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 唐诗的源流 切入,开启对唐诗的解读与鉴赏。全书由浅入深,先讲解诗歌的基本知识,带领读者走进诗歌;紧接着, 知人论诗,以诗解人 ,解读了唐代李白、杜甫、白居易等20位诗人的代表作品,让中学生对唐代的诗人、诗作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对诗歌风格有了深切的感知。
本书对中国古琴文化进行了系统而精到的全景式勾勒,涵盖古琴的发展历史、乐器构造、演奏艺术、文化象征、学科内涵和哲学思想等。作者的立场和视角既承自故老相传的琴学道统,又源于数十年操缦开启的 心源 ,故书中古代原典精义与自家灼见琳琅纷呈,启人以思,感人以美,使阅读兼具治学之精与怡情之趣。如是琴要,琴要如是。初识琴者可将本书作为始涉琴海上佳的地图和指南;习琴有年者亦可以本书为引,细求古琴之 本来面目 ,以滋润旧调之新声。
在《琴道》中,高罗佩从中国音乐的传统观念出发,对琴学的起源、特征,琴人的修养等作了详尽论述,更精到地阐释了琴曲的内蕴,以及古琴及其演奏手法的意象。此外,作者还搜集了大量与琴学相关的文献。 高罗佩在《琴道》的后序中,这样写道: 夫此者内也,彼者外也。故老子日: 去彼取此,蝉蜕尘埃之中,优游忽荒之表 ,亦取其适而已。乐由中出,故是此而非彼也;然众乐琴为之首,古之君子,无间隐显,未尝一日废琴,所以尊生外物养其内也。茅斋萧然,值清风拂幌,朗月临轩,更深人静,万籁希声,浏览黄卷,闲鼓绿绮,写山水于寸心,敛宇宙于容膝,恬然忘百虑。岂必虞山目耕,云林清闷,荫长松,对*,乃为自适哉!藏琴非必佳,弹曲非必多,手应乎心,斯为贵矣。丙子秋莫,于宛平得一琴,殆明清间物: 无名 ,抚之铿锵有余韵。弗
《中华预测择吉万年历(1900-2100年)》主体内容为1900~2100年年历,时间跨度长达200年,历表项目较为全面,并附有历注说明及择吉用表。
《梧桐双兔图》,96cm*68cm,清代冷枚绘。原作绢本,设色,纵176.2厘米,横95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图绘梧桐树下,石缝中斜出一株桂花。野菊满地,柔草丛中,两只白兔相戏,毛以细笔一一画出,兔目用白色点出高光,令眼神活灵活现顿生神采。景物细腻逼真,色彩和谐宁静,双兔造型准确,形象生动逼真,用笔细腻清秀而注意质感,设色和谐艳丽而有对比,具有光影的效果和体积感,受到西洋绘画技法的影响。
民国时期,文人辈出,群星璀璨。不少文人的绘画水准非同一般,他们通过丹青的铺张,反映艺术的性情。 民国文人绘画 ,有别于专业画家的绘画,彰显了文人们的文化修养、个性特质、绘画功力,是文人气和书卷气并存的艺术追求。 本书记述了约40位民国文人的绘画生涯,以绘画写故事、以丹青抒性情,侧面展现当时文人的业余爱好和真实生活,让读者了解他们的文化追求、丹青 文心 。通过抒写民国文人的艺术人生、审美情趣与文化喜好,反映出民国文人在绘画创作过程中的人生追求、艺术追求和理想追求。
《花卉册页》,96cm*68cm,明代项圣谟绘。原作纸本,设色,纵31.2厘米,横23.7厘米,现藏辽宁省博物馆。此册页共十开,每开均有题印。绘梅花、杏花、荷花、黄英、石榴等不同花果,或为一支或为一簇,画面精工,笔意淳雅,设色明丽,风格清隽。每开均有画家题识,钤印。此为其中的六开。
《九峰珠翠图》,96cm*68cm,元代黄公望绘。原作绢本,墨笔,纵79.6厘米,横58.5厘,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此画以杨维祯寓居之“九峰三泖”(在今之江苏省松江县)的九峰为背景,画中树木造形及山石的皴法,与《富春山居图》皆有很多相似之处。为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之外的另一巨作。
《踏歌图》,96cm*68cm,宋代马远绘。原作绢本,设色,纵192厘米,横111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是马远代表作品。画面远处瘦削的远峰,宛如水石盆景,灵动轻盈,宫阙隐现,其布局是对景物进行大胆的剪裁,又用大片云烟加以衔接而成,似全景而非全景。近处田垅溪桥,有几个农人边歌边舞于垅上。图的上方有南宋宁宗赵扩抄录北宋王安石的诗句:“宿雨清畿甸,朝阳丽帝城,丰年人乐业,垄上踏歌行。”供奉宫廷的画院画家马远即以此诗为题作画。整个画面气氛欢快、清旷,形象地表达了“丰年人乐业,垅上踏歌行”的美好愿望。
