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综合性的化学辞典,涵盖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理论与计算化学、高分子科学、化学生物学、放射化学与辐射化学、环境化学、能源化学等分支学科,以常用、基础和重要的名词术语为基本内容,提供简明扼要的定义或概念解释,并有适度展开。正文后设有便于检索的汉语拼音索引和外文索引。
本书是在1959年出版的《物质结构》基础上进行修订的,作者根据当前的教学要求和化学学科的发展动向,对第一版内容作了较多的增删,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全书共十五章,即量子力学基础和氢原子的状态函数、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原子光谱、双原子分子的结构、分子对称性与群论初步、多原子分子的结构、共轭分子的结构、配位场理论和络合物的结构、原子价和分子结构小结、分子光谱、分子的电性和磁性、晶体结构等。书中对原子价概念的发展不仅总结了国内外学者的成果,并且着重介绍了作者使用(nxcπ)四个数来描述包括原子簇在内的无机和有机分子的结构类型,提出了原子价的新概念,在论述现代物质结构实验方法、原理和应用方面,除介绍IR、Raman、NMR、ESR、ESCA等主要方法外,还就如何掌握查阅、分析各种谱的数据和结构作了引导和说明。
本书是在第一版的基础上,保持以分子筛与多孔材料的合成化学与结构化学为主线,兼顾基础与发展前沿并重的体系,总结本领域十年(2004~2013)来的进步与发展,在大幅更新与删改原有章节内容的基础上,再新增加“等级孔材料”与“金属有机与有机骨架多孔材料”两章。整体反映本领域的最新进展,新增十年(2004~2013)来的参考文献近千篇。
本书共九章,包括绪论、滴定分析法概述、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酸碱滴定法、络合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分光光度法、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每章包括三部分内容:内容要点,依据教学大纲,简要阐述各章的重点、难点及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典型例题,选择与重要知识点相关的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强调典型性和实用性;精选试题及其解答,针对每章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精选相应的试题,试题中包含基本题和提高题,内容安排由浅入深,每个题目均有详细解答。书后的五套综合练习题是从吉林大学历年期末考试和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题目中精选,并配有相应解答。
本书介绍了计算材料和计算凝聚态物理学中常用的密度泛函理论、程序及应用实例,主要包括材料计算背景介绍;晶体结构和晶体对称性;能带理论和紧束缚近似;密度泛函理论基础;VASP程序基本功能、参数和应用;材料拓扑性质理论和计算实例。《BR》全书分为六章。第1章为绪论,主要介绍材料设计的基本概念、材料数据库的建立和应用、高性能计算和Linux操作系统。第2章为晶体结构和晶体对称性,主要包括晶体点阵、元胞、对称操作、点群、晶系、原子坐标和倒易空间等内容。第3章为电子能带结构,包括布洛赫定理、玻恩-冯·卡门边界条件、本征方程、紧束缚近似及一些简单材料的算例。第4章为密度泛函理论,主要介绍了Hartree方程、Hartree-Fock方程、密度泛函理论基础、Kohn-Sham方程、基组、赝势以及交换关联势等内容。第5章为密度泛函计算程序VASP,主要介绍V
本书精选了332个最重要的一直在普遍应用的经典的或当代的有机人名反应或试剂。每个反应均给出一步步详尽的电子转移机理和众多具体的合成应用。全书还有3700多篇直至2013年度含原始论文及以综述和应用为主的参考文献,此外还提供了不少有机人名反应发现者的简历和栩栩如生的为人风貌。
本书是标准化科学理论的原创著作,系统性地创建了标准化的理论和方法,包括标准化的科学性和哲学认识,标准化的理性概念、公理、形式谱系、原理、定律、标准化熵、相似标准化、标准方程等元理论和基础理论,通用化、系列化、模块化、组合化、型谱系列与族系、统型、协同互操作性、产品顶层设计、产品优化、标准化指标体系等的理论和设计方法,标准化系统工程、项目的标准管理与控制、零部件管理、标准化应用状态评价、标准化效益评价等方法。
溶胶凝胶技术是工业上获得新材料常用且有效的合成技术,该方法将纳米技术和实用材料结合起来,从该方法出发可以获得包括纤维、粉体、薄膜、陶瓷在内的诸多实用材料,属于新材料的源头技术之一,也是我国在精细化工领域与发达国家相比暴露出的重要差距之一。 本书着重介绍溶胶凝胶技术所涉及的化学反应、界面结构以及一些材料应用,是作者二十多年于此领域的研究成果积累。全书共分四大部分:溶胶的光散射表征技术、氧化物和非氧化物溶胶、基于溶胶化学的多孔材料、材料的表面改性及应用。全书以溶胶凝胶过程中化学反应机理、界面结构、表面改性为主线,展示溶胶凝胶技术千变万化的合成和应用,推动这一老而弥新的技术为我国新材料发展添砖加瓦。
