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在城市轨道交通专业领域从事规划与设计工作的技能与具体方法,使学生具备开展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工作的基本知识与专业素质。课程涵盖不同类型轨道交通制式技术经济特征、作用与发展状况;城市轨道交通构成、投资与成本控制;工程建设与管理方法;线路走向选择;规划与设计基本理论与理念,相关标准与规范;线网规划方法体系;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技术;工程可实施性规划;线路、车站规划与设计原理与方法;枢纽规划与方式间衔接换乘设计;系统安全防护设计等内容。
本书根据职业教育铁道运输类铁道机车运用与维护、电力机车运用与检修专业教学计划中 电力机车电器 课程的教学大纲编写而成。书中按照电力机车电器和应用车型,依据典型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对教学内容进行项目化处理,以典型工作任务为驱动,将内容划分为3篇7个项目。第1篇(项目1)为基础知识,介绍电器发热与电动力、电接触、传动装置、电弧的产生和灭弧方法以及灭弧装置等基础理论知识;第 2 篇(项目 2~5)为直流型电力机车电器,重点介绍接触器、继电器、主型电器及避雷器、互感器等多种电器;第 3 篇(项目 6~7)为交流型电力机车电器,重点介绍高压电器和控制电器。对于每一种电器,均涉及其作用、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在电力机车中的使用与维护。 本书由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团队与铁路部门一线技术骨干双元开发,内容反映
《交通系统分析与应用》在总结国内外交通系统分析方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工程思维,从系统状态、供需平衡、出行行为等维度进行交通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重点从交通系统预测、评价与决策、建模与仿真、仿真评价等不同角度介绍了交通系统分析的相关概念、理论、方法,并结合R软件对交通分析相关理论方法进行了实例分析。 在内容安排上,充分考虑了交通系统分析相关知识的基础性、理论性和应用性,使读者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交通系统分析的相关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车路协同、交通大数据等前沿新技术,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交通系统分析与应用》可作为高等院校交通运输、交通工程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交通管理、运营、设计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内 容 简 介 本书以应知应会、实操技能为重点,在全面介绍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调度员岗位职责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面向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调度员在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FAO(全自动运行)两种列控系统下比较完善、科学的培训体制与手段,详细地阐述了以行车调度员为主的多个工种在多场景下的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置流程。 本书既可作为院校城市轨道交通相关专业师生用书,也可引导城市轨道交通一线人员形成专业的工作思维和规范的操作流程,辅助院校、企业建立一体化培训机制,满足日益增长的行业需求,助力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
本书是大学专业课教材。近年来高速电气化铁路发展迅速,其接触网设备运行可靠是保障铁路稳定运行的重要指标,为适应高速铁路、客运专线铁路电气化的发展需要,结合现场工作实际,作者依据现行规章、技术标准编写此书。本书着眼于研究电气化铁路中的接触网设备,编写上力求做到适合高速铁路接触网课程的需要。其主要内容为,针对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特点,系统地介绍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基本结构以及设计计算方法,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新技术,接触网的检测、施工、运营、维护以及管理信息化技术,对近年来接触网方面的新发展做了一定的介绍。本书知识介绍全面系统,可作为本科、高职教学教材,也可作为高速铁路供电专业运行、检修人员培训之用。
本书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的实际应用特点并结合目前我国电气化铁道《牵引变电所》的应用,以现场应用的电气设备为主,系统地分析了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知识、技术和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的操作规程,主要内容包括:轨道交通供电系统高压电气设备(包含变压器与整流器、高压断路器、负荷开关与隔离开关、熔断器、防雷装置和互感器等),城市轨道交通供电保护及微机保护,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电力电缆,牵引变电所电气主接线等基本知识。 本书可作为轨道交通供电专业和电气化铁道供电专业的高职和中职学生的通用教材,也可以作为轨道交通系统电力供电相关专业的培训教材。 本书由周宏、田瑞、徐平担任主编,由韩长英、杨正洪、勾永直担任副主编。全书编写分工如下:章由新疆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杨正洪编写、第三章由吉林铁道职业技
由刘江、范业庶、万李所编著的《城市轨道交通 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规定了我国城市 轨道交通领域中地铁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内 容,是地铁系统工程设计文件技术审查的依据。 编制目的:统一审查标准、突出重点并减少审查 人员的自由裁量权,保证施工图技术审查的质量,同 时提高审查工作效率。 编制思路:1.将审查要点分为两大类:针对设 计文件的审查要点和针对设计规范(标准)执行情况的 审查要点,分别确定审查点和审查内容。2.收集规 定“审查点”:“审查点”是指设计文件中与工程建 设和运营安全密切相关,涉及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 设计部位(一般包含设计说明、设计图纸、设计计算 书、设计规范的技术规定等)。3.确定“审查内容” :(1)现行工程建设设计标准中的强制性条文,是进 行施工图设计
