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注释为简注,内容包括一些难解的词语、人名、地名、诗文典故等,只要读者能大体读懂的词语,就不再出注。对所注词语,简要说明词义,不作征引和发挥。 本书正文选用朱剑芒所编的《美化文学名著丛刊》本为底本,该书于1936年刊行。之所以选用这个本子,主要有两个考虑:一是这个本子的校勘比较精,错误不多;二是它首次刊出了第五、六卷,是一个 全本 。同时还参考了其他三种整理本,即俞平伯校点的《浮生六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罗宗阳校点的《浮生六记》(江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和金性尧、金文南所注的《浮生六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本书为“唐宋史料笔记丛刊”的一种,由宋人方勺撰。方勺曾和当时的名士苏东坡、苏子容、叶梦得等人游,对当时的世事、人物轶事多有所见闻。 本书就是他的一部见闻笔记,多载北宋末、南宋初朝野旧事。其中对于方腊起义始末、熙丰间财政状况、黄鹤引词传牌以及某些医药的记述,从不同的角度为今天研究宋代历史提供了资料。 方勺(一○六六~?),字仁声,号泊宅翁,婺州金華(今属浙江)人,寓居吴兴。神宗元丰六年(一○八三)入太学(《泊宅编》十卷本卷一○)。哲宗元祐中曾赴杭州应举,获苏轼赏识得荐。曾官管勾虔州常平(同上书三卷本卷上、卷中)。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尚存世。
《开元天宝遗事(外7种)》收录《开元天宝遗事》、《明皇杂录》、《松窗杂录》、《开天传信记》、《本事诗》、《杜阳杂编》、《剧谈录》、《桂苑丛谈》共八种。
《铁围山丛谈 独醒杂志》包括《铁围山丛谈》和《独醒杂志》两部文言小说。其中:《铁围山丛谈》,宋蔡絛撰,李梦生校点。蔡絛被贬白州,白州有铁围山,本书为絛流放后追忆往事及记眼前所见而作,因以“铁围山”为名。蔡絛出入九重,于朝廷掌故知之甚详,原书宽山识语言是书“上自乾德,下及建炎,中间二百年轶事,无不详志备载,亹亹动听”。后人多推许此书有资考证。此次校点,以鲍氏《知不足斋丛书》本为底本,校以《四库全书》本,并参考中华书局冯惠民、沈锡麟点校本。《独醒杂志》,南宋曾敏行撰,朱杰人校点。本书是曾敏行的一本随笔,记录了他在读书、交友、旅游及各种社会活动中的所见所闻,身后由其子三聘整理成书。全书所记,上自五代,下迄绍兴中,凡朝廷政事、典章沿革、名人轶事,多有记载。此次整理,以《知不足斋
《筠廊偶笔二笔:在园杂志》中皆杂记宋荦耳目见闻之事。刘廷玑《在园杂志》,刘廷玑的诗虽流传不广,但其《在园杂志》却独树一帜,内容丰富,包罗万象,知识性很强,考校字句,辨其是非,是少有的佳作。
《陶庵梦忆》,明代散文集。为明朝散文家张岱所著,也是张岱传世作品中*著名的一部。该书共八卷,其中所记大多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杂事,将种种世相展现在人们面前。 《西湖梦寻》是一部风格清新的小品散文,作者系明末清初著名散文家张岱。全书共五卷,通过追记往日西湖之胜,以寄亡明遗老故国哀思。
本书选择《朱子家训》、《千字文》、《神童诗》、《老学究语》、《名物蒙示》、《历代蒙求》、《女儿经》这几本书,作为在内容与形式上都具有多姿多彩的我国蒙学读物的代表作,以使读者能因此而略窥中国启蒙读本之一斑。 《朱子家训》亦称《朱析庐治家格言》,简称《治家格言》。作者朱用纯,字致一,自号柏庐,江苏省昆山县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朱子家训》以修身、齐家为宗旨,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思想植根深厚,含义博大精深。 《千字文》是南北朝时代周兴嗣的作品,全书千字,四言押韵,共250句,无一字重复。本书以识字为主,包括天文、地理、历史、动植物名称、农业知识、道德规范等,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便于记诵,使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获得许多基本知识。书中的一些劝人做事为人的观点很值得我们借鉴。
《陶庵梦忆》凡八卷,文123则,其中卷一15则,卷二15则,卷三16则,卷四15则,卷五16则,卷七17则,卷八13则。内容庞杂,涉及面甚广。据初步以题材分类归纳之,大致可分为:山川形胜、民俗风情、亭台楼阁、戏曲技艺、方物饮食等五类。 《陶庵梦忆》这部散文集,是明末清初风霜雨雪的产物,是中国梦文化的艺术结晶,是作者人生里程中血与泪的凝结,是人生的梦忆,是心灵的梦忆,是国破家亡后的一曲曲悲哀的挽歌,也是对乱世社会人生的一声声凄切的哀鸣,更是陶庵五十年生命历程中一个个值得回味的跳动着憧憬与充满活力的生命音符。没有希望,没有奢求,没有期待,惟有哀怨,惟有诅咒,惟有梦忆;以梦忆为解脱,以梦忆为慰藉,以梦忆为反思,将家国之叹、故园之思、人生这悲寄予梦忆之中,这就是《陶庵梦忆》的写作动机,这就是《陶庵梦忆
曾国藩与弟书,二百九十二篇(加上节要附录的为四百八十四篇),其主要内容是交流政治、军事、社会和学习等方面的经验,是一个政治人物的私房话。书中充分谈到了专制政治的权术和谋略,可以与马基雅维里的《君王论》相比,称之为中国古时的《将相篇》。 本书共收书信四百八十四篇(列题者二百九十二篇,附录者一百九十二篇)。这些书信和《教子书》一样,都是曾国藩家书的选本而非全本。曾氏的家书很多,研究历史的人应该全部都看,普通读者却无此必要。有的信内容重要,或文字有趣,但也可适当删节,以节约篇幅。一九四九年以前通行的曾氏家书,也都是这样做的。但通行本所根据的原刻本出于当时政治或社会原因,以及为尊亲讳的原因,而有意不收的信件,本书则特别注意编入,而且尽量不加删节。好在现在全集本家书和旧时通行本都
这部史料笔记,分为甲、乙、丙、丁、戊五集,凡二百零九条,记载南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事迹,所记多为作者亲历或耳闻,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西京杂记(外五种)》收录《西京杂记》、《汉武帝别国洞冥记》、《汉武帝内传》、《汉武故事》、《裴子语林》、《殷芸小说》共六种。其中,《西京杂记》,汉刘歆撰,晋葛洪集,王根林校点,是一部介绍西汉一代帝王后妃、公侯将相、方士文人等的志人小说。《汉武帝别国洞冥记》,汉郭宪撰,王根林校点,以汉武帝求仙和异域贡物为主要内容,涉及西域以及中亚西亚一带国家的传闻,极富想象力,可了解这些地区的民俗与传说。《汉武帝内传》,佚名撰,王根林校点,从汉武帝出生时写起,直到他死后殡葬,详于求仙问道,特别是西王母会武帝之事,情节繁复,极尽铺陈,运用汉赋排偶的手段,文学性很强。《汉武故事》,佚名撰,王根林校点,又名《汉武帝故事》,记载汉武帝从出生到葬于茂陵的传闻轶事,属于汉武帝传说系统中的一部传记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