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鉴赏辞典》由中国著名古建筑园林艺术学家、 现代中国园林之父 陈从周主编。全书在结构上分为 名园鉴赏 和 品园杂识 两部分。上篇 名园鉴赏 由私家园林、皇家园林、纪念园林、寺庙园林、名胜园林五部分组成,重点介绍国内现存园林及园内景点;下篇 品园杂识 系统介绍我国园林的文化内涵、历史渊源与品园知识;后附中国园林历史大事年表。本辞典条目完整,内容详尽,是一本既有鉴赏价值,又具专业背景的实用鉴赏辞典,亦是园林艺术和美学的集大成之作。
我们如何看待一棵树?尽管树沉默不语,但它们身上有令人惊叹的发现,比如:树能长到100多米高,重可超过1000吨——这是蓝鲸重量的六倍还多。它们覆盖了约1/3的陆地表面,在我们的环境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着从水、营养和碳循环到全球气候的一切。树木在全球范围内的各种环境中茁壮成长,在林地、灌木丛、草原、海岸和岩石生态系统、沙漠、大草原和湿地中扎根,也被人类种植在人工和城市环境中。其中,森林为各种各样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家园,养活了地球上至少一半的陆地植物和动物物种。这本书所讲述和赞叹的,正是树木非凡的多样性,这对我们人类的生命和我们所生活的星球来说都至关重要。它们为人类社会的衣食住行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支撑,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灵感来源。这本书全面讲述了树木的生命周期(从种子和形态到花朵、果实和
作者在《中国建筑史》中将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分成上古或原始时期、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五代宋辽金时期、元明清时期、民国时期。作者认为,只有深刻地了解历史,才能准确把握整个学科的发展方向,因此,他研究建筑史,不仅注重史料,介绍各个历史时期建筑的风格与特征,还深入研究建筑风格特征的演变规律及其制约因素,研究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思想。《中国建筑史》版本采用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亭阁给建筑师提供了思考空间概念、参观者体验以及建筑构件在整个项目中的作用的机会。《阁的进化(汉英对照)/建筑立场系列丛书》精选了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地建造的亭阁,探讨了亭阁与地面之间的关系,反映了从传统的坚固基础到栖息于隐藏支柱上方的结构的不同设计策略和模式,有助于理解未来可行的设计方向。
《中国平遥古城与山西大院》以晋商宅院的历史演绎开篇,例举了典型的晋商宅院常家庄园、渠家大院、王家大院、乔家大院、曹家大院等,进而总结出晋商宅院的选址布局、高墙深院、外雄内秀等建筑特色。后分平遥古城、山西票号、镖局、晋商宅院等建筑类型,全面展示了山西大院建筑的特色与文化魅力。
内含1200张专业建筑摄影师拍摄的高品质中国古典私家园林图片,每张图片40M,本图片库内含光盘4张,检索图册1册和授权书1份。
园林花境是近年来 新兴并迅速发展的植物造景形式,对于丰富园林绿化的植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对于美丽中国语境下的人居环境品质提升,均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较系统地阐述了花境的概念与分类、历史渊源、植物选择和花境设计的原则。创立实用性的花境植物分类体系,以骨架植物、主调植物、填充植物形式介绍了花境植物达228种(含品种),其中重点推荐120种。从花境景观设计的实用性和参考性出发,选取英国花境、公园花境、道路花境和庭院花境的 外典型案例共25个,分析其设计理念和配置手法。 本书适合花境与花园设计师、园林绿化工作者、大专院校学生及园林爱好者阅读。
《菽庄花园一百年(英文版)》不仅对菽庄花园的营造历史作了全面的回顾梳理,并在此基础上精炼总结了菽庄花园的文化遗产价值,填补了中国近代园林史中有关菽庄花园文化遗产研究的空白。《菽庄花园一百年(英文版)》对于加强菽庄花园及鼓浪屿的国际宣传,促进台海两岸的文化交流,具有深远意义。
主要介绍江苏传统园林的人文地理背景、历史沿革、当前遗存概况、主要类型,以及其造园思想、造园要素、理法与美学意境。根据各地现存传统园林的实际状况,选出约56处历史价值高、当前遗存状况好、图文资料精美的经典园林重点介绍,每处园林约3-5页;另精选未列入经典园林的100处以“江苏现存传统园林名录”形式附后。为保护和发扬地域珍贵建筑文化遗产,抢救性记录江苏古建园林传统营造技艺,推动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承和活化利用,增强江苏 传统营造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推动建筑业转型发展和新时期工匠精神培育,提升社会大众对传统营造技艺的认知和审美情趣,根据江苏省传统营造技艺活化传承系列工作部署,由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江苏省传统建筑研究中心、江苏省城乡发展研究中心组织搭建。为认真贯彻党的 报告提出的“推动中华
古建筑是我国历史文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修复和改造古建筑是文物保护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之一。本书运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将承德避暑山庄的古建修缮过程,详细而翔实地呈现出来,为古建修缮提供了一本 参考价值的资料。
园林花境是近年来 新兴并迅速发展的植物造景形式,对于丰富园林绿化的植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对于美丽中国语境下的人居环境品质提升,均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较系统地阐述了花境的概念与分类、历史渊源、植物选择和花境设计的原则。创立实用性的花境植物分类体系,以骨架植物、主调植物、填充植物形式介绍了花境植物达228种(含品种),其中重点推荐120种。从花境景观设计的实用性和参考性出发,选取英国花境、公园花境、道路花境和庭院花境的 外典型案例共25个,分析其设计理念和配置手法。 本书适合花境与花园设计师、园林绿化工作者、大专院校学生及园林爱好者阅读。
《中国园林立志·创作·表现》这部园林专著,是吴肇钊先生多年实践的总结。肇钊先生的业绩是从扬州开始和发展的。扬州园林早在隋唐就盛名天下,有“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之誉。历经沧桑,扬州园林多遭破坏。自十年动乱向,扬州园林迎来发展的大好机遇,在市委、市政府关心和重视下,吴肇钊先生先后主持修复了白塔晴云、片石山房、卷石洞天、二十四桥等处景区景点,荣获过国际金奖等多项奖励。吴肇钊先生尊重历史,继承传统,面向未来,勇于创新,不但再现了扬州园林昔日的辉煌,又赋予它新的生命,在《中国园林立意·创作·表现》新著中,其不少篇章可为佐证,并将成为修复中国传统园林的经典之作。更令人赞赏的是新著中一幅幅精美的绘图仿佛出自书画名家之手,他刚来扬州时,别人忙于“斗私批修”,他却潜心于美术创作。他所绘制的
仪征的刘文淇、刘毓崧、刘寿曾、刘贵曾及刘师培,一门四世,精研《左传》,家学渊源,传为佳话。刘氏一门除了经学之外,各人都有诗文传世。这些作品不仅是其生活、情感的真实记录,反映了他们学术生涯的另一面,同时也为我们 的清代社会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线索。本书主要包括刘文淇《青溪旧屋文集》10卷,诗集1卷;刘毓崧《通义堂文集》16卷、诗集1卷、《克复金陵勋德记》1卷;刘寿曾《传雅堂集》5卷、《临川答问》1卷;刘贵曾《余生纪略》1卷。另外就现存文献资料及地方志、报刊杂志及个人收藏者处所存以上诸人及刘氏其他成员诗文进行辑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