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30-50元
  • 0折-6折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0-10元10-30元3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6折
筛选:
    • 历代名家书金刚经
    •   ( 401 条评论 )
    • 金墨 主编 /2014-09-01/ 线装书局
    • 《金刚经》是大乘佛教般若部重要经典之一,共 1 卷, 5000 余字。历来弘传甚盛,为 佛教各宗派尤其是惠能以后的禅宗所重。本书收录历代 15 位 名家《金刚经》书法力作,书风各异,精彩分呈,为广大学书人、学佛人提供一部可临摹抄诵、欣赏研究的完美典籍。 《金刚经》,又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大乘佛教般若部重要经典之一,早由后秦鸠摩罗什于弘始四年(402)译出,共1卷,5000余字。由于此经以空慧为体,说一切法无我之理,篇幅适中,不过于浩瀚,也不失之简略,故历来弘传甚盛,特别为惠能以后的禅宗所重。 本系列字帖共精选历代书家所写《金刚经》墨迹、刻帖近共14件长卷。包括王羲之、柳公权、张即之、苏轼、黄庭坚、赵孟頫、董其昌、文徵明、傅山、雍正、弘一法师、金农诸家力作,同时收录泰山经石峪摩崖石刻作品

    • ¥34 ¥68 折扣:5折
    • 翁同龢(碑学与帖学书家墨迹)
    •   ( 0 条评论 )
    • /2025-06-03/ 上海辞书出版社
    • 碑学与帖学书家墨迹 系列(20种) 梁同书 伊秉绶 何绍基 吴昌硕 沈曾植 曾熙 谭延闿 溥儒 张大千 潘伯鹰 梁巘 王文治 赵之谦 翁同龢 张祖翼 康有为 李瑞清 于右任 沈尹默 吴湖帆 自清代中晚期发端的 碑帖之争 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事件。百余年来,碑学书家与帖学书家以相对共生的方式出现于历史的舞台,碑帖融合发展与碑帖之外的多样取法丰富着书家的风格选择。 近年来 碑学与帖学 又渐成为书法界的热门话题。 碑学与帖学书家墨迹 系列择取晚近碑学与帖学代表性书家墨迹,以重新审视 碑帖之争 ,呈现碑学与帖学并臻发展的面貌,为研究与临习提供第一手的墨迹资料。作品编选注重可靠性、代表性、艺术性、时代性,作品前邀相关专家学者撰有 导言 ,并将书家墨迹与其书论、当时及后世之评价相结合,体现作品文本与文字文本的相互补益。 翁同龢(

    • ¥47 ¥98 折扣:4.8折
    • 康有为(碑学与帖学书家墨迹)
    •   ( 0 条评论 )
    • 曾迎三 编 /2025-06-01/ 上海辞书出版社
    • 碑学与帖学书家墨迹 系列(20种) 梁同书 伊秉绶 何绍基 吴昌硕 沈曾植 曾熙 谭延闿 溥儒 张大千 潘伯鹰 梁巘 王文治 赵之谦 翁同龢 张祖翼 康有为 李瑞清 于右任 沈尹默 吴湖帆 自清代中晚期发端的 碑帖之争 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事件。百余年来,碑学书家与帖学书家以相对共生的方式出现于历史的舞台,碑帖融合发展与碑帖之外的多样取法丰富着书家的风格选择。 近年来 碑学与帖学 又渐成为书法界的热门话题。 碑学与帖学书家墨迹 系列择取晚近碑学与帖学代表性书家墨迹,以重新审视 碑帖之争 ,呈现碑学与帖学并臻发展的面貌,为研究与临习提供第一手的墨迹资料。作品编选注重可靠性、代表性、艺术性、时代性,作品前邀相关专家学者撰有 导言 ,并将书家墨迹与其书论、当时及后世之评价相结合,体现作品文本与文字文本的相互补益。 康有为(1

