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六〇二 六六四)俗姓陈,洛州偃师(今属河南)人。唐太宗时高僧,世称三藏法师。曾于贞观年间游历印度,于贞观十九年(六四五)回到长安,译经同时奉敕撰写《大唐西域记》,翌年书成。 正文末有辩机跋记,叙在长安跟随玄奘撰录《西域记》过程。辩机,大揔持寺沙门,曾为玄奘译经场之证文。 该书记述玄奘往印度取经过程中亲身经历和传闻所知,凡一百三十八个国家和地区之山川胜迹、风土人情,乃当时南亚次大陆、中亚西亚及我国新疆之真实记载,是研究该地区之珍贵资料。
《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了从汉献帝初平元年( 190年),军阀混战起,前后共计九十年的历史。全书一共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在断代史中别创一格。《三国志》全书叙事脉络分明,文字简约明畅,写人写事,时见文采。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本书收龙榆生专著三种。《中国韵文史》,是韵文专史,为 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丛书 之一种,由上海商务印书馆于1934年8月出版。《宋词讲义》,应是龙氏执教中央大学时的讲义。《词曲概论》为龙榆生1959年在上海音乐学院所撰讲义。
《贞观政要》讲术的是贞观,是中国古代不错盛的时代之一。贞观之治更是唐代以后治国理政优选境界的代名词,《贞观政要》深入细致地展示了唐太宗克己自强、励精图治,开创和巩固大唐基业的艰难历程。乃是唐太宗李世民君臣共同开创和实现贞观之治太平盛世的翔实记录。
《东京梦华录注》是作为研究北宋汴梁的重要资料而收入《中国古代都城资料选刊》的。195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鄧之诚先生的《东京梦华录注》,到目前为止,是这部书的注本,它提供了不少可以和原著相互印证的参考资料,因此,《选刊》决定采用鄧注本。在印行前,除对鄧注的个别条目作了删除以外,其它皆未改动。
。。。
本书是北魏留传至今的一部名著,与郦道元的《水经注》、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齐名。它以记洛阳的佛寺为题,实际记述当时的政治、人物、风俗、地理以及种种传闻,揭露了封建统治阶段的穷奢极欲、贪得无厌、腐化堕落的面目和生活,可与《魏书》、《北史》相证,有些可补正史之不足。不失为一部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的作品。 我国南北朝时代,在经济上和文化上都较落后的北魏拓跋王朝,百六十年间留下的著作不多,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郦道元的《水经注》、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可称北魏的三部杰作。《齐民要术》是我国早的一部完整的而有科学价值的农书。《水经注》是一部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的地理书。《洛阳伽蓝记》以记北魏京城洛阳佛寺的兴废为题,实际记述了当时的政治、人物、风俗、地理以及掌故传闻,具有很高
。。。
《世说新语》宋绍兴八年董弅刻本题记云:“唐初史臣修书,率意窜定,多非旧语,尚赖此书以传后世。然字有论舛,语有难解,以他书证之,间有可是正处。而注亦比晏本时为增损。至于所疑,则不敢妄下雌黄,姑亦传疑以俟通博。”董氏与南宋校勘名家彭叔夏相去不远,虽然名不见经传,但题记所云和彭氏的“书不可以意轻校”宗旨相侔。 本书以王先谦思贤讲舍刻本为底本,校以影宋本、袁褧刻本及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徐震堮《世说新语校笺》,采用定本形式,对诸家以为当改的明显讹误,全数予以校正,不出校记。至于作者所校,则采用底本附校勘记形式,一律附后,不入正文。(本书为精装繁体竖排!)
《贞观政要》讲术的是贞观,是中国古代不错盛的时代之一。贞观之治更是唐代以后治国理政优选境界的代名词,《贞观政要》深入细致地展示了唐太宗克己自强、励精图治,开创和巩固大唐基业的艰难历程。乃是唐太宗李世民君臣共同开创和实现贞观之治太平盛世的翔实记录。
。。。
。。。
《东京梦华录注》是作为研究北宋汴梁的重要资料而收入《中国古代都城资料选刊》的。195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鄧之诚先生的《东京梦华录注》,到目前为止,是这部书的注本,它提供了不少可以和原著相互印证的参考资料,因此,《选刊》决定采用鄧注本。在印行前,除对鄧注的个别条目作了删除以外,其它皆未改动。
。。。
《经济博弈论》自出版以来,一直受到许多教师和读者的青睐和支持,曾获得首届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本书是作者编著的《经济博弈论》(第五版)配套的习题参考解答,并根据社会经济中的现实问题另外构思设计了一些补充
《东京梦华录注》是作为研究北宋汴梁的重要资料而收入《中国古代都城资料选刊》的。195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鄧之诚先生的《东京梦华录注》,到目前为止,是这部书的注本,它提供了不少可以和原著相互印证的参考资料,因此,《选刊》决定采用鄧注本。在印行前,除对鄧注的个别条目作了删除以外,其它皆未改动。
《国语》是我国*部国别体史书。全书二十一卷,以诸侯国为单位,分别记载周王朝及鲁、齐、晋、郑、楚、吴、越七国部分史实。起于西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终于东周定王十六年(前453)晋卿智伯被韩、赵、魏联合所灭,前后共五百三十八年。 《国语》以其历史性、思想性和文学性并重而在中国古代典籍中独树一帜,历来为后人所重视。 《国语》作为各国史料汇编,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文化及习俗等各方面的历史,勾勒出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阶段的时代轮廓,对我们研究上古社会有重要的文献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