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由中国诗词学会、《中华诗词》杂志社推行的新韵韵书。该书将韵部按汉语拼音排序,查找方便。另外,本书还收录了《平水韵》、《词林正韵》、《宽韵(通用韵)》、《中原音韵》,同时还编纂了《平声字中原入声字表》,是国内*本 五韵俱全 的诗词工具书。 1.全面。除正文《中华新韵(十四韵)》以外,本书在附录中收录了《平水韵》、《词林正韵》、《宽韵(通用韵)》、《中原音韵》,同时还编纂了《平声字中原入声字表》,是国内*本 五韵俱全 的诗词工具书。 2.准确。本书依据《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佩文韵府》、《诗韵合璧》、《康熙字典》、《汉语大字典》等书逐字进行了校订。 3.方便。本书为64开的袖珍本,便于携带;韵部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进行排序,使用方便。
本书是近代中国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在中国诗话、词话发展史上堪称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本书观点新颖、立论精辟、自成体系,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本书提出了以“境界”说为核心的词学理论,在中西文艺思想交流融合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在华夏文化史上,宋词作为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创造了文学史上又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宋词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每首词的词牌即为演唱时的调名。宋代是一个群星璀璨、文人辈出的黄金时代,因此宋词是两宋时期*有代表性的文学形式。本册以宋词代表人物的优秀作品为切入点,引出对于当时人物风貌、社会生活的叙评,能够对读者起到初步普及的作用。
《小墨香书》是一套为爱阅读的读者设计的口袋书,采用小开本设计,便于随身翻阅。本套书内容涉及中华传统文化知识,让读者在闲暇之余,增长读者的传统文化知识。 其中小墨香书编委会主编的《红楼梦诗词/小墨香书》收集了《红楼梦》的所有诗词,按原书章回编排整理,对每首诗词都作了详细的解读和评析,力图使读者在领略 红楼 诗词艺术魅力的同时,也能得到一些关于《红楼梦》中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命运的启示。 本书版式新颖,插图雅逸,装帧精美,印刷考究,既可收怡情悦性之效,亦可得 暗香盈袖 之趣。
本书出版于1938年,是现代赋学研究领域中的部汉赋专论,分十章论述了词赋之释义、源流、作用,并联系当时的政治、文化、风尚等社会状况阐发汉赋的发达、变迁及盛衰之原由,首将汉赋分为摅情类、骋辞类、记事析理类三种。
温婉的笔触、独特的视角是这本书*的特点,也是*的看点;作者以细致的解析,细腻的文字记录了自己对于《诗经》一书中各地民歌“国风”的阅读感悟,对于读者了解《诗经》、喜爱《诗经》的读者有锦上添花之妙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核心素养的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存在历代文化典籍中。国学经典浩如烟海,重篇巨帙,释解纷繁,得失互见,广大青少年学生时力有限,常望而生畏。学生需要阅读经过整理的、撷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经典书篇,以了解中华优秀文化,涵养传统道德,提高语文素养。 《新编学生国学丛书》在这样的新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整套丛书在充分尊重原选注者的学术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当下时代需要,规范文字,校订勘误,专为当代学生提供课外自读之用。 丛书原名《学生国学丛书》, 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商务印书馆王云五主编的《万有文库》之子系。(1926年至1948年期间陆续出版) 原丛书共60种,考虑到难易程度、四部平衡、篇幅等因素,在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基础上,现删减为34种30册。丛书名更名为《新编学生国学丛书》。 基
本书收入敦煌民间无名氏词3首,唐五代李白、张志和、刘禹锡、自居易、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煜等14位作者词40首,两宋柳永、苏轼、秦观、周邦彦、李清照、辛弃疾、姜夔、吴文英、张炎等34位作者词107首,合计150首。本书导读为唐宋词发展概述。正文部分包括作者简介、词作、注释、简析、选评及附录6部分。注释部分不回避疑难字词,而且言必有据。选评部分是从50余种词话(以唐圭璋《词话丛编》为主)、10余种诗话和宋代笔记中遴选出近500条精警、深刻、有助于学习的评论。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文化素质课教材,还可用于中文系的专业选修课,也可供古典诗词爱好者阅读、赏析。
