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善于斗争、敢于斗争的典范,其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走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取得了重大成就。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了系统的斗争策略、斗争方法和斗争艺术。毛泽东的斗争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毛泽东的一生是为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一生,表现出“炉火纯青的斗争艺术”。毛泽东的斗争艺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彩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精神财富,既为夺取中国革命战争胜利提供了科学指引,也为赢得新时代伟大斗争、续写强国复兴恢宏史诗提供了锐利武器,具有跨越时空的非凡魅力和巨大价值。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中心推
以上ISBN信息均为平台自动生成,部分商品参数可能存在些许误差,商品准确参数详情可咨询客服。本店为新华书店总部直营店铺,所售图书均为正版,请放心购买! 基本信息 书 名 红军长征记:原始记录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发行部 作 者 刘统整理注释 出版时间 20190601 I S B N 9787108064721 定价 86 开 本 16开 185*260 装 帧 平装 版 次 1 字 数 598 (千字) 页 数 733 读者范围 大众
本书以时间为线索,结合古代文献与出土文物,吸收研究成果,重点论述兵阵的发展与内涵,将作为中国古代战争重要一环的兵阵予以还原,深入浅出地将真实而精彩的古代兵阵展现在读者眼前。书稿重点介绍从先秦到清代的阵法,以故事、战例的方式介绍古代兵阵,尤其是八阵图、一字长蛇阵、鸳鸯阵等著名兵阵。本书分为八章:一、阵而后战,兵法之常——兵阵在古代战争的作用,重点在于整体介绍兵阵在中国古代军事中的地位、作用和局限性,配合故事和战例,让读者对于兵阵在战争所起作用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尤其是对小说中出现的阵法作一个简单介绍,吸引读者的兴趣。二、人马奔驰,战车交锋——先秦时期兵阵的起源。三、三军列阵,奇正相合——秦汉时期兵阵的运用。四、名成八阵,龙飞凤翔——魏晋时期兵阵的探索。五、天圆地方,五行六
《毛泽东武略》是军事科学院原战略部研究员胡哲峰生前最后一部专著,材料丰厚,史论结合,很大程度上保持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精华的“原汁原味”。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30周年之际,本书经修订再版发行。
本书尝试从历史角度,对于 2016 2020 年这四年两岸关系发展的演变进行分析。本书认为,2016 年 5月20日蔡英文上台与民进党再度 执政 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面临巨大的冲击与波折,进入 曲折发展 阶段。 本书探讨重点:一是台湾岛内政治环境与政治局势的新变化。二是蔡英文当局两岸政策的新变化。三是两岸关系国际环境的新变化。四是面对不断变化的外在环境,大陆对台政策的战略定力和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上 举旗定向 把舵定航 守正创新 的积极作用。
本书为一部关于晚清历史文化的学术普及性读物。作者从文化的角度切入,反思晚清时期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发展与挫败。全书.史料、案例丰富,书中征引大量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胡林翼、郭嵩焘等晚清重臣名流的文字,凡有所论皆言之有据;给读者全景展示了曾、左。李等晚清人物对中国军事技术近代化推动及其局限。全书涉及的议题鸿富,话题多元。书中对晚清时期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发展与挫败、晚清中国军事工程技术衰落的原因、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的当代价值、近代湖湘文化所体现的精神力量等议题都做了深入剖析,能够帮助读者加深对晚清军事近代化和中国近代史的认识。 这是一部有趣的晚清历史文化普及著作。作者从文化的角度切入,反思晚清时期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发展与挫败。全书.史料、案例丰富,书中征引大量曾国
本书图文并茂,以轻松的笔调描述了2008年至2020年台湾政局和两岸关系发展过程中的代表性事件,结合台湾政局及其社会变化介绍有关人物关系背景;行文简洁,融视角的独特性、事件的真实性、故事的趣味性、评点的客观性为一体,既有别于学术著作的繁密学术考证,也不同于文学作品的天马行空;在内容表述上,既增强了时政内容的新鲜感,也赋予了历史事件以纵深感,对帮助广大读者轻松了解台湾有关问题和两岸关系发展情况有直观、正面、积极的影响。
本书全面剖析了台湾问题产生的症结所在,并对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景提出展望。首先,全书以台湾问题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为脉络,系统回顾了台湾问题产生的国际和背景,有力地论证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及其法理基础;其次,以台湾问题衍生的国际因素和台湾岛内各种政治因素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海峡两岸关系所面临的现实难题和博弈困境;,本书对中国共产党多年来的对台政策和统一方针进行了梳理,并对海峡两岸由和平发展到最终实现和平统一的美好愿景进行了中长期展望。
本书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制度化协商作为研究背景,以一个中国框架作为研究前提,以两岸海洋事务合作及其法律机制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总结两岸海洋事务合作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相关两岸海洋立法和两岸协议,并探讨两岸海洋事务合作的实践轨迹,引入其他社会科学的理论资源对两岸海洋事务合作的治理转向、法理基础和法制建构等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从而建构起两岸海洋事务合作法律机制研究的基本框架。
