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山东》以山东文化传统为主要内容,简要、地梳理了山东文化传统形成的地理因素、发展历程、涌现的精英人物和主要文化载体,提炼了人文山东的精髓要义,突出了山东文化传统中的“情义”内核,较为全面地展现了山东文化的气质神韵和山东人的精神品格。在突出提炼山东人文要素和精神特质的同时,亦注重与海外读者对接,穿插精讲了一些文化故事,体现了故事性、趣味性。
沧浪亭是苏州名园之一。北宋庆历四年(1044),苏舜钦蒙冤遭贬,流寓到苏州,见五代孙承佑的废园“草树郁然,崇埠广水”,便以四万钱购得。苏舜钦遭贬后便自号沧浪翁,吟唱着“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浊我足”的渔父歌,在城市中过起了隐逸山水、逍遥自乐的生活。沧浪亭是一座风格独特的园林。它未入园门先见景,一湾清流将园紧紧环绕,园内参天古木,亭台楼阁,一条复廊,将园内之山和园外之水连为一体。踱桥入园,只见山石横卧,将满园景色深深遮掩,循廊西行,有藕花小榭、锄月轩等;南折,曲廊中置御碑,上刻康熙帝南巡时题写的诗联。南有清香馆、五百名贤祠。祠南为翠玲珑。祠之东为明道堂。西南楼阁下叠石为洞,名印心石屋;石屋上有高阁两层,名看山楼。明道堂后假山上,沧浪古亭坐落山巅,此处四周老树参
《中国地域文化通览(湖南卷)》是中央文史研究馆组织各地文史研究馆和馆外专家用6年时间撰写的学术著作,共34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港、澳、台均有1卷。各卷上编纵向地描述当地文化的发展史,下编重点描述当地文化的特点和亮点。上起于远古时代,下迄于1911年辛亥革命,可视为各地的“文化地图”。《中国地域文化通览(湖南卷)》以学术性、现实性、可读性三者的统一为目标,可供学者参考,也可供干部培训及广大读者研习之用。尤其希望《中国地域文化通览(湖南卷)》能对当前各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上海老城厢》既是献给上海解放和新中国建立50周年的一份礼物,也是一项富有教育意义和审美情趣的文化建设成果。它所选辑的图片资料,形象地记录了上海老城厢古往今来的演变,是上海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从公元1291年上海设县始至明朝中叶上海筑城抵御外敌入侵,从1843年正式开埠到1914年上海城墙全部拆除;从洋务运动、戊戌维新到辛亥革命,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代,上海老城厢走过了一条曲折漫长的道路。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经济建设与社会民族发展的辉煌成就。老城厢也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历史是智慧的宝藏。《上海老城厢》的出版,不仅能够帮助人们了解上海的过去,而且能够培养人们以新的视角研究上海历史的兴趣,探索城市发展的规律,这无疑将对上海今日的改革开放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