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1998年颁布实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地理专业课程重大调整之后,为新设置的 自然地理学 课程而编写的教材。根据课程调整的要求,全书既注意保持自然地理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又注意涵盖被取消的课程在地理专业中所需的内容,结构合理、内容新颖、资料丰富、图文并茂、针对性强,突出了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强调环境意识,贯穿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思想,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全书共11章,包括: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行星地球;地壳;气候;水文;地貌;植物;动物;土壤;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
本书较系统地探讨了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国内外韧性城市的发展概念、理论方法、经验启发等。并以上海为例,评估了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基础设施、社会系统、绿地与湿地系统的韧性状态,提出了综合性的韧性城市发展对策。
本书分为四章,即资料的预处理和常规分析方法、温盐资料分析与水团分析方法、潮汐潮流分析方法和海流资料分析方法。与以往的同类教材相比,本书在系统介绍海洋水文环境要素分析理论的基础上,介绍了常用的资料预处理方法,对流、潮等海洋要素给出了实际数据分析的步骤,弥补了同类教材中相关内容的缺乏。
本教材内容共9篇,每篇针对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一类功能或一种数据结构;篇中分章,每章为若干相对独立的练习,除了通用的查询、显示、分析,还包括数据输入、编辑、维护,使初学者通过循序渐进式的练习掌握GIS基本功能、数据类型,对GIS产生兴趣,进而理解GIS原理。所有练习均采用ESRI公司的软件ArcGIS10.1forDesktop的中文界面,有专门的练习数据相配套,并附带试用版软件。本教材内容涉及空间、属性信息查询,专题地图显示,属性数据管理,地图布局,空间数据的输入、编辑、校正、转换,空间插值,考虑成本的空间距离,缓冲区分析,叠合分析,邻域分析,空间统计,不规则三角网、三维多面体的生成,视线、视域分析,网络分析,地图注记,制图综合,基于元数据的搜索和维护及模型构建器等,涉及GIS各种数据模型、处理功能,并有综合练习帮助学习
本书为线性代数入门的科普读物,书中以“如何理解线性代数”“如何理解矩阵的基础概念与计算方法”为线索,用漫画故事生动呈现了线性代数初学者的学习历程。作者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结合生活例子讲解了线性代数中的基础概念及实际应用意义,解答了初学者在的常见困惑。本书讲解直观、通俗,适合作为正式学习线性代数前的入门读本,也适合作为了解线性代数原理的科普读物。
莱昂哈德·欧拉的多面体公式V-E+F=2被数学家们誉为第二优美的数学定理。从足球和宝石到美妙的穹顶建筑,这一公式描述了许多物体的结构。本书围绕欧拉多面体公式及其数学思想,从古希腊数学讲起,直到当代拓扑学的前沿研究,介绍了这一公式的发现及其对拓扑学研究的深远影响。书中包括丰富的插图与例子,展示了多面体公式的许多优雅而出人意料的应用,例如说明为什么地球上总有一些无风的地方,如何通过数树来测量林地的面积,以及为任何地图涂色需要多少支蜡笔,等等。在书中,读者将看到一群质疑、完善多面体公式和为这个非凡定理的发展做出贡献的杰出数学家,在数学史的长河中,他们都多面体的研究和拓扑学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本书适合对数学,尤其是拓扑学及数学史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定律》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民族志》第一卷的长篇导言,探讨的主题是“人文地理学的基本定律”;二是拉采尔晚年(1901年)发表的长文《生存空间:一项生物地理学研究》,这篇长文通常被视为其
地球与其他已知星球显著不同,是一个有丰富流体的天体。因为有了流体,整个地球就有了生命和生机。地球上的流体,特别是地壳中的流体,不仅涉及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保护和健康,而且也关系到地球的演化。传统的地质学主要研究地球的固体部分,即岩石和矿物等,而对形成这些岩石和矿物的流体则关注不够。 地球中的流体研究是当今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研究的前沿。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地球中各种流体的分类、分布、组成和性质,隶属的热力学相图,阐述了流体的来源、迁移以及在地球演化方面特别是在成矿方面的重要作用。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从事地球中流体研究的结果,同时也收集了世界上有关地球中流体研究的*成果。本书可供从事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研究的科研、生产和教学人员及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阅读和参考。
地理信息系统是指由计算机系统所支撑的,对地理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检索、分析和显示的综合性技术系统,是地理信息科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本书首先全面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应用、发展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然后,分别研讨了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的计算机技术基础、高性能计算环境、地理信息系统架构、地理信息系统功能、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移动地理信息系统。*后,详细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产品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
