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络分析与综合》共十章,含电网络分析和电网络综合两大部分。一至六章主要内容为网络分析,包括:网络元件和网络的基本性质,网络图论与网络方程,网络函数,网络分析的状态变量法,线性网络的信号流图分析法。第七至十章主要内容为网络综合,包括:无源网络综合基础,滤波器逼近方法,电抗梯形滤波器综合,有源滤波器综合基础。 《电网络分析与综合》可作为电类(电工、电子、通信与信息、自动控制、计算机等)学科有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的教材,亦可供在该学科领域工作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作为继续教育的教材或参考书。
本书为 十三五 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本书共分十一章。至四章主要讲授电气设备绝缘在高电压作用下的性能和有关的绝缘试验技术;第五至十章主要讲授过电压产生的物理过程及其防护措施;第十一章简单介绍电力系统配合的基本概念,对近年来高电压领域的新技术也有适当反映。
本书以问答形式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汽轮机运行的基本知识,主要内容有:基础知识;汽轮机设备结构与工作原理;汽轮机的调节与保护;汽轮机主要辅助设备;汽轮机的起动、停机、运行维护、事故处理;汽轮机热力试验与调整;汽轮机的热力系统、阀门和管道;汽轮机的经济运行与仪表分析;汽轮机运行规章制度。 本书可供从事汽轮机运行工作的技术工人、初级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供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阅读。
本《指导书》是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编写的,其内容主要由职业概况、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鉴定试题库四部分组成,分别对技术等级、工作环境和职业能力特征进行了定性描述,对培训期限、教师、场地设备及培训计划大纲进行了指导性规定。本《指导书》自1999 年出版后,对行业内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书在原《指导书》的基础上进行了修编,补充了内容,修正了错误。 试题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标准》和针对本职业(工种)的工作特点,选编了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理论知识(含技能笔试)试题和技能操作试题,还编制有试卷样例和组卷方案。 《指导书》是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考核命题的依据,可供劳动人事管理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及考评人员使用,亦可供电力(水电)类职业技术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本书以变压器、异步电机、同步电机和直流电机为研究对象,使读者掌握电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重点是各类电机的稳态性能分析。为紧密结合电气工程*技术的发展,本次修订在电机材料中增加了非晶合金材料和超导材料的介绍,在异步电机中增加了电子软启动器和双馈型风力发电机的介绍,在直流电机中增加了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介绍。本书结合重点内容,设有例题、思考题和习题以及相关的实验说明。本书体系完整,涉及面较宽,主次分明,教学内容灵活,便于教学和自学。
电源维修实践技能全图解 开关电源电路是很多电气设备的供电电 路, 由于其工作在高电压和大电流的 环境中, 故障率较高, 因此很多电气设备电源故障其实就 是开关电 源电路故障 。本书着重讲述典型的AC /DC和DC/DC开关电源电路故障维修方法并从实践角度讲解了打印机 、LED显示器、液晶彩色电视机、空调器等常见电气设备开关电源电路的 检修思路与维修技能。内容展开时采用全图解的方式讲解, 同时 融 入了大量检修实物图和应用电路图, 力求使初学者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检测维修方法。
为总结新能源并网与调度运行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分析我国新能源发电及并网技术发展趋势,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新能源研究中心组织编写了《新能源并网与调度运行技术丛书》,以期在全国首次全面、系统地介绍新能源并网与调度运行技术,为新能源相关专业领域研究与应用提供指导和借鉴。 本分册为《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技术及应用》,共9章,分别为概述、光伏发电功率特性、面向光伏发电功率预测的数值天气预报、光伏发电短期功率预测技术、光伏发电超短期功率预测技术、光伏发电分钟级功率预测技术、分布式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技术、光伏发电功率预测结果评价、光伏发电功率预测系统及应用。
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了使充电桩安装调试技术管理及运维检修人员快速了解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基本理论知识,有效提升充电桩建设与充电桩设备运维检修能力,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组织编写了本书。全书共分六章,主要介绍了充电桩技术原理及充电桩安装调试等的主要应用知识,重点对充电桩设备的组成配置、主流充电桩的核心控制单元、功率模块配置、充电连接、网络通信、设备新装与调试、设备迁改安装与调试、设备检测、充电桩检修等关键技术进行提炼,并介绍了交直流充电桩检修工作典型标准规范规程要点以及常见故障代码原因及处置方法。