本书第二版保持了第一版的体系和基本章节,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编写,内容丰富,注重介绍有机反应和有机合成基本方法,并反映当代有机合成新进展。全书共分11章,第1章绪论,第2章和第3章介绍官能团的互相转变,第4章至第6章阐述碳碳键的形成,第7章为重排反应,第8章为官能团的保护及多肽和寡核苷酸的合成,第9章为不对称合成,第10章为有机合成设计,第11章为复杂分子合成实例。本书在各章节后嵌入思考题,各章末附有一定数量的习题,书末附有参考答案或提示。
拓扑绝缘体是一种内部绝缘、界面允许电荷移动的全新量子材料,是科技前沿领域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拓扑绝缘体具有独特的电子结构,涉及许多重要的物理现象和机制,并表现出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广阔的器件应用前景。本书基于作者多年在拓扑绝缘体材料领域的科研工作,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从拓扑绝缘体的理论基础出发,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拓扑绝缘体的材料体系和相应的制备方法,并详细介绍了拓扑绝缘体材料的性质表征及器件应用前景。
本书含合成(官能团)篇和战略(目标分子)篇两部分,涵盖脂肪族和芳香族的各类官能团的引入方法;设计中涉及的选择性、立体化学、官能团保护/去保护等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方法,以提问的形式给出完整的分析和解答,从单官能团到多官能团,通过一步步切断的分析,将目标分子(药物、天然产物、农用化学品、香料香精、染料、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解析为简单的可以直接用上的原料,其中不少实例是作者最近在药物研发部门中的实践项目。这样的编写方式极富参考价值,让学生自易而难地掌握反合成分析的原理和应用能力,从而克服对有机合成的畏惧心理。因此,该书在1984年初版发行后深受市场欢迎,本书中文版将根据其2009年1月出版的第2版翻译而成。
本书是《化学生态学》的第二版,仍然保持第一版的结构,分为“原理篇”和“方法篇”两大部分。全书共22章,“原理篇”深入浅出地介绍化学生态学的原理、简史、现状和展望,包括信息化学物质、化学感受机理、昆虫信息素、植物和昆虫的相互作用、三级营养关系、植物化感作用、植物诱导抗性、化学生态学和生物技术、海洋环境中的化学通讯、高等动物和人的化学生态学等14章;“方法篇”包括8章,详细介绍化学生态学研究中常用的生物测定、化学物质的样品制备技术、化学分析、电生理学的方法技术,以及化学生态学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培养等。书末附有代表性昆虫的信息素、植物次生物质主要类别的化学结构及名词索引等。
云南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药学院和自然资源药物化学*重点实验室的多位一线教师在长期教学科研实践的基础上,汲取国内外同类教材和书籍的特点,以“有趣的化学,有用的分子”为主线,从化学分子的角度,感悟化学的真谛,并编写成一本综合性的化学通识素质教育教材。全书主要包括天然产物、药物、食品、新能源、高分子材料、毒物、日用保健品和化学品等领域的代表分子共七部分内容,49个分子的相关知识,旨在通过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分子的精彩介绍,以纵横捭阖的风格,揭开化学的神秘面纱,展现化学知识、化学的奥妙和魅力。
《化学史通考》由丁绪贤所著,全书共7编24章,前6编为断代化学通史,第7编为特别化学史,重点介绍实验化学及工业化学。全书内容丰富,结构严谨,叙事生动,史论结合,是我国部化学史专著,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文献价值。本书由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
固相萃取是样品前处理的重要技术之一,已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水质环保监测、临床医学、新药开发、刑事鉴定、生命科学等众多领域。本书从固相萃取的基本理论入手,系统地介绍了固相萃取技术的基本原理,固相萃取材料,固相萃取方法的建立与优化,固相萃取的自动化以及固相萃取在环境水质分析、食品安全分析、司法鉴定分析、药物分析、生物工程等领域的应用。为了便于读者在实际分析工作中应用本书的相关内容,书中汇集了大量常见化合物的理化参数。同时,还对固相萃取技术应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后,对固相萃取技术的展望进行了评述。