康玉柱、王宗秀、李会军、康志宏、文志刚等编写的《松辽地区构造体系控油作用研究》以李四光创立的地质力学理论为指导,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松辽地区构造体系控制油气分布进行了全面系统研究。通过对松对辽地块地质构造特征分析,首次系统划分了松辽地区构造体系类型,并论述了其演化特征;首次恢复了构造体系控制下的古生代以来的原型盆地类型,并提出了古生界未发生区域变质作用;首次揭示了构造体系控制油气分布的因素和规律;松辽地区非常规油气资源十分丰富,并全面评价了油气资源和优选有利区。 本书可供从事油气地质勘探、地质构造的研究人员参考使用。
《地球系统(第3版)》与传统的地球科学教科书相比,不仅对地球系统的各个圈层(固体地球、大气、海洋)进行了介绍,还讲述了各圈层之间以及它们与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生态学课本的内容)。《地球系统(第3版)》的第1章,全球变化,是对以上这些问题的概述——观测数据让我们确信全球环境问题的存在,而地球历史上的事件反映出地球系统如何对压力作出响应。《地球系统(第3版)》其余的篇幅由三个部分构成。第2-9章主要探讨地球是如何“运转”的。这部分讲述了气候、海洋、大气环流以及元素再循环是活跃在地球表面的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所有这些过程中,生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第10-14章带领读者重温地球的历史,重点强调了对未来具有警示作用的地球事件。第15-19章关注的是地球系统的未来,提出了现代全球变化的问题,并结合前面
王春乙主编的《海南气候》主要描述了海南省的气候特征,内容有6章:靠前章为海南自然环境和气候概述;第2章为气候要素特征,主要包括温度、降水、云量、辐射、日照、湿度、蒸发、气压、风等主要气象要素的时空分布特征;第3章为主要天气系统和气象灾害;第4章为气候资源;第5章为气候区划;第6章为气候变化。 本书可供从事天气气候分析、预报、预测的气象、水文、航空、海洋等工作者参考,也可作为了解海南气候特征的科普材料。
《李群分析在地球物理流体动力学中的应用(英文版)》是本将李群分析应用于深海内波的传播,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来描述深海非线性波的相互作用的著作。《李群分析在地球物理流体动力学中的应用(英文版)》的主题思想是通过李群分析来探究深海波动问题,书中提供了非常灵活易懂的内容,涵盖多个研究方向,其目的是吸引更多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利用李群的对称性分析研究非线性物理问题。 《李群分析在地球物理流体动力学中的应用(英文版)》可供对利用李群分析研究物理、工程和自然科学感兴趣的专家及教授参考,也可作为应用数学、物理及工程学专业的研究生关于非线性微分方程的对称性应用课程的教材。
气候变化生物学是研究气候变化对自然系统影响的学科,重点探索生物系统和气候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气候变化驱动的生物学动态,并希望了解人类诱发的这种变化对未来的影响。《生物多样性与环境变化丛书:气候变化生物学》是全球本有关气候变化生物学方面的高年级学生教材,通过考察当前和远古的气候变化效应,引导读者理解当前人为导致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书中论述了气候变化背景下自然保护和其他生态学意义的许多细节,并提出了积极应对未来气候变化增速的方案。为了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生物系统所发生的变化,《生物多样性与环境变化丛书:气候变化生物学》提供了包括地图、图表和彩色照片等丰富的插图。 《生物多样性与环境变化丛书:气候变化生物学》的结构遵循如下原则。绪论部分概述气候系统。第二部分探讨了目前观察
针对复杂二维区域的特点、地球物理正反演的要求,遵循Delaunay三角剖分优化准则,研究了二维复杂区域的三角剖分算法,并给出了数值模拟实验结果。在复杂区域三角剖分算法的基础上,研究了二维复杂区域三角网射线追踪全局算法及算例。采用SIRT算法实现了基于三角网射线追踪二维复杂结构层析成像,并给出了在煤层底板破坏带进行深度超声波探测和复杂边界混凝土结构超声波检测的试验研究成果。
徐德伦等编著的《海洋*数据分析——原理方法与应用》以*过程的基本知识为首章内容,相继介绍了七大类行之有效的海洋*数据分析方法——谱估计、线性系统分析、线性均方估计、信号的经验模态分解和Hilbert谱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小波谱分析、海洋*变量及其极值的统计分析。每一大类又包括若干分析方法,其中信号带经验模态分解、快速带通数字滤波和*熵分布等是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才出现的。在方法的论述上,本书既强调原理也注重应用,并给出应用实例。 《海洋*数据分析——原理方法与应用》可作为海洋科学相关专业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参考书,也可供相关的科技工作者参考。
该书内容完整,简洁且严谨地向读者介绍了大气热力学的基础知识。新版本选取了近期新的资料,并重新组织使得质量和编排均有提升。前两章节给出了大气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有用的数学、物理说明以帮助读者了解基础知识,随后本书描述了与大气过程有关的主题,包括湿空气的特性和大气稳定度等,书中还概述了有关天气预报的一些问题及其与热力学的关系。每个章节均包含了权威的例子和学生练习题来补充和完善理论知识。
长江三角洲是中国*的河口三角洲,长三角沿江地区改革开放较早,经济发达,城镇发展各具特色,在全国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因此,无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长三角沿江地区实习内容都十分丰富,实习点众多且具有代表性。本书在全面分析长三角沿江地区地理综合实习背景的基础上,以实习目的与实习要求、实习线路与实习内容、背景资料与实习指导为主干构建体系框架,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相结合,既对每一实习区的实习线路和实习内容作精炼阐述,又通过相关背景材料帮助读者理解内容要点,并配有思考与作业题,以问题为引领,更加突出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更强调对实习的指导。重点突出、内容丰富、资料详实。 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科学、旅游管理及其他相关专业野外实习教学用书,
本书详细介绍了求解固体地球、地表和大气地球物理中的正问题和一些反问题,特别介绍了各类地球物理反演问题的数值计算方法,其中包括各类正则化方法、*化计算方法及其*进展。全书共分1O章,其中第二章用一整章的篇幅详细论述了线性和非线性反问题的数值方法,非常方便读者阅读。 本书适合于地球物理、数学物理专业的科研人员和大学教师使用,也可以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和高年级大学生的教学用书,亦可供从事其他科学和工程领域中反问题研究的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