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继《民国出版标记大观》《民国出版标记大观续集》之后的又一力作,收录340多家新发现的书店书局、出版社、报社出版部等近400个精彩纷呈、风格迥异的出版标记,以及近1000种各类图书版本,封面、扉页、版权页、目录、题词、插图、插照、广告等,可谓蔚为大观。作者用浅显的语言,娓娓道来。这些鲜活史料从另外一个角度真实还原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一个个侧面,从而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以及版本收藏爱好者又多了一份难得的参考资料。
《光明》半月刊,洪深、沈起予主编。创刊于1936年6月,到1937年8月止,共出三卷二十九期。1937年9月至10月,另出的《战时号外》七期和一卷第七期附录《东北作家近作集》附于第三卷第五号之后。本社曾于一九八四年影印出版。 此次重新整理编目,影印刊行。希望有利于史料文献的积累保存,为研究者与普通读者提供阅读便利。
《编辑学在新中国茁壮成长》收集了邵益文1984年至2018年在各报刊和书籍上发表过的有关编辑学、出版学的306篇作品。书中所收作品按写作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分四册收录。书中的内容既包括邵益文有关编辑学研究方面的个人看法,又包括他对编辑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探讨,还有他在中国编辑学会历年年会上所做的工作报告。资料详尽,真实可靠,是人们研究编辑学在新中国发展的一份重要参考资料
新编《中国出版史料》共为十册,约四百万字。其上限自占代至近代,下限包括共和国成立后至世纪末。宋原放主编的《中国出版史料》(近代部分·补编)收录的材料大致可分为两个部分:一些出版的法律法令和民国时期的几个主要出版社的规章制度;另外是晚清和民国初期的几个书目。本书为《中国出版史料》(近代部分·补编)上册。
本书在世界迈向信息社会,加速实现标准化的大背景下,从出版物格式标准化的角度,系统介绍《图书书名页》及与其密切相关的《图书在版编目数据》、《中国标准书号》、《图书和其它出版物的书脊规则》、《图书和杂志开本及其幅面尺寸》等国家标准的制定缘起、修订思考,分析条文的内容,评点执行中容易发生的错误。本书既可做实务操作的指南,也可做理论探讨的参考。本书是出版编辑人员的书,也可供高等学校传媒专业师生和标准化研究人员参考。
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与上海出版博物馆(筹)联合举办的同名国际学术会议的成果结集。收入《出版文化的新世界(香港与上海)》的成果,大都出自外的名家之手,围绕“西学东渐与中国出版”、“沪港出版交流”、“图书出版与文化互动”、“出版与语言变迁”方面,从不同侧面观察及思考近代出版业的变化与中西文化交流的关系,勾勒出近代中国“出版文化的新世界”的形成方式与过程。
陈军须、李颖主编的《报刊发行概论(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内客是根据高等职业院校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本行业发展的动态,以应用为主旨构建的体系。本教材共分10章,按先后顺序依坎为:外报刊发行简介、报刊基础知识、报刊发行实务、报刊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报刊产品经营策略、报刊发行市场分析与调查、报刊读者分析、报刊营销基础、报刊发行市场管理与监督,出版物发行的击律规定及应用。各章内容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本书本着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李原则,深入浅出,内容融知识陛和实用胜于一体,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同时一通过增加,阋读材料,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报刊业的发展动态和规律,为从事报刊发行与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地震与古地震记录》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古地震研究群体多年来r作、实践与研究的总结,系统介绍了地质学与地震学交叉的边缘学科、地震触发软沉积物变形构造震积岩。《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地震与古地震记录》主要以照片与图示为表现形式,展示野外实际的软沉积物变形地质记录,同时给予成网机制的解释与古构造环境讨论。《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地震与古地震记录》可供沉积学、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地震地质学、土木T程地质学及其他地球科学研究人员及高等院校师牛阅读参考;具有野外地质工具书的特点与高度的实用性,特别适宜地质学者野外地质调查使用。《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地震与古地震记录》也可为地震防震、减灾提供基础地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