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三部分:低温条件下的电输运测量、比热测量及分析和磁性测量及分析。在电输运测量中,不仅介绍了低温电输运测量的基础知识、测量中的注意事项,还包括电阻率、各向异性电阻率的测量、霍尔系数的测量、门电压的使用等内容。在比热测量及分析中,介绍了声子、电子、磁子等对比热的贡献及拟合公式的适用范围,并列举出了各个相变的比热特征曲线。同时,也介绍了两种常用的测量方法,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在测量中如何才能得到可靠的数据。在磁性测量及分析中,介绍了基本物理图像、测量方法等,也列举了各个性质磁性特征曲线,以及一些物性参数的测量方法。
本书讨论了声波在水中传播时的现象、规律及机理,为水声工程的科学研究、水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水声设备的性能提升提供了理论基础。本书以声呐方程为纲,除检测阈外,对方程中其余各项独立设章进行讨论。全书共9章,前8章分别讨论声呐方程、海洋的声学特性、海洋中的声传播理论、典型传播条件下的声传播、声波在声呐目标上的反射和散射、海洋中的混响、水下噪声、声传播起伏。本书最后一章简要介绍近些年来的部分水声科技进展。
阐述知识之抽象演绎过程是传达知识之美的有效途径之一。本书尝试阐述电磁波理论之起源与演化,非静态讲述电磁波理论之内容。这包括如何通过特殊视角之考察、概念之抽象、数学之运用,构建出麦克斯韦方程,演化出平面电磁波形象与波导传输模式,电磁波辐射与散射机理,以及如何控制电磁波传播与吸收等重要结论,从而展示出电磁波理论演化中所用思想、抽象、数学的简洁与力量之美,以滋润心灵,孕育创造力。
本书是弯曲时空量子场论和量子宇宙学的入门书籍,是在刘辽教授多年于北京师范大学讲授"弯曲时空量子场论"和"量子宇宙学"两门课程讲义的基础上整理、改编而成的。其内容叙述深入浅出,介绍了弯曲时空量子场论和量子宇宙学的基本思想、主要研究方法以及重要研究成果。内容包括时空结构与彭罗斯(Penrose)图、时空对称性与基灵(Killing)矢量场、真空和粒子、量子物质场的有效作用量、正规化与重整化、共形反常与重整化能动张量的计算、相互作用场、黑洞物理学中的若干问题以及量子宇宙学等。
《物理学中的群论》第三版分两篇出版, 本书是李代数篇, 但仍包含有限群的基本知识. 本书从物理问题中提炼出群的概念和群的线性表示理论, 通过有限群群代数的不可约基介绍杨算符和置换群的表示理论, 引入标量场、矢量场、张量场和旋量场的概念及其函数变换算符, 以转动群为基础解释李群和李代数的基本知识和半单李代数的分类, 在介绍单纯李代数不可约表示理论的基础上, 推广盖尔范德方法, 讲解单纯李代数最高权表示生成元、表示矩阵元的计算和状态基波函数的计算. 书中附有习题, 与本书配套的《群论习题精解》涵盖了习题解答.
恽瑛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在物理教学方面从事研究工作已有近20年的历史。数年前,他们在多年教学研究实践的基础上创设了“双语物理导论”这一多学科集成的课程,以使大学低年级学生尽早具备阅读英文教材、物理文献的能力,培养这些同学能够早日参加课题研究的能力。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本书从宇观、微观和宏观三方面分别介绍一些关于现代物理学前沿发展的概况。大到宇宙的结构,其过去发展的历史和未来发展的趋势:小到组成物质的原子和亚原子结构:中间涉及条件(低温、高压、强电磁场)下物质所表现出的各种新现象和新规律。既试图扼要地讲述相关的物理内容,也尽可能介绍一些现代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故事。希望引起读者了解和学习物理的兴趣,认识物理对于发展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意义,体会研究物理学的方法。《BR》 现在的这本小书是以授课讲义为基础,经过修改、补充、整理出来的。书中所介绍内容涉及51个诺贝尔奖(包括近1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有关内容。
《物理学中的群论》第三版分两篇出版, 本书是有限群篇, 但也包含李代数的基本知识. 本书从物理问题中提炼出群的概念和群的线性表示理论、通过有限群群代数的不可约基介绍杨算符和置换群的表示理论、引入标量场, 矢量场, 张量场和旋量场的概念及其函数变换算符、以转动群为基础解释李群和李代数的基本知识和半单李代数的分类、由晶体的平移不变性出发讲解晶体对称性和晶体的分类. 书中附有习题, 与本书配套的《群论习题精解》涵盖了习题解答.
