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图像与风格的研究,艺术史还能扩展哪些新的研究视角?艺术史研究能否超越学科的边界,为更广泛的人文社科研究提供启发?艺术史中的经典作为历史的图像遗存,是否还隐藏了更多的信息?而今天的我们又是用什么样的方式破解图像密码,了解到这些隐秘的政治与历史信息的?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倡议编选《画非画:古代绘画中的图像与政治》,汇集了艺术史研究中的一系列经典研究成果。这些文章,既是在艺术史研究领域具有突破性和启发意义的研究成果,也是贯通艺术史、思想史、政治史与社会文化史的积极探索。
敦煌壁画绚烂多姿,是分工合作的产物,画师如何作画?僧侣、供养人在其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敦煌壁画原来是千年前的《秘密花园》般的 填色书 ? 敦煌壁画的画稿和后期被文人追捧的线条优美的 白描 单色画有何关系? 敦煌画稿作为画师记录创作构思的草图,是中国艺术中非常罕见的直接来自生产创作过程的材料。《敦煌画稿:中国古代的绘画与粉本》是知名东亚艺术史学者胡素馨教授关于敦煌画稿的著作,书中以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纸本画稿为中心,全面分析了敦煌画稿及其相关供养人的经济社会网络,是首先系统讨论敦煌画稿与工坊中的绘画实践、供养人关系及洞窟营建之间关系的著作。《敦煌画稿:中国古代的绘画与粉本》还涉及了唐代画史画论对绘画创作的品评,分析了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等对即兴自发的推崇及其关联的书法理论、道家思
《画 大师 文森特 梵 高》 本系列画帖以西方大师经典油画为内容,主要以临摹、赏饰为主,按艺术家分册。每册32张精选大师代表作。深入考虑国内读者需求和审美习惯,规避不良题材和消极内容,每册作品精挑细选。每张作品辅以作者及作品扼要讲解、说明,并附原作规格尺寸,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作者及原作,帮助读者更准确地理解作品,从而做到在理解的前提下欣赏,和更有目的地临摹学习。 《画 大师 克劳德 莫奈》 本系列画帖以西方大师经典油画为内容,主要以临摹、赏饰为主,按艺术家分册。每册32张精选大师代表作。深入考虑国内读者需求和审美习惯,规避不良题材和消极内容,每册作品精挑细选。每张作品辅以作者及作品扼要讲解、说明,并附原作规格尺寸,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作者及原作,帮助读者更准确地理解作品,从而做到
20世纪中国美术以图像的方式传播并发生效力,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承担了更多的社会功能,参与到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方方面面。《图像的焦虑:中国现代美术的12个观察》从图像史与文化史视角出发,通过对12组图像的细致观察,从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的画外音、徐悲鸿《会师东京》塑造的国家形象、廖冰兄《筑起我们钢铁的长城!》中的国家理想,到黄新波与1930年代的义勇军图像、胡一川对革命工人的视觉建构,勾勒出一幅充满家国情怀的20世纪中国视觉文化图景。
人间天堂 的观念始终萦绕于人类的想象之中。《人间天堂:绘画与来日》中,T. J.克拉克凭借对绘画细节的敏锐洞察和令人敬畏的文化涵养,通过追溯乔托、勃鲁盖尔、普桑、委罗内塞和毕加索的重要作品,探究绘画如何以其自身的语言特性,来展现 人间天堂 在不同时空的流转。 作为新艺术史领域最重要的学者之一,克拉克并未放弃对艺术本体的重视,并尝试将图像与文本、当下与过往、现实与理想,彼此融汇于一种散文式书写,灵巧别致,倾向鲜明,所论议题已然远远超越于上帝的国度。可以说,这是一次对 天堂 如何降临 人间 的观照,也是一次对 人间 如何祈望 天堂 的咏叹。
保罗 克利被誉为20世纪杰出的艺术家之一,对现代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他善用符号表现虚幻与现实,其作品受到立体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和抽象主义等的影响。克利爱写日记、擅长思考,注重几何形状、色块与线条的结合。他的创作风格多变、颇具匠心。 本书将克利的艺术生涯高度浓缩,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他与艺术相伴的一生:在音乐和绘画间的游走、对色彩技巧的学习与摸索、在包豪斯大学及杜塞尔多夫学院教学的经历等。书中囊括了74幅克利的代表性画作,图文对照的梳理和呈现,帮助读者在清晰的脉络中理解克利艺术风格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阅读本书,您能看到克利是如何将绚丽的色彩融入童真的梦境,如何用几何图案传达宗教的观念,如何在平面图形中体现音乐的韵律。
