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逾越的三八线 难以逃脱的宿命 曾经对金日成顶礼膜拜的白善烨为何会效忠李承晚? 战神 麦克阿瑟为何会惨淡退出历史舞台? 身先士卒的李奇微是如何在朝鲜战场上运筹帷幄? 晚年的李承晚又是如何在韩国政坛作垂死挣扎? 朝鲜战争结束多年后的今天,三八线上依然硝烟弥漫,作为战争中 *应该 的主角韩国人,在面对无法承受的命运之痛时,又是如何看待这段历史的呢? 朝鲜战争不仅直接导致了今天朝鲜半岛上两个国家的对立,而且由于中国、美国、苏联等大国的介入,这场厮杀的主角已悄然易手。虽已过去70多年,但在近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里,似乎中国才是这场战争的领衔主演。然而,朝鲜战争的真相,真就如我们所了解的那样吗? 洛东江战役的死里逃生,多富洞大捷的欣喜若狂,进驻平壤的意气风发,兵败汉城的
在二十一世纪的当代中国,国民的阅读生活中迫切的事情是什么?我们的回答是:阅读经典! 在承担着国民基础知识体系构建的中国基础教育被功利和应试扭曲了的今天,我们要阅读经典;当数字化、网络化带来的 信息爆炸 占领人们的头脑、占用人们的时间时,我们要阅读经典;当中华民族迈向和平崛起、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时,我们更要阅读经典。 经典是我们知识体系的根基,是精神世界的家园,是走向未来的起点。这就是我们编选这套《国民阅读经典》丛书的缘起,也因此决定了这套丛书的几个特点: 首先,入选的经典是指古今中外人文社科领域的名著。世界的眼光、历史的观点和中国的根基,是我们编选这套丛书的三个基本的立足点。 第二,入选的经典,不是指某时某地某一专业领域之内的重要著作,而是指历经岁月的淘洗、汇聚
不可逾越的三八线 难以逃脱的宿命 朝鲜战争结束60多年后的今天,三八线上依然硝烟弥漫,作为战争中 *应该 的主角韩国人,在面对无法承受的命运之痛时,又是如何看待这段历史的呢? 朝鲜战争不仅直接导致了今天朝鲜半岛上两个国家的对立,而且由于中国、美国、苏联等大国的介入,这场厮杀的主角已悄然改变。虽已过去60多年,但在中国人的集体记忆里,似乎中国才是这场战争的领衔主演。然而,朝鲜战争的真相,真就如我们所了解的那样吗? 洛东江战役的死里逃生,多富洞大捷的欣喜若狂,进驻平壤的意气风发,兵败汉城的绝望无奈,停战谈判中的现实无助,创建韩军的踌躇满志 作为韩国*一位全程参与朝鲜战争及战后重建的陆军上将,朝鲜战争 活化石 白善烨对这场没有赢家的战争进行了*深入的解读。白善烨为何会离开平壤投奔李承晚? 战神 麦克
威尔士对世界强国的发展史拥有强烈的好奇心,他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笔触向人们展现了他的大历史观和渊博的学识。 威尔干的研究看似只关注强大国家的历史,其实它所关注的是整个世界的历史,他将政治、经济、社会、人文的发展全都放在一个宏大的时代背景下,进行解剖与分析,让人们对世界的历史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本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通俗易懂、简洁明了的史学著作,它在高高在上的史学研究与普通人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完成了一个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就在历史拐弯处》内容介绍:历史记录的是不同时代的风情,是过往之人的悲欢离合,潮起潮落。它像一个沉默的老者,默默记载着一段一段的王朝更替,爱恨情仇。在那无数的历史拐点中,无数英雄闪亮登场却未必能够华美收尾;几位帝王昏庸无度却各有所长,多少女人被誉为祸水红颜而多少女人却因为刚烈贤良名留青史。尽管历史没有详细地记录下他们每天部吃了什么,做了什么,却记录下了他们左右那个时代的有效政绩。尽管那一切都已成为过去,可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鲜活的事情,却深深地印在了无数人的脑海中。历史无法左右历史,它只是一个代笔者而不是一个杜撰者,可一个人的人生尚且有些许选择的余地把握在自己手中,阅读历史,领悟拐点,以史为鉴,必然会止我们这些活在当下的人活得更加理智更加从容。《就在历史拐弯处》的作者是赵
品牌: 博集天卷 ISBN:9787513904681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开本:16开 页数:408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11-01 版次:1 印刷时间:2014-11-01 印次:1 用纸:胶版纸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历史爱好者,上班族 《一寸河山一寸血》作者关河五十州以*史料、最酷解读、*观点,生动通俗开讲美日太平洋战争的惨烈对决! 全书附100幅二战珍贵图片。 详细剖析钓鱼岛、南海问题的来龙去脉。 内容简介 《战争从未如此热血4:二战美日太平洋大对决(终结篇)》承接《战争从未如此热血3》,继续讲述二战美日太平洋大对决的历史。 本册主要讲述二战中太平洋战争到日
