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制图实训指导》是针对21世纪对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而编写,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各类园林制图实训操作,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巩固理论教学成果,培养学生掌握园林工程图纸的绘图规范和标准,具备园林工程图识图与绘图的基本技能。《园林制图实训指导》分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两部分,其中单项技能训练16个,综合技能训练3个。内容包括:园林工程图纸识图与绘图基础、园林要素的表达、断面剖面图绘制、三视投影图绘制、轴测投影图绘制和透视投影图绘制,囊括了园林制图课程所要求掌握的重点操作技能,每个技能训练都详细介绍了相关知识要点和操作方法、步骤及要求。 《园林制图实训指导》可作为应用型本科风景园林专业教材,也可作为从事园林工程设计施工人员的培训用书。
本教材基于本科阶段的 生态公园规划与设计 雨水花园生态实验 遥感与空间分析技术应用 的教学积累而编写。这些课程是以 生态景观 为教学核心,围绕生态理化实验和3S技术实验,详细地讲述了相关的实验内容和操作方法。 教材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以生态实验基础为主,讲述土壤结构实验、植物抗性实验和3S技术实验。下篇以设计课程应用为主,通过两个课程案例的分析,讲述生态实验如何支持设计课程的教学。 教材面向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园林设计、环境设计及其相关学科的本科生及研究生。教材配有实验视频,可以通过在线途径进行直观的学习。
本书是一位洞察敏锐的观察者在游历中所得的人生经验的集成。虽然每一件轶事都由简短的几页组成,但都富含深意,让人回味无穷,难以释怀。约翰?奥姆斯比?西蒙兹是举世闻名的风景园林、环境规划领域的教育家、作家和设计大师。他从许许多多的有关建筑、规划及风景园林的讲稿中精心挑选出了这些大放异彩的小文章,这些文章表达了他保护地球的哲学思想。本书编译者与西蒙兹有着很深的友谊,对他非常了解,除了原滋原味地将西蒙兹的这部作品奉献给读者以外,还把与西蒙兹及其思想有关的资料尽可能全面地收录进来,以肆读者。读者们可以在书中跟随大师畅游世界园林风光。在欣赏的同时,还能开阔视野,悟到园林设计的精髓和哲理。
住宅小区景观设计作为高职高专环境艺术设计和室内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应用性,专业理论及技术层面跨度很大,对培养学生的设计应用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形成学生综合的思维能力与设计技巧的基本专业素质有重要的影响。 本教程的总体教学目标就在于对学生这种综合性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对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的理论、原则、内容、方法的讲解与实际设计案例的剖析,使学生能基本认识和把握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着重研究小区环境景观的功能、空间、硬质铺地、植物、色彩、照明、设施、小品等相关设计要素的组合。
本手册重点关注小公园的设计和维护,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为人们建造高水平的公园提供了便捷的手资料。本书将设计标准与当今的社会和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相结合,设计要素分析具体,同一设计场地提供多套概念性设计方案,是景观设计师、政府管理部门、规划师、科学家以及民间团体,提供了设计的多种选择。 从综观主要问题和术语开始,这本通俗易读的手册围绕12个主题展开,向读者描绘了小型公园设计中的主要问题和矛盾。本书的主要特色: ·快速查找关键信息的简明指南。 ·关于大小、边缘、外观和自然性的基础资料。 ·包括水、植物、野生动物、大气和气候等组成的生态与人类环境。 ·对围绕客户及其他相关方面问题的简明概括。 ·100多张绘图和照片未描绘设计细部。 ·*的科学研究成果。 ·5个概念性设计实例
针对国务院发布的 水十条 所提出的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任务,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的,至二〇三五年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将作为我国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工作的重要内容,系统总结了我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实施过程中技术选择不合理、控制参数不明确、治理理念存误区等共性问题,通过工程跟踪调查和技术应用验证,提出了 以人为本、生态优先、流域统筹 的城市水体治理及工程实施理念,明确了基于污染源调查和解析的技术选择需求,提出了匹配水体功能定位和水资源特征、基于技术效果与适用性评估的技术选择依据,形成了基于参数控制和误区识别工程实施技术要点,为黑臭水体治理技术选择、工程实施、运维管理和效果评估提供全过程科学支撑。
