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我社“古刻新韵”系列丛书中的一种,该书为清代焦秉贞所绘,康熙帝提诗,内府刊刻。耕图、织图各二十三幅,共计四十六幅。以江南农村生产为题材,描绘了粮食生产、蚕桑生产的具体操作过程,是了解清代耕织的直观史料。
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清光绪六年(1880年)阴历九月二十生于天津官宦富商之家,1942年圆寂于泉州。他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在许多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坎坷人竹。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代表,是中国近现代佛教杰出的一位高僧,又是国际上声誉甚高的知名人士。他在音乐、美术、诗词、篆刻、金石、书法、教育、哲学、法学、汉字学、社会学、广告学、出版学、环境与动植物保护、人体断食实验诸方面均有创造性发展。文化界、教界没有人不知道弘一法师。他的音乐和书法作品如同他洁如霜雪的人格,早已家喻户晓。中国传统文化理论讲求『文以载道』、『文如其一』、『字如其人』,崇尚人品和书画作品的同一性,认为『人品高,则书画作品所表现的意境也高』。人
唐伯虎以为“左持蟹螯右持酒,不觉今朝又重九”,又云“儒生作计太痴呆,业在毛锥与砚台”,螃蟹与砚台,物质与精神的双重享受。
《辛丑消夏记》五卷,清代吴荣光鉴赏书画的精心之作。辛丑爲道光二十一年,时伯荣已放归田里,闭户养疴,因采历年赏鉴所得,略仿高士奇《江村销夏録》之例,详记款识,一一录出而成。全书首录《定武兰亭》并以唐宋诸本证其真,续记五代至明书画真迹百余件。吴氏于是书不仅详记书画作品尺寸,楷释图记,且具录题跋,并间出识语,其学养眼光令人称赏。作者吴荣光,字伯荣,号荷屋、可庵,或署拜经老人、白云山人。广东南海县佛山镇(今属广州市)人。伯荣工书,由欧阳询入手,旁涉苏轼。康有为评曰:“吾粤吴荷屋中丞帖学名家,其书为吾粤冠。”能画,山水宗吴镇,花卉得恽寿平意。好收藏,精鉴赏。历年所积碑帖数十箱、图书数万册。著作有《吾学录》、《绿伽楠馆诗稿》、《筠清馆金石文字》、《帖镜》、《辛丑消夏记》等。《辛丑销夏記
吴伟业、龚鼎孳、王弘撰、朱彝尊、王士稹、赵执信、沈德潜……许宏泉编写的这本《近三百年学人翰墨(清初卷1)》收录了清朝初期的一些学人书法作品,并予以了介绍、点评。这本《近三百年学人翰墨(清初卷1)》简体横排,是为精装版本。
《点石斋画报》为中国最早的旬刊画报,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创刊,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停刊,画报内容反映19世纪末社会热点。朝政大事,三教九流,各国风俗景物,近代科学知识无不列入其中。参与创作的画家除吴友如和王钊外,还有金蟾香、张志瀛、周慕桥等17人。绘画采用西方透视画法,构图严谨,线条流畅简洁。
本书为我社“古刻新韵”系列丛书中的一种,该书为清代焦秉贞所绘,康熙帝提诗,内府刊刻。耕图、织图各二十三幅,共计四十六幅。以江南农村生产为题材,描绘了粮食生产、蚕桑生产的具体操作过程,是了解清代耕织的直观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