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概率论和统计推断融合在一起,用新的观点生动地描述了概率论在物理学、数学经济学、化学和生物学等领域中的广泛应用,特别阐述了贝叶斯理论的丰富应用,弥补了其他概率论和统计学教材的不足,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包括10章,讲解抽样理论、假设检验、参数估计等概率论的原理及其初级应用;第二部分包括12章,讲解概率论的高级应用,如在物理测量、通信理论中的应用。本书还附有大量习题,内容全面,体例完整,本书内容不局限于某一特定领域,适合涉及数据分析的各领域工作者阅读,也可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相关课程的教材。
中国是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建设的创始国之一,至今获批的世界地质公园数量已达47个,居各国之冠。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文化思想的指引下,世界地质公园的申报和建设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成为生态文明思想、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和美丽中国建设的典型案例。世界地质公园在创建过程中,既符合国际标准,又体现了中国特色。本书图文并茂,对我国的世界地质公园进行了梳理和归类,文字简介,图片优美,是一本可读性强、读者面广的通俗读物。
本书详细介绍了现代大气数据系统和综合技术,书中阐述了大气数据测量的理论基础及飞行器飞行高度、速度、攻角、侧滑角、总温的测量原理;介绍了国内外大气数据系统发展历程、现状及发展趋势;详述了大气数据系统关键技术并分析了集中式、分布式、嵌入式、三轴等国内外典型大气数据系统;重点论述了大气数据惯性基准系统技术,激光遥测、真空速光学测量、大气静温光学测量、大气密度光学测量等光学大气数据系统传感技术及应用,软件设计技术,测试与校验技术。 本书可供航空领域从事大气数据系统研发和预先研究工作的科技人员学习与参考。
本书主要介绍了直线与平面的一些特有性质,以及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基本结论与近期新研究成果。全书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直线与平面,第二章多面角,第三章多面体与平行六面体,第四章四面体,第五章规则多面体,第六章曲面体。 本书适合高中师生、高等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生,以及数学爱好者参考阅读。
本书在总结国外航天技术发展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导航卫星、气象卫星、科研卫星等的各种应用,并对非火箭航天发射、单级入轨、太阳能卫星等未来航天领域的新技术进行了阐述,同时也展望了信息、通信与航天技术的融合发展趋势。本书可供通信、导航、遥感、气象等领域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教学参考书。
本专著在成矿系统理论指导下,通过路线地质调查、典型矿床解剖,以及岩浆岩岩石学、地球化学、成矿流体、成岩成矿时代等相关研究,将西天山博罗科努成矿带厘定为一套与晚古生代中酸性侵入岩-火山岩有关的矽卡岩-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钼多金属成矿体统,并从区域构造演化、岩浆活动、多金属成矿作用三者之间的关系出发,阐明了该成矿系统发育的地质背景、成岩成矿过程以及成矿后的变化与保存,分析了区域控矿因素和成矿规律,建立了区域及典型矿床的成矿模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多元信息成矿预测,圈定了成矿远景区的找矿靶区,开展了资源量的定量预测。 本书可供地质矿产勘查技术人员,尤其是从事西天山地质矿产勘查和研究人员及研究生参考。
经过70年的发展,我国的气象观测已发展成为地基、空基、天基一体化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其间布设了一大批我国自主研制的气象仪器装备。本书从我国气象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面气象观测仪器设备变迁的角度入手,从地面气象观测简史、人工观测阶段的观测设备、自动观测阶段的仪器设备等方面讲解地面气象观测的发展历史,通过这些观测仪器设备以及观测方法、技术和手段等方面的巨大成就反映我国气象现代化的发展历程。本书图文并茂,语言通俗易懂,可以带领读者轻松了解气象观测的历史。
1945年8月6日8时16分02秒,人类历史上第一枚用于实战的原子弹在广岛上空被引爆,爆炸当量相当于1.25万吨TNT。3天后,原子的伟力降临长崎。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两枚不起眼的炸弹为死伤人数过亿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画上了句号。论及原子弹的诞生,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美国于1942年发起,倾举国之力的“曼哈顿工程”。但事实上,要想追溯原子弹的孕育之路,还需要把时间往前推半个世纪。在《横空出世:核物理与原子弹的诞生》中,作者理查德·罗兹从J.J.汤姆孙发现电子,拉开人类对原子构成认识的帷幕讲起,之后,在物理学历史记录群星闪耀的半个世纪里,卢瑟福、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玻尔、海森伯、薛定谔、查德威克、奥托·哈恩和莉泽·迈特纳等一个个科学巨人粉墨登场,随之而来的是质子和中子、放射性、质能关系、量子世界以及核裂变的