本书针对适用于电力系统的规模化储能技术关键问题和商业运营模式进行了系统分析,讲述了电化学储能技术、物理储能技术、储热技术、储氢技术,旨在借鉴国外储能应用现状和产业政策环境,顺应我国能源变革和电力发展的实际需要,探索提出适用于我国当前电力市场政策和能源供需特点的储能产业规划、业务布局,发展方向和运营模式。 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能源与动力类、电气类、电子信息类、材料类等专业师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能源领域工程技术人员的学习参考书。
为推动我国建筑电气技术的发展,本书第二版依据IEC/TC64和发达国家电气标准对低压电气装置的安全和功能要求进行了介绍。同时,第二版还对国际电工标准有关低压电气装置的检验要求和一些电气危险性大的特殊场所电气事故的防范措施分别进行了阐述,适应低压电气装置减灾、正常运作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低压电气装置设计、安装、检验工作与国际电工标准接轨的需要。 本书第三版就是在第二版的基础上,针对相关新版的国际电工标准的修改和完善内容,对第二版内容进行了补充和修改,如补充了导体截面选择中的经济电流密度、短路防护电器的安装位置、游艇和轮船的岸电供电装置等内容,纠正了IT系统不宜引出中性线原因的不当说明等。
《怎样分析电力系统故障录波图》从提高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专业人员故障录波分析能力的角度出发,结合实际案例从录波图的幅值阅读、相位阅读、时间阅读、开关量阅读等方面对典型的故障录波进行了解读分析,对一些疑难案例的录波也进行了定量计算分析。同时,作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表述了故障录波分析方面的一些技巧和心得。
本套教材紧密依托2015版国网人资技能人员培训规范,共58个分册,本分册为《变电一次安装》,共包括七个部分,分别是油浸式变压器(电抗器)类设备安装及调整,GIS安装及调整,断路器安装及调整,隔离开关安装及调整,其他电气设备安装及调整,母线及接地装置安装,变电一次设备安全规程。
本书是针对高等工科院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科技英语阅读课程的需要而编写的,内容涵盖电气工程中电机与电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等5 个二级学科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同时,考虑到电气工程学科新兴技术领域的发展,从不同角度选用了相关专业著作与文献资料。全书按二级学科分为5 个部分,共计30 个单元,每单元包含课文、专业英语词汇、注释和综合练习等内容。 为了提高使用者的科技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翻译能力和写作能力,在教程的附录部分增加了专业英语阅读、翻译和写作常识,可根据教学需要选用。
为总结变电设备的运维经验,进一步提升运维人员对设备缺陷、故障的分析与处理能力,提高管理人员分析故障原因及制定相应对策的水平,本书精选20余例典型案例,涉及变压器及断路器设备,对案例经过、产生原因、防范措施等进行详细阐述和分析。
本书着重介绍了电化学电池储能电站相关标准、典型设备设计要求及技术规范、并网技术及相关要求,并以实际工程案例说明电化学电池储能电站设计中的重点问题及注意事项。本书共5 章,主要内容包括概述、电池储能技术标准、电池储能电站主要设备、电池储能电站接入电网要求以及电池储能电站防雷与消防设计。
本书通过分析一二次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故障典型案例,让技术人员了解该设备容易出现那些异常和故障,现象是什么,如何判断、分析、处理,原因有哪些,预防办法和措施有哪些。图文并茂。让从事电气设备研究和运行维护读者看得懂,用得上。便于读者检索异常及故障,以便于及时正确处理,缩短异常及故障处理时间,减少负荷及经济损失。
《配电自动化技术问答》共分为十章,分别是基础知识、配电自动化主要设备、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配电自动化通信技术、配电自动化规划及可研、配电自动化施工、配电自动化投产前验收、配电自动化巡视维护、配电自动化缺陷及故障处理和配电自动化应用案例分析。从实用性出发,穿插着典型案例分析,按照设备全生命周期角度将配电自动化规划可研、施工、验收、运维、消缺等阶段常见概念和问题以技术问答的方式阐述了出来。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从设备全生命周期角度出发,结合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问题,按照实用性原则,对配电自动化专业内的关键问题进行审视和总结,涵盖了基础知识、配电自动化主要设备、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配电自动化通信技术、配电自动化规划及可研、配电自动化施工、配电自动化投产前验收、配电自动化巡视维护、配电自动
本书为中国电力教育协会高校电气类专业精品教材。 全书共分为10章。第1、2章分别介绍了电网规划的基础知识和经济分析基础的概念与经济评价方法;第3章 分析了电网规划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模型与方法;第4章介绍了电力负荷预测的基本含义、分类标准及 常见预测方法;第5章介绍了电网规划中电压等级选择的基本原则与选择方法;第6、7章,分别详细讲解了输、 配电网的规划方法;第8章介绍了无功规划的相关理论,包括无功规划的数学模型及计算方法、无功补偿容量计 算方法和电压调整措施等;第9章从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分类讲起,引出了配电自动化差异化规划 的原则与方法;第10章介绍了如何对编制的规划方案开展量化评估以检验能否有效解决现状电网存在的各类问 题,满足未来负荷变化和用户用电的实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