由青海省人民政府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青海省文化厅承办的“国际唐卡艺术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青海论坛”日前在西宁市举办。国内外2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论坛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中的唐卡传承、唐卡艺术与热贡文化生态保护、生产性方式保护与唐卡艺术发展等议题展开研讨。17位国内外专家代表作重点发言,他们就唐卡艺术的本体特征、宗教意义、继承与发展、市场诱惑与守护、人才培养与责任以及传承模式的创新等方面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就唐卡艺术如何更好地在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中得到保护进行了深入探讨。本书即为该论坛的论文集。
启功著的《启功给你讲书法(附光盘典藏版)(精)》是《启功给你讲书法》(中华书局2005年版)一书的升级版,也是为纪念启功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推出的特别纪念版。在原有十三个篇章之外,又增加了《启功论书散札》《漫谈学习书法》两篇文字,替换了部分图片,改单色印刷为全彩印刷。
《良常山馆图》,96cm*68cm,清代王翚绘。原作纸本,设色,纵105厘米,横53厘米,现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良常山馆图》绘一座平顶高峰当中耸立,群峰拥聚,房舍树木掩映其中,画面华滋浑厚,气势勃发。
《梅花仕女图》,96cm*68cm,清代任伯年绘。原作纸本,设色,纵96厘米,横42.6厘米,现藏辽宁省博物馆。《梅花仕女图》作于同治五年,为其拜萧山画家任渭长、任阜长为师期间所作。作者用图劲方折的线条表现出仕女的清秀纤细,作为背景的梅花则用没骨法晕染,在一种迷蒙中映衬出仕女的秀雅清丽。于绘画中大胆融入民间因素,画面独具魅力。
《京剧二百年之历史》,是关于传统京剧艺术较早的史料性著作。全书以20余万字的篇幅,从京剧的创成时代开始,梳理了二百年间京剧各种行当诸多著名艺人承前启后、传承门派的情形,以及艺术特征、擅长剧目的变化,从而成为构成了一部完整的京剧史,本书对京剧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迄今为止未见标点整理出版本。
《平安春信图》,96cm*68cm,清代郎世宁绘。原作绢本,设色,纵68.8厘米,横40.8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画中描绘了雍正皇帝胤禛和当时还是皇子的宝亲王弘历品竹赏梅的情景,两人均着汉装,富有生活气息。翠竹及人物面部以西画笔法,刻画入微,人物五官面部刻画得细腻、清晰,富有立体感,衣纹用中国传统的笔墨勾线,加以晕染。画上乾隆皇帝御题五言绝句:“写真世宁擅,缋我少年时。入室皤然者,不知此是谁?壬寅暮春御题。”下钤“古稀天子”朱文方印、“犹日孜孜”白文方印。
《雪点雕图》,96cm*68cm,清代郎世宁绘。原作绢本,设色,纵270.6厘米,横238.2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郎士宁曾奉命写生边疆番臣进贡的十匹良马,名为《十骏图》,此为其中一幅。雪点雕是科尔沁君王诺们额尔图稣图于乾隆八年(公元1743)进贡,此马外表大气,有帝王之相,眼睛炯炯有神,站姿祥而不燥、威而不俗,被称为“帝王之星”。
《春山听阮图》,96cm*68cm,清初吕焕成绘。原作绢本,设色,纵207.3厘米,横102.3厘米,现藏辽宁旅顺博物馆。此图不同作者通常艺术特色,风格似蓝瑛作品的格调。图中笔法工细挺秀,轻皴淡染,设色艳丽。画中一座座雄伟的山峰拔地而起,山势陡绝奇丽,山石是勾勒后,稍加皴制,然后再以石青、石绿轻轻晕染。松树以淡墨层层染之,桃花用少许胭脂染成,使得整幅画面构图饱满,颜色丰富,气势超逸,高雅脱俗。溪边一人正在弹阮,他神情怡然,气质脱俗,他的身边有一人斜卧,正聚精会神地聆听,从听阮者那专注的神情里,亦可以体会“春山听阮”的意境。此画左上角自题“舜江吕焕成写”。
《山水册页》,96cm*68cm,清代方琮绘,共十开。原作纸本,设色,纵32厘米,横45.3厘米,现藏辽宁省博物馆藏。这套册页作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夏日,每开画面皆有精到之处,山峦和岩石的勾皴简略,多用侧笔折带皴,加上横笔点苔,树木枝疏叶落,表现出深秋肃杀清旷的意境,笔墨的疏简淡宕深得云林的遗意。此为其中四开。
《锦春图》96cm*68cm,清代郎世宁绘。原作绢本,设色,纵121.6厘米,横68.6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锦春图》设色浓艳鲜丽,中西兼呈,充分体现郎世宁的绘画特色。画中*花卉,以西画写实为基础,毫纤毕现,湖石坡草点景树石又表现中国画的笔墨趣味。锦春有前程似锦之美好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