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书介绍------ 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前身 1956年成立的古典文学出版社及其后组建的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创立伊始便出版了不少经过整理的古典文学典籍。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独立建制后,推出了《中国古典文学丛书》。经过多年的辛勤耕耘,《中国古典文学丛书》已成为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长、学术含量*、*能体现精品图书特色的一套大型丛书。 在2013年公布的 首届向全国推荐优秀古籍整理图书目录 中,《中国古典文学丛书》有75种榜上有名,是全国各家出版社中入选品种*多的一套丛书。可以认为,这是一个体现了中国古籍整理出版成就的标志性项目。 《丛书》有选择地出版我国自先秦以来较有代表性的优秀文学作品,力图反映中国文学史的发展概貌。根据不同情况,或采用前人旧注或集注,均作必要的校勘并加新式标点;或采用今人新注
《元白詩箋證稿》是陈寅格集,主要内容包括寒柳堂集、金明馆业稿初编、金明馆业稿二编、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登稿、柳如是别传、诗集、书信集、说书札记一集、说书札记二集、说书札记三集、讲义及杂稿详细的内容。作者认为,一个人在为人行事上不能持有双重道德标准,而以两种或多种标准为自己行为的不一互做辩解,他在本书中对此有极深刻的分析。他说:纵览史乘,凡士大夫阶级之转移升降,即新道德标准与旧道德标准,新社会风习与旧社会风习并存杂用。各是其是,而互非其非也。斯诚亦事实之无可如何者。虽然,值此道德标准社会风习纷乱变易之时,此转移升降之士大夫阶级之人,有贤不肖拙巧之分别,而其贤者拙者,常感受痛苦,终于消灭而后已。其不肖者巧者,则多享受欢乐,往往富贵荣显,身泰名遂。其故何
自清初以来,词学界关于词体的起源、声诗与词的关系、诗词的分界、词调的分类、词体的定格和词韵的标准等问题的争议,皆由于缺乏高度学术规范的词谱所致。本书重新对唐宋词调进行增补、考订和辨析,收入词调400余个,为词学研究和填词提供了一部格律规范的谱系。书后附录《词韵》,便于翻检。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阅微草堂笔记(套装共3册)》共二十七卷,1196则,包括《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和《滦阳续录》5种。整部作品恬淡古雅,质朴简洁,无论是写人还是叙事,皆着墨不多,不过粗陈梗概,点到为止,但极有章法,颇见情致,其弟子盛时彦对此也有概括: 叙述剪裁,贯穿映带,如云容水态,迥出天机。 鲁迅所言, 立法甚严,举其体要,则在尚质黜,追踪晋宋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阅微草堂笔记(套装共3册)》为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之一,以权威版本为底本,约请专业作者注释翻译。
本次汇集《灵岩山人诗集》、《乐游联唱集》,前者以嘉庆四年毕氏经训堂刻本为底本,校以南图藏青箱书屋钞本、瞿冕良藏杏雨草堂钞本。后者以乾隆四十七年西安节署刻本为底本。二种均参校道光元年宝拙堂刻本《卜砚集》、《随园续同人集》等十种总集、别集中所录毕氏作品。还辑录了毕沅的集外诗词作品。附录史善长《弇山毕公年谱》、毕沅传记数据、毕沅诗文集著录情况、毕沅评论资料等。 毕沅诗集卷二十四 崆峒山房集 靜夜怨二首 萬古一明月,照我今夕愁。碧海斷波瀾,傾成雙淚流。 盈盈十五夜,蟾影漾虛寥。怕看十分滿,圓不到明宵。 青箱書屋本王批 不是太白,不是長吉,足令仙才、鬼才一齊頫首。 七夕有感 燭冷銀屏掩綺寮,空堂四壁罥蠨蛸。僊凡悵望長終古,生死闗情重此宵。微月有波秋澹澹,新涼無夢
