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美丽上海建设目标,需要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坚持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发展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将为美丽上海建设提供重要的推动力。 协同推进新质生产力与美丽上海建设,是一项涉及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生态治理、城市建设等多方面的综合性任务,需要在绿色低碳发展、生态环境治理、气候变化适应等领域着力推动价值协同、功能协同、创新协同、政策协同和区域协同。
现阶段亟待从技术规范和政策体系上对环境影响后评价进行深化研究,推动环境影响后评价的规范化、制度化,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环境管理制度。本书以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中的共性技术为突破,查找目前环境
本书以滨海山地城市为例,以街区形态为研究对象,在建立城市街区风环境分析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结合使用参数化软件内的建筑性能模拟插件和多目标优化插件,首先依托参数化软件自带算法,依照需求和规范等已有条件生成空间原型;然后以建筑性能模拟工具为核心,构建风环境模拟的算法框架;*后以多目标优化工具为核心,完成多目标优化过程。探索一种在设计初期时,能够高效地对城市街区的空间风环境进行优化的形态设计方法。
《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2022):中国篇》聚焦零饥饿(SDG 2)、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SDG 6)、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SDG 7)、可持续城市和社区(SDG 11)、气候行动(SDG 13)、水下生物(SDG 14)和陆地生物(SDG 15)七大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专注于新方法新指标的探索、可持续发展进程的跟踪评估,以及多指标交叉研究的理论与实践,针对21个具体目标汇集了 39个典型案例,展示了在典型地区和中国两个尺度上针对 SDGs指标的研究、监测和评估成果,包括30套数据产品、22种方法模型和32个决策支持。这些研究成果展示了中国利用科技创新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探索和实践,充分揭示了地球大数据技术对监测评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应用价值和广阔前景,开拓了在联合国技术促进机制框架下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技术方法支撑
本书以人居背景、人居活动、人居建设作为人居环境三元论的理 论框架,面对人类生存环境演化的大趋势,将人居环境进行横向及纵向分类。其横 向分为5类,包括河谷地区、水网地区、丘陵地区、平原地区、干旱地区,并按 高密度、中等密度及低密度分别研究;纵向分类即将人居背景分为自然与人工环 境、资源特征、视觉景观特征等;人居活动分为生存方式、习俗、文化等;人居建设分为空间布局形态等。基于以上分类,对各大类人类生 存空间的环境、景观、建筑进行介绍和理解,对历史文脉和人居生活的感受和分析, 对当代城市发展和景观规划的未来进行研读和思考。
本书系统阐述了 能源互联网对《2030年议程》17项目标的全局性促进作用,并提出相应的行动路线图,为全面落实议程目标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案。全书共分为六章: 第1章分析当前人类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回顾《2030年议程》落实情况,结合议程实施面临的困难,提出有关思考和对策。 第2章分析能源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作用,阐述 能源互联网内涵及其对 能源转型的巨大意义,展望 能源互联网发展路线图。 第3章梳理《2030年议程》17项目标内容和发展现状,从51个方面阐述 能源互联网对实现各个目标的价值贡献,论证 能源互联网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第4章提出理念传播、清洁发展、消除无电等以 能源互联网全面落实《2030年议程》的十大行动,为推动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实施方案。 第5章提出 互联电网规划、建设、运营及技
【新华书店旗舰店】 浙江省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蓝皮书. 2023,中国环境出版集团 作者 黄炜等著 著 原价 ¥388.00 出版社 中国环境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 2024-09-01
本书针对中国生活垃圾填埋场在垃圾降解、堆体水位壅高、渗滤液导排和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从填埋场内物质相互转化关系及其原理入手,综合 外文献和作者在该领域多年研究成果,重点介绍生物反应器填埋技术、填埋场气体双向导排技术、渗滤液收集与结垢防治技术以及填埋气净化与污染减排技术等,涵盖近年来在垃圾填埋领域出现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着重介绍当前填埋的研究成果与方法本书适用于关注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和管理相关技术问题的读者,既可以用于环境工程类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垃圾填埋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参考和培训用书。
垃圾焚烧发电技术 定价 36.00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4年02月 开本 16开 作者 黄燕生 页数 164 ISBN编码 9787519882327 内容介绍 本书主要介绍垃圾焚烧发电机组设备及运行,内容包括垃圾焚烧发电基础知识、生活垃圾及利用、垃圾焚烧物质平衡及热平衡、垃圾储存及进料系统、垃圾焚烧系统、余热锅炉设备、垃圾焚烧锅炉烟气处理系统、垃圾焚烧发电机组的启动与停运、垃圾焚烧机组运行调整等。本书将现代职业教育技术融入其中,包含设备结构、流程动画、 作指导视频等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新形态职业教育教材。本书可作为热能与发电工程与新能源发电工程类专业在校学生专业知识拓展课
