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史》充分体现了著名甲骨学、古文字学专家胡厚宣先生的研究成果,对处于中国历史远古时期的殷商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生活等方面作了系统、详细、深入的考释与阐述。1995年,胡先生不幸辞世,其子胡振宇先生乃继承父业,历经数载踵事增华,终于完成了胡先生这部未竟之作。
夏、商、周三代,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经历了轴心时代思想文化创造发展的辉煌岁月。这一时期,产生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最重要的元典:十三经中的大部分篇章、诸子论著和以《春秋左传)代表的史书;诞生了老子、管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等思想文化巨人以及他们代表的儒、墨、名、法、道、阴阳等影响深远的学派;在政治思想领域推出了忠、孝、节、义、仁、礼、智、信、天人合一、内圣外王、德主刑辅、赏罚并用、民贵君轻、法前平等、尚同尚贤、修齐治平、明德亲民、君子人格、无为而治、君圣臣贤等一系列概念、范畴,对当时和以后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杨宽著的《西周史(精)/中国断代史系列》系统论述了自公元前11世纪末叶周武王克商、创建周朝,迄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杀、平王东迁洛邑西周时代约280年历史,对西周的井田制度、社会结构、军事制度以及政治、文化制度等方面作了细密的考证和深刻的论述,全面、系统、准确地阐述了中国奴隶社会在西周时代从发展到衰亡的过程。
《消失的帝国》贯通世界历史和圣经历史、祭司国度和帝国故事、先知书和历史书。浅显易懂地介绍了圣经中的古代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希腊和罗马帝国的兴起与消亡,涉及历史、地理。人物和文化等众多方面,把圣经与世界历史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想了解世界历史和圣经的读者有很大帮助。《消失的帝国》通过轻松愉悦的方式,给读者提供了一个认识西方历史的绝妙经历。《消失的帝国》通俗易懂,读者会在不知不觉之间完成一次古代世界五大帝国的历史科普之旅。作者曺秉镐博士是英国伯明翰大学历史神学、哲学博士,韩国历史学者,同时也是圣经通读专家。
本书系统论述了自公元前11世纪末叶周武王克商、创建周朝,迄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杀、平王东迁洛邑西周时代约280年历史,对西周的井田制度、社会结构、军事制度以及政治、文化制度等方面作了细密的考证和深刻
该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甲骨学殷商史研究中心新一期的集刊,为新八辑。全书共收论文44篇,内容涉及甲骨拓本的介绍、甲骨文与殷商史的研究、商代礼制的探讨、具体字词的考释、甲骨书法等,较为全面地反映了甲骨文与殷商史研究领域的*成果。
本书从史学的角度,对出土文献中战国楚竹书的史学价值做了钩沉与探讨。首章,在学界既有的史书类文献分类的基础上,对楚竹书作史料学分类,确定其史料价值判定原则。第二章,主要以楚竹书 史书 类文献 语 《系年》等的叙事与编纂为例,探讨楚竹书所反映的战国时期编撰史学之体例与观念。第三、四章,则是在前两章的基础上,分别考察楚竹书对于研究先秦史事等方面的学术价值。
2011年11月11-12日在罗格斯大学孔子学院举办了 商代与上古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 ,中外学者同聚一堂,一方面缅怀纪念张光直教授在商史与商代考古方面的贡献,一方面希望借东西方学者交流的机会激发学界对甲骨文和商代文明的兴趣。 该集刊系该会议论文集,包括了来自美、欧、亚三洲二十多位学者的论文。内容涵盖古文字学、卜辞反映的殷商意识形态与社会、商周历史、古代天文、商周考古及文化、甲骨卜辞与殷商文化等内容。
该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甲骨学殷商史研究中心新一期的集刊,为新八辑。全书共收论文44篇,内容涉及甲骨拓本的介绍、甲骨文与殷商史的研究、商代礼制的探讨、具体字词的考释、甲骨书法等,较为全面地反映了甲骨文与殷商史研究领域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