《无障碍环境设计:刺激五感的设计方法》从多个侧面给读者展示了残疾人士利用无障碍化设施可以和健全人一样正常的生活和活动的场景。《无障碍环境设计:刺激五感的设计方法》所列举的相关无障碍化设计实例或许能作为从事无障碍化设计的专业人士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本书是日本建筑省《公园、绿地技术五年规划》的一环,旨在普及立体绿化的技术领域,重点介绍轻量、薄层、简单管理的环境共融型绿化技术,以日本建设省中部地区建设局木曾川下流施工界定的委托调查研究(1995-1997年度)成果为中心整理成书。本书可作为涉及特殊空间绿化各领域工作人员的工作指南,希望在推广和普及立体绿化和进程中发挥作用。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通用术语;3风景名胜区;4城市绿地系统;5风景园林史;6风景园林设计;7园林工程;8管理。本规范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第1416号公告批准发布,自2017年7月1日起实施。原行业标准《园林基本术语标准》CJJ/T 91-2002同时废止。
数十年来,美国的风景园林设计一直非常重视与生态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追求美学与生态学的并重。其人工湿地的建设是这一趋势下已经发展得甚为成熟的领域。而在中国大陆,人工湿地的理念刚被引入不久,正逐渐为专业人士和社会所认同,也有一些成功的案例。但是,在现实中,我们却发现有不少所谓的 人工湿地 其实就是人工水体而已,令人汗颜。 本书简要介绍了湿地的由来和作用,引入了湿地损失、累积景观影响、替代减损和湿地创造等重要的基本概念,论述了湿地营建场所的原则、场所选择、规划方法以及建设后的评价,详细探讨了湿地的位置、形状、岸线、坡度以及深度的设计、水位的控制、湿地植物的选择以及美学的考量,并通过精彩的综合性湿地项目详细阐述了湿地在创建时所采用的方法。 本书是弗朗斯博士根据其在哈佛大学的课程讲义所
垃圾问题是一项关乎民生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问题。作者秉持着批判和反思的立场,重新审视城市中的垃圾问题以及可持续设计的方向。本书的目的是为研究者和设计师提供另一种视角,重新思考 人 垃圾 社区 的关系。作者希望通过对物理、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分析,让人作为人,空间作为空间,深刻反省一下人与空间究竟是何种关系?人与垃圾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什么才是适合现代人的居住环境?我们该如何构建可持续城市?书中引用了前沿设计理论,深入到不同语境下的行为模式,并结合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出一种行动研究方法来思考社会发展中的垃圾问题。本书旨在帮助新一代设计师和管理人员成长,使他们具有责任感并能够承担可持续性城市的设计。 本书适用于不同层次的工业设计和城市规划从业人员,包括研究人员、项目
园林苗圃学是主要讲述园林苗木繁殖和培育技术的实用性参考书。内容包括园林苗圃的建立、园林树木的种子生产、苗木的繁殖与培育、大苗培育技术、苗木出圃、育苗新技术、常用园林苗木的繁育技术和园林苗圃的经营管理等内容。本书旨在使读者通过学习,能够掌握园林苗圃学基本理论知识,并学以致用,提高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园林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大、中专院校园林和其他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及园林绿化工作者学习使用
本书在文献查阅和实例考察的基础上,结合*有代表性的事件、思想与人物,梳理18世纪初期到19世纪中叶西方景观规划的发展脉络,并把景观规划同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社会政治、产业经济等几个方面的背景相关联,剖析景观规划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此外,通过对景观规划不同的发展时期特征的横向比较,归纳景观规划的传承延续以及发展演变趋势。同时将18世纪初期到19世纪中叶的西方景观规划与近现代理论与实践进行类比,论述景观规划的延续及影响。
在《16世纪以来的景观与历史》这本内容丰富的著作中,伊恩·D·怀特探究了16世纪以来景观与历史之间的复杂关系。本书以不列颠群岛的景观为主,同时也涵盖了欧洲、美国以及全球范围内的殖民地和帝国景观。 《16世纪以来的景观与历史》以景观历史学、历史地理学和文化地理学为基础,重点关注乡村景观与历史的关系,并从社会史、经济史、文化史、环境史、艺术史、历史地理学、考古学和规划学等学科收集了大量素材。由于本书覆盖的时空范围十分广泛,因此从许多不同的角度探究了英国、欧洲乃至更广阔世界的景观变迁。作者用历史发展趋势和景观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文化、人口、经济、环境和政治变化的作用,来解释景观的变化,从19世纪的苏格兰到弗吉尼亚的殖民地,从东盎格鲁沼泽到埃及与印度。此外,作者还大量引用绘画、诗歌、小说
本书强调城市景观设计和建设绝不应是表面的化妆和美化,而是在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是在创造人类审美的而又是现实的生活场所、安全而健康的生态系统、富有意味的物质与精神空间,即天地-人-神和谐的人居环境。 本书分上、中、下三篇,上中两篇在社会发展历史与国际视野里,以国际城市景观建设,特别是一个世纪前的美国城市美化运动的教训为鉴,直言目前盛行于大江南北的 城市化妆运动 乃是城市景观建设之误区,是在重蹈西方城市建设之覆辙,是封建君主意识、暴发户意识与小农意识的综合症,有必要唤起全社会,特别是城市建设决策者们的注意。 面对急速城市化时代里迷途的城市景观幼儿,本书呼唤其灵魂的回归、自然的回归、人性的回归和地方精神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