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著名欧洲文化史家罗伯特 达恩顿的代表作之一。它以纳沙泰尔公司的数万份档案材料为基础,详细研究论述了18世纪后半期历版《百科全书》的出版发行过程与当时社会状况的密切关联,细致勾勒出《百科全书》的 生平 ,囊括了造书、传播、盗版等方方面面,展示出启蒙运动的撰稿人、出版商、印刷商、印刷工人以及读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揭示出作为一场伟大思想解放运动的启蒙运动,何以成为了一门生意。
本书全面剖析了2023-2024年出版业的新现象与新动态,涵盖热点、产业、国际、案例及政策五大篇章。本书聚焦AI技术应用、出版现代化等前沿话题,探讨国内外多元领域的出版新动态。本书旨在帮助读者把握出版业趋势,激发创新灵感,共同探索出版业的未来之路。
认真研究新中国40多年来丰富的出版实践经验,从理论上加以总结和提高,进一步揭示社会主义出版工作的规律,这是加快出版改革、发展出版事业的重要条件。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家出版行政管理机关先后担任领导工作的同志,有着丰富的工作实践,他们的讲话、报告和文章,曾经具体地影响和指导了一个时期的出版工作。虽然其中某些内容难免有历史的局限性,但是,在总体上,不失为一笔反映我国出版历史进程的宝贵财富和研究当代出版事业的可贵资料。有计划地、系统地加以整理出版,对推进出版科研工作、从理论上总结出版实践经验,对加快出版改革开放、发展和繁荣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事业,都是有意义的。基于以上认识,经袁亮同志建议,新闻出版署同意,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和新闻出版报决定联合编辑出版《中国出版论丛》。
本书是法国年鉴学派大师费夫贺与马尔坦的经典之作,自一九五八年於法国出版以来,已成为西方书籍史与出版史研究人员的基本书目。印刷书的勃兴是一段不容小觑的历史进程,费夫贺与马尔坦在这部广获好评的史书中,聚焦于1450至1800年间,活字印刷术发明后的早期图书史,带领我们探究印刷书诞生的源起,以及西方文明从手抄本迈入印刷书社会的革命性转型。年鉴学派治学之道的极致范例,尽在书中呈现。本书是公认的学术经典,但由于作者亲切易读的叙述笔法,加之译文的忠实雅正,任何人读来都能津津有味,欲罢不能。
本书基于利润要素的视角系统地构建数字出版盈利模式的内容体系,设计一套数字出版盈利模式的绩效评价模型。从利润要素的五个因子,即利润点、利润源、利润杠杆、利润屏障、利润组织入手,运用大量的实证和案例分析,针对出版企业的数字内容、客户需求、组织机构、动力机制和进入壁垒五个维度重新梳理和构建不同的盈利模式,并在对利润要素各项指标权重评估的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结构方程模型来构建数字出版盈利模式绩效评价模型。本书破除了以往研究中不同形式媒体间的隔阂,把数字出版作为一个整体分析,从利润要素的视角构建数字出版盈利模式的内容体系。同时,作者提出了建构数字出版盈利模式评价模型的设想以及一套系统和完善的盈利模式绩效评价体系,这是将管理学、模糊数学的方法运用于出版研究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