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仅五星
  • 30-50元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0-10元10-30元3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6折
筛选:
    • 人鬼之间:宋代的巫术审判
    •   ( 2481 条评论 )
    • 柳立言 著 /2020-12-01/ 中西书局
    • 本书稿共分四篇,分别是社会篇、立法篇、司法篇、方法篇。作者选择以所谓的 灵异 案件入手,尝试从司法角度进行研究,比如对灵异案件如何进行搜证和推理以及影响审判的因素,希望透过对《清明集》和《夷坚志》的个案分析和综合比对,既看到文学甚至志怪资料对法史学的可用性,也看到宋代如何审判灵异案件和各种影响审判的因素,从而指出 国家 (统治阶级)本身的一致和不一致、 社会 本身的一致和不一致,和两者之间的一致和不一致。

    • ¥44 ¥88 折扣:5折
    • 当代学术:美术、神话与祭祀
    •   ( 1689 条评论 )
    • 张光直 /2023-05-04/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美术、神话与祭祀》是张先生三十年学术生涯集大成之作,在本书中,张先生利用考古学、人类学、历史学和神话学的各种材料,对中国文明起源和它早期的特征做了推测(夏商周时期),即中国文明的起源关键在于政治权威的兴起与发展,而不是技术突破。政治权力的取得,则主要依靠道德权威、知识及其他稀有资源的垄断、对跟人神沟通手段对垄断得以实现。

    • ¥34.5 ¥69 折扣:5折
    • 中国考古学: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早期青铜时代
    •   ( 380 条评论 )
    • 刘莉 陈星灿 /2024-07-08/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何以中国?中国走向文明之路是一个长期、坎坷和复杂多样的历程,经历了环境剧变、复杂社会兴衰、社会冲突纷争、出乎意料的转型以及突如其来的外部影响。如何通过考古发现来揭示这个复杂的过程呢?本书是两位权威考古学者给出的答案。他们利用考古材料,打开了一个窗口,能够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八千多年来的社会进程。我们将看到,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狩猎采集群体,如何经过新石器时代的农业村落到达青铜时代商王朝的演化轨迹。我们还会看到,中国古代社会如何从简单到复杂、从部落到城市、从野蛮到文明、从使用简单刻划符号到发明文字的过程。我们最终会看到,在这片熟悉土地上,在这漫长的岁月里,诸多小村落如何一步步转变成一个伟大的文明体系,现在我们叫他 中国 。

    • ¥44 ¥88 折扣:5折
    • 考古地层学原理
    •   ( 1082 条评论 )
    • 爱德华·赛西尔·哈里斯 /2020-12-31/ 中山大学出版社
    • 《考古地层学原理》是目前所见阐述考古地层的*系统*全面的著作。本译著根据英文第二版所译而成,且为首次中文引进版。除了详细介绍著名的考古地层学分析和记录方法 哈里斯矩阵 外,着重分析了考古地层学原理的思想渊源,考古地层的记录和描述方法,以及如何建立地层序列、如何分析地层及其人工遗存的方法,该记录方法适用于堆积非常复杂的大型遗址或城市考古遗址的考古发掘记录分析工作。 背景介绍:哈里斯矩阵作为考古遗址地层记录方法从1973年至今已近50年,《考古地层学原理》被翻译成意大利语、波兰语、斯洛文尼亚语、西班牙语、德语、日语、法语、捷克语、匈牙利语、朝鲜语等11国语言出版,并作为这些国家大学考古学专业学生的教材,足见其影响广泛。2009年国家文物局颁布了*的《田野考古工作规程》,明确要求以 哈里斯矩阵系统图 作

    • ¥34 ¥68 折扣:5折
    • 满天星斗:苏秉琦论远古中国
    •   ( 1589 条评论 )
    • 苏秉琦 /2022-07-14/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在大量扎实的考古实践工作基础上,苏秉琦先生提出区系类型学说,认为中原地区只是独立发生发展但又互相影响的六大区系之一,从而对历史考古学界根深蒂固的古中原中心、汉族中心、王朝中心的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并将新石器时期的中国文明状态传神地描述为 满天星斗 。 书中精选136篇苏秉琦先生论著,带领读者探寻 满天星斗 的远古中国。 谨以此书纪念苏秉琦先生逝世25周年。

