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等编著的《流域水文学》共9章。绪论、、二章为水文学基本原理部分,主要阐述水文循环基本过程、影响因素等。第四章为产汇流基本知识部分,主要从成因分析角度阐述产流机制、产流模式、产流计算、汇流计算。第五章为设计径流计算部分,主要从水文统计角度,利用水文频率计算确定设计年径流量,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和由降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基本方法,介绍小流域设计洪水方法。第三、六、七、八章为水土保持径流泥沙观测与估算部分,主要介绍通过水土保持径流泥沙观测获取径流泥沙资料的基本方法,借助流域水文模型对水文规律进行模拟,对未来一定时期的水文状态作出定性和定量的预测,分析水土保持措施对流域径流泥沙的影响。书后附有思考题,以巩固和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流域水文学》主要是针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实验教学系列教材:普通地质学矿物-岩石实习图册》是与普通地质学教程配套实习的矿物岩石标本图册,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生物系馆藏标本为基础,本着“基础扎实”和实习标本“少”而“精”的原则,编辑、出版可供50-60学时的普通地质学课程参考书。书中矿物、岩石标本精美、基本构造清楚。图版制作质量高,是一本提高学生对矿物、岩石形象化认识的教学参考书,可供高等院校普通地质学课程实习之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实验教学系列教材:普通地质学矿物-岩石实习图册》也具有“收藏、欣赏”的价值,集知识、欣赏价值于一体。
本书以《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为依据,介绍了CAD绘图功能,并融入地形图符号的绘制当中,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加入大量的工作流程插图,直观、通俗、简洁、易懂。本书以CAD的基本操作为先导,以绘制地形图符号的工作流程为主线,共有八个独立的绘图项目:居民地的绘制、道桥的绘制、水系的绘制、垣栅的绘制、植被的绘制、独立地物的绘制、控制点的绘制和图廓的绘制。本书内容简练,注重实践,主要作为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测绘类专业学生的专业教材,也可以作为相关专业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共分四部分:(1)气候学总论:包括气候学学科的现状及中国气候,共两章;(2)气候变化:包括各种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重点是中国的气候变化,共两章;(3)短期气候变率与预测:重点讲述厄尔尼诺及季度气候预测,也包括海气相互作用及气候模拟研究,共三章;(4)长期气候变化成因分析及预测:讲述了太阳活动、火山活动及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又专门讲述了近年来才开始研究的十年一百年尺度气候变化,共三章。全书十章,用较通俗的语言,介绍现代气候学的现状,重点是与中国有关的研究。但是气候是全球性的,因此,在必要时,也介绍了国外的研究,以及气候学在世界范围的现状。本书可供气象、农业、林业资源与环境等科技人员、干部阅读,也可作为有关院校教材或参考书。
本书章介绍建筑识图与制图的基本知识,第二、三、四章为普通测量及一般测量仪器的构造原理和检验校正的方法,第五章是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第六、七章为小地区大比例尺地形的图测绘和应用,第八、九章是建筑施工测量及线路施工测量和测量管理,第十章时新型仪器在施工测量中的应用。本书可作为测量放线初、中、高级工作的培训教材和建筑施工测量人员的参考书。
《岩土工程勘察与评价(第2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十二五规划教材)》由高金川、张家铭所*,该书集编者近20年从事岩土工程勘察评价的经验和岩土工程方面的科研、教学成果,以我国现行*新国标和行业规范为依据,系统地对岩土工程勘察的基本理论、技术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收集了近年来岩土工程勘察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贯入了岩土工程勘察与评价的新理念。希望本书能成为广大岩土工程师的益友和在校地质工程专业学生的良师。
为了提高农业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专业本 科生“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课程学习的效果,强化 课程实验及野外实习等重要环节,培养学生运用所学 知识综合分析和独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使课 程理论讲授、实验及野外实习相得益彰,充分挖掘雅 安市六县二区丰富的水利水电教育教学资源,特别编 写《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实验实习指导》。本书由四 川农业大学倪福全、邓玉、王丽峰担任主编。
《工程测量学习题集与实习课程设计指导书(高 等学校测绘工程系列教材)》是《工程测量学》的配 套教材,包括习题集和实践性教学环节两大部分。习 题集有名词解释题、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和问答 题五类题型,其中的问答题与《工程测量学》教材上 的思考题不同。上述五类习题都有完备的答案,可帮 助教师备课、答疑和作为考试参考,仅提供给需要的 教师选用,个别章节还有计算题和编程题。实践性教 学环节含曲线测设课程设计与实习、测量机器人演示 性实践教学、陀螺经纬仪全站仪演示性实践教学、集 中教学实习和综合课程设计几部分,可供各学校参考 选用。后附录中收录了两个学生的集中实习报告和 综合课程设计报告以参考。 《工程测量学习题集与实习课程设计指导书(高 等学校测绘工程系列教材)》由张正禄编著。
土壤地理学与生物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其中,土壤地理与生物地理的实验实习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在课堂系统学习和基础理论知识讲授的基础上,需要结合实验室室内实验及野外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郝汉舟编著的《土壤地理学与生物地理学实习实践教程(21世纪普通高等院校规划教材)》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室内实验、野外实习三个部分。 基础知识部分主要介绍GPS、罗盘的使用以及地形图、地质图的判读等内容;室内实验的目的在于应用理化测试手段,培养学生的理化分析、结果计算和数据处理技能;野外实习包括野外土壤地理调査、水文地理学实验以及植物分类实践。本教程内容涵盖基本层次的验证性实验、提高层次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以及高级层次的创新性实验三个层次的实验和