本书着眼于构建两岸和平发展框架的一个方面,以构建基本框架的法律机制为研究对象。全书分为八章,首先从宏观方面论述宪法机制对于构建两岸和平发展框架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宪法解释手段对两岸关系研究的方法,然后论述构建这个基本框架所面临的法律障碍和解决机制;进而从微观入手,对构建基本框架行政合作机制及司法协调机制的意义和所面临的困境进行论述,中间穿插包括两岸两会协议对于克服两岸的和平发展框架法律障碍方面的作用如 陆资入岛 所面临的困境和解决问题的论述。
本书作者洪学智,1955年和1988年两次被授予上将军衔,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后方勤务司令部司令员。《抗美援朝战争回忆》回顾伟大抗美援朝战争斗争的历史过程,揭示赢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制胜机理,全书对抗美援朝战争决策、东北边防军组建集结、运动战阶段历次重大战役、停战谈判过程、阵地战阶段重大作战行动、后勤战线建设等进行了重点叙述。洪学智将军作为抗美援朝战争参与者,部分回忆内容具有历史档案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
2019年1月2日,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两岸要应通尽通,提升经贸合作畅通、基础设施联通、能源资源互通、行业标准共通"。在能源资源互通方面,除福建实现向金门供水外,两岸在电、油、气等能源资源联通方面还十分薄弱。 本书基于当前形势分析两岸能源资源互通的重要意义,围绕台湾能源转型的三个主题(确保电力的充足供应、达成减碳承诺、维持合理的能源价格水平),深入分析台湾"2025年非核家园"政策主导的能源转型对台湾的影响,探讨台湾能源转型所面临的困境;在此基础上,分析两岸能源资源互通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意义,评估两岸在能源领域合作的机会与风险,并提出能源合作的具体内容、合作框架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内容简介 历史能留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生动的细节。 历史人物能留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关键时刻的表现。 金立昕著的《决战(中南解放战争1949-1950)/解放战争系列丛书》中一个个历史细节,告诉你,共产党为什么赢了?共产党是怎么赢的?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选题以明末清初火器发展的衰落为背景,通过具体的战役、战斗、演习等案例,充分结合相关战术学知识以及军队建设、训练理论,对于以往研究中较为忽视的晚清军队战术、训练问题进行较为详细的考证与分析,尽可能还原出湘军、淮军与新建陆军这些晚清重要军队的战术训练细节。运用各种图表详细梳理、分析了晚清湘军、淮军与新建陆军学习“西器”“西法”之后所发生的战术及训练上的变化,并且从思维方式的视角,探究了晚清中国军事落后以及军事现代化步履维艰的思想文化成因。
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70周年。 1950年10月8日,毛泽东代表中央军委命令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 10月19日,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分别从安东(今丹东)、长甸河口、辑安等渡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参战。中国人民的抗美援朝战争从此拉开序幕。 时任东北边防军第十三兵团副司令员的洪学智同志,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协助彭德怀司令员指挥志愿军入朝作战,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司令。 关于洪学智将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重要作用,新华社在《洪学智生平》中这样介绍: 洪学智同志分工负责司令部、特种兵和后勤工作,参与领导指挥了第一至五次战役和其他历次重大战役,提出了许多重要建议和谋略,并在保证志愿军首脑机关的安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受到彭德怀司令员高度赞许
2019年1月2日,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两岸要应通尽通,提升经贸合作畅通、基础设施联通、能源资源互通、行业标准共通"。在能源资源互通方面,除福建实现向金门供水外,两岸在电、油、气等能源资源联通方面还十分薄弱。 本书基于当前形势分析两岸能源资源互通的重要意义,围绕台湾能源转型的三个主题(确保电力的充足供应、达成减碳承诺、维持合理的能源价格水平),深入分析台湾"2025年非核家园"政策主导的能源转型对台湾的影响,探讨台湾能源转型所面临的困境;在此基础上,分析两岸能源资源互通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意义,评估两岸在能源领域合作的机会与风险,并提出能源合作的具体内容、合作框架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内容提要 《左传》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战争以及军队建设,为历朝历代统治者所重视。为适应当时军事斗争、教学、考选武举的需要,宋元丰三年(1080),神宗令国子监业朱服、武学博士何去等挑选、汇编兵书。他们从当时流行的三百四十多部中国古代兵书中挑选出《孙子兵法》《吴子兵法》《马法》《黄石公三略》《尉缭子》《六韬》《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七部兵书,共25卷,作为武学经典,并把它们定为武学的教科书,这就是的《武经七书》。 校定、颁行《武经七书》,是北宋朝廷在军事理论建设上的一个贡献。它阐述了一系列军事战略思想和战术原则,凝聚了中国古代人们对战争的认识的精辟见解。不论在军事理论上,还是在战争实践中,它都对后世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宋高宗时还曾指定《武经七书》为选拔
内容简介 抗战期间,日军一方面命令陆军沿华北的几条主要交通线发动疯狂进攻,另一方面派出海军对中国沿海交通线进行封锁,妄图切断中国与外界联系的国际交通线。切断了国际交通线,就等于切断了抗战的生命线!于是,中日两国在陆、海、空多个战场,围绕抗战交通线展开了一场场决定国家命运的生死决斗! 抗战18次重大会战无不围绕对交通线的争夺。为确保滇缅公路和中印公路的畅通,数十万远征军将士血洒异域。 中国*全景展现抗战交通线战场的纪实著作。
暂无内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