    • ¥47 ¥98 折扣:4.8折
    • 李瑞清(碑学与帖学书家墨迹)
    •   ( 0 条评论 )
    • 曾迎三 编 /2025-06-02/ 上海辞书出版社
    • 碑学与帖学书家墨迹 系列(20种) 梁同书 伊秉绶 何绍基 吴昌硕 沈曾植 曾熙 谭延闿 溥儒 张大千 潘伯鹰 梁巘 王文治 赵之谦 翁同龢 张祖翼 康有为 李瑞清 于右任 沈尹默 吴湖帆 自清代中晚期发端的 碑帖之争 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事件。百余年来,碑学书家与帖学书家以相对共生的方式出现于历史的舞台,碑帖融合发展与碑帖之外的多样取法丰富着书家的风格选择。 近年来 碑学与帖学 又渐成为书法界的热门话题。 碑学与帖学书家墨迹 系列择取晚近碑学与帖学代表性书家墨迹,以重新审视 碑帖之争 ,呈现碑学与帖学并臻发展的面貌,为研究与临习提供第一手的墨迹资料。作品编选注重可靠性、代表性、艺术性、时代性,作品前邀相关专家学者撰有 导言 ,并将书家墨迹与其书论、当时及后世之评价相结合,体现作品文本与文字文本的相互补益。 李瑞清(

    • ¥47 ¥98 折扣:4.8折
    • 于右任(碑学与帖学书家墨迹)
    •   ( 0 条评论 )
    • /2025-06-02/ 上海辞书出版社
    • 碑学与帖学书家墨迹 系列(20种) 梁同书 伊秉绶 何绍基 吴昌硕 沈曾植 曾熙 谭延闿 溥儒 张大千 潘伯鹰 梁巘 王文治 赵之谦 翁同龢 张祖翼 康有为 李瑞清 于右任 沈尹默 吴湖帆 自清代中晚期发端的 碑帖之争 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事件。百余年来,碑学书家与帖学书家以相对共生的方式出现于历史的舞台,碑帖融合发展与碑帖之外的多样取法丰富着书家的风格选择。 近年来 碑学与帖学 又渐成为书法界的热门话题。 碑学与帖学书家墨迹 系列择取晚近碑学与帖学代表性书家墨迹,以重新审视 碑帖之争 ,呈现碑学与帖学并臻发展的面貌,为研究与临习提供第一手的墨迹资料。作品编选注重可靠性、代表性、艺术性、时代性,作品前邀相关专家学者撰有 导言 ,并将书家墨迹与其书论、当时及后世之评价相结合,体现作品文本与文字文本的相互补益。 于右任(18

    • ¥47 ¥98 折扣:4.8折
    • 王文治(碑学与帖学书家墨迹)
    •   ( 1 条评论 )
    • /2025-06-02/ 上海辞书出版社
    • 碑学与帖学书家墨迹 系列(20种) 梁同书 伊秉绶 何绍基 吴昌硕 沈曾植 曾熙 谭延闿 溥儒 张大千 潘伯鹰 梁巘 王文治 赵之谦 翁同龢 张祖翼 康有为 李瑞清 于右任 沈尹默 吴湖帆 自清代中晚期发端的 碑帖之争 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事件。百余年来,碑学书家与帖学书家以相对共生的方式出现于历史的舞台,碑帖融合发展与碑帖之外的多样取法丰富着书家的风格选择。 近年来 碑学与帖学 又渐成为书法界的热门话题。 碑学与帖学书家墨迹 系列择取晚近碑学与帖学代表性书家墨迹,以重新审视 碑帖之争 ,呈现碑学与帖学并臻发展的面貌,为研究与临习提供第一手的墨迹资料。作品编选注重可靠性、代表性、艺术性、时代性,作品前邀相关专家学者撰有 导言 ,并将书家墨迹与其书论、当时及后世之评价相结合,体现作品文本与文字文本的相互补益。 王文治(

