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二00二~二00三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 的通知 (建标[2003]J02号)下达的任务和要求,由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的高等院校、科研、质监、施工等单位共同制订而成。 在制订过程中,规范编制组开展了各类结构加固施工方法的专题研究;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分析和重点项目的验证性试验;总结了近十五年来我国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的施工经验,并与国外先进的标准、规范进行了比较分析和借鉴。在此基础上以多种方式广泛征求了有关单位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并进行了新加固材料和新施工工艺的试点应用和加固效果的评估。据此,还对主要问题进行了反复修改,*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主要规定的内容有: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的基本规定、材料、混凝土构件增大截面工程、局部置换混凝土工程、混凝土构件绕丝工程
本书为标准编制组编写的《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宣贯培训教材。本书内容共三部分:*部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内容要点说明;第二部分编制概况;第三部分欧盟(英国)标准钢结构施工偏差。 本书适合于从事钢结构工程的人员参考使用。
本规程在编制过程中,编委会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吸收国内外相关标准和先进技术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讨论、修改与完善,并经审查专家委员会审查定稿。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设计;5材料;6施工;7验收;8维保。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勘察;5.设计;6.地基处理;7.施工;8.地基及桩基验收检验;9.既有建筑物地基加固和纠倾;10.使用与维护。
本书为武汉理工大学本科教材建设专项基金项目。为适应互联网时代“卓越”计划面向工程的培养要求,本书根据高等学校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近期新制定的“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在武汉理工大学“十四五”规划教材立项资助下进行组织编写。书中正文部分采用立体图示,使其更生动、直观地反映分析研究对象,突出从“工程结构或机械与构件”到“力学模型”、由理论分析成果到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文字叙述通俗易懂,同时配套了知识点讲授视频、动画演示视频、演示实验视频、云计算案例、在线测试、拓展学习资料等丰富的数字资源,促进对内容的理解与拓展延伸,便于自学与自测,适应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需求。 全书共分为13章及4个附录,内容包括:绪论及基本概念,轴向拉伸与压缩,扭转,弯曲内力,弯曲应力,
《木材工业实用大全:涂饰卷》分涂料基础、涂料品种、表面处理、涂饰着色、涂饰涂料、涂层干燥、涂膜修饰、涂饰工艺过程、大漆涂饰、涂饰缺陷、涂饰流水线、工时与材料消耗等12大部分。
。。。
《可恢复功能波形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抗震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系统地阐述了高层、超高层建筑结构中关键受力构件剪力墙的可恢复功能抗震设计方法。创新性地提出了高层建筑中一种新型组合剪力墙结构构件——波形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以克服平钢板混凝土剪力墙中钢板侧向刚度差、钢板与混凝土易剥离的缺点。探讨了波形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和破坏特征,建立了波形钢板与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抗震设计方法。从抗震控制及消能减震角度出发,利用结构“保险丝”原理,提出剪力墙破坏的损伤控制机制和可恢复功能抗震设计方法,以达到震后功能快速恢复的目标。书中关于波形钢板剪力墙、波形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混凝土与波形钢板界面粘结滑移、带可更换墙趾消能阻尼器的波形钢板及组合剪力墙有关的理论、试验、数值模拟、计算公
为在低预应力预制混凝土耐腐蚀实心方桩工程应用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低预应力预制混凝土耐腐蚀实心方桩技术规程T/CCES 32-2022》。 《低预应力预制混凝土耐腐蚀实心方桩技术规程T/CCES 32-2022》适用于硫酸盐类、氯化物介质等中、强腐蚀环境中,低预应力预制混凝土耐腐蚀实心方桩的设计、施工及质量检验。 低预应力预制混凝土耐腐蚀实心方桩的设计与施工,应综合考虑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上部结构类型、使用功能、荷载特征、瘸蚀环境、施工技术条件与环境,重视地方经验,因地制宜,注重概念设计,合理选择桩型、成桩工艺和承台形式,优化布桩、节约资源,强化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 低预应力预制混凝土耐腐蚀实心方桩的设计、施工及质量检验,
本套书是结合新颁布实施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对于建筑工程分部分项划分要求,以及国家、行业现行有效的专业技术标准规定,针对各专业应知识、应会和必须掌握的技术知识内容,按照“技术先进、经济适用、结合实际、系统全面、内容简洁、易学易懂”的原则,组织编制而成。 《建筑材料管理与实务(第3版)》根据国家、行业及地方新的标准、规范要求,结合了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和高校教学的实际,紧扣建筑施工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新标准的发展步伐,对涉及建筑施工的专业知识,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划分,由浅入深,重点突出。 《建筑材料管理与实务(第3版)》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简繁得当,可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土建类建筑工程、工程造价、建设监理、建筑设计技术等专业教材;也可作
本规范适用于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和钢结构加固工程的施工过程控制和施工质量验收。2011-02-01实施。 %26nbsp;
软木小组 创作笔记 2009年6月24~26日在西安静林林洋软木公司参观考察。 6月24日一早,软木小组的成员们怀着兴奋地心情来到了古城西安,开始了为期3天的考察之旅。厂方热情接待了我们,并且安排了3天的参观考察计划,我们集中在6月25日进厂参观。 在参观之前,小组内部进行了一些软木相关知识的学习,提前了解软木的基本特性,但是对于实际材料的手感和它的生产流程还是很好奇。25日上午我们来到软木展厅,见到了公司的总经理以及厂长。刘总首先为我们进行了简单的往届材料营作品回顾,我们了解了前两届的软木小组的创作过程。随后又对软木进行了基本介绍,包括软木的特性和基本的制作加工流程。下午,所有人在总经理和厂长的带领下进入工厂生产车间进行参观,全面了解了整个生产的流水线。 ……
。。。
本书研究利用木材加工剩余废料马尾松和杉木的木粉增强热塑性树脂制备复合材料,并围绕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和蠕变性能展开应用基础研究。从两种木粉的组分构成和用量比入手,通过对复合材料的体视显微镜观察、密度测试、硬度测试、吸水性能测试、弯曲测试、拉伸测试和冲击测试、扫描电镜下冲击断面的观察以及长期蠕变性能测试和短期蠕变-回复性能测试,阐明各树种木粉化学组分构成、用量、形态、改性方法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寻求提高木塑复合材料性能的配方,从而为木塑复合材料性能的预测提供准确适用的数理模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