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编研工作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档案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各级各类档案机构立足馆藏,服务社会,基于真实可靠的档案,通过编研出版档案史料、举办档案展览、拍摄纪录片等形式开发利用档案。近年来,档案部门积极开展与电视台、杂志社、报社等媒体合作,并通过建设数字档案馆,开通网站及微博、微信平台等新途径,创新编研形式,深入挖掘馆藏,推出编研新成果,发挥档案文化作用。该文集集中地反映了全国各级各类档案部门推进档案编研开发与档案文化建设的新经验、新理念、新思考,是中国档案学会档案文献编纂学术委员会*的集体研究成果。
本书是一部以 档案开放审核标准化体系建设 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著作。2021年1月1日起新修订施行的《中国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首次提出 档案开放审核 的专业术语。本书即在全国率先研究探索建立 依法依规、科学严谨、结果稳定、安全可靠 的档案开放审核标准化体系。 全书先后从审核工作机制、划控规则、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辅助技术、人才培养六个方面入手,研究档案开放审核工作机制的机构人员、制度规则、审核流程及保障条件,确定每个工作环节的质量核心思想、质量标准与方法,制定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印证的档案开放审核划控规则,并梳理档案开放审核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安全风险和隐患,解决档案开放审核人才普遍匮乏的问题。
本书从信息治理视阈的角度出发,围绕档案服务质量优化控制的基本认知问题开展论述,通过实证分析,采集了大量的相关数据,总结归纳了档案服务质量影响因素,并对影响因素具体引发了哪些方面的档案服务问题进行了实证评价,构建了科学的档案服务质量优化控制问责制度,并提出了档案服务质量优化控制的实现机制。
本书在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以一个试点项目为主线,介绍了企业为实现电子单轨制而进行的实践与探索过程。全书共18章,重点介绍电子单轨制的背景,试点项目的需求分析、规划、设计与实施,电子文件“四性”检测、区块链技术应用、智能鉴定、电子档案长期保存、电子档案销毁、元数据、电子全宗卷、安全与保密体系建设等重点、难点问题和解决思路、做法,以及整个项目的总结、启示和项目成果推广应用。 本书主要供广大企业档案工作者和企业IT人员参考,也可作为大专院校教师、学者、研究人员等教学和研究的参考用书,还可作为电子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档案场景应用区块链系统开发人员进行系统分析的参考用书。
本书从科学管理的视角研究档案的社会控制功能,分析了其中的适用情境、作用方式、异化现象及演进轨迹。本书认为,当档案仍处于文件有效期时,主要发挥对现实中的人或事的控制效用;而当文件退出有效期进入档案馆保存时,主要发挥社会记忆、社会认识或社会情感上的控制效用;档案社会控制功能*终目的在于维持社会诚信关系,助力社会善治,其本质体现为档案作为一种工具,是在权力作用下,实现对特定社会时空的控制。在历史演进过程中,档案的社会控制功能遵循了由钳制到科学管理意义上的控制、由事务性到文化性的控制、由 国家模式 向 社会模式 下的控制的演进轨迹。
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是通过调查、观察、实验、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把档案工作实践中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项创造性工作,包括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等。《档案科研工作概论》一书立足于档案科研工作实践,次全面系统介绍了档案科研工作理论原则、档案科研工作程序、档案科研工作方法,填补了档案学科理论和档案科研实践的空白。全书共分七章.涵盖了档案科学研究概述、档案科研选题、档案科研文献的检索与利用、常用档案科研方法、档案科研应用文的撰写、档案科研管理以及档案科技成果实例举要等内容,实用性强。该书回答了广大档案工作者和档案科研工作者什么是档案科研、档案科研研究什么和如何开展档案科研。本书既有基础理论、方法的阐述,也有程序、要求方面的介绍;既有标准、规范的解读,也有科研案例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