本书承接《战争从未如此热血3》,继续讲述二战美日太平洋大对决的历史。本册主要讲述二战中太平洋战争到日本战败期间诸多精彩战事,包括莱特湾大海战、马尼拉战役、攻克硫黄岛与冲绳岛、轰炸东京、日本签字投降等具体细节,恢宏真实的战争描写、全景式的描写、丰富翔实的历史资料,重现了二战期间激烈的美日太平洋战争。
20世纪早期的电影娱乐场所能容纳数以千计的影迷,它不仅反映了电影对人们的诱惑,而且体现了一种异质精神,这种异质精神成为大众文化正日益崛起的标志。 20世纪的早年几乎所有的先锋派音乐都采用了混合的形式和主题:高尚与庸俗的、神圣与凡俗的相结合,但具有深远的和持久影响力的“混血”艺术形式仍…是爵十音乐。 当埃尔维斯对性欲望的叫嚣激起众多愤怒的谴责时,同样有邡么多的年轻人为他歇斯底里和神魂颠倒。十几年后,当“披头士乐队”——这些“从利物浦米的”“坏男孩”以另类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时,不光是成年人,甚至就连知识分子也都很快地接纳并欣赏他们的呐喊了。这些更像孩子的孩子们,把世界当成了他们的游乐场…… 这就是20世纪,一个用娱乐癫狂来突破所有信仰的大众文化产生并发展的时代。
《第三帝国》系列是由美国时代生活图书出版公司主持编辑的大型图文性史诗作品。 全系列从各个侧面记录了希特勒纳粹德国由崛起到覆灭的整个过程。每一册都向您展示了手的私人记录,从未发表过的照片,亲历者的回忆录和新解密的官方档案。它们恰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巨型画卷,将读者带回那风雨如晦的黑暗时代,您仿佛置身于喧嚣狂热的柏林,遍地瓦砾的华沙,燃烧的斯大林格勒,沙尘滚滚的北非,令人不寒而栗的集中营,还有党卫队的秘密会议,希特勒的办公室,他的书房、卧室,甚至对他的思想动态的把握。每一本书都有一个中心主题,整个系列连起来则构成了迄今为止完整细致的“第三帝国史”。 翻看着一张张拂去历史尘迹的图片,50多年前的腥风血雨扑面而来,让人不由自主地陷入对历史、对人性的反思之中。 本书是系列之一。
在意大利军队面前颤抖吧!人类已经阻止不了这个“面条国家”! 关于吃:在离补给站10公里的战场上因为肚子饿,全军煮意大利面吃,然后被敌人轻松俘虏。 第二 关于军备:手榴弹品质极差,丢出去不知道会不会爆炸也不知道何时会爆炸,但就在放松警惕的时候也许就爆了。 第三 关于战斗力:用大炮机关枪打不过用弓箭的土著人,能用钢铁船打输木船的也只有意大利了。 第四 关于投降:北非战场上,英军曾经以25人与10000意军作战,并俘虏意大利8000人以上。 第五 关于战役:1940年6月,在希特勒攻打法国的时候,意大利趁法国被德军蹂躏到几乎投降的境地时跟着凑热闹,结果被法国占领了许多领土。
\"【内容简介】:2015年,日本 传出文部科学省要“废除大学文科学部”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从学界到产业界的震荡。尽管 终证明只是虚惊一场,但这一波巨大恐慌也让不少有识之士重新审视了日本社会长期以来重理轻文的问题,其中影响力 的莫过于前东京大学副校长、 社会学家吉见俊哉的这部著作。 理科能创造经济价值因而“有用”,而文科只是“教养”的点缀,真是如此吗? 人为什么要学习?大学只是用来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地方吗? 18岁的高中毕业生、35岁的职场人、60岁的退休者分别能在大学中获得什么? 在日新月异的未来社会中,什么样的人才不会落伍?……本书将围绕上述问题逐一回答, 颠覆“文科无用”的社会“常识”。\"
24卷本巨制,剑桥、牛津大学以及世界各国名牌大学史学专家合力创作,全景描述全球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全面展示世界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3200幅图片构成人类文明发展的华美画廊,清晰再现历史的细腻与丰美。
以萌贱的漫画形式,讲正经的古国历史,让你10分钟了解一个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古代中国,四大文明古国是如何经历几千年走到如今? 梳理,让人头昏脑胀的纷乱历史;深挖,令人好奇又鲜有人知的古国故事;探究,隐藏在古国历史之后的规律与真相。 去肉留骨,历史只找*干货的看!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于1914-1918年,主要战场在欧洲但波及全世界。它是一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争霸战,也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劫难,是作为毁灭之神降临人世的。