    • ¥44.5 ¥89 折扣:5折
    • 万年中国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 东方出版中心正版
    •   ( 73 条评论 )
    • 冯时 等 /2023-08-01/ 东方出版中心
    • 本书由文汇讲堂组稿,首席记者李念主编。基于年底和明年初的四场系列讲座整理编撰而成。延请来自考古界一线的12位遗址发掘主持专家和文明研究学者,注重跨学科交叉、注重以物史说话,届时,冯时、陈胜前、李新伟、吕厚远、蒋乐平、张居中、刘斌、韩建业、贾笑冰、高江涛、孙周勇、赵海涛等将带领观众身临其境,无限接近距今8000年至4000年左右的四千年上古历史,从中探寻中华文明的精神谱系和来源,并保留对尚未定论谜团的科学好奇和探索。

    • ¥34.7 ¥68 折扣:5.1折
    • 中国文明:农业与礼制的考古学
    •   ( 1948 条评论 )
    • (日)冈村秀典 著,陈馨 译,秦小丽 校 /2020-09-01/ 上海古籍出版社
    • 本书以*的考古材料为依托,以文明形成全景化的视角,对中国文明形成中*重要的两项因素:农业和礼制进行深入研究,既关注公元前3000年以来整个社会的发展趋势,又对各时代极具代表性的发现进行细节剖析,如对陶器造型与功能的辨析、对丧葬习俗的独特理解等,因而颇具启发意义。

    • ¥30 ¥60 折扣:5折
    • 国家与文明的起源—文化演进的过程(外国考古学研究丛书)
    •   ( 2076 条评论 )
    • [美]埃尔曼?塞维斯 著,龚辛,郭璐莎,陈力子 译,陈淳 审校 /2019-05-01/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国家与文明的起源:文化演进的过程》确立了游群、部落、酋邦和国家四阶段的社会进化模式,讨论了国家和早期文明起源的一般性轨迹和社会复杂化的动因。除了受朱利安 斯图尔特文化生态学和莱斯利 怀特文化进化论的影响之外,摩尔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发展理论也对本书的构思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首先作者对文明和国家的概念进行了科学定义,回顾了各种文明起源的理论。然后对平等社会向等级社会过渡以及权力的制度化进行了探讨,并对酋邦的概念进行了全面的陈述。接下来介绍了五个现代国家形成的民族志案例和六个古代文明形成的考古学案例,*后是对各种理论进行正反两方面的评价和小结。

    • ¥49 ¥98 折扣:5折
    • 中国古代车舆马具
    •   ( 837 条评论 )
    • 刘永华 /2013-11-01/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中国古代车舆马具》将考古发掘的研究成果,进行艺术化的复原,从考古的残片中,通过艺术地再现,完整呈现实物当年的风韵,使读者得以领略中华几千年灿烂的文明。该书图文并茂,书中历朝历代的车舆马具复原图均根据出土实物和文献资料,采用写实的画法,按照真实比例复原,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 ¥49.5 ¥99 折扣:5折
    • 长安志·长安志图
    •   ( 165 条评论 )
    • 宋敏求 李好文 /2022-05-01/ 三秦出版社
    • 长安志二十卷,北宋宋敏求撰;长安志图三卷,元李好文撰。 《长安志》,中国现存早的古都志。全书20卷,写成于宋神宗熙宁八、九年间,记述长安的坊市、街道、宫室、官邸、雍州俯县的政治,官员的职务,地方上的河渠、关塞、风俗、物产等,记载比《两京新记》详过10倍。另付图3卷,系元代李好文编制,括城市图、官坊图、古迹图和农田水利图等多幅。清人将图并入《长安志》,图名由《长安图记》改为《长安志图》。此书对研究长安的历史地理有较大参考价值。 鉴于唐代韦述编撰《两京新记》只叙长安古迹,宋敏求决定另创体例。他编搜与长安有关的历史实录、传记、家谱、古志、古图、碑刻、笔记等,整理编撰成书。