    • ¥47 ¥98 折扣:4.8折
    • 康有为眼中的中国书法史
    •   ( 102 条评论 )
    • 康有为 /2024-02-16/ 中国画报出版社
    • 《康有为眼中的中国书法史》,近代书法论著,影响中国书法史一代书风,中国书法的美学解读与大成之作。是晚清以来zui重要的书法专著,曾影响了整整一代书风。从问世的那一年起,它就受到了国内外各方面人士的注意。从思想性上说,《康有为眼中的中国书法史》也表现了康有为抛弃陈习、另辟蹊径的进取精神。该书除原有内容外,配有130幅书法碑帖图片,160个完整注释详细讲解。 全书六卷二十章,叙目一篇,各章之间的联系,大致说来,卷一、卷二是讲书体源流的,卷三卷四是评论碑品的,卷五卷六是讲用笔技巧、书学经验和各种书体的书写要求的,全书的涉及面很广,对书法艺术的各个方面几乎都有论述或评价。

    • ¥42.2 ¥88 折扣:4.8折
    • 梁巘(碑学与帖学书家墨迹)
    •   ( 0 条评论 )
    • /2025-06-02/ 上海辞书出版社
    • 碑学与帖学书家墨迹 系列(20种) 梁同书 伊秉绶 何绍基 吴昌硕 沈曾植 曾熙 谭延闿 溥儒 张大千 潘伯鹰 梁巘 王文治 赵之谦 翁同龢 张祖翼 康有为 李瑞清 于右任 沈尹默 吴湖帆 自清代中晚期发端的 碑帖之争 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事件。百余年来,碑学书家与帖学书家以相对共生的方式出现于历史的舞台,碑帖融合发展与碑帖之外的多样取法丰富着书家的风格选择。 近年来 碑学与帖学 又渐成为书法界的热门话题。 碑学与帖学书家墨迹 系列择取晚近碑学与帖学代表性书家墨迹,以重新审视 碑帖之争 ,呈现碑学与帖学并臻发展的面貌,为研究与临习提供第一手的墨迹资料。作品编选注重可靠性、代表性、艺术性、时代性,作品前邀相关专家学者撰有 导言 ,并将书家墨迹与其书论、当时及后世之评价相结合,体现作品文本与文字文本的相互补益。 梁巘(1710

    • ¥47 ¥98 折扣:4.8折
    • 张祖翼(碑学与帖学书家墨迹)
    •   ( 1 条评论 )
    • /2025-06-02/ 上海辞书出版社
    • 碑学与帖学书家墨迹 系列(20种) 梁同书 伊秉绶 何绍基 吴昌硕 沈曾植 曾熙 谭延闿 溥儒 张大千 潘伯鹰 梁巘 王文治 赵之谦 翁同龢 张祖翼 康有为 李瑞清 于右任 沈尹默 吴湖帆 自清代中晚期发端的 碑帖之争 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事件。百余年来,碑学书家与帖学书家以相对共生的方式出现于历史的舞台,碑帖融合发展与碑帖之外的多样取法丰富着书家的风格选择。 近年来 碑学与帖学 又渐成为书法界的热门话题。 碑学与帖学书家墨迹 系列择取晚近碑学与帖学代表性书家墨迹,以重新审视 碑帖之争 ,呈现碑学与帖学并臻发展的面貌,为研究与临习提供第一手的墨迹资料。作品编选注重可靠性、代表性、艺术性、时代性,作品前邀相关专家学者撰有 导言 ,并将书家墨迹与其书论、当时及后世之评价相结合,体现作品文本与文字文本的相互补益。 张祖翼(18

