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等学校药学专业规划教材是目前国内历史*悠久、影响力*、发行量*的药学高等教育教材。本配套教材以主干教材的内容为核心依据,对每章应当掌握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对重点难点进行解析,并结合考研、执业药师考试等实际情况,列出相应题型的习题,供学生巩固练习
《化学键的本质》被认为是化学史上极为重要的著作之一,被誉为 化学宝典 。作者鲍林将量子力学的思想和方法用于分析化学问题,以直观的语言对概念进行阐述,即便未受过量子力学训练的人亦可利用直观图像进行理解。本书不但将化学中的各分支学科统一起来,而且将化学与物理学和数学勾连起来,给化学学科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影响深远。 本书初版于1938年,1940年即出第二版,1960年第三版。本中译本是根据第三版翻译得来,由卢嘉锡、黄耀曾、曾广植、陈元柱等著名化学家译校,强大的译者团队是中译本准确性的保证。
摆在我们面前的这本由安托万-洛朗 拉瓦锡编写的《科学素养文库 科学元典丛书:化学基础论》全名是《以一种新的系统秩序容纳了一切现代发现的化学基础论》。该书已被人们将它与牛顿的《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起列为世界自然科学的 三大名著 。它的出版是化学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氧化理论的建立造成了一场全面的 化学革命 ,《化学基础论》正是这场革命的结晶,是拉瓦锡自己对他的发现以及他根据现代实验所创立的新理论思想的阐明。
本书按照理科高校化学及相关专业有机化学教学要点,将有机化学知识重整为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通过学习烷烃、烯烃、炔烃,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工具;第二部分介绍以亲核取代反应及消除反应为核心的脂肪族化合物,包括卤代烃、醇与醚、脂肪胺;第三部分介绍以亲电取代反应为核心的芳香族化合物,包括芳香烃、酚与芳香胺、杂环化合物;第四部分介绍以亲核加成反应及负碳离子反应为核心的脂肪族化合物,包括醛与酮、羧酸、羧酸衍生物,还包括氨基酸和糖;第五部分介绍以分子轨道理论为核心的周环反应。
本书是针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生的核心课程化学反应工程的课堂教学编写的,包括化学反应动力学、反应器流动特征、反应器热稳定性等化学反应工程基本内容,还包括聚合反应过程、生物反应过程、气液固三相催化反应器、膜反应器、微反应技术内容。本书注重反应工程的基础概念和定义,利用反应工程基础原理对反应过程进行分析,淡化数学模型分析求解,加强对催化、反应及相关化学基础的介绍,丰富化学反应工程的实例,增加数值求解方法的练习和例题。在编写过程中重视科学分析方法、重视反应工程发展趋势、注重基础理论教学。本书引入复杂体系实例分析和计算机求解案例,利用实际例子进行分析和引导,对涉及的相关知识尽可能引用准确的专业定义和解释。
本书精选了332个最重要的一直在普遍应用的经典的或当代的有机人名反应或试剂。每个反应均给出一步步详尽的电子转移机理和众多具体的合成应用。全书还有3700多篇直至2013年度含原始论文及以综述和应用为主的参考文献,此外还提供了不少有机人名反应发现者的简历和栩栩如生的为人风貌。
化学生物学是现代化学和生命科学交叉的新兴领域。它的诞生不仅开拓了化学和生命科学的研究视野,也为更好地使用多学科手段解决诸如人类健康等社会重大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大力发展化学生物学,不仅是基础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赶超世界尖端科学技术所必须重视的战略方向。作为介绍这一重要新兴领域的基础教科书,本书希望能够更好、更早地把现代科学前沿介绍给大学生,促使他们迅速成长为主导国家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十五章,系统地阐述了这一新兴学科的各方面基本概念、知识、技术和应用,包括化学生物学的分子基础、化学生物学的概念和技术,以及化学生物学的应用和延展。强调化学生物学的系统知识和学科全貌,同时兼顾学科发展趋势和在现代尖端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本书是一部综合性的化学辞典,涵盖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理论与计算化学、高分子科学、化学生物学、放射化学与辐射化学、环境化学、能源化学等分支学科,以常用、基础和重要的名词术语为基本内容,提供简明扼要的定义或概念解释,并有适度展开。正文后设有便于检索的汉语拼音索引和外文索引。
高分子流变学是研究高分子结构、分子运动特性和材料成形加工行为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对分子结构调控、凝聚态结构设计和制品成形加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书共六章,介绍流变学基本原理和高分子材料主要流变学知识,涉及流变学基础、高分子流变行为分子量与分子结构效应、溶液与凝胶流变学、均相高分子体系流变学、非均相高分子体系流变学等。
