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医药院校教学时数少,《生物化学》内容多而抽象,学生生源的化学基础差、教学难度大等特点,本《生物化学习题精选》主要围绕生化使用教材每章之前所列的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次的导学提示及物化学》第3版同并列,便于学生开展同步复习、巩固、迎考。同时为了配合PBL教学,将基础与临床实践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本版又增补了案例分析思考题。本《生物化学习题精选》共23章,比较国内医学院校使用的其他生化习题集,本版内容精选,字数紧缩了25%以上,并且习题精选前一部分的糖、脂、蛋白质和核酸等4章化学内容,以及后面部分的微量元素和药物代谢2个章节内容,可供各校实际的授课学生专业需求和课程教学设置而选择性使用。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本质的一门学科,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掌握其基本理论及实验已成为探讨疾病的分子机制和防治方法,甚至认识生命现象的必要手段。本书包括三章,第一章是实验室规章制度和实验记录、实验报告,第二章介绍了实验室常用仪器设备、常用试剂及常用实验技术,第三章为具体实验内容,分为基础性实验、融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三大类:基础性实验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使其熟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常见的实验方法和手段;融合性实验主要结合学科的不同特色,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性实验主要根据学科的新发展,启发学生开拓思路,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本书针对生物化学教学及研究中涉及的三类主要的生物分子——蛋白质、酶和核酸,根据生物大分子的理伦性质,结合实用的电泳技术、层次技术、离心技术、分子克隆技术等,综合系统地介绍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含量测定、分析鉴定和应用,并结合教学中物质代谢、酶促反应动力学的系统分析,设计实验并融入相关实验技术和研究新进展,使学生在实验教学中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体会对科研方法的选择与评价。
本书是作者十余年来对物理化学教学研究的成果。全书共42个专题,除物质结构(量子化学和结构化学)外,几乎涵盖了物理化学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这些专题主要分为三方面:一是加深对教材中某些难懂内容的理解,或以不同的视角来观察和分析这些内容,以化解难点、扩大视野;二是针对国内近期出版的物理化学教材中某些争议之处,发表看法,以供大家进一步讨论;三是改进模型,使教材中的某些理论得到有效的修正。作者在书中还提出了某些新的概念,如新的溶解度参数、溶剂压、严格的反应活化能定义等;引入平均振动量子数;建立扩展的过渡状态理论以及附加压力与分散系统稳定性间的关系。
汪志平著的《螺旋藻多糖高产新技术》共分20章。前4章概述了螺旋藻的形态学、分类学、开发利用、种质创新等状况,以及螺旋藻多糖的生物合成、制备技术、生物学活性等研究进展;第5~18章系统地介绍了基于核诱变技术与相关生物技术,开展螺旋藻诱变种质创新研究所建的理论与技术方法,包括出发品系确立、诱变材料制备、诱变处理、突变体筛选、分子遗传学鉴定等; 9、20章具体介绍了高产多糖螺旋藻新品系的产业化关键技术与应用。 本书可供从事螺旋藻等经济菌藻类、中药材、生物活性多糖等种质创新与研发的科技人员选用,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生物、农业、医药等专业的参考用书。
本书系统阐述了磷脂酶与疾病和健康的关系,本书共分四篇、二十三章,分别详细阐述了磷脂酶在生物学上与疾病和健康的关系的研究进展,磷脂酶A,磷脂酶C和磷脂酶D的内容。 部分由四章组成,讨论了磷脂酶的一般性质。第二至第四部分阐述了不同类别的磷脂酶 特征性的形式。第二部分由七章组成,涵盖了磷脂酶A在不同病理生理条件下的作用和功能。磷脂酶A水解膜磷脂产生前列腺素、血栓素类、白三烯、花生四烯酸氧化代谢产物以及血小板活化因子等物质生物合成的所需底物这一现象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另外,一些磷脂酶A的水解产物也可以作为激活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的分子。第三部分由九章组成,重点介绍了磷脂酶C,其被认为在跨膜信号转导中起着核心作用。 个在信号转导通路中起关键作用的信号激活磷脂酶是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C(PI-PLC)。P
蛋白质结合位点的识别对深入理解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致力于从描述特征、残基定义和数据筛选三个方面进行优化,从而构建蛋白质结合位点预测的有效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基于氨基酸组成偏好的配体结合口袋识别方法、使用随机森林方法进行蛋白质结合位点的预测和基于数据聚类的蛋白质结合位点识别,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相关的辅助分子对接应用研究。 本书可作为生物信息学及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等相关专业研究生、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参考用书。
