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译自Miessler等编著的Inorganic Chemistry(Fifth Edition)。全书共15章,以原子结构、成键理论、对称性与群论、分子轨道理论、酸碱理论、配体场理论、角重叠模型、等瓣相似原理等理论为基础,利用晶态固体、主族元素化学、配位化学、金属有机化学等领域的示例对这些理论进行阐述,并通过主族化学和金属有机化学的类比、重要的物理性质等深入展开。除无机化学的传统知识外,书中还收录了以配合化学为主的当代无机化学前沿领域的最新成果,特别是增加了应用相关的热门主题,并以强化的视觉效果呈现给读者。
根据大学理科无机化学教学的要求,结合无机化学学科的发展,《无机化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 国家规划教材》将无机化学内容分成化学原理、化学理论和描述化学三大部分,共20章。《无机化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 国家规划教材》重点叙述化学理论部分,加强介绍化学键理论、分子构型、晶体结构与配位化合物等在21世纪的化学中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在描述化学部分,尽可能利用化学理论来阐述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反映出性质由结构决定的特点。 《无机化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 国家规划教材》以张祖德教授多年教学经验的结晶 《无机化学教案》为基础编写而成,可作为高等学校化学类专业的无机化学基础课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人员和优秀中学生自学无机化学知识的参考书。《无机化学(第2版)/普通高等
《无机化学丛书》是一套由中国化学会和我社组织出版的中型的无机化学参考书,于1982年起陆续出版,于1993年初写齐。丛书分十八卷,共四十一个专题。其中,前十卷为各族元素分论,后八卷为无机化学若干重要领域的专论。现将丛书前十卷整理为《无机化学丛书"典藏版》。内容包括:第一卷 稀有气体 氢 碱金属;第二卷 铍 碱土金属 硼 铝 镓分族;第三卷 碳 硅 锗分族;第四卷 氮 磷 砷分族;第五卷 氧 硫 硒分族;第六卷 卤素 铜分族 锌分族;第七卷 钪 稀土元素;第八卷 钛分族 钒分族 铬分族;第九卷 锰分族 铁系 铂系;第十卷 锕系 锕系后元素。
稀土元素约占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1/7 。对17 种稀土元素的深入研究将不仅有助于发现新性质、探索新材料,而且将推动无机化学的发展。稀土元素优异的光、电、磁等特性被誉为新材料的宝库。稀土元素已成为重要的战略元素,并且是世界科技竞争的制高点。稀土化学渗透在稀土各个领域,是稀土科技发展的基础。然而稀土元素仍是一组神秘的元素,其许多特性有待进一步的总结与发现。我国是世界上稀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经过数十年来的努力已在众多领域取得辉煌的成就,举世瞩目。 本书系统地介绍稀土化学的内容,使人们对稀土化学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全书包括稀土元素概述、稀土资源与地球化学、稀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性质、稀士分离化学、稀士配合物、稀士金属与合金、稀士生物无机化学、稀士催化、稀士纳米化学、稀士结构化学、非化学计量比
《矿物材料结构与表征》重点介绍了矿物材料包括元素、晶体结构、颗粒形貌、孔结构、热性能、表面与界面在内的不同微观层次的结构特征,及其相关的基本概念、物理本质、测试方法、矿物材料性能与结构关系的表征应用内容。《矿物材料结构与表征》共9章,主要内容包括矿物材料元素成分组成、离子交换容量的测试技术与应用;矿物材料晶体结构X射线衍射、中子技术、同步辐射、核磁共振、穆斯堡尔谱的表征测量技术与应用;矿物材料的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冷冻电子显微镜分析技术的方法与应用;矿物材料颗粒特性的表征技术与应用;矿物材料的孔结构表征技术方法与应用;矿物材料热分析技术与应用;矿物材料表面特性的表征技术与应用;矿物材料界面的原子力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分析技术与应
本书包括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两大部分。在无机化学部分主要介绍了物质结构等微观化学,物质的量、元素周期律、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化学平衡等原理化学,重要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等元素化学,溶液、电解质等应用化学基础知识;在分析化学部分主要介绍了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滴定分析、仪器分析等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 全书以案例教学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链接开阔学生的视野,配以适量的自测题和必要的实验,以实用和够用为原则,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医药卫生类专业教学实际情况,由全国8所职业院校的11位教师,以中等职业学校《无机与分析化学教学大纲》为依据编写而成,具有普遍性和针对性。