化学作为一门"核心、实用、创造性"科学,在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协调与自然和谐共存,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保障人类健康水平,在推动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已经发挥了、且正在发挥着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报告力图站在中国化学学科发展的战略高度,以全球的眼光和视角,分析和观察我国化学学科发展的现状和未来。本战略规划依照"更加侧重基础、更加侧重前沿、更加侧重人才"的原则,注重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注重学科发展布局均衡协调发展,注重学科发展前沿方向的凝练。报告内容综合阐述了化学学科的战略地位,发展规律与态势,以及目前国际国内的发展现状,并分别就不同研究方向的发展特点,提出了未来研究工作的发展布局和优先发展领域。本报告对化学科学学科未来10年在基础研究领域的战略发展布局和发展方向做出全面规划。
《基础有机化学(第4版)上册》是在2005年出版的《基础有机化学》(第三版-上册)基础上修订而成。与第三版相比,在内容和章节上有较大的变动。全书分为基础和专章两部分。在体系上,将采用按官能团分章、按基本反应机理分章和专章描述相结合的编排方式。在内容上,命名、四大光谱将分别单独设章。以便 加强调知识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加合理处理个性和共性的关系和 加注意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专章部分将介绍有机化学和相关学科发展的新成就。每章末附有本章的指导提纲和中英文对照词汇等。_x000D_ 《基础有机化学(第4版)上册》可作为综合性大学化学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其他院校有关专业和对有机化学有兴趣的读者选用。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量子化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内容包括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海森伯测不准原理、德布罗意方程、薛定谔方程、量子力学的假设、氢原子结构和氢原子光谱、微分方程的近似解法、多电子原子的中心势场模型和原子光谱、多电子原子的哈特里自洽场方法、多电子原子的哈特里-福克自洽场方法、量子力学的定理、简单分子轨道理论、休克尔分子轨道法、哈特里自洽场方法、闭壳层组态的哈特里-福克自洽场方法、开壳层组态的哈特里-福克自洽场方法、哈特里-福克-卢森方程、从头计算方法、海特勒-伦敦法解氢分子薛定谔方程、杂化轨道理论、单组态价键理论、多组态价键理论、分子的对称性和群、微观化学反应理论、碰撞(散射)理论、分子光谱、光化学基元过程等。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酸碱平衡、配位平衡、氧化还原平衡和沉淀平衡体系的定量计算,以及相应滴定分析方法。不同于经典的分析化学教材,本书采用“去公式化”解析策略,注重化学平衡体系的分析和算式的推导,数值计算和方程求解则通过软件完成。相关软件的Matlab代码附于书后。本书还介绍了常见数理统计方法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特别强调方法的正确使用和结果的合理阐释。本书包含了数量众多、难度不同的例题,并且给出解题思路和分析过程。每章*后包括习题并附有答案。
以工科专业本科生所掌握的初步理论知识为基础,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无机材料中晶体结构的基本对称性、晶体缺陷、X射线衍射和背散射电子检测与分析原理。阐述了晶体对称特征,包括晶系、点阵、点群、简单的空间群知识,以及常见无机材料的晶体结构、晶体取向、多晶体织构的概念及其检测原理。以工程性和实用性为目的,适当介绍了晶体的点缺陷特征、位错弹性性质、晶界取向差特性等,并配有实用性工程材料习题及参考答案。本书旨在使具有不同基础的专业读者对工程材料的晶体结构知识有较全面的掌握,并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直接加以运用。 本书可作为工程应用型材料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教材,或材料专业高年级本科学生和博士研究生的专业参考书;也可供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的科研人员、高等学校教师、相关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阅。
本书系统地论述了如何合成和制造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以及相关的基础知识,包括热力学、动力学、化学和物理原理;详细讨论了纳米粒子、纳米线、纳米棒、薄膜的合成和制造,和各种新兴的纳米材料如碳纳米管,以及各种各样的光刻自组装等技术;同时还简要介绍了纳米材料的表征方法和技术,如原子力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等,以及纳米材料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一些应用实例。 本书可用做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教科书,且非常适合自学,也可供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