    • ¥47 ¥98 折扣:4.8折
    • 沈尹默(碑学与帖学书家墨迹)
    •   ( 0 条评论 )
    • /2025-06-03/ 上海辞书出版社
    • 碑学与帖学书家墨迹 系列(20种) 梁同书 伊秉绶 何绍基 吴昌硕 沈曾植 曾熙 谭延闿 溥儒 张大千 潘伯鹰 梁巘 王文治 赵之谦 翁同龢 张祖翼 康有为 李瑞清 于右任 沈尹默 吴湖帆 自清代中晚期发端的 碑帖之争 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事件。百余年来,碑学书家与帖学书家以相对共生的方式出现于历史的舞台,碑帖融合发展与碑帖之外的多样取法丰富着书家的风格选择。 近年来 碑学与帖学 又渐成为书法界的热门话题。 碑学与帖学书家墨迹 系列择取晚近碑学与帖学代表性书家墨迹,以重新审视 碑帖之争 ,呈现碑学与帖学并臻发展的面貌,为研究与临习提供第一手的墨迹资料。作品编选注重可靠性、代表性、艺术性、时代性,作品前邀相关专家学者撰有 导言 ,并将书家墨迹与其书论、当时及后世之评价相结合,体现作品文本与文字文本的相互补益。 沈尹默(1

    • ¥47 ¥98 折扣:4.8折
    • 吴湖帆(碑学与帖学书家墨迹)
    •   ( 0 条评论 )
    • /2025-06-02/ 上海辞书出版社
    • 碑学与帖学书家墨迹 系列(20种) 梁同书 伊秉绶 何绍基 吴昌硕 沈曾植 曾熙 谭延闿 溥儒 张大千 潘伯鹰 梁巘 王文治 赵之谦 翁同龢 张祖翼 康有为 李瑞清 于右任 沈尹默 吴湖帆 自清代中晚期发端的 碑帖之争 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事件。百余年来,碑学书家与帖学书家以相对共生的方式出现于历史的舞台,碑帖融合发展与碑帖之外的多样取法丰富着书家的风格选择。 近年来 碑学与帖学 又渐成为书法界的热门话题。 碑学与帖学书家墨迹 系列择取晚近碑学与帖学代表性书家墨迹,以重新审视 碑帖之争 ,呈现碑学与帖学并臻发展的面貌,为研究与临习提供第一手的墨迹资料。作品编选注重可靠性、代表性、艺术性、时代性,作品前邀相关专家学者撰有 导言 ,并将书家墨迹与其书论、当时及后世之评价相结合,体现作品文本与文字文本的相互补益。 吴湖帆(1

    • ¥47 ¥98 折扣:4.8折
    • 书法经典放大·墨迹系列:颜真卿祭侄稿【正版书籍】
    •   ( 0 条评论 )
    • 上海书画出版社 编 /2013-07-01/ 上海书画出版社
    • 《书法经典放大·墨迹系列:颜真卿祭侄稿》所选法帖都是原帖字本较小者,因而“放大”也便具有了价值。放大不仅原色,而且做到尽量保持法帖之点画、字形、行气、章法之“真貌”,使原作由于字“小”而不易见之韵致得以完全展现。这既利于学习,也增强了欣赏的多元性。上海书画出版社编著的《颜真卿祭侄稿》无意于书,而神采飞扬,姿态横生,笔势雄奇,超神入圣,为颜书行草,为草书学习的范本之一。

    • ¥35.46 ¥358.92 折扣:1折
    • 王羲之行书千字文【正版图书,满额减,电子发票】
    •   ( 1 条评论 )
    • 白景山 /2011-07-01/ 人民美术出版社
    • 中国古代最的书法家王羲之,有多种书法作品传世,最为常见的是其尺牍书札。这些尺牍被后人珍藏并镌刻在历代丛帖之中,为我们今天学习研究其书法艺术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王羲之书法在南朝的强大影响,在《千字文》的编纂和书写上可以见出一斑。在南朝时期,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一直被作为字书的字样,所以才会出现《千字文》这样专门收集王羲之单字并加以编纂的集字作品。《千字文》编集于梁武帝大同年间(535-545),是十分爱好王羲之书法的梁武帝命文士周兴嗣从王羲之传世书法中选择一千个不重复的单字加以编次而成。传说周兴嗣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就编次完成,须发皆白,因此得到梁武帝的嘉奖。另一种《千字文》文本是梁武帝的弟弟南平王萧伟命萧子范(486-549)所编撰,可惜今已失传。《千字文》问世之后,历代不断有书法家加以书写,其

    • ¥42 ¥164 折扣:2.6折
广告
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加波浪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