业读者、学者或是社会人文领域研究者、学生,或是任何对中国书画、器物、园林等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普通读者,都会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体悟到一些“幻梦”或“真实”。
本书探索了西方园林如何发展变迁的过程。有别于教科书式的史实陈述,本书在编年史的大框架下,从社会学、美学、植物学、现代绘画、建筑、景观、城市等多个角度切入,对整个西方园林的发展历程做了一次全新的思考。全书结构有条不紊,内容庞而不杂。如何从现代景观学的角度回顾并审视法国新古典主义式的园林和意大利巴洛克式的花园? 莫奈、赖特、巴拉甘、屈米等现代美术史与现当代建筑史上的著名人物与西方园林有着怎样的关系?作为具有公众属性的园林(公园)又是如何参与到现代城市生活中的?作者在书中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思考赋予 园林 这一古老的学问以新鲜的活力和现代性。本书提供了大量案例、平面图以及欧洲历史上大大小小园林的图片,其中包括大量富有历史价值的珍贵图片。
《说园(典藏版)》这本书是我国著名古建筑、古园林专家,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先生的园林理论力作。本书对造园理论、立意、组景、动观、静观、叠山理水、建筑栽植等方面皆有独到、精辟的见解。全书谈景言情,论虚说实,诚如叶圣陶先生的评述――“熔哲、文、美术于一炉,臻此高境,钦悦无量”。书中文笔清丽可诵,引人入胜。《说园》不仅是一部经典的园林理论著作,还是一部出色的文学作品。 本书以中英两种文字同刊,且中文用毛笔精书影印,并附苏州园林摄影与中国古代造园图三十二幅,相得益彰,既可使读者了解中国传统造园艺术,也可供园林、建筑、旅游事业工作者参考。
闽南传统园林营造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绵延不断。只是到了近代,由于战争及社会动乱等因素而渐趋没落,园林作品实物已遗存不多,令人叹息。长期以来,国内学术界对闽南园林营造史较少关注和系统研究,以致其历史和艺术价值鲜为人知,亟需加以发掘整理,使之还原为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宝库中的特色一脉。《闽南传统园林营造史研究》内容是近25年来作者对闽南传统园林调查学习和理论研究的一个总结,力求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收集与园林遗存的实地考察,阐述闽南传统园林的发展背景与脉络,总结有关的营造经验和艺术特色,填补国内有关闽南传统园林营造史的学术研究空白,为探索闽南传统园林的傅承与创新之路提供史实依据与理论支撑。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第三届优秀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奖 评选工作已圆满完成,获奖项目均为近年来出现的优秀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作品,代表了我国当今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质量和发展水平。为展示这些优秀规划设计项目及设计单位风采,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编纂《第三届优秀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奖获奖作品集》将获奖作品收集出版。
本书按照编年史和谱系学结合的方法,系统梳理了从先秦至新中国共十个历史时期,二千余年来的时代背景、风景园林营造活动、著名人物、论著。尤其是,本文经过文献考证和遗存调研,甄选出200余处经典的风景园林案例,包括历史名胜、私家园林、衙署园林、寺观园林和书院园林等多个类型,就历史沿革、相地立基、环境因借、建筑布局、掇山理水、植物配置、装饰陈设、品题点景等方面的历史特色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本书可供风景园林、建筑学、城市规划、历史学等相关专业人士购买阅读。
本书是2005年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交流会上的主要参展项目。分为风景名胜、绿地系统、公园花园和景观环境、高校校园、园林工程、名家名师哲匠七大部分。全面介绍了我国近几年来风景园林方面*的优秀规划设计成果。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中国风景园林学科在宏观的大地景观、中观的园林城市、微观的单项园林等三个层次中的发展结果。本书可供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人员使用,也可供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环境设计、旅游部门的有关人员参考。
徐洁、张晓亮主编的《中国产业园区研究与规划设计》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对产业园区的规划设计进行了一次系统性研究尝试。希望通过对产业园区的历史发展回顾、理论成果汇集、规划策略分析以及实践案例介绍,可以为当下城市转型中的产业园区升级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建议。
景观建筑包括整个范围内的户外设计。本书中收录的项目,其引入注目的地方包括了以下范畴:在建筑周边、之上,甚至室内的开放空间的规划设计,居住区或户外环境中的自给自足的创造,以及在艺术工作中将自然环境当作“天然材料”使用的景观艺术。不同的地域环境和社会背景塑造出富有创造性和趣味性的设计,这些方法各自适用于这全球性的1000个项目。在重点聚集于公园或庭园设计的同时,本书还呈现大量的其他经典类别,如绿化立面、枯山水庭园、纪念场所以及水景观等。
本书内容取材于鲁班奖工程。内容包括土建篇、设备篇、电气篇。每个优秀做法从工艺名称、规范要求、工艺要点、节点详图及实例照片几个方面展开描述。每个节点图文并茂、直观明了、便于理解,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对广大建筑业企业深入开展创精品工程活动,保障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学习借鉴和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