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黄河断流现象频发,“八七”分水方案应运而生,在我国水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方案专门为冲沙留出了约为黄河总水量三分之一的水量,将其余水量分配给了黄河供水区内的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方案实行至今近40年,黄河断流问题早已解决,但黄河所带来的挑战远未终结,水资源供需矛盾和生态难题仍待破解。如何在全河治理的大框架下,同时结合“堵”与“疏”的治河思路,防范黄河水患和治理泥沙问题,并对黄河水资源进行有效利用,是目前黄河治理工作中的核心挑战。新时代新征程上实现高质量发展更是要求我们要充分合理地利用好黄河水资源。本书集中探讨的问题为:在黄河水资源总量极其有限,而流域内用水需求大幅攀升,且存在产水区与用水区空间分布不均并有丰枯水年之分时,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每滴黄河水?针对这些
长江口北支治理直接关系长江口防洪安全、供水安全、航道安全及生态系统稳定等诸多方面,在维持长江口总体河势格局稳定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历来是长江口治理与保护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本书系统介绍长江口北支水沙盐特性、河道演变规律、水沙盐和风暴潮模拟与预测技术,以及北支改善平面形态、北支河口建闸等关键治理技术,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设计与研究》为“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技术丛书”之一。丹江口水利枢纽位于湖北丹江口汉江干流上,具有防洪、供水、发电、航运等综合利用效益,是南水北调中线的水源工程,同时也是开发治理汉江的关键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面临新老混凝土结合、加高工程抗震安全、大坝基础渗控处理及初期大坝混凝土缺陷检查与处理等重大关键技术难题。《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设计与研究》针对这些难点,对大坝加高现场试验、后帮有限结合加高方式、新老混凝土面结合措施、大坝加高抗震、高水头帷幕补强灌浆等关键技术进行系统研究,并较全面地总结大坝加高设计与施工中的各项先进技术和工程经验,可为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长江中下游河道演变与整治直接关系防洪安全、航道畅通、涉水工程运行安全、岸线水土资源利用与保护等诸多方面,影响沿江两岸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历来是长江治理与保护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本书系统介绍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的基本理论与关键技术及工程实践,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黄河乌兰布和沙漠段风沙入黄过程与防治技术》围绕黄河上游宽谷河段入黄风沙运移机理、途径、量值及河道淤积成因存在的分歧与争议,以黄河乌兰布和沙漠段为典型研究区,在点、线、面尺度上,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系统分析黄河沿岸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中河道边界界定标准的确立;揭示沿岸起沙风规律与沙丘蚀积趋势,明确不同下垫面风沙输移过程,阐述宽谷河段的淤积成因;以河道为风沙输入输出基准,在明晰沙尘水平与垂直输移过程及影响要素的基础上,构建入黄风沙预测模型,预测未来入黄沙量。同时,基于对不同固沙措施效益监测和分析,结合对传统风沙治理措施、材料、参数的系统梳理,《黄河乌兰布和沙漠段风沙入黄过程与防治技术》提出黄河乌兰布和沙漠段沿岸入黄风沙的防治技术与对策。
本书是在作者从事水资源保护教学、科研工作成果基础上,结合全国水资源保护规划的具体要求,同时吸收外相关研究成果和技术实践编著而成的。以水资源保护规划核心内容为主线,融汇系统分析、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总量控制等观点、方法及实用现状,较全面地阐述了水资源保护规划的基础理论、技术方法。全书共16章,包括总论、基础理论、技术方法三个部分。系统介绍了水资源保护规划的框架、水功能区划、现状调查及预测评价、总量控制及其分配、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措施及规划方案的优化或优选等内容,理论联系实际,为保护水资源并促进其永续利用、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持。 本书可供从事水资源保护规划、评价、管理及科研工作者和水利、环保、市政、农业等有关部门的科技人员,以及大专院校水文水资源
本书是一部关于三门峡水库修建后的黄河下游河床演变研究的专著,全书共分十一章,内容包括:黄河三门峡水库运用及下游河道概况、黄河下游河道来水来沙特性、三门峡水库不同运用期下游河道河床演变特点、黄河下游河道输沙特性和河床冲淤演变主要规律、黄河下游纵横面高速规律及其与水沙间的关系、黄河下游河道高速对洪水水沙输移特性的影响、黄河下游河道输沙水量的研究、人类活动对黄河下游冲淤演变影响的分析计算、黄河下游河道冲淤数学模型的发展与应用及黄河泥沙调控和利用等。 本书可供从事黄河规划、治理、河床演变、河道整治、水沙资源配置与利用和防洪减灾等研究方面的科技人员及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書包括六個編纂單元,均是與河工水利技術相關的專著,其中:《河工蠡測》主要記述了河工制度、工程構件製作方法、治河搶險方法及管理等;《欽定河工則例章程》記載了有關河道水利工程修築、維護等費用,以及各種物
关于北宋时期的黄河水灾防治和水利资源开发,目前学术界已有诸多的相关探讨,但仍有进一步予以系统研究、深化认识的必要。本研究力图自北宋黄河水灾概况与时空特征、黄河水灾的社会危害、黄河水灾的救济、黄河水灾的防治机制、黄河水灾防治技术与经验的继承与创新、黄河防治与北宋政治和军事、黄河农田水利资源的开发、黄河的漕运运营与桥梁建设、黄河水灾防治与水利资源开发中的奖惩机制及利弊分析等诸多方面,对北宋时期的黄河水灾防治和水利资源开发给予 为全面、系统的探讨,探讨北宋时期黄河水灾防治与水利资源开发的时代特征和成败得失,推进相关问题研究的深化,并可在一定程度上为当今的黄河治理提供历史借鉴。
本书在河道整治工程发生险情的机理和建筑物常见险情的发生机理和抢护上做了较深入的探讨,力求打造成为青年水利工作者、防汛队伍技术培训、业务学习的教科书。本书参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同时吸收和借鉴了近年来国内
在洪涝灾害期间,作为一部关于中医应对洪涝灾害的医学专著,为一千万余灾区群众提供准确详实的中医应对洪涝灾害的方案,帮助灾区群众行之有效地防疫防灾,提高其卫生意识,减少灾后疫情暴发。同时对疫区医疗人员提供中医学专家共识,指导临床工作。可以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利益。在灾后对书籍内容进行进一步完善,可以 加完整地呈现中医千年来应对灾害的历史成果和未来展望。 2021年7月20日8时起,河南中北部包括郑州在内多地出现特大暴雨,并随后产生河口决堤、城市内涝等灾情,受灾群众1144.78万,农作物受灾面积876.6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2.2亿元。为响应 关于疫情的“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扎实做好受灾群众卫生防疫工作,防止‘大灾之后有大疫’”要求,出版社启动卫生应急储备机制,由刘清泉教授牵头,组织北京、河南、河北三地中医学
海河流域水治理战略研究赵勇户作亮王庆明等著海河流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雄安新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的承载地,《海河流域水治理战略研究》立足海河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局,针对流域水安全现状,系统分析了流域水治理存在的重大问题和面临的形势,提出了海河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与保障、地下水修复与保护、主要河湖保护与修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洪涝灾害防御以及水治理能力提升等战略措施,为海河流域水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秦皇岛洋戴河平原海水入侵灾害研究》对秦皇岛洋戴河平原海水入侵的分布范围、海水入侵类型、入侵过渡带的特征、入侵规律及入侵原因等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确定了洋戴河平原地下水开采量的阈值,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