本书是为配合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和陕西省普通高校优秀教材《电磁场与电磁波基础(第二版)》而编著的配套教材,也是该***立体化规划教材的组成部分。主要介绍《电磁场与电磁波基础(第二版)》中对应章节的基本内容和公式、典型例题解析及习题参考答案,同时也提供了国内部分重点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本书附录选编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至2012年相关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并提供了真题参考答案解析。《BR》 本书编者长期从事电磁场与电磁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研经历。全书内容精炼、条理清晰、论证严谨、文笔流畅,理论体系严密,取材新颖合理。突出理论与应用的结合,注重知识的继承性、新颖性和实践性。
不同于本领域大多数传统书籍,《量子光学导论--单光子和双光子物理》是在分析典型的实验结果的过程中自然地、循序渐进地介绍基本的经典和量子的概念以及探测技术。特别关注对实验部分的分析是本书有别于其他书籍之处。 《量子光学导论--单光子和双光子物理》的主要贡献有:在光场量子化之前引入 子场 及子场叠加干涉的概念,对光学相干性进行综述基于量子力学原理与规则,介绍场量子化及量子光学的概念和工具,分析了经典相干性和量子相干性之间的异同,聚焦于量子光学中的核心研究课题,通过探究实验器件和过程来解释单光子和双光子物理,进而检验相关理论。 《量子光学导论--单光子和双光子物理》由于涉及很多基础概念,很适合作为学生用书。同时本书也涵盖大量高等量子光学概念,可以帮助科学家和其他专业人员提升对实验、理论及*测
本书主要讨论混沌动力系统的遍历性质。首先引入一类相对简单但特殊的系统,讨论其不变测度的存在及稳定性,突出动力系统对斜率条件的要求。接着讨论了这一类系统的稳定性与斜率之间的关系,从算子谱的角度分析了斜率参数与系统之间的关系,引入调和平均条件并讨论了相关的收敛问题,且给出了具体的常数计算。
数学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是我们面向未来的重要工具和能力。但问题是,我们如何摆脱数学学习的枯燥甚至是畏难情绪,提升数学教育的质量,真正地享受数学,热爱数学,并愿意钻研数学。《数学的力量》以诚挚的语言告诉我们,学好数学实际上是人类的天性,只是很多人都被埋没了。数学中蕴含着意义、美、探索、自由、真理、奋斗等各种优秀的品格,和我们个体的内在追求是高度契合的。我们每个人实际上都可以发现数学之美,感受数学之乐,重要的是通过正确的方式去唤醒它们。这是一本契合时代的动人之作,希望每个人都可以从中看到不一样的数学,转变数学认知,重塑数学思维。
本书根据厦门大学严子泼、陈丽璇、陈金灿、苏国珍等老师在长期从事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的教学和科研实践中所撰写的40多篇教学研究论文和部分科研论文,同时吸收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的部分**研究成果,由陈金灿和苏国珍执笔编写而成。主要内容是对教科书中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理论的拓展与应用,既有理论上的意义,又有方法上的创新,并且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应用价值。本书既不同于现有的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教科书,又有别于相关的专著。
本书系统讲述量子力学基础知识。这次再版在原有内容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内容。原有的内容是量子力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波函数与薛定谔方程,一维定态问题,力学量与算符,表象,三维定态问题,近似方法,自旋,全同粒子体系与散射。增加的内容是量子纠缠态,相对论薛定谔方程,相对论狄拉克方程与二次量子化。增加的内容均包含在用‘*’号标记的第十一章中。书中通过较多例题介绍量子力学的应用。每章末附有习题,习题大多取自各院校硕士研究生入学试题。 本书的配套书为“量子力学习题与解答”。该书由陈鄂生,李明明编著,科学出版社出版。书中汇集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与复旦大学近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试题,并给出详细解答。 本书可作为大学本科物理专业及有关专业的量子力学教材或参考书。
