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首先对标准模型理论和B介子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做了系统的介绍,特别着重于B介子衰变和混合机制,低能有效哈密顿量方法,强子矩阵元计算,PQCD因子化方法的综述和介绍。全书共8章,还有4个附录。第1、第2章系统介绍B介子物理学基本理论知识。第3、第4和第5章在么正规范下分别对b→sg,b→sy和b→sZ衰变过程的单圈费曼图做了解析计算,给出了详细的解析计算结果。第6章对B介子的混合与衰变过程、实验测量等做了细致研究。第7章对pQCD因子化方法、强子波函数等做了细致的研究和分析。第8章以*衰变为例,给出了在领头阶的详细解析计算结果。四个附录给出了许多有用的基本定义、公式和关系式。
......
本书是针对核与粒子物理专业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编写的教学用书。全书分为6章,包括物质放射性和粒子性质、辐射测量和仪器、质量和寿命测量方法、粒子鉴别和谱仪、加速器亮度和截面测量,以及非加速器物理与实验。书中收集了180道典型习题,可供不同层次学生课后练习。书中引用了大量原始参考文献,可供学生进一步查阅与参考。希望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和理解,能够帮助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的知识,建立较全面的实验物理图像和概念,有助于今后的研究工作。
20世纪以来,物理学科的发展重心逐渐从经典物理学向量子物理学倾斜。与之呼应,原子的结构及原子和原子核的运动这些曾经在经典物理中被忽略或者严重抽象化的认知,在纳米与亚纳米尺度的体系中逐渐展现出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而成为现代物理学家们的研究重点。本书的 部分从早期实验科学家们对量子物理现象的困惑,以及他们提出的粗糙的抽象模型出发,由浅入深地介绍了现代物理学的起源与初期的发展。第二部分介绍了现代物理学在百家争鸣时期,对原子结构和量子物理的理解和贡献。 一部分简要介绍了作者强调的基于电子密度理论的量子物理框架,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计算物理学》分析了计算物理学的学科发展任务和战略地位、学科的发展规律和态势;提出若干我国计算物理学发展亟待解决的基础科学问题及优先发展方向;针对制约计算物理学发展的关键政策问题,提出相应的资助机制和政策建议。
《计算物理学》分析了计算物理学的学科发展任务和战略地位、学科的发展规律和态势;提出若干我国计算物理学发展亟待解决的基础科学问题及优先发展方向;针对制约计算物理学发展的关键政策问题,提出相应的资助机制和政策建议。
《“新”核取证:出于安全目的的核材料分析》研究和分析了20世纪40年代以来核取证分析的学科发展,重点探讨了核材料及放射性材料分析在核 研发与军备控制、防核扩散与核安全、核查与情报等 和平与安全事务中的具体应用。《“新”核取证:出于安全目的的核材料分析》共分为两篇。**篇介绍了出于安全目的的核取证方法,包括核取证分析过程、无机质谱和γ能谱测量技术、与核燃料循环及核 爆后分析相关的核取证指纹特征。第二篇介绍了核取证应用实践,包括美国、苏联和瑞典的核取证发展历史,以及核取证分析在核军备控制与打击非法核交易方面的应用。
本书介绍了我国自主研发的数值核反应堆原型系统CVR1.0的核心技术,包括数学物理建模、大规模并行算法与优化、软件实现及验证等。本书内容充分反映了高性能计算与核反应堆技术紧密交叉的**成果,并和欧美同类研究对标,具有前沿性。 、2章综述数值核反应堆研究的现状和典型成果。第3章定量分析反应堆主要物理过程高保真数值模拟对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的需求。第4章介绍我国典型 计算机的系统结构和编程技术。第5~10章介绍CVR1.0的关键核心技术、大规模并行软件系统的实现技术及具体算例。
......
本书主要介绍双原子分子能级结构涉及的数理基础、基本理论、基本研究思想和研究方法,并用这些理论、思想和方法研究双原子分子的势能函数、振转能谱、离解能和相关的热力学函数。全书共分7章:第1~3章介绍双原子分子的一些基本理论、内部运动的物理规律和势能函数研究方法;第4章介绍研究双原子分子振动能谱和离解能的理论方法;第5、6章介绍研究双原子分子振动能谱和离解能的新方法及其应用;第7章介绍双原子分子振-转能级、离解能和热力学函数关系及其宏观热力学性质的研究方法。
本书主要探讨原子系统中如何抑制环境噪声,或者利用特定的环境噪声来提高系统的参数估计的精度.本书第1章主要介绍了参数估计方面的相关理论基础以及常见的物理实现方案;第2章研究了利用动力学退耦脉冲序列保护噪声环境下的参数估计精度;第3章研究了在动力学退耦脉冲作用下环境噪声所辅助的参数估计精度问题;第4-6章研究了利用偶极-偶极相互作用来提高偶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的自旋压缩以及提高系统的参数估计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