超越石涛是张大千一生艺术之矢志。张大千挟其天生异秉,又具有极强的好奇之心,他花了一生全部的时间和心力,与古人对战。在他的前半生,他为了要能入于古人而对战;他的后半生,为了要出于古人而对战。为了要证明他是否入古,他不惜要做一个制作假画的伪作者;在向古人挑战的同时,还要向那些前辈画家和鉴赏家挑战;再而向全世界的专家们挑战。在他后半生挣扎着摆脱古人的同时,还要向当代年轻一辈的先进画家们挑战;又要向西方的画坛挑战。这就是一生向艺术挑战的张大千。 本文围绕张大千的仿古之作展开,如张大千仿隋画、仿宋代李公麟、仿明代唐寅、仿清代石涛等等,将张大千之伪仿之作与真迹相较,一方面来增加对张大千的认识,同时亦使得读者对那些古代画家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本书从慕夏的出生到晚年,从捷克摩拉维亚到巴黎,再到纽约,后回到捷克布拉格,以年龄、地点、环境和生活状态、艺术设计过程等多角度介绍了这位新艺术运动先驱的多彩人生及其创作的优美艺术作品。书中展示了大量各类艺术作品和照片,全面、深刻地展示了阿尔方斯 慕夏艺术人生的方方面面,并配合故事性解说,增强了图书的可读性。从多家博物馆精选而来的代表艺术作品,给人优雅、华丽而纯洁和艺术感受,是一本值得收藏精美艺术图书。
本书为《中国绘画名品》系列之《徐渭绘画名品》。徐渭是明代重要的画家之一,他以水墨表现丰富为个人特色。他的画作既有吴门画派的文人画理,又有浙派的山水墨法,他又将草书笔法入画,形成了独特而富有感染力的风格,将大写意花鸟画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他与陈淳在绘画史上并称为 青藤白阳 。本册选取徐渭两张代表作《泼墨十二段》《四时花卉图》为主要阐述对象,另外收入了徐渭的其他相关画作。《泼墨十二段》的款识和题跋都列在每段之下,并提取放大钤印,方便读者对照。以这两张代表作为主,其他相关画作为辅,拓展述说徐渭留白构图、以书入画、写意的技法,并对其受浙派影响的泼墨法及受吴门影响的风格进行延展。
希腊神话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往往我们忘了它们是如何进入我们的视野中。实际上,瓶绘、宝石雕刻、青铜造像和建筑雕刻等存世的古希腊艺术品,能够使我们从图像分析上了解比文字记载更早的神话。图像既能为我们提供另一种叙述角度,又能为我们提供珍贵的证据。比如耳熟能详的特洛伊城陷落和那个名叫弥诺陶洛斯的牛头怪物的故事,早期记载就是源自古希腊艺术品上的图像。 本书通过作者富有启发且简明扼要的梳理,能够使读者识别出从几何时期到古典时期留存下来的陶器、三角楣等古希腊艺术品中的神话场景。另外,全书297张图片足以说明,对于每一位对古希腊艺术、戏剧、诗歌甚至宗教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本书着实不可错过。
本书按时间线索、多个角度、立体地解读了文森特 梵高的6个人生阶段,再现了其10年艺术的。书中精选其37封书信,带领读者走进梵高真实的私人世界;从世界著名博物馆中精选了150幅高清画作和50幅手绘草图,展现了梵高的绘画创作艺术。该书图文并茂,生动地呈现了这位天才画家仅37年的生命足迹,见证了19世纪末群星璀璨的欧洲艺术世界。 为了便于读者的研究和学习,该书还配套有100张9色色谱,使读者临摹画作更为方便;让设计师、学者参考梵高的作品更为准确、快捷。
在卡拉瓦乔逝世后的二十年间,其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先例作品激发了后来者的竞相学习。美国艺术史学家迈克尓 弗雷德率先洞悉这些画家之间的渊源,将巴尔托洛梅奥 曼弗雷迪、瓦伦汀 德布伦、尼古拉斯 图尼埃、尼古拉斯 雷尼埃、切科 德尔 卡拉瓦乔以及年轻的胡塞佩 德 里贝拉等人的作品进行汇总,并检视这群晚辈与卡拉瓦乔的本质关联。虽然他们杰出的艺术成就早已受到认可,但现有的学术研究仅仅触及皮毛。 弗雷德揭示了他称之为 卡拉瓦乔派 画家作品中的深厚意蕴与画面的纯粹野心。弗雷德在涉及广度与叙述深度之间灵活切换,文笔隽永,才华横溢。在后面的论述中,他睿智地阐释了这些画作与勒内 笛卡尔思想之间的关联。 这是一部针对一群伟大画家的启发性研究,并且出自20、21世纪非常重要的艺术史学家之手。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要去哪里? 在高更的画作中,我们听到了原始的探问。 高更的一生是一段传奇,为了追求远方的自然与原始生活,他抛弃世俗的偏见与标准,毅然放弃股票经纪人的工作,抛妻弃子,逃离现代文明,前往塔希提岛,寻找本真原始的生命之美。 高更是后印象派画家中的巨匠,他的画风独特,轮廓鲜明、形体简单,节奏明快,具有音乐感与装饰效果,洋溢着神秘的象征色彩与原始情调。 在这本高更的传记中,艺术史学家斯特凡纳 盖冈为我们讲述了一名特立独行的艺术家为追寻艺术而殉道的故事,书中收录了高更的油画、版画、书信、雕塑与陶瓷,将其丰富的人生经历、旅途见闻、形式语言与艺术技法等融为一体。