本书是浙江省 十一五 重点建设教材之一。本书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依托,在一个比较宽阔的视野中通过 十论 ,即中学物理 课程内涵论、课程资源论、教学背景论、教学理念论、学习策略论、教学设计论、概念规律教学论、实验设计论、教学研究论和专业成长论 ,全面深入地阐述了与当前新课程改革相匹配的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在理论阐述中渗透了丰富生动的实践案例,能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了解当前基础教育物理新课程改革的动向和要求,为学生毕业后顺利地 走进新课程并与物理新课程一起成长 奠定初步且重要的基础。
本书从高分子的链结构、链运动和链聚集三个方面力求深入浅出地介绍高分子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经典理论方法,特别注重介绍高斯链构象统计、标度分析方法和统计热力学平均场理论及其应用进展,并帮助读者建立起各种特定场合下的高分子物理图像。本书主要基于作者在复旦大学和南京大学多年课堂教学实践的经验,并介绍了相关主题的一些前沿研究进展,其风格不同于现有的国内外高分子物理教材,可以作为一部偏重基础的教学和科研参考书。
黄涛编著的这本《量子场论导论》内容包括量子场论基础及后续发展,是考虑 研究生的学习情况而撰写的量子场论入门书籍。 本书首先简要地叙述了量子场论的建立和发展历史,有助于初学者掌握量子场论的发展线索。之后,本书系统地介绍了量子场论的基础及发展,如对称性和守恒量,自由标量场、旋量场和电磁场的量子化,相互作用场论和S矩阵理论,解析性质和色散关系,微扰论,重正化理论等等。 ,本书讲述了以非Abel规范场理论为基础的标准模型的建立。全书内容着重叙述物理图像,同时也给出了必要的数学推导。 本书适合作为理论物理及相关领域研究生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刚进入研究领域的博士生、青年教师和青年科研人员参考。
物理研究所曹则贤教授在科研教学之余,长期关注物理学在中国传播过程中所遭遇的语言问题。通过比照重要物理学文献的英德法文原文,他对用中文修习物理学所遇到的一些因语言问题造成的缺憾,有了深切的认识。2007年7月,曹则贤教授在《物理》杂志上开辟“物理学咬文嚼字”专栏,为用中文修习物理学者说文解字。曹则贤著的《物理学咬文嚼字(卷1增补版)》收录了“物理学咬文嚼字”专栏文章的前30篇(增补修订版),涉及夸克、量子、温度、熵等重要概念的起源,是一本值得物理学研习者珍藏的参考书。
本书主要介绍毫米波及太赫兹频段下天线测量的基本方法及基本原理,特别是对紧缩场测量系统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书中涉及的三反镜系统是我国第一套工作于毫米波及太赫兹频段的多反射镜紧缩场系统。
本书介绍物质科学的基础知识,帮助读者掌握物质科学的基本框架和核心概念;联系物质科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展示物质科学的前沿性研究成果,渗透物质科学史和科学方法论的启迪。本书文字通俗流畅、图文并茂。全书分为7章,主要内容包括物质结构,物质变化,材料与制造,物质运动,信息交流,能量转换,水能、海洋能和风能。/// 本书可作为科学教师的工具书、参考书以及强化学科背景知识的教材,还可以作为各类师范院校相关专业本专科生的教材。
梁励芬,蒋平编著的这本《大学物理简明教程(第3版)》以一卷本的形式简明介绍普通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兼顾物理学在当代其他自然科学和生命医学以及工程技术领域内的应用。内容覆盖经典物理的力学、热学、电磁学与光学以及近代量子物理的基本规律,同时以阅读材料的形式有选择地介绍近年物理学的重要进展以及杰出物理学家的生平。 《大学物理简明教程(第3版)》可作为理工医农以及师范等各类高等院校基础物理课程的教材,亦可作中等学校教师的教学参考书。
“电为物质的一种基本特性。电不能离开物质而存在。世未有不涉及物质的电。 电有两种,也只有两种,因而可以用正、负或阴、阳来区别。一种是和用毛皮摩擦过的玻璃所带的电相同的,叫做正电或阳电;另一种是和摩擦过玻璃棒的毛皮所带的电相同的,叫做负电或阴电。带同号电的物体互相排斥,带异号电的物体互相吸引。物体带电多寡的程度,用电量来表示。两个带电体在同一的位置,且在同一的情况下,对于另一指定的带电体所起的排斥或吸引作用,不论数值与方向都相同时,它们所带……”这是来自严济慈专著的《电磁学》的节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