《生物学新课程教学专题概论》是为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培养高素质生物学教师的需要而编写。全书分为上、下两篇共17章。教学理论专题篇,就生物学新课程教学中的理论热点、重点、难点等问题进行阐述;教学内容专题篇,按生物学新课程概念、原理、探究活动、实验、插图、栏目等分专题进行探索。《生物学新课程教学专题概论》以研究中学生物学教师所需要的生物学新课程教学理论、知识、能力等为基本任务。 《生物学新课程教学专题概论》可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生物学教育专业学生、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生物学教育硕士研究生以及在职生物学教师进修学习的教材或参考书。
本书是Springer/Humana出版社出版的《分子生物学方法》(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系列丛书之第2456卷,主要介绍了基于质谱分析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系统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着重于技术方法,辅以相关理论及注意事项。在研究对象方面,涵盖了目前生物或医药研究领域常用的细菌、真菌、植物、动物和人类等物种;包括了组织、细胞、细胞器、分子等不同层面的蛋白质组学,还包括了健康(生理)或疾病(病理)状态下蛋白质组的变迁。在研究过程方面,从起初的样本制备(甚至 早期的植物样本培育),到中间的样本处理和检测、数据采集和分析,再到 的深度挖掘,给读者一个全链条的逐步操作指南。对于一些重要的操作环节,则通过“注释”的方式进一步拓展,帮助 深入地了解相关步骤的关键或其理论支撑。本书除作为蛋白质组学专业人员或质谱领域技术人员
本书为”三年制护理专业“互联网+”融合式系列教材之一。 全书共 10章, 章为 绪论 ,第二章至第十章分别为 蛋白质 、 核酸 、 酶 、 生物氧化 、 糖代谢 、 脂类代谢 、 氨基酸代谢 、 基因信息的传递 、 肝的生物化学 以及 水、无机盐代谢与酸碱平衡。 本书依托纸媒教材,通过二维码链接丰富、多元化的数字资源,如教学课件、在线案例、云视频、拓展阅读、直击护考、复习与自测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从而使教材内容立体化、生动化,易教易学。 本教材适用于高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也可作为其他医学专业的教学和参考用书。
本书正文共分五部分,包括总论;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核酸、糖结合物、酶、维生素);代谢与调控(碳水化合物、脂质和氨基酸的代谢、生物氧化、核苷酸代谢、血液生物化学、肝胆生物化学、代谢的整合与调控);信息途径(DNA合成、DNA损伤与修复、RNA合成、蛋白质合成、基因表达调控、细胞信号转导)和分子医学(组学基本原理、基本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在每一章中,我们在开头列出了概述,并在每章末尾提供了摘要、关键术语、关键概念图、问题和进一步阅读,图文并茂,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生物化学基础是中等卫生职业院校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全书共分13章,由理论部分、实验部分两部分构成。理论部分是本课程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生物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教学时数为44学时。实验部分为生物化学实验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方法,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做好实践方面的准备,教学时数为10学时。《BR》 全书通过章前确立学习目标,相关正文中插入案例及链接,章后有小结和目标检测,其中选择题附有参考答案,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密切联系临床实践,真正体现 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 的理念。希望本教材能够成为同学们学习生物化学课程的好帮手,为后续的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及其相关领域发展迅速,新成果、新技术不断涌现。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使得真正“从分子水平上揭开生物世界的奥秘”、“主动地改造和重组自然界” 加可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潜力充分实现的前景正日益清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为人类认识生命现象、破译生命的奥秘带来 的机会,也为人类利用和改造生物,促进现代医学、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极为广阔的前景。以分子生物学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产业是解决人类面临的健康、食物、能源、环境等重大问题的重要途径,已成为 21 世纪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及 竞争实力的重要标志。本报告内容包括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基因与基因组、RNA 与 RNA 组、蛋白质科学、糖复合物以及脂质和脂蛋白等领域的主要 规划与布局、 外研究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