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少晶编译的《美丽英文(爱是美丽的语言)》中这些至纯至美的英文佳作、至真至善的心灵经典呈现给你,带你走进一个美丽的英文殿堂,引你踏上一段成就自我的文学之旅……这一句句掩卷难忘的妙语佳言,一篇篇震撼心灵的永恒经典,让你在繁杂喧哗中体味到一股令人心醉的温暖,令你在品位华美的英文意境时,体会到静谧清澈的心灵之音。生命的美好没有界限,每一次相遇都会使这美好变得愈发丰富。遇见美丽英文,爱上英文,用快乐的方式学习英文……这就是我们为你精心送上的礼物。如果你的心在此刻被触动,请带着久违的心情,坐下来细细品读《美丽英文(爱是美丽的语言)》一番,聆听书籍的声音,推开梦想的心门,感受这永不消逝的美丽吧!
德行犹如宝石,镶嵌在素净处*。 成人惧怕死亡恰如儿童怕进黑暗。 初生的幼崽总是其貌不扬,革新也莫不如此,因为它们都是时间的幼儿。 这些名言警句在《培根随笔》中,俯拾即是。培根将自己对社会的认识和思考,以及对人生的理解,浓缩成许多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囊括在《培根随笔》之中。他的随想和笔触涉及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等等,几乎触及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英国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英语散文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几百年来给予读者莫大的思想开悟和智慧启迪,直到今天依然余音袅袅、韵味悠长。
瓦连京·拉斯普京(1937-)是俄罗斯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五部中篇小说,本书收入的是他的两部代表作,其中《活着,可要记住》描写卫国战争中一名伤愈后未返前线的逃兵回到家乡,苟且偷生,给自己和妻子造成了巨大精神伤害,全书以悲剧告终。《告别马焦拉》叙述的是对大自然的改造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作者通过对因修水电站大坝而必须搬迁的居民心态的描写,反映了老一辈人对故土依依不舍的真挚感情。 拉斯普京擅长人物心理刻画,描写细腻,作品具有浓郁的西伯利亚乡土气息。
在所有被介绍的外国大作家中,泰戈尔占有一个独特的地位。他的作品直接影响了五四运动后期中国新文学的创作。他并且亲自来过中国,访问过很多城市,发表过很多讲话。回国以后,他毕生对中国人民怀有满腔的热情。年轻时候,他曾痛斥英国殖民主义者对中国的鸦片贸易。到了老年,又关心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在临终病榻上还念念不忘中国的抗战。他一生始终不渝地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他曾预言东方,特别是中国的复兴。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一位伟大的哲人。 这一册《泰戈尔散文随笔集》。鼎尝一臠,豹窥一斑,从这70余篇散文中,泰戈尔的散文风格一览无余。我们对这位伟大诗人的了解,也更全面了。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类历史就是不同文明交融的过程。世界发展到今天的地球村,国界和地理距离已经不再如昔日构成障碍,文明间的相互接触也更为频繁。交流多了,共识增加,冲突也难免。人类如何化解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达到多元共处的理想呢?好的办法莫过于相互了解了,了解有助于消除猜疑、消除隔阂。 “洋经典”系列为读者推荐了一批小巧玲珑的外国文化好书,丛书所选作品来自各国大家,都是人文学科中的精华,不少是作家的代表之作,而且可诵易读。它们题材各异,体裁不限,文学、历史、哲学、宗教、社会、伦理无所不包,随笔、散文、游记、自传、小说、论著应用尽有。一册小书,凝聚人类智慧,在轻轻松松的阅读史,我们和世界沟通心扉。
暂时没有内容
在大师的文字中体验艺术之美,从大师的思想中体悟生命力量,聆听大师的声音,感受大师的情怀,近距离感悟恒久流传的人类的智慧。
一对没有正式结婚的佳偶,经历了撼人心扉的“世纪之恋”。雨果对爱情的定义是“我忧愁时想你,就像冬季里让人们想念太阳;我快乐时想你,就像炎炎阳光下人们想念荫凉。”他还说:“爱情是一盏永不熄灭的灯”,“爱情是一座矿山,其中处处是无价的珠宝”。雨果笔下字字珠矶,妙语连篇,令人赞叹之余,回味不已。 本书除个别无实质意义的书信外,基本如数译出。其中,部分是218封书信;第二部分是雨果在朱丽叶特专门准备的爱情周年纪念册上的留言;第三部分是附录信件。几乎可以说,雨果的每一封信都是充满诗意的优美散文。其中十余封信就是以诗的形式献给情人的。他的全部书信加上他在“爱情周年纪念册”上的留言,可以说是一首完整的爱的颂歌,一部爱情的交响曲。
冯铃之编译的《美丽英文(成功是一种选择)》中这些至纯至美的英文佳作、至真至善的心灵经典呈现给你,带你走进一个美丽的英文殿堂,引你踏上一段成就自我的文学之旅……这一句句掩卷难忘的妙语佳言,一篇篇震撼心灵的永恒经典,让你在繁杂喧哗中体味到一股令人心醉的温暖,令你在品位华美的英文意境时,体会到静谧清澈的心灵之音。生命的美好没有界限,每一次相遇都会使这美好变得愈发丰富。遇见美丽英文,爱上英文,用快乐的方式学习英文……这就是我们为你精心送上的礼物。如果你的心在此刻被触动,请带着久违的心情,坐下来细细品读《美丽英文(成功是一种选择)》一番,聆听书籍的声音,推开梦想的心门,感受这永不消逝的美丽吧!
