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通识》因内容丰富全面、资料更新及时、文字平实生动、结构框架清晰而享誉全球,畅销30余年,是美国多所大学相关先修课程的教材。本书是其第12版,内容涵盖了人文地理学的方方面面:前半部分集中于人类生活的文化特征,解释人口、流行文化、语言、宗教和族群等的分布情况及迁移、改变之原因,并从地理学的视角分析了老龄化、贫困化、流行病、移民与种族冲突等与现代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议题;后半部分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探究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发展与变迁,以及城市的发展模式等,其中粮食安全、能源困境、气候变化等世界热点问题均有涉及。人地关系,全球化与地方多样性之间的张力,则作为两条隐形线索贯穿全书。 本书的另一大亮点是内设多个独具特色的版块,旨在帮助读者从地理学的角度思考现实问题,其中既有对国际
青海地处祖国的西北,青藏高原的东北。三山高耸于此,三江发源于此,一湖碧水,无穷旷野。它东接中原甚至远跨长江流域,西达新疆南道,北通河西走廊,南临西藏雪域,道路畅通,盘踞要津。 丝绸之路青海道开拓甚早,但其繁盛则在吐谷浑时期。公元4 世纪初,鲜卑族慕容吐谷浑率部西迁青海,约于313 年建吐谷浑国,至663 年被吐蕃所灭,历时约350年。 西海长云:6 8世纪的丝绸之路青海道 展览简述吐谷浑国历史,并以近40年来海西地区吐谷浑 吐蕃相关考古发现为依据,通过一批具有极高学术价值和精美观赏效果的文物,展示6 8世纪(包括吐蕃时期)吐谷浑人的生活、文化和艺术史,揭示青海道在沟通东西文化交流中的重大贡献,在中华民族多元融合历史过程的重要地位。 西海万里路,长云暗雪山。让我们来倾听青海更西的众多珍贵文物讲述的丝绸之路青
《外国所绘近代中国城市地图总目提要(彩图版)》主要收录由外国人测制、描绘今中国范围内城市或城镇的近代地图。同时,为了完整展现外国所绘中国城市地图演进的历史全貌,本书编者也收录了部分创作于前近代或近代早期、但未运用近代实测技术的外国人所绘中国城市地图,以及一些由荷兰、英国、日本等国人士或机构绘制的内容表现较为细致的城市鸟瞰地图或绘画地图,以便于比较研究。 本书为迄今为详细的外国所绘近代中国城市地图联合目录。书中编制的相关地图条目总数达2336条,涉及城市地图近2500幅,测绘者来自英、法、美、日、俄、德等20余国,地图涵盖我国各大城市及众多中小城镇,合计约700余座,基本囊括了目前所能见到的测绘质量较高的各种外国所绘近代中国城市地图,其中不乏测绘年代较早,尚未公开或传存稀少且具文物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丝绸之路:连通伊斯坦布尔和中国西安的历史之路》,是以图文的方式对丝绸之路西方名城伊斯坦布尔至东方古都西安路段进行的全景展示,通过图片将遥远的丝绸之路呈现于纸上,通过文字科普丝绸之路沿线的久远历史和灿烂文明。本书从丝绸之路西段的伊斯坦布尔出发,分为北线、南线,然后进入丝绸之路中段,从乌兹别克斯坦的布哈拉开始,经哈萨克斯坦进入中国的喀什,从而走进了丝绸之路东段,后途经我国新疆、甘肃、陕西而行至丝绸之路的终点西安。 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公元前202年 公元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丝绸之路上,世界遗产云集,2014年6月22日,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陆上丝绸之路的东段 丝绸之路:长安-天
《晚清民国时期中国名胜古迹图集》(原书名《支那文化史迹》)由东京大学教授关野贞和常盘大定合著,于 1941年出版发行。原书为日文版,按民国时期的行政省区进行分类编辑,全书共计图版2531幅,分12卷,每一卷附有10万字左右的解说。 这是一部全面系统介绍中国古迹建筑等的大型著录,作者从 1906年开始,历时三十余载,先后数十次来华实地勘察,搜集、拍摄的照片、拓片几乎囊括当时保存尚好的名胜古迹,堪称中国历史文化研究上的一大图鉴。从取材范围之广、收录内容之丰富、附加解说之详细等方面看,时至今日无有出其右者。 梁思成等专家学者都把此书作为重要的参考文献,在讲义、著作中多有引用,书中涉及的名胜古迹几经战乱、天灾等,能保存完整者已经很少,其图版资料更显珍贵,这对于宗教、建筑、书画、造型等传统文化研究,古迹修
