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上篇主要介绍铅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效应;下篇主要介绍铅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效应。章铅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进展:主要介绍目前土壤铅污染及其修复植物的现状,铅在土壤中的迁移及对植物的影响,植物对铅的吸收及其耐性机制,影响植物吸收铅的因素及目前的修复技术。第二章铅对植物生长发育及生理性状的影响,主要介绍铅对植物生长及铅对植物生理性状的影响。第三章铅对植物养分吸收及分布的影响:主要介绍铅对植物氮、磷、钾含量及分布的影响。第四章不同铅浓度下植物对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主要介绍不同铅浓度下,植物对土壤细菌、真菌和防线菌数量的影响;介绍植物对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第五章植物对土壤铅形态的影响:主要介绍植物对土壤交换态铅、碳酸盐结合态铅、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铅、有机结合态
本书主要从单位GDP碳排放这个概念分析入手,认为单位GDP碳排放是一个结构关系,它的变化反映了以GDP为度量的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单位GDP碳排放变化的时间效应分析是由总体和结构两大部分组成。前者表明的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化石能源消费的整体变化趋势特征,后者反映的则是经济与能源整体变化的结构演进特点。它的高低取决于四个因素:能源排放强度、能源结构、产业部门的能耗强度和产业结构。其中,能源排放强度取决于能源禀赋特征,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随着产业部门的能耗强度的变化而变化,取决于技术进步。 书中分别对中国碳排放与能源消费、经济增长、工业化及城市化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碳排放与能源消费之间不存在均衡协整关系。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存在着单向 Granger因果关系,我国碳排放与工业化时间
本书是一部全面系统反映全球磷危机概况以及应对磷危机所采取的磷回收技术研究进展的专著。全书共分四章,包括磷起源、磷化学、磷与生命、磷的地球化学、磷与农作物营养、磷污染、磷资源与磷危机、磷回收技术基础理论与工程应用、水体与土壤中磷的去除与循环再利用等方面的内容。这本集文献综述与作者研究工作于一体的专著不仅汇集当今世界有关磷的基础科学知识、回收技术发展趋势,而且也将作者对磷危机以及回收技术的系统认识与观点呈现给读者,体现了全新学术思想下的国际磷回收技术发展潮流。 本书内容系统、全面、翔实,文字深入浅出,适合从事地球资源、环境保护与市政工程等方面的学者、工程技术人员、管理者以及高等院校师生参考。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加强矿山生态环境管理,推进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指导和规范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规划)编制工作,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规划)编制的原则、程序、内容和技术要求。
这是一本关于农业污染治理的专著,是作者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充实而成的研究成果。 作者认为,和工业污染一样,农业污染也是一种产业公害。随着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投入不断增加,我国农业污染的危害日益凸显,但由于种种原因,农业污染问题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农业污染治理政策有待创新。 作者从环境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和公共政策分析等角度,采取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农业污染治理政策进行了分析。作者指出,只有实现农业一环境政策一体化,构建农业污染治理综合决策机制,组合运用法律规制、经济激励和自主参与等政策工具,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的优越性,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才能有效地治理农业污染。 本书共分七章。章介绍了农业污染问题产生的背景,指出了农业污染治理的紧迫性和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