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 唐诗的源流 切入,开启对唐诗的解读与鉴赏。全书由浅入深,先讲解诗歌的基本知识,带领读者走进诗歌;紧接着, 知人论诗,以诗解人 ,解读了唐代李白、杜甫、白居易等20位诗人的代表作品,让中学生对唐代的诗人、诗作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对诗歌风格有了深切的感知。
《中华预测择吉万年历(1900-2100年)》主体内容为1900~2100年年历,时间跨度长达200年,历表项目较为全面,并附有历注说明及择吉用表。
《梧桐双兔图》,96cm*68cm,清代冷枚绘。原作绢本,设色,纵176.2厘米,横95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图绘梧桐树下,石缝中斜出一株桂花。野菊满地,柔草丛中,两只白兔相戏,毛以细笔一一画出,兔目用白色点出高光,令眼神活灵活现顿生神采。景物细腻逼真,色彩和谐宁静,双兔造型准确,形象生动逼真,用笔细腻清秀而注意质感,设色和谐艳丽而有对比,具有光影的效果和体积感,受到西洋绘画技法的影响。
由青海省人民政府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青海省文化厅承办的“国际唐卡艺术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青海论坛”日前在西宁市举办。国内外2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论坛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中的唐卡传承、唐卡艺术与热贡文化生态保护、生产性方式保护与唐卡艺术发展等议题展开研讨。17位国内外专家代表作重点发言,他们就唐卡艺术的本体特征、宗教意义、继承与发展、市场诱惑与守护、人才培养与责任以及传承模式的创新等方面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就唐卡艺术如何更好地在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中得到保护进行了深入探讨。本书即为该论坛的论文集。
《狮头鹅图》,96cm*68cm,明代吕纪绘,原作绢本设色,纵191厘米,横104厘米,现藏辽宁省博物馆。此画为吕纪的代表作品,画中的狮头鹅于梅树之下,曲颈回首,梅花树干古拙,花蕾点点,太湖石旁花卉丛生。鹅身用笔轻柔,赋色细腻。画面呈现出一种宁静、恬淡的意境。左上角有吕纪单款,并钤印章。
《中华五千年文明图说丛书:琴棋书画与篆刻》是一部关于中国的艺术史图解,内容包括:远古的情思与想象力、三代艺术的礼乐时尚、理性与情感美的交融、大气而浪漫的秦汉艺术、质朴而壮美的汉代印章、雄强浑厚的唐楷、九叠文主宰公印的时代、公印军用与文人印的发轫等。
本书是性别与艺术研究的开路先锋,也是女性艺术批评的经典名著。 作者是女性主义艺术史的创建者,本书是一部论文集,汇集了她从1970年代开始长达20年的围绕着性别、艺术与权力的思考,通过对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视觉图象的考察,揭露艺术作品中主流话语的结构和运作方式,以及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提出异于男性权威的观点,肯定女性艺术家的成就。 在1970年代女性主义运动的影响下,身为艺术史学者的琳达 诺克林反思,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从而开始了一连串围绕着性别、艺术与权力的思考。这本文集,通过18世纪末到20世纪的视觉图像,揭露把特定类别作品中心化的结构与运作方式,以及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提出异于男性权威的观点,肯定女性艺术家的成就。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凝结着炎黄子孙改造世界的辉煌业绩,包含着华夏先哲的无穷智慧,是先民留给后人的一份极其丰赡、弥足珍贵的宝藏,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汲来中国传统文化这渠活水,它可以为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保证。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学习和吸收中华传统文化,“它能给勇敢者以智慧,也能给勤奋以收获”;“它能给懦弱者以坚强,也能给善良者以欢乐”……
《梁园飞雪图》,96cm*68cm,清代袁江绘。原作绢本,设色,纵202.8厘米,横118.5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梁园,又名兔园,汉代梁孝王刘武所建,亦名梁苑,旧址在今河南省商丘东。梁孝王雅好文翰,广泛结交当时的文人名士,如司马相如、枚乘、邹阳等皆为其座上宾客,许多人长期居住园内,乐而忘返,“梁园”因此而闻名。这幅作品是袁江楼阁界画的代表作,画面取梁园一角,作者将这座历史上著名的园林建筑安置于冬季的雪景之中,表现了华丽的建筑,均匀挺直的线条勾画出房屋的各个细部,繁密的斗拱,玲珑的窗格,显示了高超的界画技巧。庭院、屋顶、山石上都留出大片空白,表现厚厚的积雪。雪片纷纷扬扬,远山烟波飘渺,雪色凝寒,使此画具有诗一样的意境。
《花荫双鹤图》,96cm*68cm,清代郎世宁绘。原作绢本,设色,纵170.7厘米,横 93.1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花荫双鹤图》是一幅寓意和睦温馨、天长地久的吉祥画作。四只仙鹤象征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图中仙鹤身形修长优美,洁白的羽毛光滑可鉴,月季花娇柔多姿。花树下,一只*似乎在与两只毛茸茸的小鹤对话。画面色彩艳丽,但雅而不俗。