"南海仲裁案"后,谭广濂先生对美国、菲律宾等主导的仲裁法庭罔顾事实,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的裁定非常愤怒。作为海运世家,其家族多年来一直有收藏海事地图的习惯。谭先生说服族人,将散落世界各地的*古今中外老地图整理出来,包括中国、日本、葡萄牙、美国、德国、东南亚国家等z早可上溯到日本中世纪的老地图。清晰地证明太平岛是岛不是礁,东海、南海自古就在中国版图内。作者将每张地图的背景和地图的珍贵数据融入历史事实中,用古今中外老地图来证明我东海与南海的主权并无争议。
《20个古村落的家底 中国传统村落档案优选》来自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项目,选取其中二十个全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村落档案,其人文形态完整,遗存丰厚,调查翔实,文字表述准确,图片质量精良,将其汇编成集出版,以期得到公众的了解与认知,以及学界的意见。 20个古村落分别为:北京市房山区南窖乡水峪村、河北省邯郸市涉县井店镇王金庄村、河北省邢台市邢台县路罗镇英谈村、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宋家庄镇上苏庄村、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浮图讲乡开阳堡村、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东赵乡后沟村、山西省阳泉市盂县梁家寨乡大汖村、吉林省临江市花山镇松岭屯、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大东坝镇横樟村、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大东坝镇石仓六村、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甘棠乡漈下村、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文陂镇渼陂村、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所城镇大城所村、海南
《顺风相送》包括127则,《指南正法》包括87则。两书内容大致可分为三部分:di一部分是关于气象方面的观察方法,如太阳太阴出入时刻、逐月恶风、潮水消长、雷电、观看星辰,以及定罗经下针、定舡行更数,和其他一些禁忌;第二部分是各州府山形水势的记载,每一路程沿途各地作简单说明;第三部分是各处往回针路、日清,与往还各地的罗经方向、路程远近、礁石隐显、打水深浅、能否停泊,都有详载。 《顺风相送》中 福建往琉球 一则记载了福建到琉球的海路,首次出现了 钓鱼屿 (即钓鱼岛)、 赤坎屿 (即赤尾屿)的名称。原文如下: 福建往琉球 太武放洋,用甲寅针七更船取乌坵。用甲寅並甲卯针正南东墙开洋,用乙辰取小琉球頭,又用乙辰取木山。北风东湧开洋, 用甲卯取彭家山。用甲卯及单卯取钓鱼屿。南风东湧放洋,用乙
本书是作者花了10多年时间撰写的一部有关上海历史地理的著作,他在阅读上海史地方志图书时发现许多疑问,并通过收集大量历史资料,加以分析对比,乃至实地考察遗址遣迹,对这些疑问加以考证研究,提出一已之见,一己之论。在多次学术论坛和专业刊物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得到专家学者的认可和引用。这是一部学术探索性图书,实为抛砖引玉,让上海历史的探讨研究中,有些看法希望学术界再商讨,有些立论还需用更充实的历史资料作进一步证实。初衷是还原更多历史本来面目,更加多地接近历史的原貌。
“南海仲裁案”后,谭广濂先生对美国、菲律宾等主导的仲裁法庭罔顾事实,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的裁定非常愤怒。作为海运世家,其家族多年来一直有收藏海事地图的习惯。谭先生说服族人,将散落世界各地的古今中外老地图整理出来,包括中国、日本、葡萄牙、美国、德国、东南亚国家等最早可上溯到日本中世纪的老地图。清晰地证明太平岛是岛不是礁,东海、南海自古就在中国版图内。作者将每张地图的背景和地图的珍贵数据融入历史事实中,用古今中外老地图来证明我东海与南海的主权并无争议。
本套书主要从中国的环境文献、天文历法与气候(气候特征、气候波动、气候状况)、水环境(黄河、淮河、济水、长江等及湖泊的变迁,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的海岸变迁,水利工程建设,各地的水系,黄河的水患、危害及治理,运河治理,对海洋海潮海岛海疆的认识,对滨海的开垦与保护等)、植被环境(森林分布、森林状况、植被分布、植被隐忧、文化用品对植被的消耗、造船业对植被的消耗、建筑对植被的消耗、对植物的认识、种植的风气种类、引进的植物、植被破坏、植被保护、各地的植被概况)、动物环境(有关动物的文献、动物的种类、动物的饲养、对动物的保护、动物的分布与变迁)、土壤与地貌(对中国地理大环境的认识、农业生态环境、土壤分类、从地质和农业角度认识土壤和地貌等)、矿产分布与利用(金矿、银矿、铜矿、铁矿、瓷器、