《测绘工程管理》是高职高专测绘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全书共分7章,第1章从测绘工程管理的基本概念出发,对测绘工程项目管理的由来、测绘工程项目管理的从北人员——测绘工程师及其执业机构——测绘工程企业,与测绘工程项目管理密切相关的测绘工程内容与实施阶段的管理等问题进行了阐述。从第2章到第7童,站在测绘工程师的角度,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测绘工程组织、目标控制、成本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合同管理、风险管理和组织协调以及测绘行业、测绘企业管理等内容。 《测绘工程管理》可供工程测量技术、测绘工程、土地资源管理、摄影测量与遥感等测绘类专业使用,也可作为测绘工程类单位有关人员学习和工作的参考书。 本书内容涵盖工程测量、控制测量、数字测图、摄影测量、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三
景观地貌学探索地文景观资源的形态特征、成因类型与笑学价值,为景观资源评价、旅游开发、地学科普讲解提供理论支撑。全书共分九章,前三章讲解地貌学和景观的基础知识,提出以游客之眼看地貌的理念 人之所在的地貌空间即为景观。之后以人之所视的范围、形态,将地貌分为中微型景观、山岳景观、峡谷景观、丘陵及平原景观、水体景观、海岸及岛屿景观六个大类,即后六章的内容。全书精选了大量的照片,配合通俗的语言和示意图,分别讲解各种地貌的景观形态、物质基础和成景过程,以期增加公众对地貌景观的感知能力,更好地挖掘景观地貌的科学美、展示景观地貌的韵律荚。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资源环境类、景观设计类、城乡规划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供旅游资源开发、设计、导游及管理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着重讲述同步辐射应用的基本原理及其相关的基础知识,同时也涉及同步辐射的实验方法及其在一些重要领域的应用。其内容分为软X射线和真空紫外(包括红外)与硬X射线两大部分,前者包括光电子能谱、真空紫外和红外光谱、软X射线显微术、同步辐射光刻;后者包括X射线吸收、X射线衍射和散射。由于同步辐射应用涉及许多学科的基础知识,考虑到许多同学在大学本科阶段并未学过这些课程,本书适当补充了一些推荐的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原子光谱和X射线光学的基础知识。本书可作为“核科学与技术”及其他与同步辐射相关学科的研究生通用教材,也可以作为初涉同步辐射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作者选取了我国东南宗教发达的典型地域—浙东的北江盆地,充分利用该地丰富的现存族谱史料,通过较为系统的资料批判和文献整理,追溯千年以来该地宗教与部落的变迁历史;同时,详细梳理现今居住于北江盆地的数百个宗族的空间形态与发生学系谱,并以北江盆地的研究结论为模型,探索“近世型宗族”的源流与发展脉络,重建“近世型宗族”的发展发育历程,为“近世型宗族”演化史研究提供了比较明确、细致的时间标尺,也为“近世型宗族”的区域差异及特质等探索积累了研究素材。
《高职高专测绘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工程变形监测(规范版)》共分为9章,第1章为绪论,第2章介绍各种变形监测仪器原理及使用方法,第3、4章介绍沉降监测及水平位移监测的基本方法,第5、6、7、8章主要介绍变形监测技术在典型工程中的应用,第9章介绍变形监测数据处理方法。 在变形监测基础知识中重点介绍了变形监测的目的、意义、特点、分类、精度要求、观测周期、变形监测技术设计及总结报告等。在变形监测基本方法中,重点讲述了沉降监测、水平位移监测、倾斜监测、裂缝监测等内容。在变形监测仪器中主要介绍了各种外部观测仪器、内部观测仪器、应力测量仪器等。口在变形监测应用中重点介绍了基坑工程、高层建筑工程、地铁工程、水利工程等典型的工程种类。 《高职高专测绘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工程变形监测(
本书为“工程地质学”配套的实习教材,阐述工程地质学实习的基础内容和基本方法。全书共8章,主要包括造岩矿物与三大类岩石的鉴定、地质罗盘仪的使用、地质构造的野外观察与分析、地质图的使用与阅读、中外关于工程地质的主要差异比较、世界 地质奇迹赏析以及典型路线的地质实习等。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机场工程、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用书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留学生,尤其是“ ”沿线 留学生的教学用书。本书也可供参加中国土木工程、岩土工程以及环境评价工程等资格考试的人员参考。
《水文地质分析与应用》主要内容为水文地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其在煤矿中的应用,分为绪论、地下水赋存规律、地下水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成分、地下水类型及包气带地下水、地下水系统及地下水循环特征、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不同介质中地下水的基本特征、地下水运动规律、地下水运动的常规计算、矿区水文地质勘探、矿井水文地质分析与应用共11章。前8章为水文地质理论基础部分,后3章为水文地质专业应用部分。 本教材可作为水文与工程地质、矿山地质专业及地质类其他专业的高职高专学生学习教材,也可作为地勘部门、地矿单位培训教材和相关技术人员参考书。
中国海洋经济评论是由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海洋经济研究中心、海洋发展研究院海洋经济研究所主办的专业学术文献,由经济科学出版社每年定期出版和发行,旨在发表中国以及国际海洋经济领域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发表论文主要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研究内容:沿海区域开发与规划;跨海域政治经济合作;全球价值链与沿海产业升级;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海洋产业组织行为;海洋开发与国家/地区创新体系建设;海洋环境变化及其经济影响;离岸产业发展与布局。
本书是2008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植物地理学》(马丹炜,张宏)的配套教材,也是四川省精品课程植物地理学的配套教材。内容包括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三部分,涵盖植物的形态结构、植物界的多样性、植物种类的野外调查、植物区系分析、植物种群的种间分布格局和种间关联、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调查与分析、植物群落的聚类分析和排序、植被分布规律、地理信息系统在植物地理学实习中的应用,以及植物地理学设计性实验的选题、设计和实施等内容。本书强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附录部分附有高等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高等植物分科检索表,以备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