一首诗应该是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处处无懈可击;光有一两个好句而全篇不称,当然不算精品。然而,一两个好句,往往能振起全篇,陆机《文赋》“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可谓深得此中三昧。因此,古今诗人无不在炼句上下功夫,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就很有代表性。而作为创造佳句、秀句、警句、奇句、惊人句的借鉴,从唐代开始,摘句集、摘句图之类的书,诸如元兢《古今诗人秀句》、元鉴《续古今诗人秀句》、王起《文场秀句》、黄滔《泉山秀句集》、胡嵩龄《唐代摘句分韵编》、张为《诗人主客图》等,层出不穷;直到清人赵翼的《瓯北诗话》,还用大量篇幅摘录陆游、查慎行的佳句,十多年前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唐诗鉴赏辞典》也附有(名句索引)。 《古诗名句掇英》文采斐然,深入浅出,其普及古典诗词
回文诗词是杂体诗词的一个种类。回文诗词又分多种形式,主要有“通体回文”、“就句回文”、“双句回文”、“本篇回文”、“双篇回文”、“环复回文”、“交错回文”、“图案回文”等等。回文诗词曲是中国传统诗词苑中的一朵奇葩。作者从大量的资料中,历经二十多年搜集,共搜集到五百多首古代回文诗词曲,从中遴选三百首,加以作者介绍、注释、考证等,整理成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核心素养的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存在历代文化典籍中。国学经典浩如烟海,重篇巨帙,释解纷繁,得失互见,广大青少年学生时力有限,常望而生畏。学生需要阅读经过整理的、撷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经典书篇,以了解中华优秀文化,涵养传统道德,提高语文素养。 《新编学生国学丛书》在这样的新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整套丛书在充分尊重原选注者的学术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当下时代需要,规范文字,校订勘误,专为当代学生提供课外自读之用。 丛书原名《学生国学丛书》, 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商务印书馆王云五主编的《万有文库》之子系。(1926年至1948年期间陆续出版) 原丛书共60种,考虑到难易程度、四部平衡、篇幅等因素,在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基础上,现删减为34种30册。丛书名更名为《新编学生国学丛书》。 基
中国古人经过长期的实践,摸索了一个看上去有点儿笨的办法:背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是著名的读书格言。通过背诵,变别人的为自己的,化知识为生命,这可能是很聪明的选择。 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我们策划编纂了这套小学生经典背诵丛书。考虑到读者的年龄特点,每篇都作了解说,但并不要求读者全部弄通弄懂,只是疏通大意,解其要点,做到画点点睛,要言不烦,为读者背诵引引路。这些解说还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是,这些作品却都是脍灸人口、琅琅上口的精金美玉。 参加这项工作的都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专家。教授,研究员们怀着神圣的情感,来为孩子们选编诗文,好像在为自己的子女准备美餐。这种良苦用心,一是出于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一是出于对民族未来的关心。但愿能够得到
金元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承嗣唐宋遗风,依然显示了其顽强的生命力。这一时期名篇佳作不逊前期,并出现了一些才学富足、颇具思想的作者,他们各显所长,开创了古典文学领域里晚霞满天的绚烂景象。为了便于读者的阅读和吟诵,编者编选了这一册《金元明清诗文精华》。本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选,由国内一些著名的古典文学研究者注评。注释准确详明,评解言简意赅,是普及古典文学的优秀选本。 金元明清是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这个时期诗文佳作如林,名家大量涌现,对近现代文学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为了便于读者的阅读和吟诵,我们编选了这一册《金元明清诗文精华》。 本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选,由国内一些著名古典文学研究者注评。全书按诗选、词选、文选分为三卷,卷一、卷二由朱红同志注评;卷三文
译诗是十五年前完成的。蓦然回首,译者队伍中已有作古者。在为痛失人杰、痛失良友而扼腕兴吧的同时,感到安慰的,便是他们的生命还以另一种形式延续着,那就是他们的作品。重新发表这些作品,当是对他们好的纪念。任何一项事业,不都是在以薪尽火传的形式向前发展吗? 为拓展书籍空间,增加直观性和趣味性,我们结合作品内容,为《唐诗名译》配插了一百二十八幅图片。图片包括考察名胜古迹的实地拍摄、汉唐出土文物照片及历代绘画作品等。尤其难得的是,本书还收录了几幅日本天保、大正时期日本画家所绘之白帝城、湘君祠,及保存于日本的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华胜迹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