本书是在《动车组网络技术》第1版的基础上经过修订改编而成,是高职专业课教材,可供铁道机车专业、动车组驾驶专业的学生使用。与传统的机车控制系统比较,动车组的控制自动化程度高,要求动车组司乘人员和检修人员掌握更多的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知识。全书共有六章内容,重点介绍了计算机网络基础、TCN标准、CRH2型动车组信息网络监控与应急故障处理等知识和技能。本书运用了大量的现场资料以及图片,为学习者提供了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途径,值得高职学生学习与参考,同时还可满足现场专业人员的培训需求。
为配合2011年12月1日起实施的行业标准——《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检测技术规程》CJJ/T162—2011宣传、培训、实施以及监督工作的开展,全面系统地介绍规程的编制情况和技术要求,帮助工程建设技术和管理人员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规程的有关内容,由规程编制组编写完成了本实施指南。 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主编的这本《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检测技术规程实施指南》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篇为《规程》编制说明,第二篇为《规程》条文释义,分为“要点说明”和“实施与检查”两部分。 本实施指南可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检测技术规程》CJJ/T162—2011宣传及实施工作的辅导用书,同时也可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各方参与人员的学习、工作参考资料。
金淮、张建全、吴锋波、任干编著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理论与技术实践》依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911—2013编写而成。全书共包含16章内容,包括:绪论,工程安全风险管理及监测要求,工程影响分区及监测等级,明(盖)挖法基坑工程监测,盾构法隧道工程监测,矿山法隧道工程监测,建(构)筑物监测,地下管线监测,桥梁监测,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监测,既有轨道交通监测,监测方法和仪器选型,监测预警管理,线路结构变形长期监测,监测成果及信息反馈,典型工程案例。 本书可供岩土专业的相关师生阅读使用,也可供广大轨道交通建设事业的相关专业人士阅读使用。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我国既有运营线路的改造成为地铁设计和施工的新课题,尤其是如何实现在不停运前提下运营线的改造。本书从实际工程出发,对上海南站站改建工程进行了详细介绍,涵盖了地铁设计及施工的所有相关专业,包括方案比选、设计技术、重点难点、技术创新及综合效益比较等内容,为既有线不停运改造积累了宝贵的设计、施工和运营调度的经验。 本书可供从事地铁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的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动车组网络控制(机车车辆类高等教育轨道交通十二五规划教材)》由史红梅主编,本书在介绍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数据通信基础知识的基 础上,详细介绍了列车通信网络使用的通信标准及各种协议,包括国际列车通信标准TCN、美国国家工业标准ARCNET、CAN总线通信标准、电流环、HDLC协议等。同时以我国目前运营的CRH1、CRH2、CRH3、CRH 5四种车型为例,详细介绍了各种车型的网络拓扑结构、列车级网络、车辆级网络组成 及结构特点、网络组成设备及网络控制对象等。本书系统性强,注重基础知识与应用相结合,同时对四种车型的列车网路控制系统进行了系统的归 纳总结,便于学生掌握。 《动车组网络控制(机车车辆类高等教育轨道交通十二五规划教材)》可作为高等院校车辆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供铁路高职师生及从事 机车车辆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学
为加强铁路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增强铁路职业教育和技术业务培训的系统性、针对性,中国 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组织编写了铁路专业系列教材。《铁路车辆概论》为铁路专业系列教材之一,全书包含铁路车辆概述,铁路车辆基本知识,车体,转向架,制动装置,车端连接装置,客车电气系统,车内外设备设施等内容。本书既可作为高等职业学校铁道类相关专业基本教材,又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铁路专业入门教材,同时也可作为铁路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技能人员岗位培训和业务学习参考用书。
本书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精神为灵魂和统领,对2021年新修正的《安全生产法》以及《铁路安全管理条例》《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等重点条款进行深入解读与应用,具体分析铁路交通事故现场调查以及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的原则、程序、内容和要求,详细剖析铁路安全风险与管控及事故案例,并对通过中央企业突发事件媒体运用及调控机制,积极开展突发事件舆情风险管控与引导工作进行了分析阐述。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车辆;4行车组织和运营管理;5限界;6线路;7轨道;8轨道支撑结构;9车站建筑;10低置结构;11车站高架结构;12地下结构;13结构防水;14给水和排水;15供电;16通信;17运行控制;18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19通风、空调与采暖;20自动售检票系统;2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FAS);22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BAS);23综合监控系统;24运营控制中心;25车辆基地;26防灾;27环境保护。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自2017年11月1日起实施。