山西大同一内蒙古集宁地区地处华北北中部北东东向~近东西向和北东向构造带的交会部位,大面积出露有早前寒武纪形成的主要由变质程度高达麻粒岩相一高角闪岩相的片麻岩、麻粒岩、浅粒岩、变粒岩、大理岩等组成的变质岩。该套变质岩的原岩建造几乎囊括了沉积岩、侵入岩、火山岩的各种类型,并保留有不同时代、不同构造运动形成的样式各异的构造形迹,几乎完整记录了从深部到中浅部变质构造相的全貌。本区所具有的丰富变质地质现象和独特的大地构造位置,是研究早前寒武纪变质地质的理想地区与关键部位。另外,该区所发育的典型麻粒岩相变质也为不错变质作用研究提供了经典案例,是难得的探究中下地壳奥秘的窗口。20世纪在本区东南部高压麻粒岩和近10多年来在北部超高温变质作用的发现,进一步提升了本区的地学知名度,吸引了靠前外众多学
本书在系统总结中东碳酸盐岩油(气)藏构造、沉积、石油系统和油气资源分布等基本地质特征的基础,详细分析了阿拉伯盆地、扎格罗斯盆地和阿曼盆地的含油气系统特征,解剖了这盆地43个典型碳酸盐岩油(气)藏的构造和圈闭特征、地层层序特征、沉积相分布特征、油(气)储层结构及其属性特征,描述了这些典型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历程和产出动态特征。
《内蒙古自治区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应用研究》在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地球化学和矿产地球化学勘查工作的基础上,利用历年来获得的大量地球化学数据资源,结合自治区区域地质矿产勘查成果,应用现代矿产资源评价理论方法和GIS评价技术,以地球化学理论为基础,对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潜力进行地球化学预测与评价。书中对内蒙古自治区地球化学三级景观区进行划分,将全区地球化学景观分为4个大区,19个亚区;分析了全区主要成矿元素和伴生元素的区域地球化学场分布特征与成矿规律;利用地球化学地质推断方法,推断断裂构造67条,岩体35个;总结了自治区Ⅲ级成矿区带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对预测工作区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建立了铜、金、铅、锌、银、钼、锑、钨、稀土、锡、镍、锰、铬等13个矿种不同成因类型典型矿床地质一
贾金富、乔占华、刘凤岐等著的《内蒙古自治区磁场特征及地质应用研究》是在完成全区性图件编制和铁、铝等20个单矿种潜力评价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汇总研究的成果。目的任务有两个:资料型汇总研究,综合型汇总研究。资料型汇总研究主要是将近几年来磁法潜力评价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原始成果资料,包括所有编制的图件、文字报告、各类数据及数据库等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存储,形成一套完整的技术资料,以便今后查询利用。综合型汇总研究主要是,将近几年来磁法潜力评价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成果进行总结深化和提高,形成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省级磁测资料应用综合研究成果。
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共完成各类图件万余幅,建立成果数据库数千个,提交结题报告百余份。以板块构造和大陆动力学理论为指导,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大地构造构架。研究和探讨了内蒙古自治区大地构造演化及其特征,为全区成矿规律的总结和矿产预测奠定了坚实的地质基础。张永清、闫洁、韩建刚等著的《内蒙古自治区铬铁矿资源潜力评价》是其中一册。,"章 内蒙古自治区铬铁矿资源概况 节 铬铁矿时空分布规律 第二节 铬铁矿成矿地质背景 第三节 铬铁矿床类型 第二章 呼和哈达式侵入岩体型铬铁矿预测成果 节 典型矿床概述 第二节 预测工作区研究 第三节 矿产预测 第三章 柯单山式侵入岩体型柯单山铬铁矿预测成果 节 典型矿床特征概述 第二节 预测工作区研究 第三节 矿产预测 第四章 赫格敖拉式侵入岩体型铬铁矿预测成果 节 典型矿床概述
《四川盆地二叠系层序地层格架内的沉积与储层演化》主要对四川盆地二叠系系统开展层序地层学研究,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在上述基础上,深入分析层序地层格架内沉积相类型、特征及演化,详细研究层序地层格架内储层的成因类型、特征及发育主控因素,阐明各类储层发育的油气地质意义,为四川盆地二叠系进一步油气勘探部署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四川盆地二叠系层序地层格架内的沉积与储层演化》共分7章,主要包括四川盆地二叠系地层划分与对比、四川盆地二叠纪构造演化特征、四川盆地二叠系层序地层特征等内容。