这场少有的世界大战,利用了人美文明从物理到化学等的科技成果,使人深刻体会到了文明的负能量。 张卉妍编著的《一战全史(全解图说)(精)》汇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按不同类型分为“一战战史”和“一战风云”两大部分,不仅分析战争形势和战略战术,介绍战役经过、主要将领、武器装备,更论及历史谜团和一战逸闻等,采用独特的视角、生动的文字及精美的图片加以立体化解读,生动述说这段血与泪、罪与罚、生与死交织的悲剧历史。 回顾这次空前浩劫,重温那段血与火的岁月,不仅可以丰富知识,更可以吸取历史教训,更深入地反思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战争与和平等问题,从而使人更
一块承载着印度教、佛教、耆那教、伊斯兰教等诸多宗教文明的大陆,一个拥有十几种语言文字的国家,在短短的几十年之间便勃然兴起。印度,也许有太多的神秘,当我们乘驾历史的小舟溯流而上,品评与体味印度的风雨历程之后,也许谜底会不期而至。种姓制度与现代民主,破碎的帝国与联邦共和国,殖民统治与信息企业勃发……这些看似对立的事物却成为揭开谜底的钥匙。当印度不再是一个神话的时候,也许中印携手崛起便不再只是个梦想。
\"【内容简介】:2015年,日本 传出文部科学省要“废除大学文科学部”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从学界到产业界的震荡。尽管 终证明只是虚惊一场,但这一波巨大恐慌也让不少有识之士重新审视了日本社会长期以来重理轻文的问题,其中影响力 的莫过于前东京大学副校长、 社会学家吉见俊哉的这部著作。 理科能创造经济价值因而“有用”,而文科只是“教养”的点缀,真是如此吗? 人为什么要学习?大学只是用来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地方吗? 18岁的高中毕业生、35岁的职场人、60岁的退休者分别能在大学中获得什么? 在日新月异的未来社会中,什么样的人才不会落伍?……本书将围绕上述问题逐一回答, 颠覆“文科无用”的社会“常识”。 \"
\"【内容简介】:日本人曾普遍认为年轻人在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根源在于他们自己的“自私”和“任性”。在这一社会氛围下,哪怕是企业一方存在明显的违法行为,受到侵害的年轻人也会深感不安,感到“还是自己不对”,因此遭受身心双重折磨。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人们逐渐认识到问题核心在于企业用工管理制度而非个体,并将那些以少到让人无法规划未来的薪资和让私生活崩溃的超时劳动来压榨年轻人,并将他们“用后即弃”的无良公司称为“吸血企业”。 吸血企业的常见特征有:大量录用大量解雇、夸大薪资待遇、正式员工有名无实、战略性地进行职场霸凌、不支付加班费……它们不仅破坏了员工的身心健康、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信任,也向社会转嫁了成本,威胁到消费者和市场的安全,甚至破坏了 的经济发展。 当然,光是在个体层面学会“如何
20世纪是人类社会发生剧烈、深刻变革的一个世纪,也是为类在发展中取得伟大成就的一个世纪。20世纪一开始就陷入了一个欧美列强对全球进行狂热扩展和瓜分的狂潮中。前半个世纪实质上就是一个侵略、瓜分与反侵略、反瓜分的艰巨斗争。这场旷日持久的斗争逐渐被激化,然后演变成一次次世界性的大战,对人类社会而言是一个巨大的灾难,因为战争摧毁了家园,剥夺了生命,造成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浩劫。然而也是战争,反过来又摧垮了旧的国际体系,使那些受压迫、受侵略的民族和国家站起来进行坚强反抗,终取得了民族革命的胜利。这样,原有的国际格局从战前的列强发展到战后的两极对抗,再之后就是趋向了多极化的发展轮廓。这是一个崭新的多元化的国际格局。在 20世纪中,伟大的成就建立在科技革命的浪潮上,从世纪初的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发展到
1945年7月, 二战 接近尾声,哈里 杜鲁门、温斯顿 丘吉尔、约瑟夫 斯大林齐聚德国柏林郊区的波茨坦,召开会议,磋商世界的永久和平。赴会代表们下决心要吸取教训,避免1919年《凡尔赛和约》中前辈们所犯的错误。然而,在如何结束眼前的战争、如何处理战败国、欧洲重建方案、战后各国利益划分等问题上的激烈争论和暗箱博弈,撕裂了代表们的愿望,使他们黯然认识到,这场谈判所塑造的世界新秩序,注定会支配战后世界一百年的走向。 本书聚焦 二战 后期的一个历史细节 波茨坦会议,用精到而简洁的笔触,描绘了苏、美、英三国之间矛盾重重的利益诉求,也对斯大林、杜鲁门、丘吉尔、艾德礼等政治人物做了生动的素描,是世界格局变迁、地缘政治划分方面不可多得的一部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