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7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批))的通知》(建标[2007]125号)的要求,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和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完成的。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经过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国内外地铁与轻轨系统运营管理的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9章,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运营管理准则;运营组织;设备、设施的运行管理;设备、设施的维修与保养;人员培训;安全与应急管理。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负责具体内容的解释。
本书是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编写的铁路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全书共4个学习情境,主要包括:牵引变电所中的主要电气设备的运行与维护、牵引变电所的值班工作、牵引变电所的二次回路、牵引变电所的事故处理。 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学生用教材,也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供用电技术专业学生参考教材,还可作为从事电气化铁道技术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为让学生习得动车组辅助供电、配电检修这一生产技能,而开发的一套课程方案。本书选取具有技术代表性,目前运营数量占优势的CRH380A 型动车组和CRH380BL型动车组两种车型为课程载体,以对比的形式,针对辅助供、配电系统与设备检修,依次展开四个学习项目:系统认知,蓄电池、充电机与辅助变流器的检修,中、低压配线的检修,中、低压配电柜的检修。 本书既可供教师课堂教授时使用,也可供学生或一线工作者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学。
本规范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关于印发2005年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编计划(批)的通知》(建标函[2005184号)的要求编制的。 本规范是我国首次编制的跨座式单轨交通国家标准,共有24章、2个附录,主要内容除城市轨道交通具有的常规专业技术内容外,还根据跨座式单轨交通的特点专门增订了车辆、轨道梁桥、道岔系统等章节,在其他有关章节中也依据跨座式单轨交通技术要求局部地增补了专门的规定。 本规范的制订是在深入总结和分析我国跨座式单轨交通建设经验及相关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广泛调查研究国外跨座式单轨交通建设技术与经验并参考海外相关技术文献,经过多方面征求意见,反复论证和修订,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近年来,我国地铁工程建设迅速发展,施工技术和管理人才紧缺的问题日益突出,对质量安全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地铁施工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委托北京交通大学等单位编写了本教材。 《地铁工程勘察设计技术及管理人员培训教材:地铁工程勘察设计质量安全管理与技术》分勘察和设计两篇。勘察篇主要内容:勘察工作基本要求,勘察手段与方法,勘察纲要与报告,勘察后续服务。设计篇主要内容:设计主要工作内容,设计阶段的安全风险管理,地铁主要风险工程的设计技术、风险监控与施工监测设计,设计服务。教材既介绍了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规定,又介绍了工作实践中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一些易发问题和薄弱环节,体现了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力求学以
铁路运输自动化,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 技与传统铁路运输业交融创新而成的一项系统工程, 是世界包括中国铁路的现实和未来。刘澜、甘灵编写 的《铁路运输自动化理论与技术(第2版)》在构建铁 路运输自动化体系的基础上,论述了实现运输自动化 的基本原理、自动化理论与技术,系统总结了中国铁 路运输自动化的系统规划与实践,并对运输作业过程 中的几个关键环节和子系统自动化的实现,在微观层 面上就系统设计、模型与算法、计算机与网络应用技 术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给出了相应成果,为铁路 运输自动化领域的研究开发提供了一个知识技术体系 和一系列深化途径。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研究生与 高年级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作为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系统工程等专业研究生与高年级本科生、铁路运输 部门技术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