    • ¥49 ¥98 折扣:5折
    • 考古学研究指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   ( 354 条评论 )
    • 陈胜前 /2022-12-15/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这是一本针对学生如何开展考古学研究的著作,它以当前考古论文写作中的常见问题为基础,系统讨论考古学研究的基本主题:首先是一些考古学研究的基础问题;然后讨论近些年来在学生论文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如研究视角的选择、立论原理与关键概念的关注;再后是方法问题,即我们用什么方法和逻辑组织去深入研究;接下来涉及考古学的叙事的两个途径;后是考古学研究的相关问题,包括学术伦理、学术圈等。它可以为考古学方向的本科、硕士、博士生与研究者提供参考,也可以为与考古学相关学科的学生与研究者提供借鉴。

    • ¥34.5 ¥69 折扣:5折
    • 考工记名物图解
    •   ( 495 条评论 )
    • 李亚明 /2019-10-01/ 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
    • 《考工记名物图解》秉承 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的宗旨,汲取文物考古成果,是对《考工记》原典的图文解读。《考工记》是我国*部记述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在中国文化史、科技史和工艺美术史上具有极高地位。全书记述了陶工、制车、木工等手工业的制作工艺和检验方法,以及其他学科知识,并包含了一系列的生产管理和营建制度。本书配有1000多张高清图片,与原典、注释、译文同步对应的方式对考工记进行图证,类聚名物,图文并茂,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的当代解读,便于读者理解和鉴赏。

    • ¥38 ¥76 折扣:5折
    • 行走在汉唐之间
    •   ( 248 条评论 )
    • 齐东方 著 /2022-11-01/ 上海古籍出版社
    • 考古发现的汉唐时期的玻璃、铜镜、钱币、贝壳形盒、铜器皿、马具、陶俑等文物,为我们提供了汉唐时期一个可视可触的立体世界,也为深入探讨汉唐时期的社会生活和精神面貌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本书选取九个视角,通过考古出土文物,观察隐藏在文物背后的汉唐时期的社会生活、精神世界和文化面貌,颇具趣味性。

    • ¥44 ¥88 折扣:5折
    • 敦煌艺术的第二巅峰——榆林窟
    •   ( 82 条评论 )
    • 邢耀龙 /2023-09-01/ 西安出版社
    • 榆林窟作为敦煌石窟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丰富,艺术风格独特。榆林窟比莫高窟的开凿晚三百多年,但其营建历经一千二百多年,是敦煌艺术生命的延续。多年来,学界关于榆林窟的相关研究成绩斐然,但是这些前沿的学术成果距离大众却相当遥远。现在,终于有一本书,以通俗的方式为我们讲述这一切。 本书由敦煌学学者、历史新锐作家邢耀龙全新创作,敦煌研究院官方授权罕见石窟、壁画高清原图,书中利用大量高清图、线描图、指示图以及鲜活的文字,具体呈现了榆林窟所表现的内容和文化内涵,并结合作者自身的守窟经历和学术研究,向读者详细解读了敦煌艺术语言和人文精神,以及其与 大敦煌 大历史 的呼应联系。本书精美装帧、全彩印刷,让每一位读者全面地了解榆林窟、认识敦煌!

    • ¥39 ¥78 折扣:5折
    • 蒙古考古(东北亚与欧亚草原考古学译丛)
    •   ( 660 条评论 )
    • /2019-05-01/ 上海古籍出版社
    • 本书采用教科书式体例,系统介绍了蒙古国境内从史前到蒙元时期的考古遗存及考古发现和研究简史。全书分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及早期铁器时代、古代国家时期三大部分,每一部分下再以时代为顺序细分若干章。本书原版是2002年出版的新蒙文《蒙古考古》,中译本据2008年出版的《蒙古考古》俄译本翻译,俄文版增添了2003 2008年间蒙古考古新发现的内容,是目前*的系统、全面介绍蒙古考古遗存的专著。 本书是中国考古学者了解蒙古考古的基础性著作。

