谶纬之学在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而独特的意义。近年来的谶纬研究更多地是从政治文化史、经学史、文学史等角度切入,探讨谶纬与汉魏六朝乃至隋唐的政治、经学、文学的互动关系,对谶纬本身的基础性研究关照不足。从研究时段上看,往往是立足于某一时代,作静态考察,缺乏对谶纬从兴起到衰亡长时段的通贯性研究。从文献的使用上看,更多利用的是史传等外围资料,对谶纬文献本身的研究与利用不足。尤其对现存的谶纬文献缺乏细致的文本分析,因而忽略了今传谶纬文献的复杂文本构成。因此,《河洛与七纬:东汉图谶的文献学研究》以东汉图谶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学、观念史、文本分析的研究方法,考察其成立过程、性质变迁、结构与篇目、流传与散佚、文本构成等基础性的文献学问题,并重新梳理谶纬辑佚的历史,为谶纬文
《芷兰斋书跋四集》是芷兰斋书跋系列书籍的第四种。《芷兰斋书跋四集》主要收录作者所收藏的重要名家稿钞校本30余部,像丁祖荫题记、鲍份过录吴蔚光批《绝妙好词》七卷,夏承焘题记、佚名批校《纳兰词》五卷《补遗》一卷等,都极为珍罕。在向读者展示善本秘籍的同时,在版本*录与鉴定上,承继书志学的优良传统,从版式、行款、字体、刀刻、纸张、墨色、装帧、序跋、印章等方面确定雕版年代,审定版本之优劣,包含着作者多年的研究心得,除此之外,还讲述了每种图书背后所隐含的逸闻趣事,几乎每一部书都有新知创见,足以增广见闻。作者还为每部书精选若干幅具有代表性的书影,图文并茂,可谓内容极其丰富的书志学佳作。
《中国简帛学刊》是由山东省社科研究基地聊城大学简帛学研究中心主办的专业学术性刊物,以刊发简帛文献文学研究、简帛文献文本整理、简帛与传世典籍的对读研究为主,适量刊发简帛学人评传、简帛学术史梳理等相关研究内容,力图为海内外学者提供研究和交流的园地,以推动简帛学特别是简帛文学及简帛与传世典籍的对读等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文献学概要(修订本)》内容有:四部要籍之精校精注本;版本鉴定;明确撰写年代;历代私家藏书之兴替;周秦私家藏书概况;汉魏晋南北朝的私人藏书;造纸术的发明;纸质文献的装潢形制;卷子等等。
《中国古书版本笔记》是作者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从事善本古籍采访、编目、整理工作时的学术笔记。作者撷取流传至今的宋元版等珍籍五十余种,以雅俗共赏的笔调,将实物记录、版本源流、批校题跋、鉴藏印记、递藏关系、书林掌故等内容融为一炉,在典籍层面纵深挖掘,多方位考索,以充分揭示它的文物价值和文献价值。在撰写时,注重行文的严谨有据和雅俗共赏的统一,并配有相应的书影,以直观展现灿烂的古代文明积淀,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本书的出版,有助于发挥传统文化在涵养心灵、滋润新知方面的作用,激发爱护古籍、保护古籍和传承文明的历史责任感。
本书对明清时期的稿本、抄本、批校本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围绕版本鉴定之学,试图在认识稿抄校本的面貌、价值与如何鉴定方面,提出一得之见。由于本书作者陈先行先生长期从事图书馆古籍版本的鉴定工作,具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故与有些版本学著作相比,本书的特点在于,无论讲述揭示稿抄校本的名目、价值抑或鉴定,都有实例予以说明,这些实例又大都为作者经眼的版本,较为可靠。本书还收录了大量明清著名版本收藏校勘家的手迹、印鉴,以彩色印刷原大的方式,力图保真、生动的展现出物件原貌,使读者在了解抄校本知识的同时,又可将此书作为标准实用的工具,对收藏、整理、研究古籍版本者颇具参考价值。
