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鱼体色彩鲜艳、花纹美丽、体型或鳍形独特、具有特殊水族功能、有趣生物学习性等作为选择原生观赏鱼的标准,从14个科中选择观赏价值明显、中国原生、较为常见和具有代表性的原生观赏鱼编写成书。对每一种原生观赏鱼主要介绍中文名、别名、拉丁学名、分类地位、分布水域、形态特征、生活习性、观赏价值、利用概况等内容,并配置1-4张彩色图片。中国原生观赏鱼物种资源丰富,分布区域广泛,本书选择140种中国原生观赏鱼,以图片配合文字说明,既提供鉴定物种的要领,也为中国原生观赏鱼的学术研究、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书是一部介绍中国鸟类分类系统以及种和种下分类与分布的专著,在编写中参考了鸟类分类学研究的昀新进展。全书共收录中国鸟类1507种(2571种及亚种),隶属于26目115科506属。书中给出了每个种的中文名和英文名,以及种和亚种的拉丁名、分布区(包括动物地理亚区和省级行政区)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级别。为便于国际交流,书中列出分布区的英文名。本书还对中国鸟类特有种名录进行了核定,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我国鸟类。书末附有参考文献以及拉丁名、英文名和中文名索引,以便读者检索。
本书根据最新的形态学和分子遗传学证据,综合现代兽类分类学家意见,整理并收录了截至2022年6月在中国有确定分布记录的兽类12目58科256属694种。本书对每个物种的拉丁学名、中文名、英文名、曾用名、地方名、模式产地、同物异名及分类引证、亚种分化、国内外分布与重要的引证文献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特别是对物种的原始定名文献及分类变更历史文献进行了详细考证,是对我国兽类物种分类和分布调查研究结果的系统性整理。
《黄河(河南段)鸟类图鉴》约计65万字,配图758幅,尽可能涵盖每种鸟的雌与雄、成鸟与亚成鸟,冬羽与繁殖羽等物种鉴别的关键信息。记录该区域鸟类20目、64科、329种,其中 一级保护鸟类有青头潜鸭、中华秋沙鸭、大鸨、东方白鹳、黑鹳等18种, 二级保护鸟类有大天鹅、灰鹤等64种。 该书系作者及河南省鸟类学会会员们在河南省林业厅(局)的支持下,20余年来对河南段黄河湿地鸟类坚持不懈的调查、监测、研究与保护的具体成果,填补了黄河河南段鸟类研究的空白。该书的出版不仅丰富了河南的鸟类研究, 有助于推动河南省自然保护地鸟类的监测、研究、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推动河南省鸟类研究与保护,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本书系统地对我国海岸带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大型底栖动物资源进行了描述,从低等的腔肠动物、环节动物到鱼类,共收录海洋大型底栖动物11门124科279种,大部分物种均提供了整体照片或者鉴定特征图。同时对我国海岸带动物资源的调查研究方法、开发利用历史、现状和未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
本书以大型底栖动物为研究对象,系统诠释了大型底栖动物环境指示作用的理论、研究方法及其在渤海湾底栖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评价中的应用。 基于2015~2016年三个航次获取的渤海湾大型底栖动物样品及多个水体和沉积物理化参数,本书分析了研究区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特征,探讨了导致群落结构和功能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建立并完善了渤海湾生态质量状况评价的 指数(指标)体系,初步推导出渤海湾生物基准值。 本书适合海洋环境科学专业的科研与教学人员阅读,也适合从事海洋生态修复工程建设的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是一部科学性与艺术性、学术性与普及性、工具性与收藏性 结合的贝类 科普读物,详细介绍了全世界 代表性的600种海洋贝类及其近似种。这些重要贝类分布范围遍及 ,栖息环境从潮间带延伸至深海,从寒冷的极地延伸到热带海洋。 每种小贝壳都配有两种高清原色彩图,一种图片与原物种真实尺寸相同,另一种为特写图片,能清晰辨识出该物种的主要特征。此外,每种贝壳标本均配有相应的黑白图片,并详细标注了尺寸。全书共1800余幅插图,不但真实再现了各种贝类的大小和形状多样性,而且也展现了它们美丽的艺术形态。 作者还简要介绍了贝类采集、收藏和鉴定的基本方法,以及贝壳的形态、地理分布图、栖息环境、大小尺寸、习性食性、发育过程和生物学特征等基本信息。特别是,本书为贝壳的分类,提出了重要依据。 本书既可作为贝类研究人员