    • ¥44 ¥88 折扣:5折
    • 商代地理与方国(商代史卷10)/历史考古研究系列/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
    •   ( 566 条评论 )
    • 宋镇豪 /2010-10-0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商代是中华古文明的早期阶段,中国历史画卷在商代史的永久记忆上前赴后继地拉开。以古为镜,可知兴替。商代文明的发展时空,下启中华文化演进的先河,十一卷本《商代史》用断代史著述体例,通过有商一代历史事象与制度名物的研究,寻绎中国社会传统文化元素的由来、特征、品格与传承,提供可资借鉴的历史资源。本卷论述商代自然生态和政治经济地理,重在缕析甲骨金文中农业地理、田猎地理、贡纳地理、交通地理史料,对商代诸侯方国数据进行搜汇和考述,与地下出土青铜器“族徽”地望及商代考古遗址相结合,阐述商代政治地理架构、人文地理结构演变和方国地望等。

    • ¥36.3 ¥66 折扣:5.5折
    • 考古与艺术史译丛3: 洞穴中的心智
    •   ( 394 条评论 )
    • (南非)大卫·刘易斯-威廉斯 著,汉唐阳光 出品,万山 译 /2023-07-03/ 山西人民出版社发行部
    • 冰河时代晚期的人类在西欧洞穴深处创造的艺术引起了后人的敬畏和惊叹。关于远古人类的心智,这些描绘在拉斯科、肖维和阿尔塔米拉等洞穴岩壁上的动物和符号,能告诉我们些什么?这些精致而成熟的图像似突然涌现一般走进了人类的故事? 本书为图像创作和艺术的起源提出了迄今最合理的解释。作者巧妙地将自己毕生从事的人类学研究与最新的神经学知识交织在一起,对我们如何成为人类并开始创作艺术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说明。这是一部出色的 侦探作品 ,为破解人类最早祖先的艺术谜团,以及我们自己的意识和经验的本质,提供了线索。

    • ¥49 ¥98 折扣:5折
    • 望山楚简普及本(湖北省博物馆藏简牍丛书)
    •   ( 93 条评论 )
    • 罗恰 著 /2022-11-01/ 上海古籍出版社
    • 望山墓地是楚郢都纪南故城外重要的楚国墓地之一,出土了大量楚简。这是湖北境内次发现的战国时期楚国竹简,也是我国东周时期楚简的一次重要发现。一号墓竹简简文一千余字,内容为卜筮祭祷的记录;二号墓竹简简文近千字,内容为遣策。书稿针对望山楚简的内容,做了三方面的工作:一、吸收新的研究成果,重新整理原文释文;二、择取释文中的重点或疑难字词做集释,详细梳理相关研究;三、针对部分简文内容,扩充相关知识。本书对于从事简牍研究以及对望山楚简感兴趣的读者都有一定价值。

    • ¥34 ¥68 折扣:5折
    • 仪式与社会:商代晚期祭祀遗存的考古学研究
    •   ( 105 条评论 )
    • 杨谦 著 /2023-04-01/ 上海古籍出版社
    • 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以商代晚期都城殷墟的祭祀考古遗存为主,结合的三星堆祭祀坑的发掘材料,运用人类学中仪式研究的理论方法,辅以古文字和古文献研究,对商代晚期的祭祀仪式展开了全面的讨论。祭祀仪式在晚商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书即试图揭露仪式遗存背后的深层次社会问题。 商人举行仪式旨在索取某种回报,特别是当商人面对灾难等重大转折时,仪式活动往往能减少或释放出人们内心的恐慌与忧虑,已经建立起的社会秩序也会在各类仪式中体现并反复重演。建立统一的思想意识体系,以此形成强烈的族群认同感,增强彼此之间的凝聚力,更是适应了商代方国联盟国家形态的统治需要。

    • ¥39 ¥78 折扣:5折
    • 三代损益记:夏商周文化史研究
    •   ( 1185 条评论 )
    • 夏含夷 著 /2020-09-01/ 上海古籍出版社
    • 该书收录夏含夷先生近些年的研究论文共18篇,可分为三大板块:青铜器和断代研究、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经学研究,内容丰富,研究深入。 青铜器和断代研究 涉及西周十二王的在位年代考,对 夏商周断代工程 的研究成果以及《史记》所载某些王的在位时间提出了很多商榷意见,对历法、月相方面也提出新观点,颇有见地。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 ,是针对西晋出土文献汲冢竹书《穆天子传》、清华简等的研究。 经学研究 ,主要围绕《周易》《诗经》两种经典而展开的相关讨论。可以从横向纵向两个方面反映作者的研究广度和深度。