本书为大学化学习题精解系列之一。 本书从国内外大量文献中精选出有代表性的习题,结合相关基础知识要点给出具体的解题思路和步骤,以达到强化知识结构、加深理解及熟练解题的目的。本书第二版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发展增补了新的知识点,强化了重点部分,进一步提高了教学适用性。 本书内容包括气体定律,相变、液态,溶液,化学热力学基础,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酸碱平衡与沉淀溶解平衡,原子结构,氧化还原与电化学,化学键和分子结构,配位化合物等11章。
《新编无机化学实验》共八章,除了对无机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加以系统介绍之外,共编排了43个实验,包括基本操作和基本原理实验、元素性质实验、制备与综合性实验、研究与设计性实验。本书注重加强对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制备与综合性实验、研究与设计性实验的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加强环保意识,应用微型实验方法改进了部分实验。同时,考虑到向新形态教材转化,对书中部分重要内容增加了学习资源模块,以二维码形式展现,资源包括实验视频、学习资料等,可根据学时和教学要求进行选择。
《无机化学学习精要》共十三章,紧扣教学大纲,将教材中必须掌握的要点、重点及难点等核心内容提炼、浓缩,以类似教师授课板书和学生课堂笔记的新颖形式精心编排,旨在起一种复习作用;然后举出若干例题及其解答,作为解题示范; 是试题部分。全部试题均附有参考答案(注意有的题目并非只有 的解答)以资参考,便于学生检验复习效果,对于问答题,仅给出答案要点。这些试题内容新颖、类型多样,注重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这种安排既便于学生复习,又便于学生自测练习,以期达到较好的效果。 《无机化学学习精要》由吴巧凤、张师愚主编。
本教材是 “全国高职高专药学类专业规划教材 (第三轮)”之一,包括理论知识与实验项目。理论内容共十一章,依次为分散系(包括稀溶液、胶体溶液的基本知识)、化学热力学基础、化学反应速率、四大化学平衡(包括酸碱平衡、溶解沉淀平衡、氧化还原平衡和配位平衡)、物质结构(包括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元素知识 (包括主族元素和副族元素)。实验项目包括十二个实验,主要包括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溶液的配制、有关常数的测定、无机物的制备及性质等。本教材的编写着力构建具有药学类专业特色和高职高专学制层次特点的课程体系,着意追求教材的可授性和可读性,力求满足专业岗位需要、“学教”需要和社会需要。本教材为书网融合教材,即纸质教材有机融合电子教材、教学配套资源(PPT、微课、视频、图片等)、题库系统、数字化教学
本书的内容是经长期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积累形成的研究成果,2019年入选浙江省普通高校“十三五”新形态教材,在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2023年1月被列为浙江省“十四五”重点教材。本次修订,以“优化内容、加强基础、削枝强干、突出重点”为原则,贯彻“平衡、结构、性质、应用”的思想,力求体现课程的系统性与应用性,每章增加了应用实例。立足基础理论,强化应用性,使学生能在较短的学时内,既学习了化学原理,又掌握了分析方法及应用,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融合了课程思政。在教材内容上进行了深入与拓展,在知识结构上进行了整合与精简,并增加拍摄了知识总结教学视频。
本书是在《大学化学实验——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分册》第2版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是与化学、化工、海洋、食品、生物、环境、造纸等相关专业的基础课“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配套使用的化学实验教材。本书包括绪论、实验中的数据处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实验部分、附录和参考文献。实验部分分为七个类型,即基本操作实验、化学原理实验、化学元素实验、无机化合物提纯与制备实验、化学分析实验、仪器分析实验和综合设计实验,共计58个实验。 本书新增二维码数字内容资源两项: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报告和31个实验操作视频。 本书适合开设实验为60~120学时,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化学和化工类专业基础化学实验教材,同时也可作为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工作者的科研参考用书。
全书共25章,分上、下两册。本书是下册,介绍周期系各族元素及其化合物,主要讨论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制备和应用。本书注重性质与结构之间的理论解释,把下册的元素部分和上册的化学原理知识联系起来,同时对金属和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变化规律进行了总结,有利于读者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