本书是一部介绍中国鸟类分类系统以及种和种下分类与分布的专著,在编写中参考了鸟类分类学研究的昀新进展。全书共收录中国鸟类1507种(2571种及亚种),隶属于26目115科506属。书中给出了每个种的中文名和英文名,以及种和亚种的拉丁名、分布区(包括动物地理亚区和省级行政区)和 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级别。为便于 交流,书中列出分布区的英文名。本书还对中国鸟类特有种名录进行了核定,以便读者能够 好地了解我国鸟类。书末附有参考文献以及拉丁名、英文名和中文名索引,以便读者检索。
陟彼梅岭四部曲分册介绍如下:《梅岭草木》内容简介:分木本、草本、藤本三卷,有163篇。书写了方圆三百里梅岭的名贵树木、草药、野菜。作者把梅岭的民俗风情,礼仪风景,民歌民谣、融进草木里,彰显梅岭都有的文化特色。作者笔下,一草一木都有着不凡的意义,一一与之深情对话。 《梅岭动物》内容简介:此书有109篇,分飞禽、走兽、虫鱼三卷,对梅岭山中老虎、豹子、豺等猛兽进行了追忆,以及常见的野鸡、白鹇、八哥、黄莺、竹鸡、斑鸠、杜鹃、翠鸟、乌鸫、猫头鹰、猴面鹰、长耳鹗、啄木鸟等或大或小的动物,进行了传神、生动的描写。每一篇都有故乡,有自我的生活与感情,酿成了其乡土散文的特殊意味。《梅岭民俗》内容简介:书中分岁时节令、人生礼仪、乡间手艺、衣食住行、民间信仰、农林渔猎,以清新明快的风格写来,具有知识性
《大英经典博物学》是一套来自英国伦敦的经典博物学图书,区别于一般的动物百科,重点讲述关于动物我们不知道的历史、文化和改变世界的力量,探索人类的动物邻居,感受地球上不同的脉动。《大英经典博物学》既是一部部自然史,也是一个个生命故事。选取大家耳熟能详的老虎、鹰、蜜蜂、和鲸五种生灵,从其自然发展史,及其与人类相互影响的社会文化史入手,涉及动物学、考古学、文学、艺术、宗教神话、民俗传说、影视、生活时尚、生态环境等各个领域,内容丰富,呈现了动物文化的波澜壮阔和绚丽多姿。超过700幅的插图 是珍贵的历史剪影,还原了自然界的生机盎然。值得一提的是,这套书还拥有硬核的创作团队,千万畅销书“裸猿三部曲”作者、牛津博士、动物学家德斯蒙德?莫里斯主持编纂,生物学家、动物学家、文化研究者以及牛津大学、剑
地球是人类和亿万生灵共同的家园。在漫长的演化进程中,生命塑造了我们这颗蔚蓝色的星球,并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物种灭 既不新鲜也不罕见,但是物种以如此惊人的速度灭 是此前从未发生过的。在我们惊叹于野生动物的神奇和悲叹于它们的可怜处境之时,一些先行者已经开始行动起来,为挽救濒临灭 的物种而努力。 在本书中,将看到美国 地理摄影师乔尔﹒萨托所历时10多年时间在 各地的动物园中所拍摄的数百种动物的精美图片。不管是凶猛威严的大型猛兽、可爱呆萌的灵长类还是羽色艳丽的飞禽,每一幅图片都会让读者注视良久,从而真切地感受到它们的美丽、优雅与智慧。其中,很多动物可能会在我们的有生之年从地球上消失。 本书带我们走进这个神奇的动物世界,为保护物种的多样性而行动起来吧。
在日常生活中,从哺乳动物到昆虫,从水生动物到飞禽走兽,每一种动物都有其独特的外貌特征、姿态和表情。通过绘画的方式详细描绘这些动物的外形和结构,有利于我们 加清楚地了解它们的特点,并为艺术创作提供灵感。 本书分为6章。第1章讲解较为常见的哺乳类动物, 读者踏上动物结构的探索之旅。第2章聚焦于鸟类,考虑到某些鸟的肌肉结构相似度较高,便将这些鸟放在一起进行展示,以便理解和比较。第3章涵盖两栖及爬行类动物,这些动物个体差异较大,因此本书提供了详细的肌肉和骨骼结构展示图。第4章讲解鱼类,由于它们的肌肉多呈扁平状,因此主要展示骨骼结构。第5章和第6章分别介绍节肢类动物、棘皮及软体类动物,这些动物的骨骼多为外骨骼或无骨骼,肌肉形态也以填充外骨骼为主,因此重点描绘和展现动物的物种多样性。 本书适合动
刺蛾科隶属于鳞翅目Lepidoptera斑蛾总科Zygaenoidea。由于刺蛾幼虫的身体大都生有枝刺和毒毛,俗称“痒辣子”“火辣子”或“刺毛虫”。本志对中国刺蛾科的属和种进行了全面订正与系统总结,共记述中国刺蛾科72属264种。总论部分总结并介绍了刺蛾科的研究简史、分类地位、形态特征、经济意义、生物学特性、地理分布,以及标本保藏单位等。各论部分备有从总科到种各级阶元的检索表,每种都有完备的引证、形态描述和分布,并尽量包括其别名、生物学特性与寄主植物,以及部分物种的幼虫形态描述。为了方便鉴定,附有各属的脉序、雌雄外生殖器解剖图等形态特征插图317幅。本志 附有成虫和幼虫的彩色照片12面266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