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强调城市景观设计和建设绝不应是表面的化妆和美化,而是在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是在创造人类审美的而又是现实的生活场所、安全而健康的生态系统、富有意味的物质与精神空间,即天地-人-神和谐的人居环境。 本书分上、中、下三篇,上中两篇在社会发展历史与国际视野里,以国际城市景观建设,特别是一个世纪前的美国城市美化运动的教训为鉴,直言目前盛行于大江南北的 城市化妆运动 乃是城市景观建设之误区,是在重蹈西方城市建设之覆辙,是封建君主意识、暴发户意识与小农意识的综合症,有必要唤起全社会,特别是城市建设决策者们的注意。 面对急速城市化时代里迷途的城市景观幼儿,本书呼唤其灵魂的回归、自然的回归、人性的回归和地方精神的回归。
本套书是园林设计行业的大型工具书及园林设计人员的工作用书。本集内容为园林设计基础篇,包括园林设计基础、园林功能、风景资源、环境保护、自然保护区、遗产保护、徽志、标志等项。 本书可作为安装企业生产操作的技术依据,是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参考书。
由吴必虎主编的《旅游规划与设计(绿道风景道游径)》聚焦于线形廊道——绿道、风景道和游径这一旅游规划焦点与旅游目的地热点,对其进行概念解析和研究综述,并分别对三种类型的相关理论探索与实践案例展开阐述,对旅游规划师、景观设计师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大有裨益。
由张晋石所*的《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中的意义》《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中的意义》系统阐述了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意义,进而也对中国现代风景园林作了一定的思考,认为:一方面,我们塑造属于中国的景观,除了延续中国历史园林的**传统之外,也可以回到中国园林的本质 向自然学习;不仅将天然的山水风景作为参考对象,还可以放宽视野,将乡村景观作为研究和考察对象,从中汲取设计的语言和创作的灵感;另一方面,在当前我国乡村地区面临巨大发展和变迁的情况下,关注乡村景观规划,有助于改善我国乡村地区的人居环境,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改善国土面貌,也有助于学科向大地景观规划的层次进展。
《道路铺装景观设计》结合大量国内外铺装景观工程实例,论述了广场、商业街、居住区道路、风景园林区道路、岸线道路、人行道、车行道等铺装性质、设计与特点。
凯瑟琳·沃德·汤普森、彭妮·特拉夫罗编著的《开放空间——人性化空间》一书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审视了人与户外环境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如何设计户外开放空间使之满足21世纪人类的需求及渴望。本书对包括社会、娱乐和环境质量在内的一些问题,探讨了一些崭新的方法,以理解城市或乡村景观如何才能有益于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开放空间——人性化空间》一书探索了人类可及的户外环境的性质和价值。由爱丁堡开放空间研究中心领导的讨论(包括各自领域里的国际*人物的文章),重点放在现时的研究,以支持开放空间的优秀设计,并以系列学科的专业眼光来观察: 1.政策、规划及挑战分析; 2.理解自然及自然和体验的独特性; 3.如何发展基于实践的、能够消除排外性的设计; 4.开创性研究:将焦点集中在开放空间的可进入性及这种可进
本手册重点关注小公园的设计和维护,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为人们建造高水平的公园提供了便捷的手资料。本书将设计标准与当今的社会和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相结合,设计要素分析具体,同一设计场地提供多套概念性设计方案,是景观设计师、政府管理部门、规划师、科学家以及民间团体,提供了设计的多种选择。 从综观主要问题和术语开始,这本通俗易读的手册围绕12个主题展开,向读者描绘了小型公园设计中的主要问题和矛盾。本书的主要特色: ·快速查找关键信息的简明指南。 ·关于大小、边缘、外观和自然性的基础资料。 ·包括水、植物、野生动物、大气和气候等组成的生态与人类环境。 ·对围绕客户及其他相关方面问题的简明概括。 ·100多张绘图和照片未描绘设计细部。 ·*的科学研究成果。 ·5个概念性设计实例
有一种交流,一种相互予求,存在于瑞士建筑师彼得 卒姆托的房子与其周围环境之间。专注。充实。当面对卒姆托的建筑时,像 氛围 和 心境 这样的词就不可避免地浮现在脑海:从他营造的空间中,立刻就有完美调配出的感受传达给观赏者、居住者、参观者和左邻右舍。彼得 卒姆托欣赏的场所和建筑是这样的:它提供给人们一个避风港,适于居住,不动声色地有所助益。因此,解读某处场所,介入其中,订出纲要性的用途、意义及目标,起草、筹划、设计出一件建筑作品,这是个曲折旋绕的过程,并非一条笔直的坦途。 对彼得 卒姆托来说,氛围属于美学范畴。本书会使读者洞察, 氛围 在卒姆托作品中扮演什么角色,以及它对他意味着什么。
《景以境出因借体宜--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精髓/风景园林理论与实践系列丛书》系统介绍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理论知识(概念、功能、类型、发展趋势等),详细讲解了规划设计、筹办营销、餐饮客房服务、导游服务等操作技能,并对休闲农本书通过对我国风景园林的文献及实例的分析和整理,系统深入研究风景园林设计“景以境出,因借体宜”理论的发展脉络及其核心内容,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景以境出,因借体宜”至理,并探讨“景以境出,因借体宜”理论的意义、构成要素、创作方法、认知规律、发展前景等,深入发掘探讨风景园林创作的古今关系,寻求新的创作途径。
