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9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9]88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本规范。本规范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地下敷设;5.架空敷设。本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在管线种类上,新增了再生水工程管线, 电信 工程管线改为 通信 工程管线。2.增加了术语和基本规定章节。3.结合现行国家标准,对规范中部分工程管线的敷设方式进行了修改,区分了保护管敷设和管沟敷设。4.结合实际调研及国家现行标准,对工程管线的小覆土深度、工程管线之间及其与建(构)筑物之间的小水平净距、工程管线交叉时的小垂直净距、架空管线之间及其与建(构)筑物之间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绿地分类;3.绿地的计算原则与方法。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2018年6月1日起实施。原行业标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同时废止。
本标准适用于城镇供热生产、输配等供热相关场所标志的作用、使用和维护。2014-12-01实施。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4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3] 169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标准。现批准《城市综合交通调查技术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 51334-2018,自2019年4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居民出行调查、流动人口出行调查、公共交通调查、出租车调查、出行生成源调查、城市道路交通调查、出入境道路调查、道路货运调查和停车调查。
根据原建设部《关于请组织编制 村镇文化中心建筑设计规范 等三项行业标准的函》(建标标函E200s}32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l.总则;2.基本规定;3 选址和总平面;4.建筑设计;5.建筑设备。 本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l.增加了 基本规定 ,将 群众活动部分 与 学习辅导部分 合并为 群众活动用房 ,将。。专业工作部分 调整为 业务用房 ,删减了 防火和疏散 ;2.t。群众活动用房 增加了 室外活动场地 、 报告厅 、 多媒体视听教室 、 舞蹈排练室 、 琴房 、 计算机与网络教室 ,删减了 交谊用房 ;3. 业务用房 增加了 文艺创作搴 、 研究整理室 ,删减了 摄影工作室 ;4.对保留的原规范内容作了
现批准《劲性复合桩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T327-2014,自2014年10月1日起实施.
本规范适用于建设工程中混凝土碱骨料反应的预防。2012-06-01实施。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电子文件形成;5.电子文件归档;6.电子档案移交和接收;7.电子档案保管;8.电子档案利用。本规范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第1519号公告批准发布,自2017年10月1日起实施。原《建设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CJJ/T 117-2007同时废止。
本标准适用于设市城市的城市园林绿化综合管理评价、城市园林绿地建设评价、各类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管控评价、与城市园林绿化相关的生态环境和市政设施建设评价。2010-12-01实施。
本规程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系统设计;5.系统施工;6.系统调试与检查;7.系统验收;8.运行维护。
本标准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9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 的通知》(建标E2009]88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和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在原《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GBJ 2~86和《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T 50100~2001的基础上共同修订而成的。 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经过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后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共分5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模数、模数协调原则、模数协调应用等。 本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整合了《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GBJ 2—86、《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T 50100—2001的章节结构;2.强调基本模数,取消了模数数列表,淡化3M概念;3.强调模数网格与模数协调应用;4.简化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V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批) 的通知》 (建标E2008~102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规范。 本规范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总体规划勘察;5.详细规划勘察;6.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7.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8.场地稳定性和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9.勘察报告编制。 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增加了术语;2.对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内容进行了补充,并各自单独成为新的章节;3.增加了场地稳定性和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一章;4.提出了工程建设适宜性的定量评价方法。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与市政工程建设期间地下水控制。2017-3-1实施。
根据原国家劳动部劳人计(88)34号文的要求,标准编制组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国内外科研成果和大量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范。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9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9]88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技术指标;5.检验方法;6.验收标准。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广州市先烈东路121号,邮政编码:510500)。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场地设计;4.建筑设计;5.室内环境;6.建筑结构;7.建筑设备;8.建筑消防。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20XX年X月X日起施行。(发布日期待定)
本规范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定、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2008]105号)的要求,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和同济大学会同有关单位编制完成。 本规范在制定过程中,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特别是原建设部于2007年批准实施的《地铁及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指南(试行)》的实际应用经验,借鉴国外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相关经验和理论,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共分9章和5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工程建设风险等级标准;规划阶段风险管理;可行性研究风险管理;勘察与设计风险管理;招标、投标与合同签订风险管理和施工风险管理。 本规
本标准为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标准,是我国建筑装饰行业工程建设的团体标准,供市场自愿选用。经工程项目合同相关方协商选用后,可作为工程建设活动的技术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