英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波义耳(1627-1691)1661年出版了名著《怀疑的化学家》,标志着近代化学开始从"炼金术"中解放出来。波义耳反对当时"炼金术"派的"元素"观,提出了接近于近代的化学元素的概念,区分了化合物和混合物。他把实验方法引入化学研究之中,主张化学要建立在大量的实验观察基础上,对物质的化学变化要进行定量研究,从而开创了分析化学的研究。他引入了"分析化学"这个名称。恩格斯对他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波义耳把化学确定为科学"。
本书是在第一版的基础上,保持以分子筛与多孔材料的合成化学与结构化学为主线,兼顾基础与发展前沿并重的体系,总结本领域十年(2004~2013)来的进步与发展,在大幅更新与删改原有章节内容的基础上,再新增加“等级孔材料”与“金属有机与有机骨架多孔材料”两章。整体反映本领域的最新进展,新增十年(2004~2013)来的参考文献近千篇。
道尔顿(1766-1844)是英国著名的化学家,《化学哲学新体系 》是其代表作。全书分两卷三部分,一卷的一部分出版于1808年,着重论述物体的构造,阐明了科学原子论观点及其由来。第二部分出版于1810年,主要结合丰富的化学实验知识,运用原子理论阐述基本元素和二元素化合物的组成和性质。第二卷出版于1827年出版,金属化合物及合金的性质,对原子论作了进一步阐发。尽管"原子论"是一种古老的学说,但在道尔顿之前,没有一个人将其用于揭示化学变化的奥秘。事实证明,如果没有道尔顿将臆测的原子假说变成科学的原子论,化学将仍旧是一堆杂乱无章的观察材料和实验的配料记录。道尔顿使得化学从此成为一门科学,迈入了近代化学的新时期。因此,恩格斯称其为"近代化学之父"。
本书介绍了计算材料和计算凝聚态物理学中常用的密度泛函理论、程序及应用实例,主要包括材料计算背景介绍;晶体结构和晶体对称性;能带理论和紧束缚近似;密度泛函理论基础;VASP程序基本功能、参数和应用;材料拓扑性质理论和计算实例。《BR》全书分为六章。第1章为绪论,主要介绍材料设计的基本概念、材料数据库的建立和应用、高性能计算和Linux操作系统。第2章为晶体结构和晶体对称性,主要包括晶体点阵、元胞、对称操作、点群、晶系、原子坐标和倒易空间等内容。第3章为电子能带结构,包括布洛赫定理、玻恩-冯·卡门边界条件、本征方程、紧束缚近似及一些简单材料的算例。第4章为密度泛函理论,主要介绍了Hartree方程、Hartree-Fock方程、密度泛函理论基础、Kohn-Sham方程、基组、赝势以及交换关联势等内容。第5章为密度泛函计算程序VASP,主要介绍V
本书是按照实验教学的要求,专为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编写的教材。本书内容主要包括有机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天然有机化合物提取分离技术、有机化合物的合成、物理常数的测定、色谱分析及有机化合物性质实验等。本书将有机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合物合成分离、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提取、有机化合物物理常数测定以及相关实验方案设计等内容融为一体,具有简明生动、应用性强等特点。
本书译自Miessler等编著的Inorganic Chemistry(Fifth Edition)。全书共15章,以原子结构、成键理论、对称性与群论、分子轨道理论、酸碱理论、配体场理论、角重叠模型、等瓣相似原理等理论为基础,利用晶态固体、主族元素化学、配位化学、金属有机化学等领域的示例对这些理论进行阐述,并通过主族化学和金属有机化学的类比、重要的物理性质等深入展开。除无机化学的传统知识外,书中还收录了以配合化学为主的当代无机化学前沿领域的最新成果,特别是增加了应用相关的热门主题,并以强化的视觉效果呈现给读者。
《无机化学丛书》是一套由中国化学会和我社组织出版的中型的无机化学参考书,于1982年起陆续出版,于1993年初写齐。丛书分十八卷,共四十一个专题。其中,前十卷为各族元素分论,后八卷为无机化学若干重要领域的专论。现将丛书前十卷整理为《无机化学丛书"典藏版》。
本书含合成(官能团)篇和战略(目标分子)篇两部分,涵盖脂肪族和芳香族的各类官能团的引入方法;设计中涉及的选择性、立体化学、官能团保护/去保护等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方法,以提问的形式给出完整的分析和解答,从单官能团到多官能团,通过一步步切断的分析,将目标分子(药物、天然产物、农用化学品、香料香精、染料、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解析为简单的可以直接用上的原料,其中不少实例是作者最近在药物研发部门中的实践项目。这样的编写方式极富参考价值,让学生自易而难地掌握反合成分析的原理和应用能力,从而克服对有机合成的畏惧心理。因此,该书在1984年初版发行后深受市场欢迎,本书中文版将根据其2009年1月出版的第2版翻译而成。
本书包括七章:章汇集了大量、必需,*、常用的理化常数与特性。第二章介绍了化学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试剂、安全与管理方面的内容。第三章介绍了法定计量单位与非法定计量单位,以及各种计量单位间的换算;提供了*有关化学的国家标准方法,各行业常用的标准物质。第四章提供了酸、碱、盐溶液、饱和溶液、特殊试剂溶液、指示剂溶液、缓冲溶液等的配制方法及注意事项;还提供了pH标准溶液、离子标准溶液。滴定分析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方法。第五章叙述了有关误差、有效数字、数据表达、数据处理、实验方法可靠性的检验等内容。第六章介绍理化常数及物质量的测定方法。第七章分离和富集方法,包括:重结晶、升华、沉淀和共沉淀、挥发和蒸馏、冷冻浓缩;萃取;柱色谱;薄层色谱、薄层电泳、毛细管电泳;膜分离;浮选分离法;热色谱法;低
