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文选》是根据李铁映院长的倡议和院务会议的决定,由科研局组织编选的大型学术性丛书。它的出版,旨在积累本院学者的重要学术成果,展示他们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成就。《学者文选》》中所收学术论文,以作者在社科院工作期间的作品为主,同时也兼顾了作者在院外工作期间的代表作;对少数在建国前成名的学者,文章选收的时间范围更宽。《学者文选》旨在积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的重要学术成果,展示他们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成就。
和平是种反常吗? 牛津大学国际历史系的名誉教授玛格丽特 麦克米伦通过对九个章节的详细解读,从古希腊和罗马到百年战争,到美战,再到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通过对从历史上的经典战役及当下战争中所获教训的反思,从历史学、政治学、文学、人类学、生物学和其他多个学科的角度,探讨了一个深刻的问题:人类为什么如此痴迷于大规模的自相残杀,而我们又将付出什么代价。同时,通过分析战争的起因、方法与手段等,作者审视了战争以何种方式影响了人类社会,而我们在政治构架、科技以及意识形态上的变迁又是如何影响战争进行的。本书集中讨论了大量颇具争议的话题:战争是何时开始的?为何战争被描述为所有人类活动中z具组织性的?为何战士几乎都是男性?战争是否曾在我们的控制之下? 作者也在书中为我们展现了战争的诸多层面。我们所讲的
《百战奇法》,又名《百战奇略》。约成于北宋末,清人伪托明人刘基著,是“中国古代十大兵书”之一。本书以《武经七书》等古代兵法为依据,以五代前的战例相印证,将战争诸方面概括归纳为100个题目,分条论述战法。指出“用兵之道,以计为首”,对军事斗争中的对立统一关系,诸如强与弱、众与寡、攻与守、进与退、胜与败、安与危、利与害等,分篇立论,对比分析,说明相反相成的道理,具有朴素的辩证思想。该书简明扼要,事理结合地论述用兵之道,颇具特色。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中国古代兵学的之作,被誉为“武经冠冕”,“百代谈兵之祖”。吴如嵩先生在孙子兵学及古代战略领域精研覃思,该书突破对《孙子兵法》译注解析的传统框架,将孙子军事思想系统总结为“安国全军的慎战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论”“兵以诈立的诡道论”等“十六论”,并以之提纲挈领,贯通了中国古代兵学的基本脉络。该书初版后,在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成为推动孙子兵学研究的经典力作。此次新增的数篇文章,对于读者了解近几十年来孙子兵学研究史、纵览孙子战略思想以及从商学、西方军事学角度理解孙子兵学等,都大有裨益。
......
......
《孙子兵法鉴赏》从制胜之道的视角,对《孙子兵法》进行全面的鉴赏;同时,把握“致胜”之道,并且提炼出《孙子兵法》各篇内容蕴含战争制胜文化底蕴的关键字,凸显对“致胜”规律的运用、制胜之道的创造,以及对战争辩证法的把握,培养人们适应当代快节奏生活的“悟性思维”,为全面运用孙子兵法开拓视野。《孙子兵法鉴赏》分为五个部分,共十四章,主要包含了导论,知彼知己、知天知地的战略战术通论,知己的战略战术,知彼的战略战术,知天知地的战略战术等内容。《孙子兵法鉴赏》配有丰富的视频资料,扫描书中的即可获取。《孙子兵法鉴赏》适合作为大学通识教育教材,也可供广大的社会读者阅读参考。
《学者文选》是根据李铁映院长的倡议和院务会议的决定,由科研局组织编选的大型学术性丛书。它的出版,旨在积累本院学者的重要学术成果,展示他们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成就。《学者文选》》中所收学术论文,以作者在社科院工作期间的作品为主,同时也兼顾了作者在院外工作期间的代表作;对少数在建国前成名的学者,文章选收的时间范围更宽。《学者文选》旨在积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的重要学术成果,展示他们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成就。
美国的亨利·M.罗伯特将军在总结英国议会、美国国会、市政委员会及民间社团的经验的基础上,写成了《议事规则》一书,该书最早于 1876年出版,之后多次修订再版。在许多团体的章程中往往说明"如有未尽事宜,以罗伯特议事规则为准"。《科利尔百科全书》(1979年版)8卷介绍此书时说,以容易理解的形式编辑的议事规则,有助于寻找会议中的疑难问题的答案。《议事规则》是美国最广受承认的议事规范。这套规则,对如何提出议事事项、如何听取和发表意见、如何提出动议和如何表决,都有非常详细的规定。该书蕴含着法治、民主、权利保护、权力制衡、程序正当、程序性竞争、自由与制约、效率与公平等多重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