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家韦力先生寻访古代私家藏书楼,二十余年如一日。《书楼探踪 江苏卷》是 书楼探踪 系列的第二卷,在该书中,作者实地探访了位于江苏的20处著名藏书楼,不仅详述了他游历访古的感受,而且广征博引,将藏书家生前身后的故事娓娓道来,从乾隆年间徐乾学的传是楼、黄丕烈的百宋一廛,到民国时期柳亚子的磨剑室、钱穆的素书楼,这些篇章宛如一座座藏书文化的丰碑,按时间先后排列,俾使读者从历史纵深中了解到中华大地的人文书香。
作者们聚焦乡土江南,精心绘制独具特色的市镇文化长卷。应该说,对于江南市镇,人们并不陌生,据一位市镇史研究学者的不完全统计,1980-1999年间,学者发表的市镇史论文近700篇,区域市镇史研究论文为500余篇,其中江南占了近一半。但略加检点可以发现,以文化为主题,或者从文化的视角契入市镇社群生活之作并不多;特别是,那里充满着的浓厚的学究气息,令一般读者望而却步。参与本丛书撰写的主编和作者还够不上学究的资格,因此作者们着意将深奥的学理融化在浅显的文理之中,以生动的文法演绎迷离的生活法则,用真观的图片激活僵硬的文字,总之,尽可能地还原文化存在的本来状态。江南名镇太多,首先进入我们视野的是周庄、同里、东山、甪直、盛泽、南浔、西塘、乌镇这8个市镇。
纪念陆游诞辰880周年暨越中山水文化国际研讨会,是由中国社科院文学所、中国韵文学会、绍兴文理学院和绍兴文物局等单位联合主办的。来自祖国大陆、台湾地区以及韩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知名专家共80人莅临盛会,会议共收到论文73篇。海内外学者主要围绕新时期的陆游研究和中国山水诗、越中山水文化等两大主题展开了学术交流和探讨。与会代表高屋建瓴,畅所欲言,从多种角度对陆游的精神思想、文学业绩和影响以及与区域文化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中国山水诗的起源、越中山水文化进行了广泛的论证。诸位学者在交流和探讨中既有宏观综论,又有微观实证,精彩纷呈,新见叠现,均能站在学科前沿,挖掘出新的内涵,共同推动研究的发展。
苏州古城立基植根于美丽富饶的苏南平面、太湖之滨的百河水乡之城,是一座经典的泽国水城。如此古老、宠丽、规整的大水城,在中国乃至世界,罕见珍稀,具有无可比拟的历史地位和科学价值。编撰《天堂水城—苏州护城城河览胜》,意在正名,意在传承。可以说,长期以来,我们对苏州护城河的认识和宣传,都很不到位。不识护城河真面目,不识春秋遗物,不识宏大瑰宝。苏州护城河,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默默地、忠实地守护着苏州的城基城根,对于苏州古城长久、全面持续发展,创造甲富天下的雄州天堂,具有直接的举足轻重的特殊历史作用。
诸葛村位于浙江兰溪境内,始建于元代中后期,是迄今发现的诸葛亮后裔的聚居地。村内建筑以九宫八卦为理念依势而建,错落有致,构思精妙。村里民居、祠堂、商铺、牌坊等形制多样。有形的建筑群落与凝结其中的营造技艺、设计理念、习俗信仰、艺术精神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古建筑文化意象。
《公共文化服务研究丛书:浙江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研究》分为三大部分:理论探索篇、实践创新篇和发展思考篇。理论探索篇梳理城市社区与社区文化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浙江省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总体格局;实践创新篇全面介绍浙江省社区特色文化建设中的经典案例,并从社区文化建设的理念、机制、管理运营、队伍建设、特色活动、青少年教育、空间营造等方面总结浙江省社区文化建设的突出特点;文化是增强城市、社区竞争力和提升形象的重要手段,更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关于社区文化建设的命题在未来还有许多新的发展空间,发展思考篇从浙江省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现有成果出发,探索社区文化建设未来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