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高等机械系统动力学的疲劳与断裂部分,全书共6章。第一章是损伤、疲劳与断裂概述。第二章是金属损伤理论,包括损伤理论基础、脆性与韧性损伤理论、蠕变损伤理论、疲劳损伤理论、各向同性损伤理论、各向异性损伤理论、细观损伤理论和层合复合材料的损伤分析。第三章金属疲劳理论,主要有材料的弹塑性本构关系、材料的多轴循环应力应变特性、多轴循环应力应变关系、多轴疲劳裂纹的扩展机理与损伤参量、多轴疲劳损伤累积模型、多轴疲劳寿命预测方法、疲劳裂纹的扩展特性 、高温多轴疲劳特性。第四章的金属疲劳理论,包括线弹性裂纹理论、复合型裂纹的脆断理论、弹塑性断裂理论、尖端弹塑性高阶场 、金属材料裂纹动态扩展理论、裂纹的快速传播与止裂问题。第五章是特殊问题断裂理论,主要有V形切口问题、界面裂纹及动态扩展 、双材料
《焊接工程师手册》(第3版)是焊接专业的综合性工具书,基本涵盖了焊接专业的技术内容。本版在保留第2版精华和特色的基础上添加了优选的工艺技术内容。全书共9篇58章。第1篇汇集了焊接工程师*常用而又不易记
高负荷、高效率和宽稳定裕度是高性能叶轮机气动设计的三个重要指标,而对高负荷、高效率的不断追求必然会导致流动稳定性问题。由于叶轮机内部非定常流动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异常复杂,流动失稳理论预测和控制方法研究极具挑战性。因此,流动稳定性问题不仅严重制约了高速叶轮机的研制进程,同时也是当前叶轮机气动热力学研究中重要的学术方向之一。孙晓峰、孙大坤著的《高速叶轮机流动稳定性》与目前外研究采取的技术途径显著不同,全面地介绍了自主发展的基于特征值方法的叶轮机流动稳定性预测理论、实时失速预警方法和基于SPS机匣处理的自适应控制技术。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展示了上述研究方法的有效性,相关的研究成果具有显著的原创性和探索性,均发表在本领域高水平国际学术期刊上。 《高速叶轮机流动稳定性》可供以航空发
《焊接工程师手册》(第3版)是焊接专业的综合性工具书,基本涵盖了焊接专业的技术内容。本版在保留第2版精华和特色的基础上添加了 的工艺技术内容。全书共9篇58章。第1篇汇集了焊接工程师*常用而又不易记忆的符号、公式和数据等资料;第2篇阐述了焊接过程中的物理行为和冶金行为,以及与金属焊接性密切相关的焊接裂纹问题;第3、4、5篇介绍工程中的各种焊接方法及设备,包括电弧焊、电阻焊和其他特殊的焊接方法及其设备等;第6篇以焊条、焊丝和焊剂为重点介绍了焊接材料的性能参数及选用方法;第7篇介绍了各种金属材料的焊接性能及其焊接工艺;第8篇为焊接结构,重点介绍焊接应力与变形、结构强度和结构设计等;第9篇除介绍生产中遇到的焊接工艺过程设计、焊接工艺评定和焊接质量检验外,还介绍了与焊接过程机械化、自动化和柔性化有关的焊
《焊接工程师手册》(第3版)是焊接专业的综合性工具书,基本涵盖了焊接专业的技术内容。本版在保留第2版精华和特色的基础上添加了 的工艺技术内容。全书共9篇58章。第1篇汇集了焊接工程师*常用而又不易记忆的符号、公式和数据等资料;第2篇阐述了焊接过程中的物理行为和冶金行为,以及与金属焊接性密切相关的焊接裂纹问题;第3、4、5篇介绍工程中的各种焊接方法及设备,包括电弧焊、电阻焊和其他特殊的焊接方法及其设备等;第6篇以焊条、焊丝和焊剂为重点介绍了焊接材料的性能参数及选用方法;第7篇介绍了各种金属材料的焊接性能及其焊接工艺;第8篇为焊接结构,重点介绍焊接应力与变形、结构强度和结构设计等;第9篇除介绍生产中遇到的焊接工艺过程设计、焊接工艺评定和焊接质量检验外,还介绍了与焊接过程机械化、自动化和柔性化有关的焊
本书是国内外关于滚动转子式制冷压缩机噪声与振动的学术著作,较为翔实地介绍了作者多年的研究成果以及行业的**研究现状。本书共10章:第1章为绪论;第2章和第3章分别为噪声控制和机械振动的基础知识;第4~6章分别为电磁噪声、气体动力性噪声和机械噪声的产生机理及控制方法;第7章为噪声传递路径以及辐射噪声的控制方法;第8章为压缩机振动产生的原因、特性及控制方法;第9章为噪声源识别的各种方法;第10章为噪声、振动和气体压力脉动测量系统以及测量方法。
随着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电力在电力系统中比重的增加,传统电力系统的结构特性?运行控制方式将产生根本性的变革,从而形成新能源电力系统?本书旨在总结新能源电力系统 重点实验室在系统建模与控制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为推进新能源电力系统相关理论与技术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与思路?本书第1章概述了新能源电力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提出了新能源电力系统的概念;第2章讨论了风力发电的建模与控制问题;第3章分析了太阳能发电的建模与控制理论;第4章阐述了火力发电的快速深度变负荷控制模型与策略;第5章针对多源互补问题讨论了不同发电过程的特性以及互补机制;第6章讨论了新能源电力系统的优化调度问题;第7章和第8章分别讨论新能源电力系统特性?稳定控制以及安全控制问题;第9章探讨了需求侧响应特性与供需协同机制?
《双模态冲压发动机等效热力过程与性能关系原理》根据外以及本团队在双模态冲压发动机研究方面的新成果,介绍了新提出的双模态冲压发动机燃烧室特征马赫数概念、以燃烧室特征马赫数为表征的冲压发动机等效热力过程理论、双模态等效工作过程物理模型,依据该理论分析了飞行马赫数2-7碳氢燃料、飞行马赫数7-14氢燃料超声速燃烧室冲压发动机的双模态运行热力过程与性能关系,依据分析数据,系统论述了超声速燃烧室冲压发动机双模态运行中各种作用因素、入口条件的影响。 《双模态冲压发动机等效热力过程与性能关系原理》提供了大量数据图表,既能够帮助读者系统掌握超声速燃烧室冲压发动机的双模态运行热力过程与性能关系,还能利用这些数据启发读者的独立、深入思考。为帮助读者理解该理论及其分析结果,补充了复杂加热管流的基础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