陈子展先生的治学生涯长达六十多年,毕生著述繁富,本书此次所收作品大致以1949年为限,收入子展先生在此之前的著述文字。全书分为三编,各编所收文章或专著,大致按出版或发表的时间先后排序。上编,论文与随笔,主要是古代文学方面的文章,间涉经学、历史等内容。中编,杂文与旧诗,包括陈先生早年发表在报刊上的部分杂文和旧体诗作。下编,专著选编,这部分是陈先生1949年以前学术著作的选编,主要包括《中国文学史讲话》和一些古代人物传记的单行本,同时收入他早年在复旦大学讲授中国文学批评课程时的讲义纲要。
中华典故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是浓缩的历史,是语言的精华。
《扬州画舫录》的许多版本会省去工段营造录这一章,本版本以原貌全部保留,是全本的权威珍藏本。《扬州画舫录》是李斗历时30年写就的扬州奇书,被尊为迄今为止权威全面的扬州百科全书。朱自清先生推崇的明清笔记体奇书。朱自清说:扬州从隋炀帝以来,是诗人文士所称道的地方——特别是没去过扬州而有念过唐诗的人,在他心里,扬州真象蜃楼海市一般美丽;他若念过《扬州画舫录》一类书,那更了不得了。《扬州画舫录》内容丰赡、包容极广,涵盖城池水系沿革、山川园林、寺观庙坛、市肆文物,备载风物掌故。此书是清代鼎盛时期扬州文明的实录。李斗于乾隆二十九年开始为《扬州画舫录》搜集资料,于乾隆六十年成书刊行,前后历时三十余年。全书以地为经,以人物记事为纬,共分十八卷。
本书是对清人张澍所编唐人李益诗集《李尚书诗集》的全面整理和研究成果,也是对李益及其诗歌的一次综合性研究。主要有《李尚书诗集》诗歌来源考察、校勘、注释、集评、辨析、后人借用化用李益诗歌情况考察、编年和附录八个方面内容。
本书包含《中国诗史》三册,该书为第三卷,近代诗史。自唐末讲起,至清代为止,可分为四个时代:李煜时代、苏轼时代、姜夔时代、散曲时代。唐宋词人所作,语文各半,到金元以后便全以方言俗语作曲,故我们可称这一时代为“诗的变化史”。
国学百部系列(总定价2688) 我社推出的这套《国学经典》丛书,目前已有百部,所选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例上以原文、注释、白话解读的形式对经典著作进行明 白晓畅的注解,引领读者跨越文言文的隔阂,真正亲近经典、领悟传统温暖的巨大魅力,在愉快的阅读之旅中获得通透畅达的人生智慧,对于 做人做事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套书采用国际流行的16开本,版式疏朗大方,装帧印刷精美,便于携带和阅读。此套丛书共分为三辑,* 辑1048元,第二辑1100元,第三辑540元
此书八卷,以明遗民列为前集,顺治、康熙两朝诗人按地区分编为甲、乙、丙、丁四集,共收作者600人,录诗两千余首。此书发明黄宗羲以诗证史之说,从"证史"出发来读诗;所选作品多有"补史之阙文"的功效;本书作者小传,除博采生平、综述经历外,著者还就某一作家整个著作或某一专集作了学术的和人品的评论。
《警世通言》是继穴喻世明言移之后的又一部话本小说集。与冯氏的另二种话本小说集《喻世明言》(《古今小说》)、《醒世恒》合称 三言 。《警世通言》所收四十篇作品,宋元旧作占了将近一半,如《陈可常端阳仙化》、《崔待诏生死冤家》等。但它们多少都经过冯梦龙的整、加工。
飞花令是古人行酒令时的一个文字游戏,源自古人的诗词之趣,流传千古的经典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人们对于情感至真至纯的吟咏与讴歌,本套书则均以诗词作为载体,按照一年365天,计遴选历代诗词365首,依循古代飞花令的行令规则以及现代人的阅读习惯,选取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春、夏、秋、冬、风、霜、雨、雪、花、云、月、夜等几十个常见字进行编排,每首诗词后均配有相应的注释与优美的文字赏析,图文并茂、全面系统,带领读者在书香墨海之间开启一场唯美动人的诗词文化之旅。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号枝山。因天生右手六指,故自号枝指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出生于官宦魁儒世家,天资聪颖,从小受到良好教育。年少时博览群集,文章有奇气。后五应乡试才中举人,七应会试都落选,故仕途不显,只做过两任小官。他将一生的大部分精力都用于诗文著述和书法创作,留下了大量作品。由于祝允明书法名望太盛,其文名反被掩盖,造成其作品流传不广,鲜为人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 诗取材颇富,造语颇妍,下撷晚唐,上薄六代,往往得其一体;其文潇洒自如,不甚倚门傍户,虽无江山万里之巨观,而一丘一壑,时复有致 ,颇为允当。其史论《祝子罪知录》对理学大加鞭挞,多有创见,开明代反传统史学之先河。笔记和人物纪传多为正史所不载,保存了明代珍贵史料。志怪小说则采自街谈巷议、民间传说,虽离奇怪诞