克劳德 莫奈,法国画家,被誉为 印象派领导者 ,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 莫奈一生都在追求着光影,很多人知道他是因为他的《日出 印象》,他把光和影带入那个时代大众的视野里。他将毕生精力献给了对西方乃至整个画界产生深远影响的印象主义。毋庸置疑,莫奈的一生是璀璨且华丽的,他终其一生都在追寻变幻莫测却又充满神秘色彩的光,并且使用他独到的灵活笔触进行表现。在绘画上他勇敢打破了传统绘画中固有的程式,转用丰富的色彩和光影变化表现自然事物。莫奈不仅是用眼睛看到了光,更是触摸到了光,懂得了光。 莫奈是一生的追光者,他留住了光,让我们都记住了他这位印象派的大师,他留住了光,让印象派真正走进了艺术的殿堂。
作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艺术家,莱昂纳多 达 芬奇(1452-1519)*令人惊叹的不仅仅是存世数量有限的壁画或油画作品,还有那些隐藏在作品背后的、超越时代限制的、摄人心魄的奇思妙想。 《莱昂纳多 达 芬奇:解构人体》呈现的是现存于英国温莎堡、堪称*完美的人体解剖稿:《解剖学手稿A》。书中首次全面保留并翻译了手稿上达 芬奇的笔记,以及配有权威专家对这部手稿的完整研究与解读。翻开这部手稿,我们会发现达 芬奇晚年对人体结构的认识,不限于解剖学,更融入物理学、建筑学、工程学、动物学等其他自然科学的分析与研究,以及他那超越平面、追求多角度与空间呈现的立体化思维。使人读罢后不禁感叹,原来达 芬奇是这么思考的! 《莱昂纳多 达 芬奇:解构人体》曾获英国图书产品与设计奖*展览图录奖。
克劳德 莫奈(Claude Monet,1840-1926年)是艺术史上备受推崇的画家之一,他是印象派的建筑师,开创了印象派,也催生了现代艺术的革命。 本书追溯了莫奈的艺术实践历程和发展,从莫奈的漫画家早期工作到后来的《睡莲》系列作品以及吉维尼的花园,作者都进行了深入的解析,作者进一步探索和分析了有助于读者理解和塑造莫奈作品的文化潮流:乌托邦思想引发了莫奈的政治思考;日本浮世绘版画、园艺和装饰艺术对莫奈产生的影响。 此书还在三点上补充了对莫奈艺术已有的研究。首先通过对150余幅关键作品的研究,来解读莫奈绘画的革命性。其次,分析了莫奈所处的社会和政治环境对他的艺术产生的影响。文末补充了莫奈与雷诺阿等当代画家的关系。对绘画爱好者及专业人士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本书揭秘了印象派泰斗人物 莫奈的精彩人生。从一个桀骜不驯的少年到意气风发的天才画家,再到温和的乡村风景画家、专注变化的追光者,后成为后花园的园丁,图书从小到老讲述了莫奈的一生,并结合120副代表画作、莫奈的自述、人生旅迹地图、年代重要纪事及其朋友圈的评论等方面深入解析这位艺术大家的生活与绘画创作的背后故事。 为了便于读者的研究和学习,该书还配套有100张10色色谱,使读者临摹画作更为方便;让设计师参考莫奈作品更为准确、快捷。
有一次,一位妇女在电话里对我说: 埃舍尔先生,我对您的作品完全着了迷,您的版画《蜥蜴》把轮回再生的过程描绘得那么生动。 我答道, 夫人,如果您那样认为,那就那样好了。 这个狡黠机巧的回答出自著名的荷兰版画艺术家毛里茨 科内利斯 埃舍尔(Maurits Cornelis Escher,1898~1972)之口。他的作品具有复杂的多义性,那些思维单一、草率仓促的阐释往往离题万里、不着边际。 在*幅计算机生成的三维图像震惊公众之前很久,埃舍尔就是这第三维的大师了。他的石版画《魔镜》早在1946年便已完成。数学家布鲁诺 恩斯特以此作为本书书名,是在强调,埃舍尔的作品永远都会对它的读者产生神奇的魔力。 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恩斯特每周都去拜访埃舍尔,系统地讨论他的全部作品。他们在讨论中所生发出的友谊,使恩斯特能够深入到埃舍尔的生活和他的概念世界
滕固(1901 1941),字若渠。今上海宝山月浦镇人,在诗学、艺术美学、文化学、绘画史、文艺批评、艺术考古学、方法论及学术译介等多个学术领域,都是当时的开拓者。《滕固年谱长编》系编著者历时二十余年广泛搜集各类资料、参考SUI新研究成果而成,其中不乏首次披露的珍贵内容,并配有插图,比较完整地展现了滕固的学术思想和人生经历,特别是披露了其在德国期间以欧洲治学方式研究中国美术史的成就及其影响,有重大学术意义,希冀为学术界提供一份较为完整的滕固生平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