本书包括九个专栏33篇文章,九大专栏是:庆祝国家图书馆建馆110周年、文献整理与版本研究、典籍史文献与研究、馆藏文献整理与编目、历史地理与古地图研究、金石文献整理与研究、民语文献整理与研究、文献数字化研究、文献保护研究。
元明时期的汉语是近代汉语史的核心之一,出现了《中原音韵》这一革新性韵书,以及元杂剧、四大奇书等反映口语的各种文献,此外还有八思巴字资料、元代白话碑、《元朝秘史》等由于蒙古语与汉语相接触而产生的对音对译资料,同时西洋资料与方言资料亦在其萌芽阶段。本书将浩如烟海的元明汉语硏究资料与硏究成果梳理编目,辑成一册。全书共分元代音韵、八思巴字、元朝秘史、明代音韵、词汇语法、西洋资料、方言资料、日本江户时代元明汉语资料等几部分,每个部分以时间为序,分别列出原始资料书目以及中、日、韩、英、德、法、俄等国学者近几十年的学术成果,不仅可以成为汉语史研究者的检索工具书,还可以从中探出某一领域研究发展的大致脉络,为语言学、文献学、古典文学研究者提供参考。
本书以东传日本词学文献与日藏词籍为研究对象。上编概述日本词学文献的总体风貌,叙述词学文献东传的途径与历程,价值与影响。下编分别考述《词律》、《南词》、《汲古阁未刻词》、王国维旧藏词籍以及胡适《词选》。这些词籍或对日本词坛有深远影响,或本身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或对研究递藏者有参照意义,或在词的外译目前有特殊地位,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东传词学文献的研究价值。
全书分为三大部分:上编为总集编撰与综合研究,以《文选》为始的中古文学总集为主要线索,下涉唐宋及其后有关中古文学的总集,兼以正史、目录、其他史籍和部分 学者研 究,全面系统地展现当下可见的中古文学文献资料及研究成果;中编为中古诗文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诗文方面,以时间为纲,以作者为具体线索,上启汉魏,间杂南北朝,下至隋 代,并对《苏李诗》《古诗十九首》等不系名的重要作品也进行了研究综述和相关考证;下编为中古小说文论研究文献,是针对中古时期的小说和文论两个方面,基于可见的文献,对 两个方面进行介绍和考证说明,文献搜集详尽,考证说明精深入微。
本书系陕西省三原县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收录该馆1912年以前古籍4800余条,著录普查编号、索书号、分类、题名卷数、著者、版本、批校题跋、册数、存卷等多项信息。书后还编制有书名笔画索引,以便读者使用。
为了进一步促进文献学的学科建设及其与国学研究的良性互动,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四川大学、《巴蜀全书》编纂组于2018年10月联合主办全国高校 古籍整理与文献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 。专家学者们在会上发表的论文,特集结成本书。书稿主要内容有:三十余年来古籍整理工作的经验教训,*高校古委会联系的各古籍所文献整理与研究的历史、代表性成果的得与失,文献学专业的内涵、特点、现状、知识与理论建构、人才培养现状与隐忧、学术平台建设与未来发展等。书稿重点关注我国古籍工作的三大部分,即古籍的收藏与保护(主要工作由图书馆为主体进行)、古籍的整理与研究(主要由高校担任)、古籍的出版与规划(主要工作由出版社完成)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和特色,探讨三部分工作的协调机制,以及三部分发展都涉及的古籍整理研究人才的培养