《仙萼长春册页》96cm*68cm,清代郎世宁绘。原作绢本,设色,纵33.3厘米,横27.8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该册页共含十六幅图画。分四时花卉,各幅间并缀以巨石、翎毛、小草,是融合中西画法的难得杰作,为郎世宁工笔重彩画的代表作。画面非常写实,笔致工整而有突兀感,充分体现了西画技法的特点。此为其中六张精选作品。
《丛林曲涧图》,96cm*68cm,清代王时敏绘。纸本,墨笔,纵100厘米,横52.8厘米,现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丛林曲涧图》以一高山为主体,树丛浓郁,周围群山环护,屋舍掩映其中,近岸山脚,古亭独立,杂树蔽荫。画中笔法文秀,写物具体而不拘执,造景丰富端庄,境界虚和,是作者绘画作品的典型风格。作者自署:“庚寅秋日画于西田茅舍,王时敏。”下钤“逊之氏”。
启功著的《启功给你讲书法(附光盘典藏版)(精)》是《启功给你讲书法》(中华书局2005年版)一书的升级版,也是为纪念启功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推出的特别纪念版。在原有十三个篇章之外,又增加了《启功论书散札》《漫谈学习书法》两篇文字,替换了部分图片,改单色印刷为全彩印刷。
《梅花仕女图》,96cm*68cm,清代任伯年绘。原作纸本,设色,纵96厘米,横42.6厘米,现藏辽宁省博物馆。《梅花仕女图》作于同治五年,为其拜萧山画家任渭长、任阜长为师期间所作。作者用图劲方折的线条表现出仕女的清秀纤细,作为背景的梅花则用没骨法晕染,在一种迷蒙中映衬出仕女的秀雅清丽。于绘画中大胆融入民间因素,画面独具魅力。
《雪点雕图》,96cm*68cm,清代郎世宁绘。原作绢本,设色,纵270.6厘米,横238.2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郎士宁曾奉命写生边疆番臣进贡的十匹良马,名为《十骏图》,此为其中一幅。雪点雕是科尔沁君王诺们额尔图稣图于乾隆八年(公元1743)进贡,此马外表大气,有帝王之相,眼睛炯炯有神,站姿祥而不燥、威而不俗,被称为“帝王之星”。
《京剧二百年之历史》,是关于传统京剧艺术较早的史料性著作。全书以20余万字的篇幅,从京剧的创成时代开始,梳理了二百年间京剧各种行当诸多著名艺人承前启后、传承门派的情形,以及艺术特征、擅长剧目的变化,从而成为构成了一部完整的京剧史,本书对京剧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迄今为止未见标点整理出版本。
《山路松声图》,96cm*68cm,明代唐寅绘。原作绢本,设色,纵194.5厘米,横102.8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山路松声图》是唐寅的代表作品。画上自题云:“女几山前野路横,松声偏解合泉声。试从静裏闲倾耳,便觉冲然道气生。治下唐寅画呈李父母大人先生。”后钤“梦墨亭”、“南京解元”、“逃禅仙吏”。此画以淡墨晕染,浓墨强调,用笔清润、缜密而有韵味。画中山石悬岩陡峭,即清润秀雅又浓重雄健,背景的处理简括疏落,给人以空旷萧瑟、冷漠寂寥的感受。此画曾经清内府、梁清标收藏,《石渠宝笈三编》著录。
《午瑞图》,96cm*68cm,清代郎世宁绘。原作绢本,设色,纵140厘米,横84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图应作于雍正十年(1732年),属郎世宁在中国的早期作品,带有明显欧洲静物画的风格。花叶、水果和瓷瓶具有明显立体感。画中物品聚散有致,青瓷瓶内插着蒲草叶、石榴花和蜀葵花,托盘里盛有李子和樱桃,几个粽子散落一旁。从其内容看是为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而绘制的。
《平安春信图》,96cm*68cm,清代郎世宁绘。原作绢本,设色,纵68.8厘米,横40.8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画中描绘了雍正皇帝胤禛和当时还是皇子的宝亲王弘历品竹赏梅的情景,两人均着汉装,富有生活气息。翠竹及人物面部以西画笔法,刻画入微,人物五官面部刻画得细腻、清晰,富有立体感,衣纹用中国传统的笔墨勾线,加以晕染。画上乾隆皇帝御题五言绝句:“写真世宁擅,缋我少年时。入室皤然者,不知此是谁?壬寅暮春御题。”下钤“古稀天子”朱文方印、“犹日孜孜”白文方印。
《春山听阮图》,96cm*68cm,清初吕焕成绘。原作绢本,设色,纵207.3厘米,横102.3厘米,现藏辽宁旅顺博物馆。此图不同作者通常艺术特色,风格似蓝瑛作品的格调。图中笔法工细挺秀,轻皴淡染,设色艳丽。画中一座座雄伟的山峰拔地而起,山势陡绝奇丽,山石是勾勒后,稍加皴制,然后再以石青、石绿轻轻晕染。松树以淡墨层层染之,桃花用少许胭脂染成,使得整幅画面构图饱满,颜色丰富,气势超逸,高雅脱俗。溪边一人正在弹阮,他神情怡然,气质脱俗,他的身边有一人斜卧,正聚精会神地聆听,从听阮者那专注的神情里,亦可以体会“春山听阮”的意境。此画左上角自题“舜江吕焕成写”。
《山雨欲来图》,96cm*68cm,清代袁耀绘。原作绢本,设色,纵195.1厘米,横116.8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本幅自题“山雨欲来风满楼,袁耀拟意。”钤“袁耀之印”、“昭道氏”印两方。此幅取唐代人诗许浑《咸阳城东楼》诗意,画面描绘暴雨来临前乌云狂风之下的建筑。黑沉沉的浓云正滚滚而来,弓曲的树木、低伏的庄稼、飘摇的小舟、逆风而行的农夫以及状貌扭曲、高耸危人的山岩都渲染出了风雨欲来的紧张气氛。袁耀在清代以界画闻名,其作品大多表现历代宫殿,却并不忠实于建筑的原貌,属于想象建筑绘画的范畴。袁江界画多以山水为背景存在,其山水功力也很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