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原名《中国邮驿交通发达史料》,分为三编:“前编”简叙周代以前的驿运;“正编”历述西周初期至清末各朝驿政发展;“副编”取名“中国邮政志”,分省列举历代各地设驿史实,包括驿名、位置、沿革等。附录部分是邮政法律及组织管理通则。注重搜集、引述古籍资料,详细叙述了中国邮驿交通的发展历程。
高速铁路基础设施动态检测技术是指以各种车辆或动车组为载体,安装各类传感器、数据采集及分析处理设备、展示及传输设备等所形成的对基础设施运用状态进行实时检测的技术。本书从检测原理、系统结构、数据处理、评价标准及应用等几方面对不同基础设施设备的动态检测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全书共11章,包括概论、轨道几何不平顺检测技术、车辆动态响应检测技术、接触网检测技术、信号检测技术、通信检测技术、综合巡检技术、大型钢轨探伤车技术、隧道及限界检测技术、检测系统集成技术和数据分析处理中心技术。
本书基于 重点工程项目鳊鱼洲长江大桥,主桥为双塔双索面钢箱-混凝土混合梁斜拉桥,四线合建;在施工中针对复杂桥梁形式开展充分的分析、研究,采用多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优质、高效的完成了工程施工,形成多项专利、工法。本书主要论述了高速铁路多种桥梁结构形式,从桩基、承台、墩身(主塔)、混凝土简支梁、连续梁、钢梁、交叉索斜拉、桥面附属工程等阐述了工程项目的总体施工过程,以借桥梁建设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书可供大型桥梁研究、建设专家和土木工程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和使用。
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 动力。为鼓励和引导江苏土木工程领域广大科技工作者自主创新,总结科技成果,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和科技进步,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于2018年设立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科学技术奖。 截至2023年,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科学技术奖已成功举办6届,其中:2018年评选出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9项;2019年评选出一等奖4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5项;2020年评选出一等奖5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9项;2021年评选出一等奖5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9项;2022年评选出一等奖7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3项;2023年评选出一等奖7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18项。共计一等奖32项,二等奖57项,三等奖83项。以上获奖项目累计获得 发明专利授权900余项,获得省部级工法500余项,软件著作权600余项,经济效益超千亿元。 《江苏土木建筑科技成果奖集锦(2018
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主编的《宁波城市轨道交通设计技术标准(2015甬SS-01)》共分为30章和8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与缩略语、客流预测、运营组织、车辆、限界、线路、轨道、路基、交通衔接、车站建筑、地下车站与地下区间结构、高架车站与区间结构、结构防水及结构耐久性、供电、通风空调、给水与排水、通信及办公自动化、信号、智能化监控与火灾自动报警、自动售检票、自动扶梯与电梯、站台门、车辆基地、控制中心、防灾与安全、人防、环境保护、节约能源、工程筹划等。
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主编的《宁波城市轨道交通设计技术标准(2015甬SS-01)》共分为30章和8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与缩略语、客流预测、运营组织、车辆、限界、线路、轨道、路基、交通衔接、车站建筑、地下车站与地下区间结构、高架车站与区间结构、结构防水及结构耐久性、供电、通风空调、给水与排水、通信及办公自动化、信号、智能化监控与火灾自动报警、自动售检票、自动扶梯与电梯、站台门、车辆基地、控制中心、防灾与安全、人防、环境保护、节约能源、工程筹划等。
在三维可视化环境中进行线路方案设计与决策,实现线路的三维可视化设计,使设计过程*加形象直观,对提高线路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直观地查看设计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已成为线路工程设计信息化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吕希奎编*的《线路三维可视化设计理论方法与应用》以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目前*主要的两类线路工程为研究对象,全面论述线路三维可视化设计理论、方法与应用。全书分为两篇共15章。内容涵盖了三维地形数据采集、海量三维地形建模、线路三维可视化设计理论和方法、高速列车运动仿真、线路三维景观建模、三维地质环境建模与线路设计应用、三维城市景观建模、数字管线三维建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三维地质建模理论与方法、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三维建模与设计、线路三维漫游等内容。基于研究成果,开发了铁路和城
本书是以雷晓燕教授为学科带头人带领的课题组二十余年来关于轨道动力学理论与应用研究成果的系统总结。研究内容属现代铁路轨道动力学理论中的前沿问题,涉及车辆-轨道耦合系统动力学理论、模型、算法与工程应用。全书共分十一章,内容包括:轨道结构动力分析内容及其界限值,轨道结构动力分析的连续弹性基础梁模型,轨道结构动力分析的傅里叶变换法,高架轨道结构动力特性分析,轨道不平顺功率谱及数值模拟,车辆-轨道耦合系统动
本书主要从近二十年来中铁二院所承担的靠前外铁路、公路、市政路基工程及地质灾害治理中,甄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工程案例,以介绍山区铁路(公路)路基工程勘察设计的理念、技术与方法。全书结合案例内容分为边坡工程,支挡工程,地基处理,滑坡、岩堆加固,路基填料,危岩、岩溶、采空区及其他六个部分,针对解决滑坡、岩堆、顺层、崩塌、危岩落石、泥石流、岩溶及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体的加固;斜坡软土、泥炭土、膨胀土、红黏土、黄土等特殊岩土的加固等技术,结合案例做了比较好的阐述。
《高速铁路道岔设计理论与实践(英文版)》全面介绍了高速铁路道岔的技术特点和要求,阐述了道岔平面线型、轮轨关系、轨道刚度、无缝道岔、道岔转换、道岔部件的设计理论与设计方法,简要介绍了道岔制造及铺设的关键技术,以中国高速道岔运营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为例,论述了高速道岔从设计、制造、铺设、维护中控制结构不平顺、状态不平顺、几何不平顺、动力不平顺的重要性,后还简要介绍了中国高速道岔的管理方法、维修标准、检测及监测技术、维护技术。该书为英文版。
方志刚著的《舰船防腐防漏工程》以舰船为研究对象,介绍了舰船材料、海洋与使用腐蚀环境、试验评定等防腐蚀、防泄漏基础概念,阐述了阴极保护、防腐蚀涂料、涂镀层、电 缘、密封材料、密封结构、介质隔离、腐蚀监检测、腐蚀评估等防腐蚀、防泄漏基本技术,分析了舰船结构、系统、设备常见腐蚀、泄漏故障和规律,提出了在舰船设计、建造、使用维护等过程中防腐蚀、防泄漏措施和技术要求。 本书可供从事舰船腐蚀控制理论研究和实际工程应用的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师及研究生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