本书以滨海山地城市为例,以街区形态为研究对象,在建立城市街区风环境分析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结合使用参数化软件内的建筑性能模拟插件和多目标优化插件,首先依托参数化软件自带算法,依照需求和规范等已有条件生成空间原型;然后以建筑性能模拟工具为核心,构建风环境模拟的算法框架;*后以多目标优化工具为核心,完成多目标优化过程。探索一种在设计初期时,能够高效地对城市街区的空间风环境进行优化的形态设计方法。
本书主要介绍了竹子、芦苇、麦草和蔗渣四种非木材原料的备料、蒸煮、洗选、漂白、二氧化氯制备、碱回收等生产工艺单元、非木浆厂配套设施、环境污染治理措施以及典型案例等内容。 本书具有较强的技术性、针对性和参考价值,可作为非木浆生产线新建或改造工程技术的工具书和企业开展BAT/BEP活动的技术参考书,可供制浆造纸工程、环境工程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环境工程、造纸工程及相关专业师生参阅。
本书从城市研究的风险规避转向以生态为基础的系统研究切入,强调在城市系统概念框架中建造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摒弃了一度盛行的社会生态系统(SES)城市研究框架,构建了全新的社会生态技术系统 (SETS ) 研究框架,并与城市建成环境的设计相衔接,推动政府决策者与科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环境科学家、生态学家以及公民团体、工程师、设计师规划师和建筑师的合作,通过绿色基础设施和市政设施的设计与建设方法,寻找复杂城市问题的解决方案。
本书选取 近几年有关江苏沿岸环境动力特征与变化的一些文章并编纂成集,融合诸如物理海洋学、生态学、地理学、气象学、气候学等不同领域的不同话题,并对一些涉及交叉学科的问题从不同的层面进行探讨。在43位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本书从理论研究出发,重点针对沿岸低频振荡、河口过程、水体污染、海平面上升以及其他气候变化、天气过程、大气物理问题、城市化及其影响等开展研究,反映全球变化背景下江苏附近沿海环境变化、气象灾害及相关的各学科领域的 进展。 本书涉及学科多、包含面广,可作为沿岸环境科研人员、沿海资源管理者、各种相关的决策者等的参考资料。
本书是 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黑河流域地表-地下水耦合模拟的不确定性问题研究”和集成项目“黑河流域中下游生态水文过程的系统行为与调控研究”的重要成果,系统介绍生态水文耦合模型HEIFLOW(Hydrological-EcologicalIntegratedwatershed-scaleFLOWmodel)的开发及其在黑河流域的应用。全书共分为三篇,即绪论篇、上篇和下篇。绪论篇介绍黑河流域的生态水文概貌以及 外生态水文模拟的研究进展;上篇介绍HEIFLOW模型的研发历程、模型框架和关键技术细节,以及与之配套的可视化建模平台VisualHEIFLOW;下篇则详细描述所构建的黑河中下游HEIFLOW模型,并介绍模型在不确定性分析、生态水文过程解析、地表水-地下水联合灌溉优化、水-生态-农业系统关联分析和水资源调控等方面的应用成果。本书除了详细介绍HEIFLOW模型,梳理黑河流域中下游生态水文过程的系统行
本书是《海峡两岸中华古籍保护论著提要2011-2015》的续编,收录2000年至2010年间发表出版的与古籍保护有关的论文和著作(不包括对古籍文献内容的研究)提要5000余条,著录内容包括论著题名、著者题名、刊物题名及卷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内容提要等。书后附有题名索引及著者索引,便于读者使用。
本书主要介绍了竹子、芦苇、麦草和蔗渣四种非木材原料的备料、蒸煮、洗选、漂白、二氧化氯制备、碱回收等生产工艺单元、非木浆厂配套设施、环境污染治理措施以及典型案例等内容。 本书具有较强的技术性、针对性和参考价值,可作为非木浆生产线新建或改造工程技术的工具书和企业开展BAT/BEP活动的技术参考书,可供制浆造纸工程、环境工程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环境工程、造纸工程及相关专业师生参阅。
本书系统阐述了 能源互联网对《2030年议程》17项目标的全局性促进作用,并提出相应的行动路线图,为全面落实议程目标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案。全书共分为六章: 第1章分析当前人类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回顾《2030年议程》落实情况,结合议程实施面临的困难,提出有关思考和对策。 第2章分析能源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作用,阐述 能源互联网内涵及其对 能源转型的巨大意义,展望 能源互联网发展路线图。 第3章梳理《2030年议程》17项目标内容和发展现状,从51个方面阐述 能源互联网对实现各个目标的价值贡献,论证 能源互联网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第4章提出理念传播、清洁发展、消除无电等以 能源互联网全面落实《2030年议程》的十大行动,为推动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实施方案。 第5章提出 互联电网规划、建设、运营及技
本书针对异位发酵床处理猪粪过程微生物组变化进行研究,全书共分5章,分别阐述了微生物发酵床概述、发酵床微生物宏基因组研究方法、异位发酵床微生物宏基因组分析、异位发酵床细菌微生物组多样性以及异位发酵床真菌微生物组多样性。另外,书后提供了真菌分类纲要和细菌分类纲要。 本书可供从事有机污染物微生物治理及其废弃物循环利用及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学及相关专业师生参阅。
本书针对异位发酵床处理猪粪过程微生物组变化进行研究,全书共分5章,分别阐述了微生物发酵床概述、发酵床微生物宏基因组研究方法、异位发酵床微生物宏基因组分析、异位发酵床细菌微生物组多样性以及异位发酵床真菌微生物组多样性。另外,书后提供了真菌分类纲要和细菌分类纲要。 本书可供从事有机污染物微生物治理及其废弃物循环利用及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学及相关专业师生参阅。
本书针对异位发酵床处理猪粪过程微生物组变化进行研究,全书共分5章,分别阐述了微生物发酵床概述、发酵床微生物宏基因组研究方法、异位发酵床微生物宏基因组分析、异位发酵床细菌微生物组多样性以及异位发酵床真菌微生物组多样性。另外,书后提供了真菌分类纲要和细菌分类纲要。 本书可供从事有机污染物微生物治理及其废弃物循环利用及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学及相关专业师生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