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永海主编的这本书以通行的《圆觉经》为底本,同时参考太虚大师的《圆觉经略释》,以保证译注得准确完备。各章节都分为原文、注释和译文等部分,各部分交相呼应。章节前置有题解,便于读者了解该章节全文大意。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作为禅宗的宗经宝典,《六祖坛经》(亦称《坛经》)在中国佛教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它是少见的一本被称作是“经”的由中国僧人撰述的佛典。因为根据佛教的传统,只有记叙佛祖释迦牟尼言教的著作才能被称为“经”,佛的弟子及后代佛徒的著作只能被称为“论”。以《坛经》冠名惠能(也作慧能)的言教,足见“六祖革命”后,中国佛教的变革风习,也足见《坛经》在中国佛教目前的地位之高,惠能禅宗影响之大。 赖永海主编,尚荣译注的《坛经》在把佛性归诸心性、把人变成佛的同时,倡导“即世间求解脱”,主张把入世与出世统一起来。
李明译注的这本《坛经(典藏版阅读无障碍本)(精)》介绍了,《六祖坛经》,佛教禅宗典籍,禅宗代表*作之一,简称《坛经》,全称《南宗顿教*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是佛教**一本僧人所*,而被佛教界和学术界共同称之为经的禅宗*作。由禅宗六祖惠能口述,弟子法海集录而成。《坛经》,乃中国僧人*述中**被奉为 经 者,其主要内容,是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讲堂传法授戒的记录。与《金刚经》、《维摩经》、《心经》等流行广泛的佛教经典都有为数众多的注释本不同,在《坛经》流行的千余年间,国内禅门为之作注者盖鲜。
如果说哲学早是“爱智慧”之意,则人类哲学的萌芽就应该是“智慧的曙光”了。本书正是寻找这种“曙光”的一把钥匙,作者抛开了传统的研究流向,另辟蹊径,着意发掘阐述了包裹在云南少数民族原始宗教文化中的古老的哲学命题。它既非纯宗教学,也非纯哲学史,而是从发生学等角度,较详尽地论述了云南少数民族原始宗教与原始哲学之间的关联,从中透示出云南少数民族宗教文化和哲学观念发生、衍化的轨迹。全书以云南民族宗教经典、古神话及关于民族学、民俗学等丰富的资料为依据,从多侧面埘民族哲学萌芽形态的内涵作了可贵的开拓性的探索。
说开来,这本书是以佛法这把锋利的解剖刀,对着作者自心下刀。这样,就不能不出现一些鲜血淋漓的场面。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本书要点的话,那就是“安心在般若上而行愿(尽其应尽之责任)”。可以说,这句话是学佛的人简括切实有力量有受用的修行总诀。上半句是心,下半句是色;上半句是智,下半句是境;上半句是立体,下半句是显用;上半句是安心,下半句是起行;上半句是觅道,下半句是修道;上半句是对内,下半句是对外;上半句是依理,下半句是依事;上半句是空义,下半句是行义;上半句是真谛,下半句是俗谛;上半句是开智慧,下半句是修福田。而这句总诀妙处,尤在于当中的那一个“而”字,有那一个“而”字,而后色心一如、理事无碍、空有不二、真俗双融、福慧双修,才不致落于二边,也不致打成两截。若以天台三观来配,安心般
.
党对宗教的工作,根本的着眼点就是团结广大信教群众。《民族宗教知识普及丛书》的编写,是中山市民族宗教部门创新工作思路、服务民族同胞和信教群众的有益探索,汇集了基层民族宗教干部的智慧结晶。《信教群众应知应会手册》是一本知识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兼备的普及渎物。
宗教与文学这两轮“幻想的太阳”,是人类文化孕育的孪胞,两者之间存在着既相似又相异、既相容又相斥的复杂关系。本书从云南纷繁众多的宗教和文学现象发端,联系宏阔的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背景,运用比较的方法,从宗教与文学的起源、发展、独立、分化及二者的存在形态、思维机制、情感方式、价值观念、价值取向、人的角色和位置、反映生活的意向、各自的演进嬗变等方面,进行理论上升华,为破解它们之间的隐秘关联,较全面地论证其异同、相互关系、发展轨迹及其影响等,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思潮的产生、发展和演变是西方文化由欧洲向美洲扩散的结果。在这一文化扩散的过程中,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思潮受到西方基督教文化的巨大影响并在美国社会和文化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各不相同的表现。在政治领域,工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思潮以西方宗教文化的名义,为美国人的侵略行为张目,并为美国领土扩张提供所谓 天定命运 (ManifestDestiny)的理论武器,使得美国在19世纪的领土扩张和对外侵略得以顺利进行。在哲学领域,西方宗教文化培养了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的超验唯心主义思想和19世纪美国人独立自主的民主和自由意识。在文学领域,西方宗教文化为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提供了精神支柱和表现素材。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通过宣传平等、博爱的基督教思想和观念来倡导由浪漫主义思潮衍生出来的民主、自由的西方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