向我们提供了一个极佳地、深入理解俄国文化的机会,也间接地帮助我们深入理解西方文化。读起来引人入胜,给人深刻启发。 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梅列日科夫斯基(1865-1941)作为作家、诗人、评论家与思想家,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俄国知识分子当中复兴对于宗教哲家的兴趣方面,做了许多工作,起了重大作用。在1900-1902年他提出一种神秘论的、新基督教的教导,主张肉和灵同等神圣,反对异教所代表的对肉的单一崇拜,也反对基督教会所代表的对发魂的单一崇拜。在1900-1902年,亦即35-37岁时候,他写成了气势恢宏的评论巨著《托尔斯泰与陀思妥孜孜不倦夫斯基》。全书随写作进程连载于《艺术世界》杂志1900-1902年各期,后业这家杂志又出单行本。1903年皮日科夫出版社发行第三版,后来又收入1914年24卷本全集,莫斯科版(9-12卷)。在这24卷本中
读着这样的文章,我们好像是在听一位有高度文化修养的女作家向我们谈天——许多有关文学、人生、历史、妇女的大问题、大事情、她都举重惹轻地向我们谈出来了,话又说得机智而风趣,还带着英国人的幽默、女性的蕴藉细致,让人感到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三十个月,与脑癌同在,2002年8月,当BBC记者伊万·诺伯(Ivan Noble)走出医院的时候,他眼前的世界一片灰暗,摆在他面前的是一张确诊为脑癌的论断书。 起初,将自己的治疗经历和生活状况以网络日志的形式在BBC网站公布,诺伯只是为了给后一程人生留下些痕迹。然而,当成千上万网友的心弦被他的遭遇牵动,当无数素昧平生的电子邮件送来无声的祈祷,摇曳在朔风中的生命之烛,已经不再仅仅属于他诺伯一个人。 女友不改“执子之手”的初衷,洁白的婚纱在死亡的阴霾中熠熠闪光。生活在继续,爱情在燃烧,一双儿女在希望中出生、成长、微笑……诺伯的乐观通达,让人无法相信,他在近三年时光里先后经历了两次脑部大手术,化疗,以及无数实验性治疗。 在写完后一篇日志后的第四天——2005年1月31日,伊万·诺伯在一家小医院里谢世,平静而无
内容简介: 《坛子》是一本写给大人读的童话集,包括“坛子” “比翼鸟”” “相思花”” “同苦同乐” “涨潮和退潮” “水和火” “樱花树” “人面鸟”等几篇。“坛子”这篇以坛子的口吻,描写了一个物件来到这个世界,会有诸多用途,可他偏偏成了个无用之罐。他愤慨乃至悲哀, 但始终没有放弃理想,后成了传播梵钟声响的千古坛子。这种忍耐的精神让读者不禁唏嘘感动。“比翼鸟”写的是一只只有一个翅膀的比翼鸟的故事。比翼鸟一生必须寻觅带另一只同样是单翅的鸟, 拥有了两只翅膀, 才能翶翔天空。这寓意着爱情不仅要寻找另一半, 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承受伴随着心灵结合而来的痛苦。全文类似这样的童话有八篇,从不同的事物, 不同的角度, 以纯真朴实而又不乏精辟深邃的哲理来解读人生, 感召希望。
《素质教育在美国》出版后,书中作为研究对象的中国生、美国长的矿矿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 成千上万的读者带着解谜的困惑要求更多地了解矿矿。 有不少的家长打算把孩子送到国外学习,十年八年后,孩子会变成什么? 在美式学校教育加式家庭教育下长大的矿矿已十六岁,去年署假矿矿用英文写了这本书,用生动幽默、独特的美式语言,讲述了他和七位美国老师动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