本书为“材料结构与应用”之环境艺术设计篇,主要介绍了材料的历史与发展;绿色材料与应用;材料分类与基本性能;材料的美感属性;木材;金属;墙体材料;陶瓷;玻璃;石材;塑料;涂料;复合材料;纳米材料;软质材料的分类与名词术语;常用软质材料的性能与用途等内容。
什么使得景观在视觉上有吸引力?如何才能使景观的设计和使用和谐一致?这些只是用这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方法研究这一主题所涉及的一些问题。在《景观的视觉设计要素》第二版中,作者西蒙贝尔解释了一系列设计原则,这些原则表明了景观是如何构成整体的,以及我们如何在景观中认知格局。 本书用真实的、相关的案例覆盖了所有类型的景观(城市、消遣地、乡村、农田、森林等)。 本书有丰富的插图,还有取自世界各地的案例,既有抽象的,也有真实的,以及相关原则和案例研究之间的交叉引用,说明如何把原则应用于视觉上进行有创造性的设计和管理。 本书的独特之处是,作者介绍的视觉设计词汇史结构化的,有一个易懂的逻辑顺序,使得那些非专业的、但需要了解视觉设计的人,在他们的工作中都能明自。还有一个术语表,这对于初次学
住宅小区景观设计作为高职高专环境艺术设计和室内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应用性,专业理论及技术层面跨度很大,对培养学生的设计应用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形成学生综合的思维能力与设计技巧的基本专业素质有重要的影响。 本教程的总体教学目标就在于对学生这种综合性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对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的理论、原则、内容、方法的讲解与实际设计案例的剖析,使学生能基本认识和把握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着重研究小区环境景观的功能、空间、硬质铺地、植物、色彩、照明、设施、小品等相关设计要素的组合。
本书通过大量实例从心理精神生态和文化精神生态两大方面分析了精神生态与城市景观艺术设计的密切关系,论述了城市景观艺术设计在改善人的精神生态方面的巨大作用,并基于艺术家“变态”心理和公众“变态”心理两方面探讨了的城市景观“变态”设计的造型设计方法和设计题材。
本书借鉴对法国景观发展脉络和景观教育思想的研究,通过在中国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景观设计表达。课程的教学实践,寻求新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景观教育之路。 该书由两大部分组成,即 理论思想和 教育实践 。 理论思想 部分从景观史学的角度,系统介绍了欧洲景观的发展历程。 教育实践 部分介绍了20世纪60年代后的法国景观发展动态,从教育的角度引导借鉴法国成功的景观教学和实践经验。 本书所提到的教育方法并不是模块化的研究,而是让学生通过对现代景观设计所包括的时代性元素、科学元素、社会元素、政治元素、经济元素、历史元素、艺术元素、哲学元素等的综合理解来因地制宜地、适时地研究景观和景观设计。 本书为中国的景观设计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有益借鉴,可作为景观设计、景观规划、城市设计、城市规划、建筑学等专业师
之所以出版《建筑环境设计一一写给建筑师的设备设计》一书,是由于本人在综合建设公司和设计事务所的工作经验中,感到建筑师和建筑施工负责人对于建筑设备的问题日益关注。具体地说,例如“不懂建筑设备”;“感到与结构技术人员、设备技术人员的协调能力不足”;“在建筑方案与设备功能的融合上感到不是得心应手”;“希望有关于建筑师应知的建筑设备实用型图书”等。 这些知识很多是需要建筑师和施工负责人通过共同作业才能感知的,所以,建筑师和建筑施工负责人在学生时代及现实社会中很少有机会学到这些实际的建筑设备知识。究其原因,就是那种“让设备技术人员做建筑设备计划就行了”的认识。 而在综合建设公司、设备设计事务所、设备工程公司,设备技术人员的现状和问题是“由于电气设备业务和机械设备业务是分开的,所以
本书为高等院校城市规划专业本科系列教材之一,是一本关于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的教科书。书稿全面梳理了景观规划设计的要素、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并结合我国当代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的特点,对城市道路、滨水景观、广场、综合公园、居住区、绿道、棕地、海绵城市等类型的景观规划设计进行了分章论述。本书既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城乡规划、建筑学及景观设计专业的教科书,也可供规划师、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及相关专业的从业人员参考。
理想·宅编的《西方花园设计》以精美的实景图片,翔实周到的文字分析,一步步将西方庭院风格中出现的常用及特有的材料、植物和小品做了详细介绍,不仅展示庭院设计的魅力和要点,*增加了一份生活情趣。不论您是景观设计师,还是拥有庭院的业主,或者是庭院设计的爱好者,都可以从中找到对自己有益的思路和创意。本书可参考性极强,相比市场上同类图书,主题内容*新、包含可参考的内容*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