    • ¥39 ¥78 折扣:5折
    • 感悟考古(北大李伯谦教授六十年考古感悟)
    •   ( 682 条评论 )
    • 李伯谦 著 /2014-07-01/ 上海古籍出版社
    • 李伯谦编写的《感悟考古(精)》分为十个部分,即导言、 考古工作者应该具有科学的挑战精神 、 考古学文化因素分析 、 考古学文化的变迁 、 考古学文化的互动 、 考古学文化与族属 、 精神领域考古 等。从具体内容上看,基本涉及目前考古学研究的各个方面,其中既有站在宏观角度对考古学某个方面的即兴发言,如 在 纪念顾颉刚先生诞辰110周年学术座谈会 上的发言, 《考古》创刊五十周年感言 等;也有通过爬梳考古材料就具体某个案例的解析,如 从崧泽导良渚 中国古代演进模式发生重大转折再分析 、 关于早期夏文化 等。

    • ¥39 ¥78 折扣:5折
    • 族属的考古:构建古今的身份
    •   ( 1653 条评论 )
    • 希安·琼斯陈淳沈辛成 译 /2017-04-01/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在当今的考古学中,族属是一个争议极大的领域。把从考古学遗存分辨出来的 文化 与过去的族群相对应,现在被许多人认为是徒劳无望的。然而,这种方法仍然在考古学探索中和在现代族群和国家对各种诉求合法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希安 琼斯认为,需要利用社会科学中有关族属的新理论全面和严谨的综述,对从考古证据来重建过去的族群的方法予以严格的评估。为了做到这点,她为考古学的族属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框架,以考虑族群身份认同的动态和因势而变的性质。 面对族属和身份认同的重要问题,本书讨论了方法论、阐释和政治等重要问题。它为考古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学者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卓见。

    • ¥34 ¥68 折扣:5折
    • 祖先与永恒(二版)
    •   ( 1361 条评论 )
    • 杰西卡·罗森 /2018-01-01/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罗森教授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极为广泛,包括中国古代青铜器、玉器,以及青铜器在后期的复兴。她注意考察 成套 青铜器在商周礼仪程序中的作用,该理论在探讨青铜器发展方面卓有成效。玉器方面,罗森教授的贡献主要集中于上古玉器在后期的保存及重新使用,比如商代妇好墓中就发现了许多被重新使用过的上古玉器。近年来,罗森教授主要致力于中国墓葬结构发展的研究,试图展现古代墓葬是如何为墓主人与建造者所理解。她探讨了早期中国(从商代至汉代)整体墓葬形式的演变,同时中国与亚洲内陆地区的交流联系也是她关注的主题之一。罗森教授还致力于一些晚近的题目,如在伦敦筹办 盛世华章 康、雍、乾三代帝王 艺术精品展,向西方社会重现中国的三朝盛世和丰富艺术内涵。在对晚近中国艺术的研究中,她对 装饰 的运用有着特殊兴趣,侧重西方

    • ¥46 ¥92 折扣:5折
    • 玦出周原:西周手工业生产形态管窥
    •   ( 146 条评论 )
    • 孙周勇 著 /2022-08-01/ 上海古籍出版社
    • 这是一部关于玉石玦生命史的研究专著。玦的造型源于古人的生活实践,主要作为耳部装饰品而非专门制作的明器或祭礼器使用,大部分也非 神器 或 神物 。玦可用来表达人类爱美意识,传递祈福祛灾、保佑平安等原始观念,也可作为财富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齐家制玦作坊是我国历史时期一处经过大规模考古发掘的生产石玦的专门性遗址。本书从齐家制玦作坊出土的实物资料及相关生产遗迹出发,见微知著,探讨了生产技术、产品标准化与专业化、评估了生产组织与生产规模,追溯了生产者、消费者的族属与身份,进而从客观描述转向归纳阐释,从感性认知转向理性认识。 齐家制玦作坊是商周时期家族式贵族作坊的典型代表,其生产组织及管理运行模式为揭示三代手工业生产系统、讨论聚讼不休的周原遗址性质以及中国早期城市政治性与经济性功能

    • ¥49 ¥98 折扣:5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