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纳结构太赫兹器件》全面介绍课题组利用微纳介质调控太赫兹波幅度、相位、偏振等参数的研究成果。《微纳结构太赫兹器件》主要涵盖有机材料、二维材料、硒氧化铋材料、掺杂荧光体发光材料、电流变液材料等介质的太赫兹传输特性,并且进一步详细分析光子晶体、液晶材料、VO2、钙钛矿量子点微纳介质等与超材料相结合获得各类复合微纳介质超表面,终实现对太赫兹波谐振及传输特性的调控。微纳介质太赫兹器件主要包括太赫兹调制器、太赫兹滤波器、太赫兹移相器、太赫兹极化转换器等。
本书是数字通信领域的一本 教材,既论述了数字通信的基本理论,又对数字通信的新技术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本书采用信号空间、随机过程的级数展开和等效低通等分析方法,根据 接收准则,先后讨论并分析了在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信道、带限信道(有符号间干扰和加性噪声)和多径衰落信道三种基本的典型信道条件下的数字信号可靠高效传输及 接收问题;从信号传输角度介绍了通信信号、数字调制、自适应均衡、多天线系统和 接收等内容;从信息传输角度介绍了信息论基础、信道容量和信道编码等内容。
数据同化是一种利用观测数据来增强数值模式模拟精度和预测能力的技术,是目前地球科学系统研究的热点及难点之一。本书详细讨论了目前常用的各种顺序数据同化方法的科学思想和基本原理,以及它们在具有高维特性的地球系统中的应用。涵盖的方法包括从 插值到卡尔曼滤波器的 估计方法,以及从卡尔曼滤波器衍生出来的集合卡尔曼滤波器、集合转移卡尔曼滤波器和sigma点卡尔曼滤波器等集合方法,也包括基于贝叶斯公式的粒子滤波器算法。本书进一步介绍了在耦合同化背景下的一些挑战和进展,以及集合滤波器在目标观测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本书的重点在于阐明每个方法背后的基本思想,包括:①算法的推导和基本原理;②在一个简化动力系统中的应用:③每种方法的基本假设和应用限制:④不同方法之间的联系:⑤每种方法的优缺点。 本书的特色
航天器运行所处的宇宙空间环境中存在大量射线粒子,这些粒子会在航天器电子器件中产生空间辐射效应,导致电子系统性能下降、状态改变,甚至功能失效,影响航天器使用寿命及在轨可靠运行。航天器功能和性能要求越来越高,高可靠性、高集成度、高性能、低功耗纳米电子器件的空间应用前景广阔。纳米器件趋于物理极限的材料、工艺和结构特点对空间辐射效应产生显著影响。本书主要介绍纳米器件空间辐射效应基本概念和研究现状、纳米器件所用材料的辐射损伤微观表征、纳米器件空间辐射效应新机理及可靠性、辐射损伤在纳米电路中的传播机制和加固方法、空间辐射效应重离子模拟试验技术等内容。 本书可为从事电子器件和系统抗辐射加固设计的技术人员,以及抗辐射电子学和辐射物理研究领域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本书介绍了射频和微波频率下,现代电路与器件的原理与实用设计,具体包括微带线的原理和应用、电路材料和相关制造技术、微波铁氧体、微波频率测量、射频滤波器、射频和微波接收器,重点阐述了封装集总元件的等效电路、铁氧体材料在多层平面电路中的 用途、匹配网络设计及其对传感器的影响,列举并分析了相关电路设计案例。
高速中短距离光传输与光接入系统目前正处于升级换代、速率提升的阶段,传统光纤传输技术受到了的挑战。本书主要总结了高速光互连和宽带光接入系统中一系列前沿性、开拓性和有深度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高速短距离光纤传输系统基础及其关键问题、器件的发展、新型调制格式和编码以及高性能的数字信号处理算法。本书紧跟当前研究热点和业界标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并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本书适合通信领域从事光纤通信、无线通信等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高等院校通信工程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教师阅读。
......
......
十多年来,随着毫米波卫星通信以及空间激光通信等技术的兴起,星地电波传播理论和技术有了新的发展。J.E.奥尔纳特著的这本《星地电波传播(第2版)》针对卫星通信系统的星一地链路,介绍了电波传播领域的技术理论和新的研究成果。 全书共分为8章,靠前章是无线电波星地通信的基本理论;第2章至第5章分别介绍了电波传播的电离层效应、晴空效应、衰减效应和去极化效应这四种典型效应;第6章讲述了用于移动卫星业务的电波传播效应;第7章单独介绍了光通信效应;第8章讨论了信号传播损伤恢复技术。 《国防科技著作精品译从:星地电波传播(第2版)》选材广泛,内容翔实,突出了技术实现和工程应用,适用于从事卫星通信、电波传播研究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生阅读、参考,也可以作为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以白光半导体(LED)照明用三基色荧光粉开发为出发点,重点介绍了近紫外光(395nm)LED芯片及蓝光(460nm)LED芯片用稀土离子(Eu3+,Tb3+,Eu2+等)激活的无机荧光粉(钼酸盐、钨酸盐、硅酸盐荧光粉等)、β-二酮有机配合物荧光粉以及过渡金属离子Mn4+激活的氟化物红色荧光粉的研究现状。内容主要涉及上述红、绿、蓝三类荧光粉的合成方法、表征手段、稀土离子及过渡金属离子发光机理研究及LED发光器件的制作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