本书内容包括:诗经、楚辞、汉诗、乐府民歌、古诗、魏诗、晋诗、南朝诗、北朝诗、乐府民歌、古诗等。
《张之洞诗文集》以文华斋原刊《张文襄公全集》为底本,精校以袁昶《广雅碎金》、龙凤镳《广雅堂诗集》及陈氏问心斋《广雅堂骈体文笺注》等多种版本,并附录有关张氏之传记、序跋、诗文评论及年谱简编等丰富材料,是阅读和研究张氏诗文及近代文学的宝贵资料。此次推出平装本改正了精装*版的一些标点和编校错误,并增补了部分佚诗和诗文评。
“三言”、“两拍”是宋元两代说书人的话本及明代文人创作的拟话本,其题材极大部分取自前代史传、唐宋小说、稗官杂记,或者是民间流传的神话故事等。编撰者在加工改写的过程中,不能不受当时客观现实的影响和自己主观世界的左右,因而其思想内容、结构情节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体现出明季的时代特征。谭正璧先生以数十年之功,查阅了数百种文献,对“三言两拍”相关故事细加考证、梳理,辑成《三言两拍源流考》,此书对研究中国文学史、小说史用处良多。
词至东坡,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浩歌,超乎尘垢之外。 宋 胡寅(《酒边词序》) 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 宋 王灼(《碧鸡漫志》) 东坡以龙骥不羁之才,树松桧特立之操,故其词清刚隽上,囊括群英。 清 邓廷桢(《双砚斋词话》) 东坡词寓意高远,运笔空灵,措语忠厚,其独至处,美成、白石亦不能到。 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人谓东坡长短句不工媚词,少谐音律,非也,特才大不肯受束缚而然。 清 李调元(《雨村词话》) 《东坡志林》,又名《志林》,是苏轼所作的一部笔记体杂着。书中内容十分博杂,涉及北宋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全书共二百零二则,分为两大部分:*部分(前四卷)为
《张之洞诗文集》以文华斋原刊《张文襄公全集》为底本,精校以袁昶《广雅碎金》、龙凤镳《广雅堂诗集》及陈氏问心斋《广雅堂骈体文笺注》等多种版本,并附录有关张氏之传记、序跋、诗文评论及年谱简编等丰富材料,是阅读和研究张氏诗文及近代文学的宝贵资料。此次推出平装本改正了精装*版的一些标点和编校错误,并增补了大量佚诗,包括现藏山东博物馆的《张香涛诗稿》和藏于国家图书馆《天香阁十二龄课草》(初次整理出版)。另增补了《劝学编》和几篇很有分量的诗文评约5万字。
清代经康熙、雍正两朝的惨澹经营,生产发展民殷物阜,人才亦因之辈出,至乾隆朝号称极盛。文士之中,享年之高,享名之大,交游之广阔,生活之优豫,恐怕没有一个能比得上袁枚的。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随园先生。晚年自号苍山居士,清代诗人、诗论家。浙江钱塘人。他是清代乾隆年间的进士,才华出众,诗文冠江南。他与纪晓岚(清乾隆四库全书的总编纂)有 南袁北纪 之称。 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 乾隆三大家 。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七年外调做官,曾任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政声好,很得当是总督尹继善的赏识。三十三岁父亲亡故,辞官养母,在江宁(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 随园 ,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 一生以率情以行、风格特异而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