本书分为概论、基本型综合实验、应用型综合实验、研究型综合实验与科研探索计划、附录五个部分,收录编写了49个实验,8个专题。《BR》 概论介绍了综合化学实验课程的基本要求,实验室的环境保护和安全知识。基本型综合实验和应用型综合实验部分采取专题带实验项目的模式。研究型综合实验与科研探索计划则以课题模式领衔,给小一些热点方向的背景、示范实验和拓展导引等,与学生创新研究活动结合在一起,构成学生科学研究训练计划。
本书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也是“十二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编号:2013-1-039)。 全书分为上、下册,上册为定量化学分析部分,共9章,包括绪论、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重量分析法、滴定分析法导论、酸碱滴定法、络合滴定法、沉淀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及取样与样品预处理方法;下册为仪器分析部分,共16章,包括绪论、电位分析法和永停滴定法、光谱分析法导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子发光分析法、红外吸收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质谱法、光谱综合解析法、原子光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导论、经典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及色谱联用技术。各章末附有习题;上、下册分别附有习题参考答案、主要参考文献及附录。 本书努力将分析化学理论和医药行业实践相结合,应用示
本书分4篇探讨晶体生长的原理与技术。第一篇为晶体生长的基本原理,分5章对晶体生长的热力学原理、动力学原理、界面过程、生长形态及晶体生长初期的形核相关原理进行论述。第二篇为晶体生长的技术基础,分3章进行晶体生长过程的涉及传输行为(传质、传热、对流)、化学基础问题(材料的提纯与合成问题)以及物理基础(电、磁、力的作用原理)的综合分析。第三篇为晶体生长技术,分4章分别对以 Bridgman法为主的熔体法晶体生长、以 Czochralski方法为主的熔体法晶体生长、溶液法晶体生长以及气相晶体生长技术与最新发展进行介绍。第四篇分2章分别对晶体生长过程中缺陷的形成与控制和晶体的结构与性能表征方法进行论述。
本书是继《聚酿亚胶??化学、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及材料》之后,介绍聚酰亚胺相关单体合成、聚合方法和材料制备的着重于方法论的专著,是上一本书的姊妹篇。本书分3编,共13章:第Ⅰ编为单体合成,包括酐类化合物、胶类化合物、马来酰胺胶类化合物及其他化合物的合成等4章;第Ⅱ编为聚合方法,包括在过程中形成酰胺胶环的聚合、由带酰亚胺环的单体的聚合、双马来酰亚胺的聚合和大分子反应等4章。第四编为材料制备,包括膜状材料、粒状材料、纤维、泡沫材料及杂化材料等5章。 本书取材自国内外原始文献,凡是本书作者已经实际检验过的过程和方法都尽可能表达在其中。
本书是标准化科学理论的原创著作,系统性地创建了标准化的理论和方法,包括标准化的科学性和哲学认识,标准化的理性概念、公理、形式谱系、原理、定律、标准化熵、相似标准化、标准方程等元理论和基础理论,通用化、系列化、模块化、组合化、型谱系列与族系、统型、协同互操作性、产品顶层设计、产品优化、标准化指标体系等的理论和设计方法,标准化系统工程、项目的标准管理与控制、零部件管理、标准化应用状态评价、标准化效益评价等方法。
以近代有机化学之父李比希为代表的德国科学界,使德国在19世纪迅速走上了工业化之路,成为欧洲的科学中心,为德国的崛起打下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李比希文选》收录了李比希的重要演讲稿,并附几篇划时代的论文,图文并茂,展示了一个科学英雄的时代和一个大国的崛起之路。
《物理化学实验及其数据处理(化学化工类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在编排上首先以验证性基础实验为主,系统地涵盖了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表面化学、结构化学等方面的内容,目的是通过基础实验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物理化学的实验原理与方法之间的联系与实验方法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添加了综合与设计性实验,注重实验方法与手段的更新与发展,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以及引导学生了解与掌握物理化学的新进展、新技术与实践应用。 《物理化学实验及其数据处理(化学化工类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引入了当今世界上著名的科技绘图和数据处理软件之一,即科技工作者广泛使用的Origin软件对物理化学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并对一些实验内容进行了改进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