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关于中国名茶安溪铁观音原产地 安溪的风土志。 作者回溯三百年时光,与历史对话,从安溪这 不可复制 的自然、地理、人文环境中,探寻铁观音这一伟大植物发源于安溪山岩之上的因缘际会。跟随作者走遍安溪的山川丘壑、村落茶田,我们会发现正是这茶乡大地的山、水、人、情,别样的风土,孕育了安溪铁观音的 观音韵 与 非常意 。 端起一杯醇香的安溪铁观音,我们品尝到的不仅仅是植物的、天然的 圣妙香 ,其中还蕴涵着安溪人对天地人伦的敬畏崇仰之心、安溪大地深厚质朴的风土气息,流动着安溪铁观音与安溪茶乡、与广袤世界间的动人传奇。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 字。 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品茶的环境一般由建筑物、园林、摆设、茶具等因素组成。饮茶要求安静、清新、舒适、干净。山水风景更是不可胜数。利用园林或自然山水间,用木头做亭子、凳子,搭设茶室,给人一种诗情画意。供人们小憩,不由意盎然。
本书用白描的手法,将古代17位茶僧与茶之间的轶事细细勾画、娓娓道来,让读者仿佛穿越了时空,与赵州禅师、皎然和尚、虚云老和尚等名僧一起,亲历了那一幕幕生动的场景,静心体味茶、禅之真意。茶中似乎有太多的繁琐与刻意,禅中似乎有太多的玄妙与深奥……其实这二者本就不分彼此,都是直摁生命的当下,如是我闻:茶禅一味。
这本《中华茶道》(作者王晶苏)是“中华文化丛书”系列中的一册。《中华茶道》包括了制茶小史;茶中有什么;基本茶类;再加工茶类;陆羽其人;中国早的茶专著——《茶经》;茶与民族风情;文成公主将茶带入西藏;金城公主将茶、药相融;茶与礼仪、祭祀结合等内容。
不知不觉,写美食专栏这件事已经到了第十个年头。……做跟食物打交道的事情,其实真的微不足道。但就是这样的小事,在最寂寞的时候要坚持下去,在最热闹的时候更要坚持下去。——殳俏。继《吃,吃的笑》之后,“美食工作者”殳俏,再度集结美食专栏,开启《贪食纪》三部曲:寻味/ 索材 / 乱谈,关于美食的“微不足道”,总是说不尽、聊不完的。
本书的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本书全面介绍了世界上六大基酒的起源和特点,对白兰地、威士忌、金酒、伏特加、龙舌兰酒、朗姆酒分别进行鉴赏,介绍六大酒类中的品牌,并列举了由六大基酒配制而成的各类鸡尾酒,让读者从简洁明了的介绍中厘清容易混淆的概念,获取最为直接清晰的知识。比如,许多人将白兰地、赤霞珠、威士忌、芝华士、轩尼诗、人头马、马爹利、勃艮第、解百纳、拉菲、香槟、利口酒、雪莉酒、干邑、XO等名称混在一起进行品评,其实这些概念中,有的是基酒的种类名称,有的是酒类的特色名称,有的是名酒品牌,有的是酒类等级,有的是酿酒葡萄的品种,有的是蒸馏酒,有的是发酵酒,有的是加强葡萄酒,有的是起泡葡萄酒,有的则代表酒类的出产地。本书着重将这些名称概念区分开来,让读者能够一目了然,得出十分清晰的
本书汇集了2006年一年来北京城市管理广播《茶余饭后话北京》播出的节目精华,分为“古都千载蕴沧桑”、“深庭旧院掩雕梁”、“万金商贾云集地”、“百业师徒传承乡”、“海纳江河融天下”、“京华清韵永传扬”共六大部分,涵盖了关于北京史地民俗的多方面内容。文字简练,文笔生动,内容详实,涉及面广。图文并茂,有利于广大读者在阅读中学习历史,了解传统。从而更加热爱北京,激发起建设新北京的责任感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