《葛剑雄文集》是广东人民出版社 学人文库 之一,七卷精装本,囊括葛剑雄先生迄今*重要的研究成果及作品,是我国历史地理学、 中国 人口史领域的研究丰碑。文集由葛剑雄重新编订,其中有很多为市面上已经绝版的书目,如第三卷《悠悠长水:谭其骧传》修订版增补了不少人物史料,第四卷《南北西东》首次发表了《北极日记》等。
本书是从国家图书馆地图专藏和书型古籍中遴选出的有关京津冀地区的古旧地图,以清代地图为主,辅以少量民国时期的地图,按成书(图)的时间先后编排而成,旨在通过地图展现古代京津冀地区的区域治理特征,直观展现了 京津冀地区的离宫、园囿、守备军营、水利、漕运的情况,并通过文字介绍相关背景,解读这些古旧地图背后的历史,为全方位了解京津冀地区的发展提供丰富的信息。可供地理学者、历史学者、地图史学者以及今天的规划学者研究参考。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文献资料中,古代舆图数量众多且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们不仅可以从 加形象直观的角度以图证史,以图补史,以图明史, 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重要载体。本书按照中国古代舆图的类别——天下寰宇图、疆域政区图、沿海图、河工图、交通图、城市图,进行研究整理,不囿于中国古代舆图研究传统的技术层面的探讨,而是能够专注于中国古代舆图作为史料价值的挖掘和其所蕴涵的思想信息的揭示。同时拓展了海内外所藏中国古代舆图调查与整理的成果,披露了迄今为止尚未被深入认知的舆图资料信息,并利用传世古代舆图图像作为基本史料,进行中国历史或历由地理学的专题性研究。
本书*版曾获得郭沫若史学奖和首届政府图书奖,时隔6年做增订版。此次修订有如下调整:1.在原书的基础上,修订了原书中错误,新增条目千余条,如关于考古新发现、重要文物古迹、著名的建筑物等。2.大幅度改动和调整的条目四五千条。随着行政区调整, 今地 也做了相应调整。3.另新增字头笔画索引,更方便读者阅读、检索。4.重新编绘地图,鉴于全国行政区划的变化,附图也根据*的行政区划(2015年底)予以重编和改绘。 全书六万余词条,是已通行半个多世纪的《古今地名大辞典》的两倍以上,字数也为其三倍以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史地研究室主持编纂,著名史地学泰斗谭其骧先生任顾问,全国有关单位大力协作,历时二十余年,八易其稿而成。内容包括古国、都邑、各级政区、山川、泽薮、津梁、关隘、城镇、堡寨、交通道路、水利工程及
本书共收录广东全省254处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史迹,这些史迹涵盖海港设施、文化交流、外销品生产基地、海神信仰建筑、航线遗存五大类,五大类之下又细分为十三小类。这些史迹基本可以代表广东省海上丝绸之路各类史迹的精华。
《葛剑雄文集》是广东人民出版社“学人文库”之一,七卷精装本,囊括葛剑雄先生迄今最重要的研究成果及作品,是我国历史地理学、中国人口史领域的研究丰碑。文集由葛剑雄重新编订,其中有很多为市面上已经少量的书目,如第三卷《悠悠长水:谭其骧传》修订版增补了不少人物史料,第四卷《南北西东》首次发表了《北极日记》等。
成一农汇编的《中国古代舆地图研究(精)》以长期被忽视的古籍中收录的舆地图为主要对象,并结合各图书馆已经公布的绘本、刊本以及刻石的舆地图,共收录清代之前的地图500余种。书中首先对收录舆地图的古籍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以此为基础,通过比照分析,按照谱系将具有渊源关系的舆地图分类列出,并简要说明各谱系所属地图之间的关系和重要差异。 部分则以舆地图为主要材料,对古地图研究中被忽视或者有着错误认识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西洋镜:燕京胜迹》 全书由《燕京胜迹》《美哉中国》与附录三部分组成。 《燕京胜迹》初版于1927年,由胡适作序、慈禧太后御前女官德龄公主参与撰文。共收录北京建筑风景照片70张,其中手工上色照片12张,首次展出中国宫殿庙宇华丽的色彩。在2009年的华辰影像拍卖中,本书以10万元的高价成交,堪称20世纪20年代*精美的摄影集之一。 《美哉中国》初版于1930年,共收录中国各地*艺术性的照片42张。其中一张天空映衬下的竹叶照片,显示出摄影师的功力完全不亚于欧洲任何一位大师。 附录部分包含《天坛》和《常见之华人容貌》两本相册。《天坛》共收录27张天坛主题照片,其中袁世凯祭天的数张照片十分珍贵。作者约翰 詹布鲁恩为袁世凯祭天大典的官方摄影师。《常见之华人容貌》初版于20世纪20年代,收录了摄影师卡特的24张中国人肖像照,记