《中国西南区域地质》采用大地构造相分析方法进行大地构造研究,概述了西南地区基本地质特征,系统论述了西南地区沉积岩、火 山岩、侵入岩、变质岩等大地构造及大型变形构造特征。确定了大地构造相或更高级别大地构造相的类型、各类大地构 造单元的边界。研究了各构造单元的边界条件、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及其演化过程,总结出不同级别的大地构造单元特 征,编制了西南地区1:150万大地构造图及《中国西南区域地质》。建立了以建造一岩石构造组合为切人点和沉积、火山、侵入、变质及大 型变形构造等五要素综合分析研究为基础的大地构造相分析方法体系。 《中国西南区域地质》可供从事基础地质、矿产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与研究、科学普及与教学的人员参考。
中国西南地区雄踞青藏造山系南部和扬子陆块西部。青藏造山系是年轻的造山系,扬子陆块是古老的陆块之一。从地质年代来讲,古老到年轻是一个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其间经历过多期复杂的地质作用和丰富多彩的成矿过程。从全球角度看,中国西南地区位于世界巨型成矿带之一的特提斯成矿带东段,称为东特提斯成矿域。中国西南地区孕育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的西南三江、冈底斯、班公湖一怒江、上扬子等重要成矿区带都被列为全国重点勘查成矿区带。 《西南地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系列丛书》主要是在“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计划项目(2006-2013)下设工作项目——“西南地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与综合”(2006-2013)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著的。诸多数据、资料都引用和参考了1999年以来实施的“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专项”“青藏专项”及相关地质
《古生物地层/南海西科1井碳酸盐岩生物礁储层沉积学》以两科1井钻井岩芯为研究材料,通过珊瑚、钙藻、有孔虫、钙质超微、双壳类及腹足类六门类古生物化石的系统研究,明确各门类生物的属种类型及组合特征,建立了该井所在区域生物地层及年代地层格架。依据多门类古生物化石群落组成、分布和丰度,运用个体生态学和综合生态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揭示了中新世以来的主要造礁生物类型及造礁期,阐明了西科1井早中新世至第四纪古生态环境演化特征。
《河北省重要矿产区域成矿规律研究》一书是“河北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专题成果系列丛书”中的一个专题。该书的完成主要依托于河北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中的成矿规律研究专题,该专题贯穿于潜力评价工作的全过程,分为单矿种研究、综合研究和深化提高三个阶段。以河北地质构造演化阶段为主线,系统地研究了各地质阶段、各地质环境条件下的区域成矿作用,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矿床成矿系列,较好地解决了区域地质研究与成矿规律研究脱节的问题。
《江苏省成矿地质背景研究/江苏省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系列丛书》主要目的是研究成矿作用和地质作用的关系,深入分析和提取成矿地质构造信息,编制专题图件,研究和总结成矿地质构造形成演化规律,为成矿规律研究与矿产预测及编制大地构造相图提供工作底图。该成果资料以板块构造和大陆动力学理论为指导,运用大地构造相分析的方法,从原始基础地质资料着手,通过沉积岩、火山岩、侵入岩、变质岩、大型变形构造和大地构造相的综合研究,总结该地区各类地质建造、构造成矿、控矿作用与形成演化规律,地区区域成矿地质背景、成矿规律和资源预测勘查评价需求提供基础资料支撑。
《青藏高原及邻区前寒武纪地质》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青藏高原基础地质调查成果集成和综合研究”地质大调查项目系列成果之一。作者通过对1999—2008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开展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和科研成果的综合集成,历时5年完成青藏高原前寒武纪地质综合研究专题。《青藏高原及邻区前寒武纪地质》突出反映了青藏高原及邻区前寒武纪组成结构、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探讨了前寒武纪构造一热事件及块体归属。《青藏高原及邻区前寒武纪地质》可供地学领域科研、教学、地质调查及超大陆复原相关工作者参考和借鉴。
陈国光、湛龙等著的《华东地区化探综合研究》系统总结了华东地区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编制了华东地区39种元素地球化学图、地球化学异常图、地球化学推断地质构造图等,提出了华东地区区域地球化学系列参数,建立了华东地区30个典型矿床地质一地球化学找矿模型,集成了华东地区铜、铅、锌、钨、锑、稀土、金、磷、钼、锡、银11个矿种地球化学找矿预测图成果和94个综合找矿远景区综合成果,并对区内59个A级预测靶区、76个B级预测区进行了铜资源量地球化学预测,很终预测了华东地区铜资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