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农书研究》首先梳理了中国传统农学、农书涵义演变的历史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兼顾农学学科系统性和中国传统农书特殊性的分类法。其次梳理了中国传统学术转型以来 的农书研究史,揭显、剖析了125年间研究范式的转移历程及其与社会发展、时代主题之间的深刻联系。在此基础上,本书以宋代农书为典型,探讨宋代农书激增的原因,论述宋代 综合性、耕作类、农具类、农田水利类及作物类、蚕桑类、园艺类、畜牧类、水产类、食品加工类、灾害防治类等农书,总结宋代农书的整体特点,客观揭示其在中国传统农学史上的 地位。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是全国各类情报与信息单位、图书馆、资料部门广泛采用的大型检索语言工具书。分类法是按学科系统编制的,其体系结构和类目设置,必然要受一定时间条件的限制。为此,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事物、新学科的不断涌现和深入以及各类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陆续提出问题和意见,必须对其加以充实和修订。 这次修订在第三版的基础上增、删、改约4000处,适合网络环境下联机编目和检索的需要,在组配技术手段上有新的突破,实用性强。 本书可供各类情报与信息单位、图书馆、资料部门以及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类分中外图书资料、组织藏书、编制目录、建数据库和进行文献检索之用,还可作为图书情报教学和图书情报工作者参考。
亨利 考狄所著《中国学书目》,将汉学发轫时期至1924年的汉学研究论著目录全部收入,为汉学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极为方便的论著检索向导。包括用各种欧洲语言写成有关中国的专著和文章,甚至小启事和书评,不论在何地出版,差不多尽数囊括。此书1880年获法兰西铭文与美文学院斯坦尼斯拉斯 儒莲奖,为西方汉学领域之名著,至今仍是欧美研究中国问题学者的书。《中国学书目》1881.1885年出版,1904 1908年出第二版,四卷;1922 1924年补编一卷,共计五卷,作者把西人研究中国各方面的著述和论文以及中国古代名著的译文分类列目,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早期西人研究中国的状况,是西方汉学史上部比较完整的汉学书目。陈寅恪先生当年从欧洲回国,在清华国学院开课,就是主讲《考狄书目》,傅斯年等人也非常重视这部书目。 袁同礼《西文汉学书目》,又称续考狄
亨利·考狄所著《中国学书目》,将汉学发轫时期至1924年的汉学研究论著目录全部收入,为汉学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极为方便的论著检索向导。包括用各种欧洲语言写成有关中国的专著和文章,甚至小启事和书评,不论在何地出版,差不多尽数囊括。此书1880年获法兰西铭文与美文学院斯坦尼斯拉斯·儒莲奖,为西方汉学领域之名著,至今仍是欧美研究中国问题学者的书。《中国学书目》1881-1885年出版,1904-1908年出第二版,四卷;1922-1924年补编一卷,共计五卷,作者把西人研究中国各方面的著述和论文以及中国古代名著的译文分类列目,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早期西人研究中国的状况,是西方汉学目前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汉学书目。陈寅恪先生当年从欧洲回国,在清华国学院开课,就是主讲《考狄书目》,傅斯年等人也非常重视这部书目。 袁同礼《西文汉学书目》,又称续考
江蘇,人傑地靈、物寶天苹。数千年中華文明的浸染滋潤,使這方土地滋生了燦爛無比的藝術瑰寶和絕倫傳世的文化寶藏。古籍,便是其中為耀眼的奇葩。長期以來,江蘇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古籍保護工作,自2007年全國古籍保護工程全面實施以來,在全省心籍保護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和社會各界的关注支持下,江蘇的古籍保護工作便始終走在全國的前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績。 加強機制建設,持續推進工作,是古籍工作的保障。江蘇是早成立省占籍保護中心的省份,並於2009年獲得省編辦的批復,正式掛牌。自2008年起,省古籍保護中心堅持召開每年.度的全省古籍保護丁:作會議,做好總結與部署,為全省占籍保護工作的持續穩步發展起到了應有的統籌、引導、協調作用。今年,省圖書館學會還增設了古籍整理與文獻保護工作委員會,增強了古籍保護的力
《翕居读书录(套装全3册)》包括了《翕居读书录(1)》、《翕居读书录(2)》和《翕居读书录(3)》。内容简介:翕居主人曾说,看着那一部部透着沧桑幽光的泛黄简册,总是南不得慨叹唏嘘,百多年、几百年了,它们躲过战乱兵燹,躲过虫啮鼠咬,躲过朝廷毁禁,得以侥幸存在于今世,这本身就是很不容易的事情,这一册一册的古本旧籍,都是一个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命,它们身上都有一段这样那样的故事。当你在一遍一遍摩裟读阅中悟到了书里的故事,这本书就会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厚重、越来越迷人,就会让你一次又一次体味到书籍与其他藏品所不同的独特魅力,悠悠然而沉醉其中,不忍放弃,并渐渐地成为你的一种生存状态。我相信,如果只是为了聚书而藏,是得不出这样一种感悟的。 翕居主人认为,文化与文明的传承,离不开历朝历代有着人文良心的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