本书系山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收录馆藏汉文古籍数据3100余条。凡宣统三年以前的刻本、活字本、抄本、稿本等,皆在收录之列。著录项目有普查编号、索书号、题名卷数、著者、版本、册数、存卷等内容。本目录后附书名笔画索引。
本编收录有明一朝的人物,凡政治、经济、军事、医药、文学、美术、音乐、戏剧、收藏各方面。有著作或一技之长者,二万三千余人,其字号、室名、别称共五万余条,编列为索引。俾阅读古籍及从事文史研究者由異名而求得本名,或由本名而知其籍贯、字号、室名、别称及出处,以省翻检稽考之劳。 本书以别号、室名、笔名为主,世称、学者私谥也酌予收入。凡仅有表字的一律不收。 本书是断代的,收自一三六八年至一六四四年左右各方面的人物。易代之際,有些人颇难截然劃分。本书定例,凡一三六八年之后去世的元朝遗老,凡一六四四年以后在世的明代遗老均列入。
《廣州圖書館藏可居室文獻圖録》为广州图书馆所藏中国当代学界通才式学者王贵忱先生文献的一种展示方式。“可居室”为王贵忱先生书斋名。王贵忱先生学问淹贯,富于收藏,。其学术研究博涉文献、古泉、金石、历史、考古、书画艺术等多个领域,所藏图籍、钱币、金石、书画等蔚为可观。是书就广州图书馆所藏其文献资料来具体展示其在文献版本学方面的收藏与价值。
1998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为李致忠出过一本集子,叫做《肩朴集》,收录了1998年以前发表的一些关于版本目录方面的研究文章。其后作者在版本目录方面仍继续研究,不断探求,迄今收获颇丰。《昌平集》是作者1998年后关于版本目录及图书馆学方面研究成果的结集,是《肩朴集》的姊妹篇。全书共分十卷,内容涉及版本学、目录学、古代书籍史、古籍整理及图书馆学等。此本与《肩朴集》在研究领域上大体相同。但主要内容涉及具体书之版本者较《肩朴集》为多,从卷六到卷九都是国家图书馆藏珍贵善本的版本著录信息,作者对版本目录深有研究,阅珍贵典籍无数,对版本的鉴定言必有据,是切实可信的。《昌平集》对研究版本目录学者,很有参考价值,对国学爱好者来说,也提供了很好的入门阶梯。
本书是关于目录、版本、校勘等中国传统学问的论文集。所编选的文章多从传世文献和考古发现中挖掘材料,使用以考据为主的研究方法,提出问题,考订史实,证明新见。编者力图通过此书继承、恢复我国传统版本目录之学。
本书是敦煌古藏文研究的重要结集汇集国内著名藏学研究者,对法藏、英藏敦煌古藏文文献及国内所见吐番时期遗存的藏文文献作分类考订论证,以揭示吐番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以及汉藏民族在长期交往的历史。全书从金石简牍、文书写卷、语言文字、历史社会、法律制度、文字翻译、宗教原文、医药占卜,丧葬社仪等方面系统介绍了古藏文献反映的史实,是研究西藏社会和汉藏民族联系的重要史料。
传书堂为浙江南浔蒋氏的私家藏书楼,所藏荟萃范氏天一阁、汪氏振绮堂、吴氏两罍轩等各家所藏历代古籍善本,与刘氏嘉业堂、张氏适园及傅氏藏园并称近世藏书大家。王国维为蒋氏传书堂编撰书目,费时五年,用力精勤,《书志》体例精善,裁断谨严,征引富而有当,考镜源流,每有特发之覆,足正前代大家之误。
《芷兰斋书跋四集》是芷兰斋书跋系列书籍的第四种。 《芷兰斋书跋四集》主要收录作者所收藏的重要名家稿钞校本30余部,像丁祖荫题记、鲍份过录吴蔚光批《绝妙好词》七卷,夏承焘题记、佚名批校《纳兰词》五卷《补遗》一卷等,都极为珍罕。在向读者展示善本秘籍的同时,在版本与鉴定上,承继书志学的优良传统,从版式、行款、字体、刀刻、纸张、墨色、装帧、序跋、印章等方面确定雕版年代,审定版本之优劣,包含着作者多年的研究心得,除此之外,还讲述了每种图书背后所隐含的逸闻趣事,几乎每一部书都有新知创见,足以增广见闻。作者还为每部书精选若干幅具有代表性的书影,图文并茂,可谓内容极其丰富的书志学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